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造船厂:从小船坞到“航母梦工厂”

2016-08-23 01:21综合整理穆明威
国企管理 2016年7期
关键词:旅顺造船厂船厂

综合整理/见习记者 穆明威

大连造船厂:从小船坞到“航母梦工厂”

综合整理/见习记者 穆明威

历经120年的风雨,2012年,大连造船厂修缮完成的辽宁舰交付中国海军。此后,大连造船厂又承担了中国首艘航母的建造工作,成为名副其实的“航母梦工厂”。

大连造船厂,始建于1898年,不久便分为大连造船新厂和大连造船厂。新厂业务以油船居多,老厂以接军船、造军品为主,兼顾民船业务,海军军舰有很大部分出自老厂,所以又被誉为“海军军舰的摇篮”。

2004年,大连新厂入选了英国《劳氏》船级社的世界大型船厂,排行第七位。现有三十万吨级大坞两座,新厂的900吨龙门吊被称作亚洲第一吊,他们的目标是要建立一座现代化的船舶总装厂。

在这家企业近120年的历史中,经历过屈辱,克服过万难,饱受过赞誉,从最早沙俄殖民期的船坞到现在扬眉吐气的工业重地,大连造船厂在历史长河中所走的每一步都是曾经中国万象的缩影。

曾被“奴役”的命运

历史上的大连造船厂,曾几经“易主”。19世纪60至90年代,清政府洋务派掀起了一场以兴办近代军事工业、民用工业和建设海军为主要内容的洋务运动,并在拥有优良常年不冻港的旅顺,筹建了旅顺军港和船坞局。

1880年,旅顺军港和船坞局开始动工修建,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耗用了清政府139.35万两白银才基本完成全部工程。建成后的旅顺船厂,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大军工厂。好景不长,19世纪末,各方列强开始对中国资本输出和强占租借地,历史上称为瓜分中国狂潮。1897年,在德国强占胶州湾之后,沙俄对清政府发出最后通牒,与清政府签订了《旅大租地条约》,使旅顺和大连湾地区沦为沙俄的殖民地。

而后不久,大连造船厂在沙俄的治理下完成第1期建设工程并投入生产,总耗资198.7万卢布。工厂占地面积3.1万平方米,建有3000吨级船坞和栈桥码头各1座,拥有厂房、仓库等建筑物28栋以及水电设施。在修造船厂投入生产的同时,其配套工程中央发电所也已投产,是当时大连地区唯一的发电所,除主要向船厂供电外,还向官厅、港区和街灯照明供电,可见当时沙俄所倾注的“心血”。

《朴茨茅斯和约》的签订,宣告了日俄战争的结束,但大连造船厂被奴役的命运却并没有被改变,日本俄国沆瀣一气,日本政府从沙俄手里接过了旅顺和大连港租借地。1908年,日本川崎造船所从南满洲铁道株式会社强行租借大连船厂后,立即着手对其进行扩建和改建。1913年3月,大连造船厂就由3000吨级船坞扩建为5000吨级,同时新建小型系泊码头和“引扬船坞”各1座,生产车间增加到10个并逐步配备了造船、造机、机关车和车辆制造所需要的设备。1922年,工厂占地面积3.06万坪,有电动设备500.35马力,汽动设备39马力,工作船4艘,这样的船厂规模在当时也并不多见。

不断膨胀的野心也使大连造船厂不断地扩大,1923年4月,“满铁”经营大连船厂和旅顺船厂后,旅顺船厂新建了1座3000吨级造船台。为适应扩建大连港的需要,“满铁”又在大连船厂修建了1座“沉箱船坞”,1926年竣工,专门用于制作筑港的水泥沉箱。

1880年,旅顺军港和船坞局开始动工修建,用了将近十年的时间,耗用了清政府139.35万两白银才基本完成全部工程。建成后的旅顺船厂,是当时中国北方最大军工厂。

1937年,抗日战争爆发,作为日本重要的军工补充基地,日本政府制定了《战时造船计划方策案》,加快大连船舶工业生产能力的发展,到1945年8月日本投降前,大连船厂就进行过3次扩建,其中1941的第二次扩建,直接使大连造船厂的生产能力提高了70%。

