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危害因素调查

2016-08-23 08:25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三门峡472000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19期
关键词:血源性锐器病原体

张 霖(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危害因素调查

张 霖
(河南科技大学附属三门峡市中心医院,河南 三门峡 472000)

目的 调查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危害因素,为增强手术室护士的防护意识,降低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危害提供依据。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对我院2013年~2014年的30位手术室护士进行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危害因素及其相关知识的测评。结果 30位手术室护士中,75.44%接触血源性病原体,受伤率89.47%,缝合针占主要因素;护龄低于5年的护士锐器伤占84.31%;主要损伤发生在整理或清洗器械占33.33%;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的测评中,手术室护士对职业接触的危害认识不清,不遵守标准操作规范的行为普遍存在。结论 手术室护士的锐器损伤概率大,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概率高,而血源性传播疾病危害性大,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手术室护士的防护意识,降低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危害。

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职业危害

血源性传播疾病是一类传染性疾病,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体液等[1],在护理过程中,最容易传播的病原体是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丙型肝炎病毒、乙型肝炎病毒。由于手术室护士工作的特殊性,血源性传播疾病对手术室护士的危害性呈上升趋势[2]。如手术过程中,医护人员被刀、缝针等锐器造成损伤,而又接触患者的血液,存在被血源性病原体感染的风险。调查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危害因素,了解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的现状,为增强手术室护士的防护意识,降低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危害提供依据。为此,我院开展调查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危害相关因素,详细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本次的研究对象为我院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的30位手术室护士,其中女性27位,男性3位,年龄在20~45岁,平均年龄为(26.03±5.03)岁;护龄为7个月~20年,平均为6年;本科学历6位,大专学历24位。

1.2方法:本次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该问卷包括以下内容,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种类,如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等;手术室护士皮肤损伤的护龄,分<5、5~10、>10年;手术室护士皮肤损伤的环节,如整理器械、建立静脉通路等;手术室护士皮肤损伤的类型,如静脉留置针、外科器械等;手术室护士锐器伤后的处理情况;对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相关知识的掌握,如洗手、标准操作等。此次研究全部由手术室护士本人亲自现场填写完成,共发放该问卷40份,回收40份,回收率为100%。

1.3统计学方法:本次研究的统计分析软件是SPSS19.0,平均值±标准差(±s),当P值<0.05时认为有差异且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血源性病原体检查结果:我院手术室在2013年1月至2014年6月共进行17892例手术,其中12162例择期手术,手术前检出1061例梅毒RPR、HBsAg、抗-HIV、抗-HCV阳性,8.72%血源性病原体阳性检出率。见表1。

表1 阳性患者手术前4项检查分布构成比

2.2手术室护士接触血源性疾病的结果:我院30位手术室护士,其中接触过血源性病原体阳性患者人23次,接触血源性传染疾病率75.44%,接触过血源性病原体阴性患者3人次,接触时未知患者结果4人次。

2.3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护龄:30位手术室护士,其中被锐器损伤11人次,主要是低护龄的护士,工作经验不足导致,见表2。

表2 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护龄构成比(%)

2.4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类型:30位手术室护士,其中被锐器损伤11人次,受伤率为36.6%,见表3。

表3 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类型构成比(%)

2.5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发生环节:手术室护士被锐器损伤 11人次,主要发生在整理或清洗器械,占36.6%,在手术操作过程中的每一环节都可能发生刺伤。见表4。

2.6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处理情况:11位手术室护士被锐器损伤后,9位按照正确流程处理。

2.7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相关知识掌握情况:30位手术室护士的职业危害得分,最低50分,最高分,平均分(54.68±6.04),主要是手术室护士对职业危害的认识不深。见表5。

表4 手术室护士锐器损伤的发生环节构成比(%)

表5 手术室护士职业危害相关知识正确率(%)

3 讨 论

血源性病原体是医院手术室的主要传染疾病,而锐器损伤是引起梅毒、艾滋病等感染的主要因素[3]。手术室护士上岗前,应加强防护意识教育,规范手术过程中的操作标准,加强基本功练习,降低被血源性传染病感染的概率。综上所述,手术室护士被锐器损伤概率大,进而接触血源性病原体的概率高,而且血源性病原体危害性大,对手术室护士的健康造成严重影响,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增强手术室护士的防护意识,降低手术室护士血源性病原体的职业危害。

[1] 李润梅,张秀萍,何海燕等. 手术室护士受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和对策[J].山东医药,2008,48(27):152.

[2] 许敏昭,黎建青.手术室护士在急诊手术中受血源性传播疾病的危害和对策[J].临床护理杂志,2005,4(4):48,53.

[3] 苏淑梅,郭宪民,于婧等.手术室护士血源性感染的危险因素及防护措施[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2,28(z2):60-61.

R192.6

B

1671-8194(2016)19-0297-02

猜你喜欢
血源性锐器病原体
具时滞扩散效应的病原体-免疫模型的稳定性及分支
野生脊椎动物与病原体
病原体与自然宿主和人的生态关系
医用锐器盒放置架的研制与应用效果分析
锐器盒使用现状、存在问题及改进思路
健康体检血源性职业暴露现状分析和预防对策
妇女儿童中心医院医务人员血源性职业暴露的回顾性研究
IUD取出术致血源性职业暴露1例
蒙医护理实习生实习期间锐器伤调查分析与对策
氯化锂对经血源性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和神经分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