港南区:本土教改,风头正劲

2016-08-18 01:57欧金昌
广西教育·D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导学学校老师

欧金昌

2016年5月26日,港南区桥圩镇中心小学三年级学生谭俐铭早早地来到教室,她期待今天上《女娲补天》一课。昨天,老师已经下发了导学案,她根据导学案进行预习,但心中仍有不少疑问。当然,让她期待的还有展示环节,“能把自己的观点说出来与同学分享,是一种快乐”。

谭俐铭期待的课堂,是贵港市港南区实施教改后的一种全新的课堂。2013年秋季学期,港南区开始推进课堂教学改革,致力于让课堂变一变,让学生动起来,促进港南区教育整体提升。三年过去,如今这一发轫于本土的教学改革风头正劲,逐渐形成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问题导学”教学模式。

课堂,老师大胆放手

“把握一次机会!”

“展示一次魅力!”

老师发出口号,学生响亮回应。桥圩镇中心小学三(1)班的《女娲补天》一课已经开始。通过口号凝聚,学生们精神饱满,全身心投入到课堂中。

学生们分成6个小组,各小组都有自己的组名:缤纷小组、彩虹小组、环保小组……组员们根据领到的学习任务,开始自主学习,整个课堂顿时变得热闹起来,但这可不是“闹市场”,而是各组学生在进行有针对性的探讨。此时老师并未闲着,而是穿梭于各小组之间,适时指导、点拨。

在展示环节,由各小组派出代表到自己组的小黑板前进行展示——教室四周,挂满了小黑板,那是各小组的“展示天地”。小组代表就像一个小老师,落落大方地展示本小组的学习成果,全班学生跟着这个小老师,积极主动地学习。

放眼整个课堂,没有一个学生睡觉或开小差,学生们的参与度很高。

这样的课堂,如今已在港南区各中小学“遍地开花”。港南区课堂教学改革采用的是“问题导学”模式,以导学案为载体,以问题为主线,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掌握知识,形成自主学习能力。其基本特征可以概括为“一导二主四联动”:“一导”即一个导学案;“二主”即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四联动”即自主学习、合作探究、展示提升、达标检测四个环节一起联动。

上面那一节课的授课教师张丽华告诉记者,实施“问题导学”教学模式,教师要敢于放手,让学生根据自学任务进行自主学习,然后进行汇报交流,尝试解决难题;对于共性问题,教师进行引导或拓展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内化知识。

港南区教育局教研室副主任何建梅说,“问题导学”课堂,要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让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做到方法让学生自己总结,过程让学生亲身经历,困难让学生设法克服,规律让学生自己发现,结论让学生自己得出。

放手,并不意味着放任不管。据介绍,在“问题导学”课堂上,教师要发挥主导作用,成为组织者、引导者、合作者、帮助者,注意观察和了解学生自学、对学、群学的情况,及时进行点拨,对有独到见解的学生应及时给予鼓励。张丽华老师向记者举例:就拿刚才那节课来说,生字“隆”是后鼻音字,又是多音字,是个重难点,因此当小组代表念到这个字时,老师会暂时打断学生的展示,带领全体学生进行准确认读,让学生当堂掌握该字的两个读音。

实施课改后,教师们肩上的担子可不轻,要编写导学案、抓小组建设、培养小组长、教会学生预习、教会学生展示等。张丽华老师告诉记者,为了上好“问题导学”课,老师要做的工作很细,细到要求学生用怎样的符号进行预习,展示发言使用什么样的语调等,“为的就是形成一种规范,让学生自觉遵守,逐渐养成良好的课堂行为习惯,最终解放老师、放飞学生”。

实施,关键在教师

港南区教育局局长杨庆明认为,要顺利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一个核心问题是要转变教师的观念,通过多种举措开拓教师的视野、提升教师的境界,让教师有意愿、有激情参与课改。

港南区实施“走出去”“请进来”策略,邀请国内课改专家走进港南,从课改的必要性、可行性、理论性等方面,对所有课改实验学校的教师进行培训,同时组织课改实验学校教师到山东、陕西等地的课改名校观摩学习。两年来,港南区共培训教师4 200人次,组织外出学习700人次,有效地转变了教师的观念,增强了课改的信心。

