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医学生临终关怀教育的思考

2016-08-23 01:38熊兴兰郭思竹刘冬梅陈星游婷刘人华龙霖
环球人文地理·评论版 2016年6期
关键词:医学生

熊兴兰 郭思竹 刘冬梅 陈星 游婷 刘人华 龙霖

摘要:目的通过对某高等医学院校本科医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学生对临终关怀的认知及该校临终关怀课程的开设情况,对医学院校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提出参考意见。方法采用自编问卷对480名在校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不了解临终关怀具体内容的占73.8%,了解临终关怀的学生占26.2%,对于学校临终关怀课程的开设情况,学习过相关课程的学生占24.6%,没有学习过的占75.4%。结论医学本科生的临终关怀知识不足,学校关于临终关怀课程开设过少,临终关怀教育状况不容乐观。

关键词:医学生;临终关怀认知;临终关怀课程;临终关怀教育

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的逐年加剧,老年人口越来越多,需要接受临终关怀的患者也将越来越多。据不完全统计,目前我国每年死亡560万人,其中需要临终关怀的有330万人,每年需要疏导的逝者亲属也有近1000万人,因此临终关怀服务显得很有必要。临终关怀是有组织地向临终病人及其家属提供一种全面的照护,包括生理、心理、社会等方面,主要是为临终病人缓解痛苦,使生命得到尊重,症状得到控制,提高生存质量,家属的身心健康得到维护和增强,使病人在临终时能够无痛苦、安宁、舒适地走完人生的最后旅程。临终关怀不仅是一种服务,而且也是一门以临终病人的生理、心理发展和为临终病人提供面照护,减轻病人家属精神压力为研究对象的一门新兴科学。临终关怀的参与人员有医护人员、心理咨询师、社会志愿者等,目前很多临床医护人员对临终关怀知识都略显缺乏,因此医学生作为未来的临终关怀主力军,目前的临终关怀教育显得尤为重要。

1.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采用分层抽样的方法,在该学校随机抽取480名医学本科生为研究对象,其中大一126人,大二115人,大三122人,大四117人。男生198人,女生282人。

1.2方法。采用自行设计问卷,随机抽取医学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主要包括:一般资料;关于临终关怀的认知;关于临终关怀教育。发放问卷480份,回收问卷480份,有效问卷480份,有效回收率100%。

1.3统计方法。应用SPSS17.0建立数据库进行统计,用频数、构成比、均数、标准差对人口统计学资料进行描述。

2.结果

2.1人口统计学资料。本次调查共480名医学生,其中男性198名(41.3%),女性282名(58.8%);大一、大二、大三、大四年级各126人(26.3%),11 5人(24.0%),122人(25.4%),117人(24.3%)

2.2关于临终关怀的认知。没听说过临终关怀的有149人(31%),听说过但不了解的有205人(42.7%),了解临终关怀的有126人(26.3%);临终关怀的服务对象,认为是无治愈希望的病人的有1 57人(32.7%),认为是无治愈希望的病人家屬的有34人(7.1%),认为是无治愈希望的病人及家属的有289人(60.2%);关于是否愿意从事临终关怀相关工作,愿意的有85人(17.7%),不愿意的有110人(22.9%),目前不确定的有283人(59%)。

2.3关于临终关怀教育。关于临终关怀课程开设情况,单独开设过的有20人(4.2%),在其他课程中有过渗透的是98人(20.4%),没有开设过的有193人(40.2%),不了解的有169人(3 5.2%);关于临终关怀课程性质,认为应该是选修课的有289人(60.2%),认为应该是必修课的有57人(11.9%),认为应该在必修课中涉及的有132人(27.5%);关于能够接受的临终关怀教育形式,能够接受课堂讲授的有344人(71.7%),能够接受模拟病房实验室的有233人(48.5%),能够接受小组讨论的有382人(79.6%),能够接受第二课堂的有292人(60.8%),能够接受临床实践的有301人(62.7%)。

3讨论

3.1医学生对临终关怀服务知识缺乏。根据调查,医学生中,不了解临终关怀的占73.8%,了解的占26.2%;对于临终关怀的对象,也有许多学生并不了解;同时,由于不了解临终关怀,许多医学生都不愿意接受专业的临终关怀服务,而是在家人陪伴离世,连以后会从事临终关怀的相关人员都不愿意接受临终关怀,这对于以后临终关怀的发展非常不利。

