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岩:奥运之舞从未停止

2016-08-22 08:15郭一琦王皎
北京青年周刊 2016年30期
关键词:刘岩舞蹈

郭一琦+王皎

半年中,两次见到了刘岩,第一次在她的新书活动现场,当一身黑色皮衣皮裤的刘岩坐着轮椅出现在酒店大堂时,便立刻吸引了众人的目光,轮椅慢慢滑行,她就像一只优雅高贵的黑天鹅,沉默、骄傲,看到记者,刘岩露出了微笑,还从包中掏出了一个鲜艳的红苹果送给我。

第二次,我们相约拍摄这次封面,炎夏,有雨,刘岩提前到了,那天她的母亲和朋友陪着她,素颜,短发,瘦得令人心疼,但眼神清澈坚定,分明告诉你,“别这样,请相信,我有力量。”

2008年7月27日,作为奥运盛宴中惟一的独舞《丝路》的A角表演者——青年舞蹈家刘岩在彩排中不幸坠台,导致双腿残疾,当时,全国上下都以为她的舞蹈生涯即将在最绚烂的时候画上了句号,并为此感到深深悲痛和惋惜。她也说到,摔伤之后的第七天,医生就正式地告诉她“你是脊髓损伤,并且是完全性损伤。”换言之,就是她瘫痪了。

作为一个舞者,要用身体去表达艺术,而刘岩却面对了太多的不,不只是能否再次跳舞的问题,而是失去了最基本的、像本能一样的东西,“真的很恐怖”她说,的确,她面对着显性的障碍,上下车,上下台都需要别人帮忙,但她也说,其实每一个人面对生活和工作,都会有不同的障碍,有显性有隐性,但是谁都不能放弃自己,要面对,要让每一天都更好一点。刘岩没有消沉堕落,高擎着自己的灵魂告诉我们,精神世界里,她从未有过跌倒,甚至,她只是觉得自己做了一个最普通的选择而已。

在这八年说长不长、说短不短的时间里,刘岩成立了“刘岩文艺专项基金”、考取中国艺术研究院舞蹈专业博士、到北京舞蹈学院当老师、担任《舞林争霸》总决赛的评委、创作舞台剧……横跨多个领域,转化多重角色。即使是一个双腿健全的普通人,也很难交出这样令人赞叹的答卷。

当上帝把沉重的大门关上,我们无可奈何,于是有的人变得冷漠,每天抱怨生活的不公,有的人一蹶不振,终生靠回忆度日,有的人无所事事,静坐等待上帝为其打开其他的窗。而刘岩,凭着对舞蹈的纯粹热爱,对生命中美好事物的执著追求,主动推开了一扇又一扇窗,在现实的轮椅、思想的扶梯上,她同样看到了广阔的天空和冉冉升起的朝阳。

今年,她的专著《手之舞之》发布了英文版,这部系统研究手舞文化的学术著作源于她的博士论文,不仅填补了中国古典舞研究空白,具有极高的学术价值,同时也让我们知道,刘岩的舞蹈生涯从未停止,一直灿烂似锦。

奥运来了,她也再次启程全程参与,宣传奥林匹克精神,接下来她还会去维也纳和美国参加交流和表演,并将以编剧和导演的身份继续自己舞台剧的创作,同时她正在写作的新书,也计划明年出版。

在刘岩拍摄封面的时候,我问她的母亲:女儿这么棒,你是不是很欣慰?老人感慨:她太忙了,真的很心疼她。

独立如刘岩,她并没有和父母住在一起,而将自己的单身生活过得有姿有彩,“尽量早睡早起,每天做做面膜,我喜欢下笨功夫,我的包里永远都有个本子,每一天的事情都在本子上记下来,读书的时候,看到打动我的段落,我也会抄在本子上,去年做《二十六分贝》的舞台剧,就做了很多记录。”她觉得,很多感觉都会快速消失,不如通过简单的文字,把它们尽量定格。