“我觉得可以让教师在不断的参与、尝试中逐渐转变观念。”港南区木梓镇第一初级中学(以下简称木梓一中)校长梁海全说。在木梓一中,学校给予教师足够的宽容和鼓励,对初期参与课改的教师,通过观摩、试教、验评、过关等方式,逐步促使教师愿意使用、能够使用新模式上课。

该校数学教师黄龙贵,初次尝试用“问题导学”模式上课时,由于对课堂流程不够熟悉,导致课上得磕磕碰碰。“别人过关课上一次就过了,我上了两次才过关,但学校领导、同事没有批评打击我,而是很热心地帮助我找出不足,尽快过关。”黄龙贵老师言语中充满了感激。

在这种相互激励、宽容谅解的氛围中,港南区课改实验学校教师参与课改的意愿越来越强,积极性越来越高。木梓一中英语教师谭碧月已有26年教龄,谈起课改,她热情高涨地表示:“我早就想改变传统课堂了,现在终于盼来了春风!”她的这种热情感染了身边不少老师。

“转变教师观念还只是解决问题的第一步,另一个核心问题是要不断提升教师的实际操作能力。”杨庆明局长说。实施课改后,港南区在培训教师方面舍得投入、毫不吝啬,2014年、2015年便分别投入50万元、100万元用于教师培训。

在培训中,港南区采取“名师示范、送教上门”“帮扶指导、管理诊断”等方式,邀请国内著名教育专家、名校长深入学校,随堂听课、评课、上示范课,论证课改方案,及时解决课改过程中遇到的困惑和问题。

实施课改后,港南区注重培养课改骨干教师,及时总结他们的成功经验,并定期组织骨干教师上公开课、观摩课,引领其他教师专业成长。目前,港南区初步形成了一支较为成熟的课改教师队伍,以胡丽姬为代表的15位课改名师,经常受邀到桂林、北流、南丹、罗城等地做专题讲座或上示范课;2015年,陈敏、黄晓娟两位教师获评为自治区特级教师。

港南区的多位教师表示,有了这些榜样引领,老师们实施课改的信心更加坚定了。

改革,需要齐心协力

“这是一个动车组式的团队。”与记者一同在港南区采访调研的广西师范学院初等教育学院副教授陈寿强,对港南区推进课改的执行力给予高度评价。他进一步解释说,只有像动车一样,每一节车厢都有动力源,才能跑得更快、跑得更远。

港南区教育局成立了课改领导小组,局长、书记任组长,局领导班子成员任副组长,对港南的课改工作进行统筹、指导、监测,在经费投入、政策支持、办学条件、制度建设、师资培训、舆论宣传等方面提供保障,切实加强对课改的组织领导。

港南区各课改实验学校也成立了课改工作领导小组和指导小组,制订详细的工作方案,尤其是校长充分认识到“抓好课改是本职,不抓课改是失职,抓不好课改是不称职”,自觉履行第一责任人职责,把学校工作的重心放到课堂教学改革上,根据城区确立的课改总模式,探索实施符合本校实际的课改模式。

港南区桥圩小学校长姚登贤告诉记者,在课改实施之初,部分教师在一定程度上存在抵触情绪,个别教师甚至“不想动”“不愿动”。为此,该校轮番召开动员会,宣讲推进课改的重要性、必要性,同时传达城区教育局实施课改的号召、精神,让教师们明白“迟改不如早改”,“早改早轻松”。通过宣传引导,教师们逐渐转变观念、形成共识,积极参与课改实践。

刚实施课改,与教师一样有疑虑或抵触情绪的还有学生家长。桥圩小学学生家长庞伟其,当初了解到学校实施课改后“老师不讲让学生讲”时,心里感到有些担忧。“这样能行吗?”他质疑道。后来,学校通过多种方式让家长参观了解课堂,尤其是以成绩说话——当看到孩子的学习成绩不降反升,且整个人变得充满自信,“爱说”“会说”时,家长们彻底打消了疑虑。“我现在很放心。”庞伟其对记者说。

要顺利实施课改,争取家长理解和支持是工作中的重要一环。港南区充分利用电视、广播、板报等媒体,并通过“给家长的一封信”“家长开放日”等方式,向广大家长宣传实施课堂教学改革的目的和意义,营造良好的课改氛围。