日本对大连修造船厂的统治长达41年,在这期间,大连造船厂虽然逐渐体型规模庞大,但却一直被迫为日本提供服务,虽是工业要地,却一直被残酷地压迫。

两国关怀下的船厂

1945年8月25日,前苏联军队正式接管了原由日本统治的大连船渠铁工株式会社。此时工厂已停产,工人流散。在同年10月大连船厂恢复生产时,只有2090余人回厂。厂房和设备破损严重,船坞积水并缺少燃料和工具,更为困难的是缺少技术人才,曾经的大型工厂一身颓败之气。

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大连造船厂显示出顽强的生命力。1947年沿用日本时期采用的铆接工艺,开始建造100吨驳船。为了解决技术和管理人员的不足,船厂自力更生,于1948年4月创办大连船渠青年技术学校,共举办4期,培养数百名生产技术骨干。后来随着全国形势好转,船厂又选派部分优秀工人和干部外出培训和到苏联学习,并到南方招聘技术人员和接收大学毕业生,为工厂的技术进步和生产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日本对大连修造船厂的统治曾长达41年。期间,大连造船厂虽然逐渐体型规模庞大,但却一直被迫为日本提供服务,虽是工业要地,却一直被残酷地压迫。

一百多年来,大连造船厂造出了3000多艘各种船舶。2012年 9月25日,大船集团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掀开了中国军事史新的一页。

1951年新中国政府接受并经营了大连造船厂,进入了中苏合营的时期。中苏合营持续了三年,当时的造船厂除了为前苏联造船,还同时为抗美援朝战争服务和直接为中国海军装备建设服务——开始修复“重庆”号巡洋舰。

在中苏两国政府的领导和关怀下,大连造船厂企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的巨变,已经是新中国时期一个新型的先进的修造船综合企业,成为新中国成立以来发展造船工业的一支不可或缺的力量。

新中国第一艘远洋货轮

“跃进”号货轮自1958年9月开工建造,从船台铺底,到船体建成下水,只用短短58天时间,大连造船厂的技术和效率让人惊讶,其船台周期记录是世界的创举。

作为新中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大连造船厂建造采用当时最新的技术装备,全长169.9米,宽21.8米,排水量22100吨,载货量13400吨,满载时吃水深度9.7米、每小时18.5海里,马力13000匹,能够续航12000海里,可以中途不靠岸补充燃料直接驶抵世界各主要港口,能在封冻的区域破冰航行。船上装备全套机械化、自动化、电气化设备。

1958年11月27日,“跃进”号万吨远洋货轮建成下水,大连造船厂特制作一枚纪念章,铜质镀金,红色珐琅,通径3.2厘米,上方副章上铸有“第一艘万吨远洋轮纪念”主题文字,主章中间为“跃进”号远洋货轮侧面英姿,更显出巨轮的雄伟壮观。在外形设计很有特色:左边为齿轮形状;右边为轮船锚链,整体代表造船工人;背面铸有“大连造船厂赠”铭文和该轮船建成下水时间“1958”年。

“跃进”号建成下水后,各大媒体载文欢呼“我国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下水”,盛赞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这一伟大成就。为了宣传新中国造船业取得的可喜成就,邮电部发行特种邮票(编号T32,全套1枚)“中国制造的第一艘万吨远洋货轮”,象征新中国蓬勃发展的海洋船舶运输事业,画面为“跃进”号乘风破浪在大海中航行的正面英姿,船头有“跃进”二字。这是北京邮票厂印制的第一套特种邮票,足见这艘巨轮诞生的意义。

主动请缨建造31艇

在过去的历史中,无论是沙俄、日本,还是合营的苏联,大连造船厂都像是一把未开锋的“名剑”,直至独立经营后,这把“名剑”才大放异彩。

中苏两国友好时期,双方签订了《关于中国海军制造舰艇方面给予中华人民共和国援助的协定》,简称《二四协定》。苏联将其在1957年设计,正在建造,尚未服役的最新629型常规动力弹道导弹潜艇转让给中国制造(仿制代号6631型,简称31艇)。全部设计图纸资料和主要材料,设备均由苏方提供,苏方派出技术专家来华指导建造工作。

这是一个大型工程,在当时中国普遍工业能力不足的情况下,大连造船厂主动请缨,提出承担31艇的建造任务,在同年2月,大连厂领导甚至专程前往广州,向有关部门和国防工办详细汇报了情况,表示自己有能力完成建造任务。最后确定了31艇由大连造船厂进行装配和建造。

