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战略定力 形成“五个同时发力”
——关于浙江经济形势的判断及若干建议

2016-08-23 10:58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小组
浙江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发力小微企业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小组

保持战略定力 形成“五个同时发力”
——关于浙江经济形势的判断及若干建议

浙江省发展规划研究院经济形势分析小组

要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做好优投资与调结构同时发力、降成本与强实体同时发力、促创新与优环境同时发力、抓改革与促开放同时发力、攻难关与防风险同时发力等“五个同时发力”工作

2016年一季度以来,浙江经济延续了去年量质分化的特征。从总量看,1-2月全省工业、投资、出口同比回落;从质量看,效益提升、动力换档和结构优化迹象明显。准确解读当前浙江经济形势,关键在于运用辩证的、长期的眼光把握趋势,透过总量变化这个表象,判断质量提升这个本质。总体而言,当前浙江经济运行处于合理区间,表现出结构持续优化、投资趋于理性、去产能去库存加快等趋向。

综合我们对一季度GDP增速的判断,以及对开年以来浙江工业、房地产、债务和出口等领域新特征的分析,当前浙江经济表现出的最大特点,就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成效正在显现。面对这种来之不易的局面,一定要保持淡定从容的战略定力,加快转型升级步伐,不必过分在意个别指标在短期内的波动。要坚定不移打好转型升级组合拳,做好优投资与调结构同时发力、降成本与强实体同时发力、促创新与优环境同时发力、抓改革与促开放同时发力、攻难关与防风险同时发力等“五个同时发力”的工作。

优投资与调结构同时发力

在基础设施短板领域抓好一批项目投资。以综合交通为重点,在轨道交通、公路建设、港航建设和机场建设方面抓好一批重大基础设施项目。以城市建设为主攻方向,推动城市交通、能源、供排水、供热、污水、垃圾处理等基础设施的绿色循环低碳化改造,在海绵城市、智慧城市、地下空间开发、美丽乡村建设等领域加快上马一批重点建设项目。以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为重点,加快投融资机制创新,围绕公开推介、跟踪协调、对接服务等关键环节推动一批PPP示范项目落地,积极利用境内外资本市场加快重点行业、重点区域投融资平台整合和做大做强,支持具备条件的融资平台公司通过企业债、公司债、中期票据、资产支持证券等工具进行中长期债务融资。

集中资源培育新增长点。明确七大万亿级产业发展重点,促进产业链式化、集群化、高端化、特色化发展,围绕产业进一步提升发展省、市两级特色小镇。结合量大面广的传统产业“机器换人”需求,谋划实施智能化改造和绿色化改造工程,打造一批具有柔性制造、网络制造特征的智慧工厂示范项目;依托已入驻浙江的整车厂商,加快建设汽车电子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快新能源汽车及其充电设施和销售网络布局。强化信息经济实体化发展,把更多注意力投向电子基础产业。集中资源支持杭州的创业投资、互联网金融,宁波的石墨烯,台州的汽车电机及核心零部件等新增长点,推动其尽快形成竞争优势。

全力优化项目引进和市场开拓。鼓励地方政府以及工业园区与国际性商业资源中介机构形成合作,尽快提高市县一级地方政府的招商能力。大力发展国际营销网络,到“一带一路”沿线重点国家建立连锁超市、商场等中高端零售网点,努力形成一批浙江产品在沿线国家的分销、配送中心,加快电商海外营销渠道建设。积极发挥海盐秦山核电城、三门核电、宁波高铁等产业优势,参与国际核电基地和高速铁路建设,积极引导对外承包工程从单一的工程承包、成套出口,向工程与投资融合、提供系统集成综合服务转变,加强联盟拓市推动企业抱团合作。积极利用我国与韩国、澳大利亚等国达成的国别自由贸易协定,面向特定国家深化市场开拓力度。

降成本与强实体同时发力

多措并举服务企业和减负企业。积极推行温州市探索的驻企服务员制度,为在税务部门有登记和纳税的企业配备机关干部提供“一对一”服务。在行政事业收费上为企业减负,结合全省行政审批制度改革,加快清理规范各类收费,制定涉企收费目录清单,实行“清单之外无收费”。在融资上为企业减负,对担保机构为中小微企业融资性贷款收取的担保费用提供适度补贴,建立省级代偿补偿资金,对省级再担保机构开展的比例分担再担保业务进行代偿补偿。在用工上为企业减负,为科技型小微企业的新招用工提供补贴。

