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

2016-08-19 17:54黄青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学生管理高校改革

黄青

摘 要 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学生主体失落的生存状态表现为个人主体性生成受制于预成性目的,个性生成受制于整齐划一管理模式,价值理性生成受制于工具理性的霸权。寻找失落的学生主体,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改革路径选择,就是回归于高校学生管理本然的实践状态,通过高校学生管理的组织结构、管理制度和校园文化等管理中介的改革,来实现师生关系由对象化关系向主体间性关系的转变,从而实现学生类主体的生成。

关键词 高校 学生管理 改革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随着我国社会的转型,以及高校内部管理制度改革深化,高校学生管理中的学生主体问题逐渐凸显,“根本不是学生或其他任何人,而是时代本身和当前全世界的教育现状正在再次迫使大学要把学生放在中心位置—为学生服务,而不是教师,正如当初大学处于最兴盛的发达时期那样。” 因此,立足于学生主体的发展来研究高校学生管理改革问题,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和学术价值。

1探究高校学生主体失落的深层原因

高校内部所开展的学生管理活动,无论其管理活动具体是什么,管理者和被管理者的关系,即师生关系都是该项活动的基本核心所在,决定整个学生管理工作过程的效果。同时,具体的师生关系,往往又是依托于高校内相关的学生管理制度、学生管理活动组织实践状态来体现的,可以说相关的制度空间、文化空间等就像是学生管理工作对外呈现的外在表现,而师生关系则是学生管理工作中的一种内在机理。如下则将从这一内在机理的角度来探讨目前我国各大高校学生管理工作中学生这一角色的主题问题,从而进一步高校学生主体失落的深层原因。

长期以来,人们以“主体一客体”关系为思考框架来理解“教育实践”,对象化实践观深深地支配着人们对“教育实践”的认识,产生了对象化教育实践观,这种教育实践观把教育实践活动中本应是“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和“主体与主体”之间的关系,当作“人与物”之间的关系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关系,这样就扭曲和异化了教育中的生命个体,使一方总是成为另一方支配、改造和占有的对象,其结果形态是学生主体的失落。

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师生关系中,教师是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活动中的主体,学生则成为了高校学生管理实践活动中的客体,是被控制和被改造的对象。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教师与学生本应是主体与主体之间平等的交往实践关系,而主体与客体之间的对象化实践关系必然导致学生主体的失落。所以说,在我国高校学生管理中,“对象化师生关系”是学生主体失落的深层次原因。

2基于学生主体发展的我国高校学生管理改革路径选择

高校学生管理本然实践状态是一种交往实践活动,交往实践活动的结果形态是类主体的生成。所以,寻找失落的学生主体,使学生类主体得以生成,从师生关系入手将高校学生管理回归于其本然的实践状态是改革我国高校学生管理的必由之路。

将高校学生管理回归于其本然的实践状态,师生关系必须由对象化关系转变为主体间性关系,在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中,学生作为发展的主体有两个方面的表现:与管理中介客体构成“主一客”关系,作为“主一客”关系中的主体,学生表现出个人主体性;与教师构成“主一主”关系,作为师生关系的主体,学生表现出主体间性。这样学生的个人主体性与主体间性在高校学生管理的主体间性师生关系中得以内在融合与和谐统一,其结果形态是学生类主体的生成。学生的个人主体性是人作为活动的主体在认识和改造客体中所表现出来的积极能动的功能特性,学生在高校学生管理过程中的个人主体性主要表现为主动的参与学生事务,在参与学生事务中学会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促进学生自我的发展。学生与教师之间构成的则是一种平等的交往关系,教师从替代家长管教的代理人转变成为促进学生发展的教育者,为学生提供专业化的咨询、指导和服务,对学生进行知识和价值的引导。在教师的咨询、指导和服务中,学生自我教育、自我管理和自我服务。

要想彻底地将师生关系,从原有的对象化关系变成主体间性关系,高校需要充分配合,从管理组织架构、相关管理制度以及校园文化建设等方方面面来配合改革工作。另一方面,师生关系发生调整改变之后,学生将会在学生管理工作中获得更多的主动权与参与权,学生需要更加积极主动地融入并适当进行自我管理与自我教育工作,促进学生主体的发展。另一方面,高校内相关的咨询结构、服务结构、指导结构等也需要相应地进行改良。

高校内部管理制度必然需要进行改革,首先是要提升学生管理工作内容的广泛性。作为学生管理工作的主体角色,学生群体必须要积极参与整个管理制度的制定、决策等过程,从管理内容上而言,学生应当积极融入学生事务管理、后勤管理以及教学管理等方面的内容,参与深度可能依据内容而不同。其次,为了进一步强调高校学生管理工作改革后学生的主体角色,管理制度中必须要能够体现高校学生在参与管理权中的层次性,这种参与管理权的层次性可以理解为:以行使知情权、监督权和建议权为核心的初级层次;以行使行动权、咨询权和评议权为核心的中级层次;以行使决策权、表决权、投票权为核心的高级层次。

通过高校校园文化建设工作来配合高校学生管理工作的改革,其影响方式可以是直接的也可以是间接的。直接的影响,是指通过建立校园文化体系来引导学生正面积极地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积极向上的活动。间接的影响,是指通过校园文化建设,为学生提供一个良好的熏陶环境,从而对学生达到长期的潜移默化的影响与熏陶。同时,校园文化建设工作,必须要严格遵循知行合一,也就是在校园文化建设中做到知识和理论教学与提供学生实践平台相结合。

参考文献

[1] 卢晓中.21世纪的高等教育:展望与行动世界宣言[M].上海教育出版社,2001.

[2] 冯建军.以主体间性重构教育过程[J].南京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

猜你喜欢
学生管理高校改革
改革之路
改革备忘
教育生态学视野下高职院校学生管理队伍专业发展的几点思考
浅论五年制师范学前教育专业的学生管理
中日高校本科生导师制的比较
改革创新(二)
瞧,那些改革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