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探测范式在注意偏向研究中的应用

2016-08-19 18:23王慧
科教导刊·电子版 2016年19期

王慧

摘 要 点探测范式是现有对注意偏向研究中使用最多的范式,而且随着对注意偏向研究的深入,该范式也随之不断的发展和完善,从经典点探测范式到改版点探测范式,再到点探测训练任务,该范式的发展对注意偏向的研究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但点探测范式作为一种行为学研究方法,有其自身的局限性。目前,点探测训练任务的机制、效果持续性、现实应用性应成为当前及未来科研及临床领域的主要研究方向。

关键词 点探测范式 注意偏向 注意偏向训练

中图分类号:B842.3 文献标识码:A

0引言

注意偏向是指当体感受到来自外部的刺激时,个体会将注意分配给相关刺激而这种分配存在个体差异,本质上就是心理加工资源对某些特定信息的朝向、维持,而对其他无关刺激信息的加工排除。综合已有对注意偏向的研究发现,注意偏向研究早期,研究者关注的是个体对特定客体是否存在注意偏向,经典点探测范式能够对此进行较为有效地评定;后来研究者开始关注得到注意偏向的具体成分、时间进程等,改版点探测范式便在经典点探测范式的基础上应运而生;近年来,临床心理学研究发现注意偏向不仅是心理障碍的症状或结果,很大程度影响着心理问题的产生和维持,于是注意偏向训练受到临床领域及科研工作者的关注。因此,本文结合国内外研究对点探测范式在注意偏向研究中应用、发展、创新、不足进行梳理,以期对未来点探测范式及注意偏向的研究有所启发。

1相关定义

1.1经典点探测范式

点探测范式由Macleod等提出,向被试依次呈现注视点,威胁-中性刺激对,探测点,被试只需要对探测点作出按键反应:探测或辨别反应。探测刺激出现在威胁刺激出现过的位置称为一致条件;探测点出现在中性刺激出现过的位置称为不一致条件。通过比较一致不一致条件的反应时区分注意偏向是否存在及其成分。点探测范式最大的优势在于将刺激呈现阶段与被试反应阶段分开。

1.2改版点探测范式

Koster等(2004)在经典点探测范式的基础上增加了中性刺激对,将一致和不一致条件分别与中性条件对比。若一致条件下被试反应显著快于中性条件,则为注意警觉;若不一致条件下被试反应显著慢于中性条件,则为注意脱离困难。该范式弥补了经典点探测范式不能区分注意警觉和注意脱离困难的不足。

2经典点探测范式在注意偏向研究中的应用

经典点探测范式是注意偏向测量研究中应用最多、最广的范式之一,且各方面都在不断的发展、完善。

2.1实验材料

实验研究中,影响实验结果的因素有很多,材料本身的效价、呈现位置、类型等就是一个重要的因素,丁道群等(2014)采用经典点探测任务研究材料类型(图片或文字)对低自尊个体注意偏向的影响,结果表明图片相对于文字是研究注意偏向更为有效的实验材料;而国外研究者很早就开始质疑单纯的文字或图片是否真的能够诱发相应的情绪及其诱发程度,比如在探讨个体对威胁信息的注意偏向研究中,我们无法确定单纯的威胁性文字或图片是否真的使被试感受到威胁,因此Koster等将中性刺激与真实的威胁性刺激(如噪音)相结合,将中性刺激赋予威胁性,这增加了实验效度,此后一些研究者为了保证实验结果的信效度也选择使用这种方法。

2.2注意偏向分数

使用经典点探测范式时,评定注意偏向是否存在主要是比较一致条件和不一致条件下个体对探测刺激的反应时差异是否显著,而随着研究的深入,更多的研究者开始使用较为客观的注意偏向分数(不一致条件下对探测刺激的反应时—一致条件下对探测刺激的反应时),评定注意偏向存在的标准也随之改变,即将注意偏向分数与0进行比较。史娟,卢克龙(2015)使用该范式进行注意偏向研究中,都采用了注意偏向分数与0进行比较的方法探讨是否存在注意偏向。

此外,马书采等(2013)将经典点探测范式与有效提示范式结合,提出了集两种范式优点于一身的外源性提示点探测范式。不同研究方法的结合,既能综合优点,又能规避各研究方法的缺点。

3改版点探测范式在注意偏向研究中的应用

改版点探测范式弥补了经典点探测范式的不足,能有效地区分注意警觉和注意脱离困难,备受研究者的青睐。该范式更多用于研究个体对某特定对象注意偏向成分、不同加工阶段成分差异等。宋美静(2015)采用改版点探测任务研究男女对面孔的注意偏向,就对注意偏向分数、注意定向分数、注意脱离困难分数进行了界定计算,用于探讨男女对不同性别、吸引力的面孔的注意偏向及成分。

