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产能好于全国 结构性压力犹存
——一季度全省万家样本企业专项监测报告

2016-08-23 10:58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浙江经济 2016年8期
关键词:产成品周期性阶段性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去产能好于全国 结构性压力犹存
——一季度全省万家样本企业专项监测报告

浙江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浙江省经济信息中心

浙江产能过剩总体情况好于全国,部分行业、部分地区产能过剩较为突出;表现为周期性、结构性、阶段性、素质性产能过剩相互交织

去产能是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之一。近几年浙江深入推进转型升级组合拳,在全国较早启动去产能工作,产能过剩情况总体好于全国。对全省万家样本企业监测显示:

●从水平看,浙江产能过剩指数为54.4,低于全国10.3个点;从速度看,2015年浙江产成品库存增长1%,低于全国2.3个点;从预期看,有77.3%的企业判断下季度产成品库存“下降或持平”,高于本季度2个点;从设备利用率看,一季度有58.1%的企业反映设备利用率高于70%,同比下降5个点。

●全省有13.4%的企业认为行业产能过剩为周期性过剩,有20.3%的企业认为行业产能过剩为结构性过剩,有34.1%的企业认为行业产能过剩为阶段性过剩,也有部分认为行业产能过剩是素质性过剩,主要由于企业或行业相关能力配套不足,有43%的企业认为研发能力不足是企业最突出的短板。

●部分行业、部分地区产能过剩仍较为突出。八大高耗能行业反映产能过剩的企业占比为43.6%,高于全省面上6.3个点;舟山(51.4%)、绍兴(44.5%)等地区企业反映产能过剩问题相对突出,分别高于全省面上14.1、7.2个点。

●有38%的企业认为应完善扩大内需政策,缓解实体经济困难,有60%以上企业把提升企业管理水平、调整产业结构或技术升级作为企业应对产能过剩的重要路径。

总体情况:产能过剩情况好于全国,部分行业、部分地区产能过剩较为突出

产能过剩情况总体好于全国。浙江在全国比较早地大刀阔斧去产能,重点推进“低小散”块状行业整治提升,加快化解产能过剩矛盾。从水平看,人民银行对全省工业37个细分行业的测算显示,浙江产能过剩指数为54.4,低于全国10.3个点,产能过剩情况好于全国。从速度看,2015年浙江产成品库存增长1%,低于全国2.3个点,浙江“去产能”进程快于全国。从预期看,有77.3%的企业判断下季度产成品库存“下降或持平”,高于本季度2个点。

图12016年一季度企业设备利用率情况

去产能去库存压力依然存在。一季度有接近四成(37.3%)的企业反映“产能过剩”或“严重过剩”,同比提高4.8个点。有24.7%的企业反映产成品库存有所增长,同比上升0.7个点。

图22016年一季度地区产能过剩情况

从产能利用率看,受春节开工、市场需求不足、原材料价格波动频繁等因素影响,一季度近六成(58.1%)的企业反映设备利用率高于70%,同比下降5个点。大型企业设备利用率远高于小微企业,只有30.8%的大型企业反映设备利用率低于70%,低于全省面上11.1个点,低于小微企业25.8个点。

部分行业、部分地区产能过剩仍较为突出。分行业看,八大高耗能行业反映产能过剩的企业占比为43.6%,高于全省面上 6.3个点。分地区看,舟山(51.4%)、绍兴(44.5%)等地区产能过剩问题相对突出,分别高于全省面上14.1、7.2个点。受国际航运行业市场持续低迷影响,舟山的交通(船舶)运输设备制造业(68.7%)反映产能过剩的企业大幅高于全省面上31.4个点。绍兴的纺织服装行业(46.8%)反映产能过剩的企业占比高于全省面上9.5个点。

周期性、结构性、阶段性、素质性产能过剩交织

企业反映,现阶段产能过剩表现为周期性、结构性、阶段性、素质性产能过剩相互交织,既有有效需求不足方面的原因,也有有效供给不足方面的原因。

周期性过剩。据监测,有13.4%的企业认为行业产能过剩为周期性过剩。中国经济周期属于增长率周期,伴随着经济下行,部分行业产能出现周期性过剩。周期性过剩是由有效需求不足造成的,浙江经济外向程度高,外需不足影响很关键。据监测,46.6%的企业反映国际市场需求萎缩是企业或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影响因素。如果经济企稳回升,这些行业产能过剩局面将缓解。

结构性过剩。有20.3%的企业认为行业产能过剩为结构性过剩。一方面,结构性过剩表现为低端产能过多,41.3%的企业认为产品附加值低、竞争力不足是企业或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影响因素。另一方面,结构性过剩表现为高端产能不足。有10.2%的企业认为当前最突出的短板为产能不足,6.3%的企业认为行业性产能不足。

阶段性过剩。有34.1%的企业认为行业产能过剩为阶段性过剩。上一个发展阶段为重化工业阶段,重化工业属于资本密集和技术密集的行业,在这个阶段资本积累形成了大量产能,2008年4万亿强有力投资加剧了产能积累。随着经济发展进入新阶段,现有产能与需求变化未能匹配,表现出阶段性过剩特征。36.9%的企业认为近年国内新增产能过多是导致行业产能过剩的主要因素。

素质性过剩。这部分产能技术先进,但产能利用率不足。这部分产能过剩,主要由于企业或行业相关能力配套不足。据监测,43%的企业认为研发能力不足是企业最突出的短板,38%的企业认为高级人才、技工、熟练工短缺是所在行业最突出的短板。

对策建议

积极扩大有效需求。扩大内需是企业的最强呼声,38%的企业认为应完善扩大内需政策,缓解实体经济困难。加快实施一批“十三五”规划提出的前期成熟的基础设施领域和社会民生领域“补短板”的重大项目,促进有效投资增长,应对经济下行。

推进产能智能化改造。通过机器换人、两化融合、互联网+等手段提升一批产能,推动生产方式向柔性、智能、精细转变,加快“浙江制造”向“浙江智造”转型。

以市场化方式整合产能。鼓励企业兼并重组,落实国家和省支持企业兼并重组的相关优惠政策,减轻企业兼并重组过程中的税费负担,盘活不良资产。抢抓“一带一路”建设契机,加强国际产能合作。

稳妥处置落后产能、僵尸企业。在稳妥处置两链、不良贷款的基础上,积极推进僵尸企业处置。修订落后产能目录,积极淘汰落后产能。以县为单位,开展企业效益综合评价,引导低效企业退出。

猜你喜欢
产成品周期性阶段性
近3年工业产成品存货及非产成品存货变化成因分析
慢速抗阻训练:周期性增肌的新刺激模式
数列中的周期性和模周期性
七月猪价或开启阶段性快速上涨
如何加强机床制造企业的库存管理
国际金价短期或延续阶段性回调
本量利模型与经济增加值的整合分析
人生投资的阶段性
一类整数递推数列的周期性
浅析风险投资阶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