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论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性

2016-08-22 09:05常州工学院李悦
中国商论 2016年36期
关键词:共生区域人才

常州工学院 李悦

试论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性

常州工学院 李悦

在高等教育体制深化改革以及经济区域化发展的大趋势下,加强高校与区域经济共生、互动发展已成为社会研究的热点。鉴于此,本文将探究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共生性发展,以期促进两者和谐发展。

区域经济 地方高校 共生

随着知识经济时代的到来,地方高校应充分利用共生理论加强与区域经济的良性发展,这一方面有利于高校顺利获得地方政府支持,另一方面也有利于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促使两者形成共生共荣、良性发展的局面。在积极构建和谐社会的今天,积极探究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1 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共生性关系

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经济发展对技术进步、人口素质提出了更高要求。高等教育在社会发展中的重要性日益凸显,其为经济社会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人才资源与道德、智力支持。目前来说,我国高等教育已从精英教育阶段向素质教育阶段迈进,地方高校的科研力量、学生人数、学校规模有了大幅度提升。与此同时,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之间的关系日益紧密,约有80%的高校毕业生在当地就业,地方高校的发展为区域经济建设提供了大量高技能、高素质的劳动力资源支持。另外,地方高校还创新了继续教育模式,为私营企业主、企事业单位员工、失业人员等提供了教育支持,全面提升了人口的综合素质与能力,促进了区域政治、经济的和谐发展。地方高校的发展,也带动了当地交通、房地产、旅游、娱乐、餐饮等行业的发展,对周边环境起到一定辐射作用。区域经济的发展,又会为地方高校的发展提供更多的财政资金支持,进而促使地方高校更好地引进高素质人才,更好地进行基础建设、学术交流、资源配置。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两者之间优势互补、共生共荣,良性循环发展,也只有两者之间协调共生,才能促使两者双赢发展。

2 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共生理论

2.1 教育成本分担理论

站在受益层面分析,谁受益谁就应承担教育成本;站在能力层面分析,国民收入是教育投资的主要来源,谁占有国民收入,谁就有责任承担教育投资;站在管理体制角度分析,我国高校分为地方高校与中央高校,中央高校的大部分人才均会走向地方岗位,为区域经济发展服务,简言之,地方是高等教育的受益者。站在受益原则角度探究,地方高校应承担更多的教育责任,其工作重点应在指导高校合理配置资源、提升高校教学效益与质量方面,进而促使高校更好地为区域经济服务。高等教育地方化有利于全面提升学校资源配置效益,提高地方政府及社会团队的办学积极性,进而促使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和谐共生发展。

2.2 非均衡发展

非均衡理论指的是地方教育水平脱离区域经济发展水平,两者之间相互脱节。我国政治经济发展不平衡是高等教育非均衡化发展的根源。我国东部、中部、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差距逐渐增大,不同地区对人才需求的规格、结构、总量不同,这必然导致地方高等教育专业结构与人才结构的不平衡。经济发达地区对高精尖技术人才需求量大,其资源配置与办学体制的重点向市场化方面迈进;在中西部等经济欠发达地区,对低水平教育人才需求量大,市场化程度比较低,其资源配置、办学体制与发达地区均不相同。

2.3 全息结构理论

在人类生产活动中存在着自然、精神、物质以及人力再生产这四个系统,系统之间相互制约、相互联系,构建成了网络化空间结构。不管人类活动规模如何,均包含上述四个系统。换句话说,人类生产活动具有全息结构特征,任何微观系统内部均能反映这一特征。科技、经济、教育三者之间相互联系、密切配合,在人类活动中共同发展,且处于同等地位。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配合发展,是地方高校、区域经济获得最佳发展的重要条件。

3 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性策略

3.1 以区域经济服务为目标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高等教育院校尤其是高等职业技术教育迅猛发展。据相关研究资料统计,我国地方高校约占全国总高校的93.0%,地方高校现已成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故而,地方高校的科学定位至关重要。如何使地方高校确立与自身发展现状、办学特色相吻合的发展目标,以更好地为区域经济建设服务,已成为我国高等教育研究的重点。由于一直受到计划管理体制的影响,传统高校发展与区域经济之间的联系不足,两者之间缺乏良好互动的纽带,尚未建立起协调、良性的运行机制,尚未充分发挥地方高校的促进作用。地方政府部门对高校的人才优势与学科优势缺乏正确的认识,而地方高校又没有熟悉政府需求的部门,难以组织高校科研力量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进而导致高校资源与地方政府需求之间缺乏桥梁纽带。在经济全球化发展的今天,地方高校必须树立为地方经济建设服务的发展目标,将办学宗旨与区域经济建设相挂钩,这不仅符合高等院校发展的趋势,也是时代发展对高校提出的基本要求。在高校发展过程中,在向国际化进军的同时,必须强调自身的地方特色,为当地经济建设培养急需人才,在建设地方优势产业、优化资源配置、促进科技转化方面贡献自己的力量。地方高校能否立足本地情况作出合理前瞻性定位,积极开拓经济服务的空间,是地方高校特色化办学的关键点。新形势下,地方高校与地方政府应在加强自我发展的基础上,互为依托、共同构建、相互协作。地方高校必须面向区域办学,只有这样才能顺利转化各项人力资源资本,在积极培养高素质人才的同时,完善区域高等教育体系建设,进而为区域经济发展奠定良好基础。

