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市抽检食品21批次不合格

2016-08-23 22:23
科学养生 2016年8期
关键词:专案组耗材牛奶

《南方日报》讯 日前,惠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通报了2016年第6期食品监督抽检信息,检出高峰思味和绿之源德盛山泉的产品出现质量问题。

根据通报,惠州市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组织了对市区范围内生产环节食品抽检工作。重点对生产环节的粮食及粮食制品、肉制品、饮料等18大类140批次食品进行监督抽检工作,抽检结果共发现有21批次不合格,其中内在质量不合格食品2批次、标签不合格19批次。

惠州市高峰思味食品有限公司2016年3月1日生产的规格为230克/包的“香枕蛋糕”经检验“菌落总数”不合格。惠州大亚湾绿之源德盛山泉纯净水有限公司2016年2月29日生产的规格为18L/桶的“饮用纯净水”经检验“耗氧量”不合格。

对于抽检不合格的,该局表示已及时移交给辖区县(区)局依法予以查处,并督促企业履行法定义务,落实整改。

国家质检8331批次进口食品器具不合格

《南方日报》讯 国家质检总局公布《2015年度全国进口食品接触产品质量状况》,其中显示,2015年全国检验检疫机构共计检验检出不合格进口食品接触产品8331批,批次检验不合格率为7.71%,不合格率达五年来最高。不合格原因主要是标识标签、安全卫生项目及其他项目检验不合格。在8331批不合格进口食品接触产品中,标识标签不合格7751批,安全卫生项目检测不合格204批,其他项目检验不合格376批。据了解,食品接触产品是指日常生活中与食品直接接触的器皿、餐厨具等产品,这类产品会与食品或人的口部直接接触,与消费者身体健康密切相关。

小心买到假彩色隐形眼镜

《广州日报》讯 广州海珠警方经过缜密侦查,成功侦破一起特大假冒彩色隐形眼镜注册商标案件,抓获涉嫌生产假冒上海某公司彩色隐形眼镜的李某(男,37岁,安徽省郎溪县人)等5名犯罪嫌疑人,打掉1个制假窝点,缴获一批市场价值1000多万元的假冒彩色隐形眼镜。

2015年7月,海珠警方打掉了一个以刘某为首的特大制售假冒隐形眼镜团伙,捣毁制售假窝点5个,缴获市值高达2000多万元人民币的涉案物品。经对案件进行分析,民警发现供货给刘某的上家在安徽省郎溪县。从2015年8月开始,专案组多次组织民警赶赴安徽,发现上家已经销声匿迹,整个团伙也停止生产假冒隐形眼镜产品。

2016年4月12日下午,专案组获得一条重要信息,该团伙从浙江一家印刷厂订购了一批上海某有限公司的彩色隐形眼镜片包装盒和商标。专案组联系上海某有限公司驻广州的联络点,发现该公司并没有授权浙江那家印刷厂生产彩色隐形眼镜片包装盒和商标。既然没有授权,那么这批包装盒和商标必然涉嫌制假。专案组决定马上展开收网行动。

在当地警方的配合下,专案组展开了全面的收网行动。专案组民警迅速进入该团伙的公司和工厂内,将正在制假的相关人员全部控制。经现场清点,共查获假冒上海某有限公司生产的彩色隐形眼镜419570片(瓶)、外包装盒96765个、各类标签贴2256500张,以及大量的生产和销售单据。

西安街头杯装“牛奶”勾兑而成

《华商报》讯 近日,有业内人士反映,西安街头一些卖稀饭的小贩所销售的杯装“牛奶”是由奶精和水勾兑而成,里边根本不含一点牛奶,这种“牛奶”对人是有害的。通过实验证实,这些杯装“牛奶”的蛋白质含量极低,连饮品都算不上。

张先生曾经在一个小饭馆打工,该饭馆早上主要以卖各种稀饭和牛奶为主。工作了一段时间后,张先生发现这个饭馆卖的“牛奶”完全是用奶精和水勾兑而成。“先烧一锅水,然后倒进去定量的奶精和一种添加剂就成了‘牛奶了。”张先生说,购买这种“牛奶”的主要是小孩和老人,而长期吃奶精肯定会对人体有害。

为了弄清是否如张先生所说有商贩销售假牛奶,华商报记者联系了西安营养学会的专家,由他们通过实验来证明。华商报记者分别从西安城西大马路村、含光路体院对面、含光路吉祥村、城南沙井村、高新区徐家庄和永松路附近的白家村等6个稀饭摊上购买了6份杯装“牛奶”。记者购买时,这些摊贩均称自己所卖的是牛奶。在体院对面有一个卖稀饭的门面,女店主称她卖的奶是椰子味牛奶。位于吉祥村一道巷的摊贩也信誓旦旦地向记者保证,她卖的绝对是鲜奶,可以放心食用。而另外几名摊贩在面对记者询问是否是牛奶时,也都表示十分肯定。经检测,记者所购买的6份杯装“牛奶”牛奶含量极低或没有。

日产假盐10多吨出售

《广州日报》讯 一犯罪团伙用工业盐和食盐作为原料加水勾兑,再仿冒“粤盐”包装售卖,每天生产的假盐量高达10多吨,最终流向广州、东莞、中山等地市民的餐桌。涉案8人因犯非法经营罪,被广州市增城区法院判刑。

2014年1月开始,王某佳、刘某寅租用东莞市横沥镇的废旧养猪场、企石镇的偏僻厂房进行假冒“粤盐”的生产。制假作坊每天晚上7~12时开始工作,工人将工业盐和食盐倒进搅拌机内,再加水勾兑,然后将盐包装成绿色、蓝色外皮的“粤盐”装箱,贩卖到事先联系好的买家手里。制假作坊每天生产的假盐量,多的时候10多吨,少的时候也有2吨,生产好的假盐基本上一两天内就会被运走,买家一般是批发市场或者农贸市场的个体商户。

2014年11月17日,警方查获上述两个生产假盐窝点,查扣成品假冒“粤盐”4.383吨,其中经鉴定不符合食用盐碘标准的2.395吨,原料盐41.45吨,假冒“粤盐”标识15.2万个,生产线2条。随后在增城区新塘镇初庄市场抓获店铺销售人员3名。

19家耗材企业遭约谈涉及680个产品

医药网讯 为保证内蒙古自治区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产品安全可靠,切实降低虚高价格,为采购各方营造一个良好的市场氛围,今年自治区先后召开5次企业约谈会。

约谈会分别对企业挂网交易产品价格有异议、产品专利权所属问题、采购目录与挂网交易产品是否一致、交易产品质量抽检不合格及生产企业擅自放弃供应挂网交易产品等问题与企业进行约谈,加大对高值医用耗材违规企业查处力度。

5次约谈会共涉及19家企业的680个产品,特别是对北京和邦思特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北京恒丰达医疗器械有限责任公司在自治区申报入围的高值医用耗材阳光采购产品不符合国家相关产品质量标准;深圳市安特高科实业有限公司等在投标过程中部分产品擅自放弃挂网产品供应的行为,按相关文件规定,给予严重警告各一次,并取消4家企业质量未达标产品和拒绝限价产品在内蒙古医用耗材阳光采购平台上的挂网交易资格。

猜你喜欢
专案组耗材牛奶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贝昂 无耗材空气净化器
送牛奶
炫彩牛奶画
树上也能挤出“牛奶”吗?
“神秘失踪”专案组
耗材两票制来袭临床话语权或将受抑
神奇的牛奶树
中纪委打虎80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