赋予地市报时政新闻以生动的“颜值”

2016-08-26 12:57石朕
中国记者 2016年6期
关键词:时政党报颜值

石朕

内容提要 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必须赋予时政新闻以生动的“颜值”,让时政新闻接地气、走群众路线,才能赋予时政报道乃至地方党报以新的生命力。对此,本文做了一些思考。

关键词 地市报 时政新闻 群众路线 接地气

在传统媒体与数字化媒体竞争日趋激烈的今天,地方党报时政新闻报道。既要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又必须赋予时政新闻以生动的“颜值”,让时政新闻报道接地气、走群众路线,才能赋予时政报道乃至地方党报以新的生命力。

一、从“规定动作”到“自选动作”,增强时政新闻可读性

如何让时政新闻“活”起来?笔者以为,要在服从服务好政府及领导的工作需要,把“规定动作”做好的基础上,根据不同的素材,采用不同的表现方式,做好“自选动作”。

所谓“自选动作”,就是从所拥有的庞杂信息中,梳理出群众最关心、反响最强烈的领导决策,站在群众立场上,分析出其核心内容将给人民群众的工作或生活带来哪些改变。然后,再围绕读者关心的内容对核心内容进行全面深入地解读。

当然,在报道内容上也要有所创新,在题目制作上,努力追求生动,少用形容词,多用动词,让标题“动”起来。导语也不能几十年如一日的一成不变,描写、问答、悬念等形式可以一应尝试运用,内容从读者的角度出发,把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或老百姓最关注的内容提炼到导语中。

二、从“硬新闻”到“软着陆”,增强时政新闻贴近性

如何才能让读者感到时政新闻应该看、值得看,看了有用?首先要精心选择报道内容,高度关注民生,突出平民视角,报道符合老百姓生活、情趣、关注的新闻。笔者在报道中体会到,从全国两会、省两会到市两会,代表委员议政建言的从国家、城市建设发展到民生福祉,其实都是百姓关注的。以市里名义召开的重要会议或市领导进行的重要调研活动,其实都有明确的目的,或研讨政策、或公布中心工作、或调查研究解决某一问题的措施等,其中不乏跟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有关的问题。这时,记者的眼睛就应该向下去寻找和发现,挖掘会议、调研中透露了哪些跟百姓生、老、病、死、衣、食、住、行问题有关的新政策、新措施、新方法、新经验。

其次,报道的语言要用读者熟悉易懂的语言。只有把文件语言转化为新闻语言,在写读者想听的、听得懂的新闻的基础上,多用事实、数字、群众身边的典型说话,用百姓朴实的语言真实地展现出来,就有了亲切感,才能缩短新闻与老百姓的距离,让读者喜闻乐见。同时,报道中还应该注意融入必要的背景材料,让时政新闻更加鲜活、立体化。

三、从“平面化”到“多平台”,增强时政新闻融合性

在信息时代,资讯发达的当下,时政新闻也要注重与新媒体互动、联动,将时政新闻进行多层次、多平台的推送,扩大报纸在读者、网民中的影响力,不断增强生存和发展能力。

一方面,可以在平面媒体报道时政新闻的同时,利用新媒体自身优势,将群众关注的时政新闻做深做强。比如,大连市举全市之力解决停车难,市政府招办政府办公会议,专题研究讨论解决办法。《大连日报》在平面媒体上做了关于政府办公会的时政新闻报道后,又在《大连日报》微信公众平台上推出《看国内外停车高招》,文图并茂,还有视频点睛,将全国其他地区,甚至世界上成功的停车场一一展示。这一模式已经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上的时政新闻报道的模式,模糊了时政新闻和民生新闻的界线。用新闻报道推动网络平台的建设,用网络互动丰富时政新闻的报道内容,让平面媒体与新媒体融合发展。在追求新、活、贴近陆的过程中,既将时政新闻报出新意、报出个性,也让党委政府的方针政策、决策部署得到最有效的传播。

另一方面,随着全面深化改革的扎实推进,各级政府部门积极转变作风,服务意识不断增强,这也为时政新闻走融合发展之路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时政报道在充分抓住自身权威性的同时,借助新媒体灵活、快捷、高效等特点,让信息在政府部门与百姓之间上通下达,将党委政府决策部署第一时间用百姓易于、便于接受的方式告知,也可以让群众呼声上传至党委政府相关部门,才是让时政新闻报道放下架子,走入寻常百姓家的“捷径”。

当然,在实际工作中,时政新闻报道也有许多必须遵守的规范性要求,但“规范”不等于“束缚”。只要时政新闻记者能从“群众立场”出发,不断在实践中加以探索和创新,把党委、政府的决策部署与百姓需要统一起来,把重要的时政信息同群众的思想、感情、生活联系起来,必然会进一步增强党报的可读性,进而提高党报的传播力。

猜你喜欢
时政党报颜值
谁说C-HR只有高颜值?
党报专副刊怎样撑起“半边天”
颜值何过之有
办好党报内参的思考与探索
除了颜值 你还会发现的我有趣
党报创新文娱报道的实践与思考
时政
时政
时政
时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