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宾离合词“鞠躬”

2016-08-23 02:54尹佳会宋闻兵
现代语文 2016年18期
关键词:动宾大词典现代汉语

□尹佳会 宋闻兵

动宾离合词“鞠躬”

□尹佳会宋闻兵

“鞠躬”是动宾离合词,“鞠”:弯曲,动词;“躬”:身体,名词。学界认为它们是非动宾式用如动宾式的动名组合,实际上动宾关系并不成立,有人指出其离合现象是一种语言的误用。本文从语言发展的角度考察了“鞠躬”及“躬”的使用情况,结合训诂学、语义学、词汇学,以期为“鞠躬”是动宾离合词提供一些佐证。

鞠躬离合词

一、前言

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一种特殊的语言现象,“离合词”这个概念是陆志韦首先提出的,后来吕叔湘、赵元任等语言学大师都对其进行过探讨。张斌在《现代汉语描写语法》中是这样定义的:述宾式不及物动词可以扩展,在使用时中间可以插入一些其他的语言单位,通常称为“离合词”①。比如“洗澡”“倒霉”“拌嘴”中间插入语言单位变为“洗三次澡”“倒八辈子霉”“拌什么嘴”。“鞠躬”也可以插入语言单位,变为“鞠了几个躬”“鞠过躬”等。

学界认为“鞠躬”实际上并不是动宾关系。赵淑华、张宝林(1996)认为,“鞠躬”是非动宾式用如动宾式的动名组合,它们本来不是动宾式,而是联合式,后来被人们用作动宾式,带有一种“强制转换”的意味,得到人们的承认②。还有人认为“鞠躬”不是离合词,而是同义复合词。陈虹羽(2014)认为,“鞠躬”是并列结构的动词,“躬”表示“弯曲身体”,与“鞠”意义相近,把“鞠躬”归为“离合词”是一种语言的误用,是语法结构的错析③。针对这些观点,我们从语义发展的角度考察了“鞠躬”的使用情况。

有一点要明确,“鞠躬”是古汉语词,语义是从古汉语中延续发展来的,因此“鞠躬”要回到最初出现的时候来分析。“离合词”是现代汉语中的概念,对于“鞠躬”而言,先有语义的发展,后才被归为“离合词”。因此应先分析语义,这种语义不应当是“鞠”和“躬”的现代语义,而应是“鞠躬”最初出现时的语义。前面提到,学界认为“鞠躬”是联合式,“鞠”是动词,语义弯曲,这是确定的。因此与动宾式的不同就是“躬”的语义及词性的不同。我们检索了“瀚典汉籍全文资料库”中的语料,同时参考了《汉语大字典》《汉语大词典》《说文解字》《汉字源流字典》等前人研究成果,找出了“鞠躬”最早出现的语料,以及“躬”字从最初出现到成为近现代的语料。

二、“鞠躬”和“躬”

(一)“鞠躬”的起源

“鞠躬”是一个古汉语词,在《汉语大词典》中有4个义项:①恭敬谨慎貌;②弯腰曲体;③弯腰行礼;④“鞠躬尽瘁”的省语④。现在汉语中,“鞠躬”为“弯腰行礼”义,延续的是第3个义项,其他3个义项在现代汉语中逐渐消失了。“鞠躬”最早出现于先秦时期,这一时期“鞠躬”同时出现的语料有5例,“鞠躬”表示弯曲身体,恭敬谨慎的样子。

(1)执圭。入门。鞠躬焉。如恐失之。(《仪礼·聘礼》)

(2)入公门。鞠躬如也。如不容。立不中门。(《论语·乡党》)

(3)摄齐升堂。鞠躬如也。屏气。似不息者。(《论语·乡党》)

(4)执圭。鞠躬如也。如不胜。上如揖。下如授。(《论语·乡党》)

(5)宣云:“擎,执笏。跽,长跪。曲拳,鞠躬。”(《庄子集解》)

(二)“躬”字的语义

“鞠躬”出现的同一时期,先秦“躬”字单独出现的语料共有79例。“躬”有5个义项,分别是:

1.“躬”,身体,自身,名词。

(6)勿用取女,见金夫。不有躬。无攸利。(《周易·蒙》)

(7)王臣蹇蹇,匪躬之故。(《周易·蹇》)

(8)天之历数在汝躬。(《尚书·虞书》)

(9)知诱于外,不能反躬。(《礼记·乐记》)

(10)维躬是瘁,俾躬处休。(《毛诗·小雅》)

2.“躬”,亲自,用作副词。

(11)弗躬弗亲。(《毛诗·小雅》)

(12)文公躬擐甲胄。(《左传·成公传十三年》)

(13)亲皆没。己躬命之。(《仪礼·士昏礼》)

(14)禹稷躬稼而有天下。(《论语·审问》)

3.“躬”,古玉器六瑞之一,为伯所执⑤。

(15)伯执躬圭。(《周礼·典瑞》)

4.“躬”,箭靶上下幅⑥。

(16)倍中以为躬。倍躬以为左右舌。(《仪礼·乡射礼》)

5.“躬”,穷迫,贫穷⑦。用作形容词。

(17)躬足以亡尔。(《春秋公羊传·宣公十五年》)

这些义项在先秦时期的语料中出现的次数及比例如表1所示:

表1:

