传承人类自己的“引力波”

2016-08-19 23:51余建斌
课堂内外·创新作文高中版 2016年7期
关键词:引力波悖论全世界

余建斌

2016年2月,“引力波”三个字震荡了全世界,刷爆了朋友圈。沉浸在传统佳节里的中国,由此掀起了一轮崇尚科学的热情,激发了对浩渺宇宙的奇妙想象与对探索宇宙规律的向往。透过“引力波”,人们对“基础科学的艰辛而美丽”有了真切的认知,科学工作者们对如何推动创新有了深切的思考。

这一场科学的心跳,源于一个来自宇宙深处的、久远而微弱的信号,而这一信号被蓝色星球上的人们捕捉到了。如果爱因斯坦听到广义相对论发布100年后引力波被探测到,会为此欣喜若狂,还是淡定地吐吐他的大舌头?

这一次,通过LIGO(激光干涉引力波天文台),人

类首次直接探测到引力波,从而“发现和记录了一个关于大自然的、迄今未被发现的基本事实”,验证了“爱因斯坦是正确的”。选择方向,设计实验方案,长达几十年的“等待”……不得不说,这是一次科学眼光和科学耐心的胜利。这也让人们再一次见识到科学研究尤其是基础科学中时常演绎的悖论:“它是辛苦的、严谨的和缓慢的,又是震撼性的、革命性的和催化性的。”

这种悖论显然非常折磨人,没有强大的毅力无法承受。就像在成功的那一刻,参与其中的科学家感到巨大的解脱和喜悦,但更多是解脱:“40年了,好像有一只一直坐在我肩膀上的猴子,在我的耳边唠叨嘲弄我:‘你怎么知道这一定能成功?你让这么多人参与进来,如果这一切永远不会成功怎么办?”LIGO的科学家们或许并没有料到,自己能够这么快地站在全世界的聚光灯下,如果那两个黑洞转得再慢一点,碰撞得再晚一些,他们或许还要再等待很多年。

在LIGO科学合作组织宣布成功的消息后,美国麻省理工学院校长在致信全校时提到:“(这个研究)在一个广袤的背景上展示了,对深入的科学问题人类为什么要探索,如何探索,以及为什么至关重要。”对于科学探索的价值所在,这样的说法并不是第一次,也不会是最后一次。但并不是总有像引力波探测这样巨大的科学发现来证明这一切,显然这一次我们的感受尤为深刻。

每一次重大的自然发现、科学突破,和观测新工具的诞生,都是人类认知圆圈的扩展,对世界了解深度和广度的拓展。就像有科学家所描述的,500多年前人们用自己的跋涉发现新大陆;400多年前光学望远镜发明后,人类发现自己生活在太阳系;随后的电磁波、中微子信号,让人类的“眼光”能够脱离银河系乃至到达宇宙边缘。现在,引力波的发现,则让人类不仅能看宇宙,也能听宇宙,“打开了一扇前所未有的探索宇宙的新窗口”。而伴随着每一次新的视界的打开,人类的世界观、宇宙观得以刷新。

有时候不得不感叹人类的伟大。来自13亿年前遥远宇宙的引力波细微到难以捕捉,能用长达40年的时间去验证100年前的科学理论,这种对科学的信念和坚持,比起黑洞相撞激起的涟漪,更具有穿越时空的力量。这一次的引力波探测成果,更像是两代科学家穿越时空的联手,为人类开启了一场新的探索旅程。而接收和传承这种来自人类自身的“引力波”,对只有30多亿年的地球生命史和几百万年的人类史,更具有生命和梦想绵延不绝的实际意义。

———摘自《人民日报》

点评>>

美国科学家首次探测到引力波,全世界都为之震动,有很多人都从探测引力波的意义、科学家的艰辛努力等方面进行了评论和分析。然而本文作者却另辟蹊径、高屋建瓴,将100年前爱因斯坦提出了引力波的理论和科学家经过40年努力验证了这个理论结合起来,说明两代科学家穿越时空的“联手”才有了这次科学发现,说明这是全人类科学精神“引力波”的接收和传承,而永不停止探索宇宙、探索自然、探索世界的脚步,也是人类生生不息的奥秘之所在。文章大开大合、气势磅礴,文笔隽永、饱含深意,是一篇非常优秀的时评佳作。

猜你喜欢
引力波悖论全世界
视神经炎的悖论
为什么全世界都迷恋冰墩墩
海岛悖论
黄浦江边的“引力波”
EN菌的引力波探测器
你忘了,但全世界都记得
“帽子悖论”
不敢告诉你的话,要大声讲给全世界听
发现引力波
新春“引力波”一触即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