作为推进课改的重要部门,港南区教育局教研室充分发挥教学研究、指导、专业服务和教学管理等作用,做到了“三个移”:重心下移——下移到学校、下移到课堂;中心转移——从研究教师的教为主,转向研究学生的学习和发展为主;研究前移——教学研究始终站在课堂教学改革的最前沿,关注一线教师关心的问题。该教研室实行挂点目标管理制度,挂点教研员每周要到挂点学校指导、调研,对课堂教学做出准确的诊断并提出整改意见。

港南区还制定了与新课堂教学模式相适应的校长、教师评价考核办法,把课堂教学改革的有效推进作为评优评先、晋职晋级的重要指标,通过强化考核,助推课改顺利实施。

变化,得益于课改撬动

在桥圩镇中心小学采访时,记者看到一个小男生风风火火地“闯”进老师办公室,主动表示下一节课要展示和发言,请求老师多给几次机会。

采访现场的多位老师表示,这样的状态,以前很少见,实施课改后,学生们的变化是显而易见的,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团队协作能力、质疑思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日常行为规范和文明礼貌较之以前都大有提高。在港南区,无论是城区学校还是农村学校,随处可见学生向老师问好的场景,学生们活泼、自信、有礼貌,给记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当然,学生的变化不仅因为课堂的改变,还因为学校办学质量的提升。采访中,杨庆明局长多次向记者表示,港南区推进课堂教学改革,不是局限于课堂,而是着眼于全局,通过课堂教学改革推动港南区教育整体提升。

通过实施课改,港南区学校的管理更趋规范,文化建设特色逐渐彰显,许多课改实验学校的管理文化、课堂文化、班级文化相互交织、相互作用,校园面貌焕然一新,办学质量不断提升,使得学生爱来学校、爱上学习。

木梓一中校长梁海全告诉记者,当地学生由于受打工潮影响,辍学提前进入社会的现象较为严重。2013年他刚到该校任校长时,居高不下的辍学率令他大吃一惊,“一个班至少有三四个(辍学),一个学校有几十个(辍学),一个学期就流失了大半个班的学生”。当时,他想了不少办法,如让老师家访、学生互劝等,但都收效甚微,直到实施课堂教学改革,才遏制了这样的局面。如今,该校的辍学率从三年前的10%,降低至现在的0.1%,真正做到了用好的教育吸引学生、留住学生。

对此,与记者一同在港南区采访调研的复旦大学博士后、广西民族大学教授董迎春动情地指出,让这些孩子接受完整的义务教育,不至于过早流入社会,港南区是在做一件功德无量的大好事。

课改,不但改变了学生,还解放了教师。上文提到的谭碧月老师表示,改革后的课堂能够充分发挥学生的优势,挖掘学生的潜能,老师在课堂上也轻松了许多。她说:“过去上课,要大声去吼,嗓子基本上一个月哑一次。现在上课主动权在学生手上,学生根据任务学习,老师只需做好把控、点拨,两年来,嗓子再也没有哑过。”

教师乐教了,学生乐学了。港南区的课堂教学改革成效逐渐显现,吸引了周边市县的兄弟学校前来观摩学习。2014年秋季学期,港南区承办了全国课改博览会暨广西贵港市港南区区域性课改经验交流会,来自全国各地的500多名教育同行参加了此次活动,并对港南区的课改给予高度评价。

诚然,教育质量如何,群众最有发言权。桥圩镇中心小学学生家长黄爱秋说,学校实施课改后,孩子变得开朗、活泼、懂事,学习成绩不断提升,“孩子能接受这么好的教育,做家长的很满意”。

而课堂教学如何,学生最有发言权。“我喜欢现在的课堂。”上文提到的学生谭俐铭说。简单的一句话,道出了学生深切的感受。

如今,港南区的课改实验学校逐渐增加,已从当初的15所,增加到现在的77所,共计有3万多名学生、1 400多位教师参与课改。并且,据港南区教育局副局长蒙家庆介绍,港南区的课改范围还将继续扩大,直至覆盖辖区内所有中小学,让所有学生都受益,为他们日后的成长、成才打下良好的基础。

(责编蒙秀溪)

猜你喜欢
导学学校老师
“阉割课堂”,本不是“学案导学”的错
学校推介
老师,节日快乐!
老师的见面礼
六·一放假么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