在古汉语中,“躬”是实词,“鞠躬”中“躬”的语义应包含于同一时期“躬”的义项之中。通过以上分析,先秦时期“躬”的词性有代词、名词、副词、形容词,不包括动词,“弯曲”的语义也没有出现。

《汉语大词典》中有一条例证:“桓公变躬迁席,拱手而问曰:‘敢问何为其本?’”(《管子·霸形》)其中“躬”为“弯曲”义⑧。但这一注解前后矛盾,在随后出现的“变躬迁席”的词条下注释着“移动身体,离开席位。⑨”显然,“变躬”和“迁席”同为动宾式,“躬”应为“身体”。

同样,先秦时期的“鞠躬”,用互文见义的训诂方法,可知是“身体”的意思。上文语料,宣云:“擎,执笏。跽,长跪。曲拳,鞠躬。”(《庄子集解》)中,“曲拳”和“鞠躬”结构应相同,“躬”对应“拳”,应为名词,“身体”。先秦以后的语料中,“躬”也是名词,“身体”义。

(18)说罢,便向姑娘执手鞠躬,行了个半礼。(《儿女英雄传》第十七回)

(19)鞠躬詎肯输诸葛,断指终期报贺蘭。(李载《遥赠阎古古先辈》)

诸葛亮《后出师表》中出现“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鞠躬”被认为是其省语。但是先秦时期已经出现了“维躬是瘁”(《毛诗·小雅》)。“唯躬是瘁”(《春秋左传·昭公传八年》),不能不说“鞠躬尽瘁”和“维躬是瘁”,两者语义没有关系,前者是后者的延续和发展,但语句内核依然是“躬瘁”,这里的“躬”应为名词,“身体”。

三、“躬”的语义的发展

根据现有资料,“躬”的语义发展到宋代,出现了“弯曲”义,

(20)躬身不要拜,唱喏直立身。(《梦梁録·车驾诣景灵宫梦乡》)

宋代以后,“躬”的弯曲义一直存在并发展到现代。

(21)王三胜一扣枪,向前躬步,枪尖奔了老头子的喉头去。(《回魂枪》)

(22)他们通统齐打一躬,才把个钦差阅兵大臣送出辕门。(《官场现形记》)

(23)还有几个穿白衣的人躬着身子,在瓦砾堆上找东西。(《军长的心》)

(24)温敦(一躬到地)恭送天子国舅。(《王昭君》)

现代汉语的词汇特点是双音节占优势,与“目”“足”等词的发展情况一样,单音节的古汉语词“躬”单独出现作为“身体”义的例子,在现代几乎没有。

很显然,随着词义的发展,“躬”的动词性“弯曲”义越来越强化,名词性“身体”义越来越弱化。语义发展到现代,“躬”的“身体”义已经消失,出现最多的是动词“弯曲”义。因此在现代汉语中,“躬”也就顺理成章地被认为是动词了,“鞠躬”也就不符合离合词的述宾特点了。

四、结语

“鞠躬”从最初作为一个单纯的动宾结构,到后来被语言使用者错误理解为并列联合结构,这一错误的原因有两种,一种是因为“躬”作为名词的用法渐渐退出历史舞台,动词的用法越来越得到强化。另一种是由于一种错误的分析造成的,在现代汉语中,我们在讨论离合词的时候,仅仅用词的现代语义来分析,忽视其本义,就造成了“鞠躬”是联合式,是同义复合词的错解,这种分析方法是不科学的。“鞠躬”是古汉语词,分析其词性和语法结构,应该追根溯源,从语义的发展源头来研究。“鞠”是动词,语义为“弯曲”,“躬”为名词,语义为“身体”,“鞠躬”为动宾结构,其中也可插入其他语言单位,是离合词。

注释:

①《现代汉语描写语法》“离合词”(105页)。

②赵淑华,张宝林论文《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年第1期。

③陈虹羽《同义复合词“鞠躬”语言使用历史考察》,《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年,第16期。

④《汉语大词典》“鞠躬”条(17000页)。

⑤《汉语大词典》“躬圭”条(14674页)。

⑥《汉语大词典》“躬”条(14674页)。

⑦《汉语大词典》“躬”条(14674页)。

⑧见《汉语大词典》“躬”条(14674页)。

⑨见《汉语大词典》“变躬迁席”条(6986页)。

[1]张斌.现代汉语描写语法[M].北京:商务印书馆,2010.

[2]赵淑华,张宝林.离合词的确定与离合词的性质[J].语言教学与研究,1996,(1).

[3]陈虹羽.同义复合词“鞠躬”的语言使用历史考察[J].长春教育学院学报,2014,(16).

[4]许慎.说文解字[M].北京:中华书局,2012.

[5]汉语大字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武汉:崇文书局,2010.

[6]中国汉语大词典编辑委员会汉语大词典编纂处.汉语大词典[Z].上海:汉语大词典出版社,1993.

[7]谷衍奎.汉字源流字典[Z].北京:语文出版社,2008.

(尹佳会 宋闻兵浙江宁波 宁波大学人文与传媒学院 315211)

猜你喜欢
动宾大词典现代汉语
基于HSK 作文语料库的动宾式离合词偏误分析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汉语大词典》“籀”释义辨证
动宾式离合词插入数量短语研究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汉语大词典·火部》书证断句献疑
试论对外汉语教学中动宾式离合词的教学
《新论》词语释义:兼论《汉语大词典》之义项疏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