3.2医学生没有意识到自己将来可能会从事临终关怀相关工作。关于是否愿意从事临终关怀相关工作,愿意的有85人(17.7%),不愿意的有110人(22.9%),目前不确定的有283人(59%)。然而,目前阶段,我国每年死亡560万人,其中需要临终关怀的有330万人,每年需要疏导的逝者亲属也有近1000万人,医学生的这种认知会成为临终关怀发展道路上的巨大障碍。

4可行性建议或对策

据调查,医学生临终关怀知识的缺乏,与学校开展临终关怀服务课程不够有关;改善医学生临终关怀知识贫乏的情况,加强学生主动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意识,医学生除了要具备临终关怀相关技术之外,还应具备强烈的从事临终关怀服务的意识。学校应该积极地开展临终关怀相关课程,采取多种教学形式相结合。

4.1课程内容设置。临终关怀课程可以将伦理学、心理学、基础护理、老年护理等多门课程中与临终关怀有关的内容整合在一起,主要教学内容应包括:临终关怀概述、临终关怀的心理关怀、临终症状的控制、家属居丧照护和心理援助、临终关怀的相关法律、临终关怀的社会伦理问题等。

4.2课程学习时间及课时设置。根据该课程的学科特点和学科内容,可以安排在医学生开始接触临床课程的第二学年开课,最合适的开课时间应该在第二学年第二学期。因为该阶段学生刚好接触了临床的一些课程,教师可以结合有关临床医学中的一些内容进行授课,这样有助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好地达到教学目的。从学习时间来看,解放军白求恩医学院的李惠云等根据实践经验指出,对于大、中、专医学生的授课时间应至少保证10学时。对于那些专门研究“临终关怀”的本科医学生,授课学时至少30学时。

4.3课程的教学形式:①课堂讲授:临终关怀课程开设,首先是要求教师按照教学大纲的要求讲解相关理论知识,采取多种手段,丰富教学内容,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扎实的掌握临终关怀服务理论知识。②小组讨论:在教学过程中,小组讨论也是一种有效的教學方式。通过组织学生讨论和辩论,能够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在讨论过程中,围绕老师给出的主题,每个人都积极参与讨论。在讨论过程中,老师给予一定的指导,积极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观点,最后对学生讨论给出评价。③临床见习:实习的过程中,带教老师应该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第一,开展专题讲座。在见习实习科室,针对特定病例,带教老师要把课本知识和临床经验结合起来进行讲解,使医学生对临终关怀中的治疗和照顾能有更加深刻的了解。第二,加强临终治疗训练。在临床见习实习过程中,加强医学生临终治疗技能训练。通过不断训练,能够有效控制患者的病痛,提高他们的生命质量。第三,加强医学生心理教育,掌握沟通技巧。

4.5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2015年中国老龄化水平达到15.5%,中国老年人口数量达到2.12亿。随着中国老龄化的加剧,老年人生活状况越来越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目前,疾病谱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其中心脑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成为多发病,这种病症是一个相对缓慢的过程,老年患者需要经历漫长的痛苦过程。而临终关怀的宗旨就是减少临终病人的痛苦,恰好可以解决人口老龄化带来的某些问题。因此,积极开展临终关怀教育是为了适应老龄化社会的需要。

4.6帮助医学生树立人道主义精神。临终关怀教育可以使在校的医学生了解生命的价值,树立一种敬畏生命的感情,最后把这种感情转化为一种人道主义关怀。有了这种临终关怀教育,医学生会在一种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的指导下,正确认识死亡的本质,适应现代医学生物一社会一心理的服务模式。

4.7帮助改善医患关系。临终关怀使临终患者在生命最后阶段有相对高的生命质量,也使患者的家属能到了心理支持,这些不仅彰显了医学人道主义精神,也体现了一种关心人、尊重人、以人为中心的人本主义精神。在我们尊重患者的同时,患者也会尊重我们,从而形成良好的医患关系。

小结:总之,临终关怀对我们是个新课题,但同时也是目前急需发展的项目。医学生,作为未来的医护人员,作为未来的临终关怀服务人员主力军,我们应接受有关的专业性教育,为攻克临终关怀发展这一难题做好准备。

猜你喜欢
医学生
“五个结合”强化高职医学生数学素养培养
浅谈医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医学生怎么看待现在的医学教育
人文教育要给医学生另一种智慧
对医学生德育实践的几点思考
医学生技能考试改革的探讨
基础医学对医学生的重要性
浅谈医学生创新意识的培养
医学生科学素养问题及其培养途径
医学生学习倦怠影响因素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