在采访中,刘岩提到了好几个名字:她喜欢莫扎特,老天赏饭吃的古典音乐精灵。她喜欢皮娜·鲍什,德国现代舞第一夫人,2009年皮娜来中国,她们本来可以相见,但那时的自己心情杂乱,没有赴约,而皮娜在那一年因癌症去世,刘岩说非常后悔,不过不影响她们的神交,如今每学期,她给学生上课,都会放映皮娜的纪录片。

她还提到鲁米,她喜欢他的诗,并忍不住念诵,“在我失望的一刻,我也感受到鼓舞。当我被毁坏,我同时也在康复。我们是镜子,也是镜中的容颜。我们是苦痛,也是苦痛的救星。”

Q&A

奥林匹克,不只是探索身体的极限

Q:今年奥运期间,你会参与哪些活动?

A:我受邀到巴西里约观看这一届奥运会,8月份会出发,当然,除了观看比赛,也会参加一些有关奥运精神传承的活动。虽然我没有能在2008年北京奥运会上跳那支舞,但这么多年走过,某种意义上,我已经是奥运精神的一种代言。

Q:这些年,对奥运精神的理解,有没有产生过变化?

A:2008年,我是参加奥运会开幕式的表演,加上之前的演出,和之后的排练,更多是身体上的打磨,希望尽善尽美地去表演,并没有考虑太多奥林匹克史的概念,或者说并没有走脑。摔伤之后,身体出现了障碍,生活中产生了很多之前没有的困难,既然奥运会是一个触发点,那我不免开始进行思考,我想奥运会,并不仅仅是那几十天的比赛时间,让全世界的运动精英聚集,然后只在比拼身体的极限,一个追求更快更好更强的体育赛事,不只是在探索体能,还有精神的提升,这非常伟大。

Q:奥运之后,对你来说哪一年最困难,现在又是怎样的心态?

A:其实,我自己并没有刻意切分时间阶段,也没有不切实际的宏大目标,我就是告诉自己每天都要更好一点,我不祈求在自己的行业里做到最好,但是每一天都要比自己的前一天更好更好更好。如果说到最困难,那还是2009年,毕竟2008年更像是突变,当手术做完了,奥运结束了,大家对你的关注淡去了,我却要开始去适应自己的身体,以及身体带来的不便,和由此带来的心理的变化和调整,对我来说是最困难的一年。不过一直到现在,每周都会去一次康复机构,坚持康复训练。

Q:你说过坚强不能概括自己经历的一切,你会反感人们谈起你受伤的经历、不断用坚强去形容你吗?

A:这个没关系啊,大家的感觉是大家的,但其实,每个人在绝境中都不能放弃自己,我只是做了不放弃,这样一个最普通的选择而已,不过如果我给大家的印象是坚强的话,我尊重,也接受。

Q:很多时候,当你出现在公众面前,会令人有“缺憾之美”的感触,你认可缺憾之美这种说法吗?

A:当然,西方有维纳斯,中国也有“残缺是一种大美”的说法,所以我是接受的。

舞蹈事业如何继续?“我在做手舞的研究和创作”

Q:什么时候开始进行手舞创作的?为什么会选择这个方向?

A:手舞是我博士论文的研究方向,其实舞台部分的创作还没开始,现在主要是理论研究的部分,所以用“创作”一词不太准确。这个研究方向是2011年定的位,可能与我腿受伤有点关系,但我觉得关系不大,主要是我受伤后关注到聋人这个群体,发现他们的手会说话,所以我想用这个方式是不是可以探索思考舞蹈的精髓。2011年定了做中国古典舞手舞研究的方向后,我的导师也很支持,所以一路做到了现在。

Q:写作《手之舞之》这本书给你的最大挑战是什么?

A:我很庆幸自己选了这个方向,因为当时那篇博士论文确实填补了中国手舞研究的空白,但正因为研究者很少,文献资料相当缺乏,这一点对我来说是比较困难的。包括思路的整理也是,你要思考如何去解构建构,如何描述手的语言性,从哪个类别进入研究等等,这确实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你需要积累很多东西,才能完成。

Q:在这个过程中,还思考了佛教手印的内容?