接到任务后,大连造船厂全厂上下动员,短时间内对组织机构、人员、技术和管理工作进行了调整和部署,为顺利开工建造做好了各种准备。在31艇开始图纸放样后,还特建立了领导小组,任命了总工程师、总工艺师、总监造师、总检查师等,并指派一名副厂长专职总负责。

正当大连船厂全面进行31艇试制工作时,噩耗传来,中苏关系的恶化致使苏联政府单方终止合同,宣布停止援华项目,撤走全部在华专家。面对这样的情况,大连厂召开紧急动员会,决定组成强有力的班子,要求凡是与苏联专家直接打交道的各对口专业工程技术人员必须抓紧机会,选好课题和关键技术,利用苏联专家撤走前的短暂时间,千方百计的地获取他们的工艺技术知识和经验材料,领会他们对31艇建造特别是技术方面的口头、书面意见或建议。苏联专家在撤走之前回答了厂房提出的有关31产品生产方面的问题,并把发射装置cm-60的方框图及有关资料交给大连厂的技术人员。随后,苏联专家陆续离开,尽管此前厂里采取了许多补救措施,但刚刚开始的31艇建造进度仍被迫放缓。

31型潜艇是苏联50年代末设计的产品,中国也是第一次建造这样大型的带有弹道导弹发射装置的潜艇,毫无经验可言。虽然苏方提供了一定的图纸资料,专家们也留下了部分资料和多项建议,但还是残缺不全,尤其是工艺方面的资料一份也没有,面对这种困境,大连船厂统一部署,开展了学习、吸收、分析、消化等一系列活动,最终将这艘弹道导弹潜艇独立制造了出来,在海军代表验收议定书上写道:“多种机械装置系统、电器设备、武器、观通导航、指挥仪器和艇体在交艇试验时所得到的数据和材料,认为该艇的战术技术性能符合设计要求。”这成为了当时对大连造成厂最高的赞誉。

“6631”潜艇成功建造,在中国造船史上有着鲜艳的一笔,使中国海军第1次有了能够发射潜地导弹的舰艇,并对后续研制的舰艇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中国的航母“梦工厂”

作为百年企业,大连造船厂不仅造出了3000多艘各种船舶,更孕育了经得起时代考验的大船精神。在大连造船厂改制为大连造船重工有限责任公司后,2005年12月9日,根据国务院国防科工委、国资委和中船重工集团的决定,共同构筑了中国造船工业“半壁江山”。 2012年9月25日,大船集团将我国第一艘航空母舰“辽宁舰”交付中国人民解放军总装备部,掀开了中国军事史新的一页。

大连造船厂对“瓦良格”(辽宁舰前称)号航母进行改造修缮,也是海军装备建设新的发展成果,标志着中国没有航母的历史从此结束,中国从改造、恢复一艘废旧的航母起步,从无到有,实现了中国航母“零”的突破。而后,中国首艘国产航母也选址在大连造船厂建造,成为了中国当之无愧的“航母孕育地”,中国人的“航母梦工厂”。

现如今的大连船厂,经过百年多的发展,已经成为中国唯一拥有从千吨级、1万吨级、3-10万吨级直至三十万吨级各级船舶专用建造设施的船厂,可以满足从驳船、拖船、渔船、军船到货船、集装箱船、化学品船、滚装船等各类别船舶,以及FPSO、自升式钻井平台、半潜式钻井平台等各类海洋工程装备的全系列建造需求的著名船厂。先后为国内外用户设计建造各种船舶3000余艘,从五十年代中国第一艘万吨轮、六十年代第一艘两万吨油船、七十年代第一艘导弹驱逐舰、八十年代第一艘出口船,九十年代第一艘VLCC,直到21世纪第一座深水半潜式钻井平台,大船集团在创造中国造船60多个“第一”产品并带来无数荣耀的同时,也给快速发展的世界造船业带来惊喜,被誉为“中国造船业的旗舰”。

责任编辑/蓝玉才

百年历史的大连造船厂,给快速发展的世界造船业带来了惊喜,是中国造船业的旗舰。

猜你喜欢
旅顺造船厂船厂
致船厂
大连辽南船厂
人大代表的“扶贫船厂”
造船厂
俄新一代航母的建造工作或将在圣彼得堡造船厂进行
旅顺道院暨世界红卐字会旅顺分会地址奠定记碑
大连至旅顺中部通道隧道消防系统设计
2014年国内主要船厂修船完工产值表、修船创外汇表、修船完工艘数表
日俄旅顺要塞争夺战剖析
评李鸿章选择旅顺建立海军基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