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企改革应遵循三中全会定调

2016-08-23 01:20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
国企管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大局意识国资产权制度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

国企改革应遵循三中全会定调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 刘尚希

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院长刘尚希作主题报告。他说,当前在推动国资国企改革的时候,应当重温习近平总书记对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指示精神,要搞清楚改革的目标到底是什么。

当前谈国资国企改革无论是从中央还是从社会、学界,整体的感觉就是不如原来预期得快,或者说进展得相对缓慢。这是为什么?我觉得这里面原因非常复杂,不能归结到某一个方面。我就此简要谈自己的三点看法。

第一,发展目标和改革目标要分开。

我们没有将国资国企的发展目标和国资国企的改革目标清晰分开。有时候我们将国企“做大做强做优”当成了国企改革的目标。其实“做大做强做优”是国企的发展目标,而发展目标中有宏观的也有微观的,如果把一些发展目标和改革目标混在一起,会导致国企改革的方向不太清晰。

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公布的时候,习近平总书记作了一个说明。对这一说明,我对其中一项内容印象深刻,那就是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是一个关于改革的决定,集中谈改革问题。改革的目标是什么?怎么改?达到什么样的预期效果?我们在推动国资国企改革的时候,应当重温习近平总书记的指示精神,搞清楚改革的目标到底是什么。我认为这是非常重要的。如果这个问题上没有清晰的思路,改革就会迟疑,会犹豫。同时,目标太多了,可能目标都难以达到。

关于目标,还是要依据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对国资国企改革的方向、目标做清晰掌握,以明确定位了的那些改革目标来考虑问题。

目前很少再提三中全会决定里面所说的改革目标、改革要求。事实上,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是全面深化改革的一个纲领性文件,现在我们的各项改革都只是落实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所以我认为需要重新回到十八届三中全会中的决定上来,否则改革难以有效地推进。

第二,根据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的精神,国资国企的改革目标应该是构建现代产权制度。

构建现代产权制度在宏观上是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管理体制,在微观上构建现代企业的治理结构。这些在十八届三中全会决定里面已经讲了。

现代产权制度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一个基础性的制度,任何市场经济都有产权制度的问题,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同样也有一个构建现代产权制度的问题。从国情出发,我们是以公有制为主体的多种经济成分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这个基本经济制度要真正落地,必须构建现代产权制度,如果没有现代产权制度的构建,基本经济制度可能就会碰撞打滑,悬在半空。

我认为建立现代产权制度是当前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总目标。这就需要两个方面的创新,即理论的创新和实践的创新。

理论的创新方面,在公有制的条件下,如何构建现代产权制度?有人认为现代产权制度很清晰,不需要构建现代产权制度。实际上这是混淆了所有权和产权两个不同的概念。产权和所有权是两个东西,所有制强调所有权,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是以所有权为核心。但是市场经济更加需要的制度基础是产权制度,这个产权的核心不是所有权,而是产权的交易。或者说所有权侧重的是占有,而产权侧重于使用。所有权更加强调使用价值,物权、产权更加强调价值的创造、收益权。

我们过去推动国企改革的时候,曾经也探索过产权制度的改革,也就是说所有权和经营权的分离,这一改革的结果是调动了企业的积极性,解放了生产力,发展了生产力。但是如今,只满足于两权分离已经不够了,我认为应当是所有权、产权、经营权的三权分离。只有这三权分离,当前改革的很多难题才能够破解。

产权在宏观层面实际上就是一个资本的运营权。在微观层面,可以理解为股权,它们是不一样的。

产权制度的构建,是在所有制的基础上衍生出来的,无论是公有制还是私有制,都有产权制度改革的问题。所以不要把产权制度的改革等同于私有化,这完全是一个误解。

产权就是强调价值的创造。构建现代产权制度,不仅是为了创造更多的价值,也使资源更加有效配置得到充分的利用。实际上,三中全会讲的市场在资源配置中发挥决定性的作用,就是一个价值创造的过程。产权,既可以是自物权也可以是他物权,就是说这个东西是你的,但是我也可以用,我可以用它来创造价值,这也是一种产权。过去传统观念束缚了我们,导致把它们混为一谈。

我觉得首先在理论上需要创新,在实践层面也需要创新。就是说,构建现代产权制度要从宏观方面构建现代产权制度,也要从微观层面构建现代产权制度。

建立现代产权制度应成为当前国资国企改革的一个总目标。因为市场经济更加需要的制度基础是产权制度,这个产权的核心不是所有权,而是产权的交易。所有权强调使用价值,物权、产权则更加强调价值的创造、收益权。

第三,构建现代产权制度,既要注意逻辑顺序还要自我革命。

首先,我认为改革的逻辑顺序应该先是宏观改革,然后是微观改革。就是先要构建以管资本为主的管理体制,然后再来推动国企的改革。在宏观层面,如果以管资本为主的体制、框架没有搭建起来,那么在微观层面推动国企改革可能也没有方向,改革搞不好就会在原地打转。

其次,就是国资国企改革相关部门需要一种自我革命的精神。如果没有自我革命的精神,按照原有的体制框架,每一个部门首长的权力都不愿意放弃,那么改革就没法推进,只能原地踏步。所以,这就要求与国资国企相关的管理部门要有大局意识。

我们一再强调要有四个意识,四个意识里面其中一个就是大局意识,改革中能不能真正地自我革命,这是衡量这些部门有没有大局意识的一个标志。光说有大局意识不行,一旦涉及到动真格要改革的时候,谁都不愿意放弃手中的权力,那么改革怎么能推进呢?这是非常重要的条件,是推进改革的前提。

猜你喜欢
大局意识国资产权制度
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省委宣讲团走进国资系统
祥云县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几点思考
树立大局意识优化招才引智环境
国资系统监管企业资产总额超218万亿元
特定问题调查:向国资“亮剑”
增强大局意识 提升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发展水平
沈阳国资国企改革对策建议
试述开明书店产权制度的历史演变
历史节点上的大局意识
如何通过初中《历史与社会》综合课提高学生大局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