A:其实我的家人们并没有宗教信仰,但近年的阅读和思考,让我觉得佛教文化很东方,很贴近我们,而且也神秘,我的导师对这部分也感兴趣,所以我们也决定将手舞和佛教手印进行结合,这些都是人类的智慧。

Q:受伤之后,也让你在跳的基础上,打开了更多维度的思考?

A:当演员的时候,也会读书,但是阅读和自由思考的时间还是相对较少的,精力有限,更多都放在对具体舞蹈的打磨上了,反而是受伤之后,开始思考,我的博士导师冯双白先生,也是中国舞蹈家协会的主席,他就问过我,让自己的舞蹈如何继续?舞蹈不光是跳啊,他鼓励我考虑研究、教学和编导,舞蹈教育家也是很伟大的事业,我想,在展开其他纬度的思考时,兴趣点就被挖掘了。

Q:怎么分配自己的时间?

A:时间挺紧,那就选择有意义的事情去做,我是北京舞蹈学院一名普通的舞蹈教师,这是我的职业,我尽力而为,同时我还需要康复时间,需要阅读写作的时间,我知道工作是做不完的,但如果有一些有意义的社会活动的邀请,我还是会尽量去的,传播正能量。

Q:崔永元在推荐《手之舞之》这本书的时候说,这个社会太浮躁了,所以显得这本书更加可贵,你怎么看待现在中国的文化市场?

A:我觉得中国的整个文化市场的情况在变好,文化不断繁荣,信息也在不断普及。整个文化氛围在提升,我也会乐此不疲地写一些东西,因为我觉得会有人关心这些。

Q:听说你已经考取了博士后,为什么博士毕业后会选择考博士后?高学历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A:这不是学历的问题,我是想继续做手的研究,不想浪费自己对佛教手印这方面的兴趣。我读博士时在学校也有科研项目,但你知道的,做科研项目相对比较散漫,读书不一样,有压力,有挤压感,一挤压,从博士后进站到出站,十几万字的研究成果又能出来了。主要是自己想做这个事情,和学历关系不大。

关注孤残儿童,公益能让我微笑

Q:你2010年成立了以自己名字命名的“刘岩文艺专项基金”,这几年一直致力于公益事业,主要是针对残障儿童的,为什么会选择这样一个群体?

A:当时我们也在犹豫做什么,想做弱势群体这一块,但弱势群体又分成好几类:老人、妇女、儿童、残疾人。在这过程中有人和我争论,我想做残疾人这一块。我摔伤了,有很多人帮助我,我也想帮助别人,我自己的身体有障碍,那我就自然会更加关注有身体障碍的人,为什么又聚焦在孩子这样的群体?因为孩子有种希望的感觉,给了我很多力量。

Q:目前这个公益项目支援了多少孩子?

A:我们支援孤残儿童学艺术,现在有162个孩子,96个是孤儿,66个是聋儿,每个周三的下午都会有我们的老师去给孩子们上课,我也会去,记得有一次,我带着我的北京舞蹈学院的学生去给这些孩子们上课,他们特别开心,他们给这些大哥哥大姐姐们表演舞蹈,特别开心,仿佛一起过了六一儿童节。

Q :公益给你带来最大的收获是什么?

A:公益给了我美好,让我微笑。大笑也没有微笑无敌,因为在很多问题面前我们是无能为力的,但你如果会微笑,会发自内心微笑,这种力量是很强大的。

Q:做公益过程中遇到过哪些阻力?

A:阻力是不断的,最早是资金问题,没钱,后来办活动过程中又有许多细节问题,如场地、赞助品牌等七七八八的事情,会牵扯你的精力和你的情绪。具体的问题很多,但我的态度是我会一直坚持做这件事情。

Q:能分享一件做公益过程中让你印象最深刻的事情吗?