图/新华社

大力推动市场主体升级。加快实施“小微企业三年成长计划”。分门别类明确扶持重点,引导和动员小微企业参与大企业外包体系,推动小微企业进入现代农业(家庭农场)、服务业、社会事业、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等新领域。深化“个转企、小升规、规改股、股上市”工作,建立健全小微企业发展跟踪联络机制和成长辅导机制,深入实施“品牌战略”“电商换市”“质量强企”战略。实施“互联网+小微企业”行动计划和“小微企业智能化改造行动计划”,推动量大面广的小微企业升级,使企业上规后更易获得用地、用能、融资、研发补贴、入园等支持。探索搭建“产业、技术、资本”直接对接平台,支持符合条件的小微企业发行集合票据、短期融资券等债务融资工具,拓宽小微企业直接融资渠道。加快推进小微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依托浙江省政务服务网平台和浙江企业信用信息公示系统,形成覆盖小微企业及其投资人、负责人信息的全省统一的信用信息网络,利用政府采购、工程招投标、国有土地出让、评先评优等工作抓手,形成小微企业信用约束惩戒机制。

更好发挥基层立法机构对经济发展的保驾护航作用。依托地方立法权下放,对权力清单进行合法性、合理性和可行性审查,做到“法无授权不可为”,确保权力来源符合相关法律规定,权力行使符合地方实际;对不再符合改革形势、不再适应发展规律的法律法规,通过地方立法的方式予以调整或废止;对需要建立法律规范、加强监管而当前有所缺失的领域,尽快启动立法程序进行法律法规的补充和完善,为权力清单制度发挥正面效应清淤除障。

促创新与优环境同时发力

全面推进创新驱动发展。强化大企业的创新平台作用。在以上市公司为主的大企业中进一步实施重点企业研究院建设,鼓励企业与高校、科研院所结成创新利益共同体,加强大企业在国家重点实验室、公共创新平台、工程研究中心等创新载体建设中的主体作用和话语权。进一步建设面向中小企业的创新孵化体系。加大产业创新的投入力度,探索设立科技成果转化引导基金,重点用于支持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和成果转化;构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开放式“众创空间”,建立若干个具有典型意义的“创业苗圃-孵化器-加速器”创业孵化链;大力支持创客空间、创业咖啡、创新工程等新型孵化模式。进一步形成由高新区、科技城、特色小镇为主的创新布局。以未来科技城和青山湖科技城为核心,加快建设一批集高科技研发、制造、孵化为一体的科创小镇,以轨道交通为通勤主干道,形成杭州创新走廊;提升杭宁温湖嘉绍六大高新区发展层次,支持台州创建国家级高新区,支持有条件的县(市)建设新的创新平台。

营造激励创新的公平竞争环境。依托杭州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探索建立知识产权综合执法机制。改革创新型药品、医疗器械进入医保名录,风电、光伏发电进入电网,新能源汽车上牌上路的准入模式,加大政府对创新产业和服务的采购力度。强化产业技术政策的引导和监督作用,明确并逐步提高生产环节和市场准入的相关标准,形成统一权威、公开透明的市场准入标准体系,促进企业技术创新和推动新技术的应用。

优化引才和引资环境。依托杭州国家级自主创新示范区建设,探索试点人才移民制度,加快下放科技成果使用、处置和收益权;完善配套政策,在高层次人才比较集中的区域资助一批学校开展双语教学,鼓励和支持知名学校开办国际部,在杭州的定点医疗机构开设高层次人才就诊绿色通道,解决高层次人才后顾之忧;以高新区和开发区为主体,强化与国内外知名人才中介服务机构的信息交流与业务合作,有针对性地引进高层次人才。大力建设国际产业合作园,推动浙江企业强化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进行产能合作,积极吸纳先进发达国家的技术、人才、资本与国际市场。

抓改革与促开放同时发力

整合宁波海关特殊监管区,以梅山保税港区为核心复制上海自贸区政策。依托梅山保税港区在金融、贸易、医疗和创新资源等方面取得的条件,寻求自贸区政策在浙江落地。在贸易方面,着力突破离岛免税、国际船舶登记制度等特殊功能制度;在投资方面,争取人民币跨境融资试点;在金融方面,争取境外风险投资基金直接投资境内创新企业试点;在科技成果转化方面,争取在国际化知识产权交易、生物医药研发外包(医药CMO)等领域实现突破。推动将宁波六大海关特殊监管区整合成一个大型的宁波综合保税区,为自贸区政策的进一步向外辐射创造基础条件。