3.2 校办企业地方产业共同发展

校办企业地方产业共同发展,建立完善的校企对接机制。(1)积极开发高校与企业之间的人才供需平台。政府部门应提升服务意识,立足高校毕业生就业这一问题,积极研发人才供需平台,为高校与企业提供全面的人才供求服务信息。(2)地方政府应加强与高校之间的联系,积极构建科研平台。例如,上海地方政府成立的高校科技开发中心,其通过加强服务与管理,较好地扩大了高校技术市场,促进了科技成果的转化。现阶段,很多地方出现了企业提供研发经费、高校提供设备与人力资源支持的开发研究模式,这一研究模式按照企业运行实际进行研究或超前研究,在为企业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技术支持的同时,也为高校学生带来了更多的实践机会,全面提升了高校学生的实践技能。(3)积极构建产学研一体的平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速度。地方政府需充分发挥带头作用,积极举办校企合作洽谈会,更好地鼓励高校对企业实行技术合作、技术入股或合作创建高新技术企业。政府部门应鼓励企业提供技术研究课题,并组织高校人员走出校门、深入社会一线,更好地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与此同时,积极鼓励高校、企业参与科技孵化器、科技园建设等项目,在地方政府的领导下,实现高校与企业的无缝对接,促进技术、资金、人才的合理流动,进一步提升资源共享程度。地方高校应建立健全教师深入企业实践的激励机制与约束机制,积极打造一支能解决社会实际问题的教师团队,真正促使校企协作发展。

3.3 加强地方政府支持

加强地方政府部门的参与与支持力度。(1)积极建立并完善地方高校科研为地方经济服务、成果转化的良好运作机制,并结合转化成绩确定政府对学校科研的具体支持方式与支持力度。(2)建设中介队伍与中介服务组织,加强信息、人才、技术等中介服务市场的建设力度,更好地促使地方高校科研成果顺利转化。(3)地方政府应积极出台人才吸引机制与优惠对策,在留住人才、吸引人才上下功夫,更好地促使人才向本地区聚集。(4)积极促使风险投资介入地方高校科技成果转化中来。相比于传统投资方式,这种投资模式能将市场营销、管理服务以及金融服务等融为一体,并在特殊运作机制的带动下,在获得高额投资回报的基础上,积极促使科技成果转化。从西方等发达国家的发展经验来看,只有风险投资公司的参与才能更好地解决科技成果开发转化所需的资金问题。例如,在风险投资的帮助下,美国科技成果转化率高达80%,而我国却不足20%。鉴于此,地方政府必须积极出台多方面政策,积极鼓励、吸引风险投资公司介入,进一步扩大成果转化的渠道空间。

3.4 学科和专业设置

为了更好地促进区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地方高等院校必须进一步完善专业、学科优化机制。(1)高等院校必须理清办学宗旨与办学理念,真正确立为区域经济服务、培育优势特色学科的理念。(2)地方高校应明确自身定位,在自身办学实际情况的基础上,按照学校学科发展趋势以及市场需求情况,积极开设与区域经济发展相吻合的特色专业。(3)地方高校必须提升特色理念,加强对原有专业学科的调整,进一步形成完整、合理的优势学科体系,更好地满足区域经济发展需求。例如,地方高校可以结合区域经济发展方向,进一步细化专业方向,进而形成多学科共生发展的格局,推动区域经济发展。在优化学科专业设置的过程中,必须遵循高等教育的基本规律与市场经济运行规律,建立健全监督机制、学科优化机制、人才需求服务机制以及高校自我适应机制,努力建设特色鲜明、布局合理的专业体系,促使人才培养向着需、产、销方面良性发展。地方高校的学科设置必须依托区域经济发展实际,积极寻找社会职业需求与学科结构的结合点,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特色学科专业。地方高校在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过程中,应积极整合自身教育理念,结合自身特色建立与地方经济发展相吻合的教育模式。新形势下,地方高校应积极承担服务经济、社会、文化的重任,善于突出本校办学优势,进一步挖掘特色区域文化,充分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与技术,提升本校特色,积极培育与提升自身综合竞争能力,真正参与到经济、文化、教育的全球化大潮中。另外,加强创建与区域经济密切相关的创新性、综合性专业,进而促使地方高校培育出与区域经济发展需求相适应的人才。

4 结语

本文以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共生性关系以及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共生理论为切入点,从服务地方经济、校办企业、地方政府支持、学科和专业设置等角度,详细论述了高校与区域经济发展的共生性策略,多方面入手,旨在促进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的协调、共生发展。

[1] 李勉媛.高等教育与区域经济社会互动发展[J].边疆经济与文化,2015(3).

[2] 王薇.地方高校与区域经济共生发展的探索[J].教师,2015(5).

[3] 李政.地方高校对接区域经济发展的策略研究[J].中国现代教育装备,2015(17).

[4] 丁仕潮,周密,李媛.大学国际化:概念模型与发展模式[J].中国高校科技,2014(8).

[5] 曾倩.国际化背景下开放大学发展国际合作教育战略研究[J].成人教育,2014(8).

F127

:A

:2096-0298(2016)12(c)-104-02

猜你喜欢
共生区域人才
人才云
分割区域
人与熊猫 和谐共生
共生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优生共生圈培养模式探索
忘不了的人才之策
留住人才要走心
“人才争夺战”
区域发展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