A:还是给我资助的一个小孩编舞的事情吧,那个小孩叫范杰,当时11岁,我给他编了一支舞蹈叫《对他说》,他不会说话,我想对他说虽然你不能说话,但如果你想表达你思想的话就来跳舞吧,因为舞蹈是肢体语言,你能把你想表达的通过舞蹈传达,别人一看就懂。

相信“相信”的力量

Q:你说舞蹈是你的信仰,怎么理解信仰这个词?

A :有很多舞者会说,舞蹈是她的生命,我不会这样说,因为我的生命有太多东西,不仅仅是舞蹈,但舞蹈是我无比热爱的,而信仰比爱更高一个阶层,更神圣,有一种想触碰又触碰不到的感觉。舞蹈于我来说其实很纯粹,我够不着它,但它又不断推动我前行。

Q:你说过你导师的一句话让你感触特别深:“相信‘相信的力量”,“相信”的力量是一种怎样的力量?

A:相信的力量是宇宙的力量,你相信了就能成功,不信你试一下,真的能行。我的导师是冯双白先生,是中国舞蹈家协会主席,我觉得聪明、智慧这些词都不足以形容他,他是有大爱的,给予了很多,不光是对我,是对他身边的所有人。

Q:成为一个优秀的舞者需要具备哪些基本素质?

A:有一种素质一定要有:坚持。你可以条件不好,我考进舞蹈学院的时候身体素质就属于很普通,但没关系,或者说你现在有点胖,都没事,一路坚持过来的人就会和别人不一样。舞者如果有坚定的意志,不光舞跳得好,自身也会成为一个非常优秀的人。

Q:你本身是位优秀的舞者,同时又是一名主持人、作家、教师,在这么多角色中,你个人最喜欢哪个角色?

A:我最爱教师这个职业,我现在就是北京舞蹈学院一名普通的人民老师,每周都会去给学生上课,和学生在一起的感觉很好。

Q:涉足这么多领域,工作这么繁忙,如何缓解工作和生活压力呢?

A:压力是一定会有的,我会通过看书来缓解。(从包里掏出一本书:《我的名字叫红》)昨天我在等朋友的时候就在读这本书,你一定要读一下这个作家的书,太厉害了,我这两天要把它读完。看书也是一种交流,跟人打交道有时还会出事,跟作者交流不会出事。还有一本书我也非常喜欢,传记类的,叫《Just Kids》(《只是孩子》)是章子怡推荐给我的,她发微博私信给我,叫我一定要读一下这本书,特别好看,写得好极了,你也赶快去看。

Q:除了看书,你平时还喜欢做什么?

A:游泳,还有哑铃训练。这两项是我最爱的。当然还有跳舞。

Q:要有能让自己沉静的书,也要有让身体动起来的活动。

A:读书是一方面,除了读书,身体的磨练也挺重要的,看似简单,但里面有很深刻的道理,就像太阳每天都做同样的一件事,升起落下,你天天练功也是如此,能磨练自身,这是一件枯燥但干净的事。

Q:你会喜欢和怎样的人交朋友?

A:比较喜欢积极的人,勤于思考的人,我前一段也在读萨特的书,很喜欢他,他是法国最重要的哲学家,他拒绝接受任何奖项,甚至包括1964年的诺贝尔文学奖。他有和波伏娃的不凡之恋,我觉得这样的人,真的很可爱。

Q:朋友们会不会觉得你对自己太狠了?

A:朋友会说,他们希望我少干一些事情,心疼我,大家都觉得我不用太辛苦,我也是在调整,让自己的时间分配开,不要太满,人应该还是需要有些余地的。

Q:你眼中的美是怎样的?

A:自然是大美,大美是不言的。

Q:用一个词形容你当下的状态?

A:风轻云淡。

猜你喜欢
刘岩舞蹈
刘岩、张楠作品
你可曾见过父亲的舞蹈
航天员是如何选拔训练的?
学舞蹈的男孩子
冰上舞蹈搭档
Single event upset on static random access memory devices due to spallation,reactor,and monoenergetic neutrons∗
提高初中数学课堂教学效果的有效路径
我和舞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