随着对注意偏向成分的关注,研究者发现线索呈现时间是影响注意偏向成分最主要的因素,koster等采用该范式研究个体对威胁性信息的注意偏向中,线索呈现时间为500ms时注意偏向主要表现为注意脱离困难是因为注意警觉可能发生在信息加工的更早期阶段(如<200ms);有些研究者将线索改为阈下呈现,结果发现注意偏向只表现为注意定向加速。综合已有研究结果,张禹总结认为注意定向加速发生在100ms以内,注意脱离困难发生在300ms-500ms之间,有时还可以同时观察到注意定向加速和脱离困难,注意回避则发生在更晚的阶段。但这并不是绝对的,不同的实验中注意偏向的几种成分并不一定都按照时间顺序出现。

然而,点探测范式作为一种行为学研究方法,是一种间接的测量方法,本身存在缺乏客观性,容易受被试、环境等影响的局限性,随着眼动、ERP等现代认知研究技术的发展,未来研究中,我们应更多地采用直接、有效的测量方法。

4点探测范式在注意偏向训练中的应用

Koster等最早提出认知训练对于以改变认知偏向为目的的临床治疗的重要性。注意偏向训练目的是对个体的注意偏向进行训练从而改变或调节对特定对象的注意,也属于一种认知训练,是一种方法学上的创新,目前应用在焦虑障碍、物质成瘾治疗上的临床效果较好,而点探测训练任务是目前发展最成熟、应用最广泛的注意偏向训练范式,其训练效果要明显好于其他范式。

在将点探测任务应用于注意偏向训练时,与经典点探测任务不同的是研究者通过控制探测点大多出现在中性刺激出现过的位置,训练被试对威胁性信息的回避,从而减少对这些信息的注意偏向,当然也可以训练被试对某特定刺激的注意增强,如刘明矾、黄任之的正性偏向训练降低了被试对负性信息的偏向。Nigel等(2014)国外学者也采用这些范式,但有些实验效果却并不理想,导致效果不理想的原因很多,我们很难对这些差异给出一致的解释,但这些不一致促使我们更加深入地探讨注意偏向及其训练机制。

5小结

经典点探测范式到改版点探测范式再到点探测训练任务,是一种继承发展,也是方法学的不断创新。但点探测训练任务的训练效果虽然较好,但大多指即时效果,而我们期望的是一种持续的且能有效应用到现实情境中的效果,于是研究者开始关注训练次数与即时、持续效果的影响:Eva Kemps等(2015)研究重复点探测训练任务对食用巧克力的持续性效果及现实应用效果,研究结果表明单次点探测训练任务的即时效果既体现在实验中对巧克力的注意偏向降低,也体现在现实环境中对巧克力的食用减少,但没有持续的效果;而重复点探测训练任务的训练效果在两者上的持续效果都比较明显;有些研究发现不管是单次还是多次训练后注意偏向都发生了改变,但持续效果都不明显,因此影响点探测训练任务效果的因素,如实验材料、是否只对特定类型的注意偏向有效果等还需近一步探讨。

此外,当前点探测训练范式或者其他注意偏向训练在低自尊、焦虑障碍及物质成瘾个体的治疗上取得了明显的效果,这些个体都是些特殊个体,训练的实质基本都是解除或降低对威胁刺激、焦虑对象或者成瘾物质的注意,与之相反,我们是否可以将注意偏向训练应用于正常个体中强化其对某些对象的注意,也值得研究者近一步探究。

参考文献

[1] 龚燕,高湘萍.关于自我不一致个体注意偏向的实证研究[D].上海师范大学,2007.

[2] 王曼,等.注意偏向训练:起源、效果与机制[J].心理科学进展,2011,19(3):390-397.

[3] Macleod,C.,Mathews,A.,&Tata,P.Attentional bias in emotional disorders.Journal of Abnormal Psychology,1986(95):15-20.

[4] 丁道群,张湘一,李彬,等.低自尊个体的注意偏向特征:呈现方位和刺激材料的影响[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2):228-231.

[5] 史娟,李朝旭,张永慧,等.癌症患者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特点[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22(2):223-227.

[6] 卢克龙,郑志怀,丁秀君,等.不同程度考试焦虑个体对情绪信息的注意偏向[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5,23(2):261-265.

[7] 马书采,丁玲,田志宵,等.成人去激活依恋策略和注意偏向:来自表情图片外源性提示点探测任务的证据[J].心理科学,2013,36(3):592-599.

[8] 宋美静,DING Cody.,张静秋,等.男女对面孔的注意偏向:面孔性别和面孔吸引力的影响[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5,40(4):123-128.

[9] 张禹,罗逾,赵守盈,等.对威胁刺激的注意偏向:注意定向加速还是注意解除困难[J].心理科学进展,2014,22(7):1129-1138.

[10] 刘明矾,黄任之,徐西良,等.抑郁缓解者正性注意偏向的实验操纵:来自眼动的证据[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5,23(1):48-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