加快构建义甬舟开放大通道建设,实现高水平走出去与引进来。以宁波-舟山、金华-义乌为枢纽,以甬金铁路、台金铁路等交通干线为纽带,联通“海上丝绸之路”和长江经济带,辐射台州、绍兴、衢州、丽水等周边地区,加强沿线海陆空口岸一体化和海铁联运等集疏运体系建设,联动推进舟山、宁波、梅山、金义等保税区建设,提升宁波北仑、大榭、金华、义乌、衢州等开发区发展水平,打造沿海和内陆开放、对外和对内开放统筹联动的开放大通道。打造以义乌国际商贸中心为重点,连接“一带一路”的开放战略支点。提升义乌国际商贸中心建设水平,强化国际陆港枢纽功能,加强义乌国际陆路口岸、航空口岸和国际物流中心建设,加快设立国际邮件互换局和交换站,推进“义新欧”班列常态化运行。

进一步推动义乌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和杭州跨境电商试验区建设,构筑以杭州为龙头的“网上丝绸之路”。进一步创新“市场采购”等新型贸易方式,做好海宁皮革城市场采购贸易扩大试点工作,逐步向省内其他符合条件的外向型专业市场推广,夯实浙江外向型专业市场优势。加快中国(杭州)跨境电子商务综合试验区和宁波、义乌跨境电子商务试点建设,率先探索跨境电子商务体制机制,打造优质跨境电商综合服务平台,积极发展大宗商品跨境电商,扩大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跨境电子商务领域合作,鼓励支持有条件的电商平台和电商企业布局海外仓。积极创建杭州、宁波国家级航空港经济示范区,探索建设国际领先的跨境电子商务平台、大数据开发和运营中心、跨境网上结算和金融服务平台以及便捷通关服务体系,促进全省跨境电商整体发展提升。

攻难关与防风险同时发力

着力消化房地产库存。在房地产供应明显偏多的区县,主动控制土地供应,引导企业将未开发土地转型用于新兴产业,允许企业调整房地产开发节奏和户型结构,对已经形成的库存,打通存量房向保障房、安置房、公租房、人才房转化的通道,探索政府回购部分商业地产改造为“众创空间”,将提供场地和财政补贴以股权投资的形式支持孵化器的发展。大力提升杭州都市圈的城镇化水平,依托都市圈城际轨道交通建设,引导更多符合条件的周边农业转移人口和城镇居民在杭州都市圈购房。

着力化解过剩产能。坚持企业主体、政府推动、市场引导、依法处置,多兼并重组,少破产清算,在化解过剩产能的同时进一步完善社保、医保、失业人员再就业和生活保障等专项奖补。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从根本上消除企业和地方政府的投资冲动和短期行为,打破“过剩、干预、再过剩、再干预”的怪圈,构建防范和化解产能过剩的长效机制。

着力降低不良资产水平。积极发挥浙商资产等地方性资产管理公司的作用,研究吸引民间资本进入地方资产管理公司的方式,依托地方政府更强的协调能力和民间资本更强的价值发现能力,充分发挥不良资产处置的“本地化”便利优势,扩大不良资产处置规模。提升省股权交易中心和金融资产交易中心能级,加快区域资本市场发展。通过主动对接注册制改革加大直接融资规模,以做大权益资产的方式降低杠杆率;通过开展债券投资、资产证券化和非标准资产转让等业务,以低成本债务替换高成本债务的方式优化资金杠杆;通过提高地方资本市场信息披露水平,加强投资者对融资主体的约束和监督,健全杠杆融资的定价机制。

切实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完善银政企合力处置的组织协调机制,实现省市县(市、区)联动,将涉险企业的风险化解在可控状态,强化各县(市、区)政府化解企业资金链、担保链风险的属地责任;坚持分类处置,再次监测排查产能过剩行业和盲目多元扩张、负债率高、民间借贷依存度高的企业;大力打击非法集资和逃废债问题,引导民间融资进入规范轨道。

加快处置僵尸企业。通过要素市场化倒逼僵尸企业退出。按照资源稀缺性原则,对僵尸企业实行差别电价、水价和环保收费政策,对无能力承担要素费用或无意愿进行建设和组织生产的企业,依法实施用地整体收回,盘活存量土地。充分发挥上市公司兼并重组僵尸企业的龙头作用。对依法关停破产的企业,在资产拍卖时优先考虑省内上市公司;对省内上市公司兼并僵尸企业的,免征或减征资产转让收入营业税;通过企业债、公开市场定向增发等金融手段,助推上市公司兼并重组。

课题主持人:傅金龙;本课题执笔:朱李鸣郎金焕陶永亮王一峰

猜你喜欢
发力小微企业
帮扶小微企业 山西成绩优异
企业
小微课大应用
企业
企业
敢为人先的企业——超惠投不动产
人大发力 让“执行难”不再难
小微企业借款人
这12件事,十九大将全面发力
瞄准“房子不是用来炒的”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