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立统一原理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2016-08-27 08:43罗金明闫巍孟佳王永洁
高师理科学刊 2016年3期
关键词:盐渍化黑土人类

罗金明,闫巍,孟佳,王永洁



对立统一原理在我国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罗金明[1],闫巍,孟佳,王永洁

(齐齐哈尔大学 理学院,黑龙江 齐齐哈尔161006)

探讨了对立统一思想在自然系统中的体现以及当前环境问题的应用.自然要素间的对立统一平衡结果使得在松嫩平原中西部生态脆弱带发育了肥沃的草甸土和黑土.人类不合理地开发打破了该区域淋溶去盐-蒸发积盐以及黑土区土壤水土流失与养分固定的平衡关系,导致大面积的盐渍化和严重的水土流失发生.运用对立统一思想重新建立该地区自然要素的平衡,对于当前环境问题的治理以及和谐的人-地关系构建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环境问题;盐渍化;人-地关系;水土流失

人类改造自然的能力随着科学技术不断发展而大大提高,但是随之而来的是人类无法摆脱的自然的“回报”:环境污染、水土流失和土壤盐渍化迅速发展等环境问题困扰着人类,而且这些问题愈发严重[1-3].频繁出现的环境问题阻碍了我国社会的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目标的实现.认识这些问题发生的本质,找到环境问题治理措施对于降低其对人类社会的危害度,对实现社会和谐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国家“十二五”以及“十三五”规划都明确提出保护环境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的重要任务,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是今后我国经济建设的长远目标.《矛盾论》认为,世间万物都是由存在对立统一的两面(要素)构成;组成系统的各要素是相互协调和制约的关系,通过要素彼此平衡实现系统的稳定和健康发展[4].

这种对立统一的思想在地理学中则表现为综合思想,该思想以对立统一的思想(即保持要素彼此平衡的思想)分析、解决自然环境中的各种问题.

当今环境问题治理措施都是针对具体某一方面(要素)的治理为出发点,尚缺乏从对立统一思想(系统的角度)看待各种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提出的治理措施.基于此,本文从对立统一思想的角度出发,分析当前盐渍化和黑土的水土流失环境问题产生的原因和治理措施.本研究可以为今后类似环境问题的防治提供参考,对于当前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如何处理人-地关系也具有参考价值.

1对立统一思想的来源及其在自然环境中的体现

对立统一思想是唯物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是指导一切实践活动的方法论原则.在我国古代,以为宇宙间的一切事物和现象都存在相互对立而统一的两个方面[5].《易经》开篇就提出“无机生太极,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而且强调两仪是对立统一的平衡,是动态变化和相互转化的,共同决定系统的稳定[6].中医学宝典《黄帝内经》强调天地为阴阳,是自然界两种相互区别又相互联系的基本物质,人也应该顺应天地的变化而调整自我,即“阴阳者,天地之道也,金木者生成之终始也,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五行论”既是宇宙万事万物的宏观分类方法,又是提示事物之间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循环演化,持续发展的一种哲学辩证思想[7].根据《黄帝内经》,世间万物皆由金、木、水、火、土5种元素组成,它们之间相生相克的关系见图1.在古代地理学与哲学是密切相关的,由此产生的地理综合思想也就必然继承了对立统一的思想.如迄今为止依然认为自然地理环境(地球表层系统)是由岩石圈、生物圈、水圈、大气圈和土壤圈5大圈层构成[8],自然地理环境的产生和演化的动力来自于内部因素(地球内能作用,属阴)和外部因素(太阳辐射,属阳)的共同作用,地球内能往往造成地表抬升或者沉降而崎岖不平,而太阳辐射的作用则正是不断地风化而使得地表相对高度减小,2种因素对立统一产生的平衡作用共同作用在地球表层才铸就了地表系统的产生、发展和演化.在一个很小的、自然健康的湖泊生态系统中,存在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虾米吃水草,水草则靠腐泥生长,大鱼的排泄物和死后的腐烂物则回归底泥的闭合回环,各要素间也是对立统一的关系.一个健康生物体内各种元素之间存在着协同与抗诘的关系,如铅和锌,钙和镉之间是典型的2对对立统一的关系,正是这种对立统一的关系维持着包括人类的一切生物体内的元素平衡

自从地球表层诞生人类后,则产生了人-地对立统一的关系,这就要求人类不仅有节制地从自然获取资源,同时也需要以同等方式补偿自然界,才能保持人-地关系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人类对任何一部分要素的过分摄取而没有及时进行生态补偿,其结果都会直接或通过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而间接影响到整个地表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最终环境的变化反作用于人类,影响人类的生产与发展.在人类诞生初期,人为扰动较轻同时人类也以某种方式进行生态补偿,如使用的废弃物(主要是木质和草本类)和排泄物直接回归自然,所以这种扰动在一定时期地表系统能够自我修复.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人口的迅速增长,人类无休止地向地表系统获取自然资源,其结果是获取自然资源的速度远远大于地表系统自我修复的速度.

另一方面,人类大量地向自然界排放石化产品(持久污染物),结果平衡的人-地关系被打破,随之而来的就是各种环境问题的产生.如水土流失、土壤盐渍化、环境污染(重金属污染和水体富营养化)和食品安全等,给国家带来巨大损失,同时也减缓了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的步伐,影响着广大人民物质水平和生态文明建设.如何从根本上治理出现的环境问题,成为摆在广大科研工作者面前的一大难题.本文以我国松嫩平原中西部的盐渍化和黑土“黄化”的环境问题为例,分析在处理环境问题中对立统一思想的应用.

2对立统一思想在处理环境问题中的应用

2.1盐渍化的发生与治理

松嫩平原中西部是黑龙江省重要的粮食产区,也是苏打盐渍土主要分布区之一[1].自然条件下,强烈的蒸发外加地下水埋藏较浅,导致一年当中大部分时间土壤表层的水分以上行为主,这也就可能把地下水的钠、钙等元素以苏打或小苏打盐的形式带到地表并富集(见表1和图2).每年7—9月集中的降雨则把部分地表盐分淋溶下行,外加不定期的洪水泛滥,可以把地表的富集盐分有效地带走,地表覆盖度较高的羊草植被产生的腐殖质层有效抑制地表水分蒸发和盐分富集,这样蒸发与降雨的对立统一关系使该地区地表系统保持着动态平衡(见图2a).

表1 两种环境问题的自然条件

近年来,一方面,人类大规模地破坏地表植被、超载放牧以及大规模的农田开发(旱田,主要使用化肥)破坏了地表植被,导致有机质层迅速衰减消失,强烈蒸发的水分带来大量的盐分在地表富集(甚至产生明显的盐结壳,这进一步阻碍了地表降雨淋溶效应,见图2b);另一方面,大量堤坝的建设阻止了洪泛的发生,富集盐分无法被淋洗带走,因此土壤表层积盐过程得到加强,盐渍化程度不断加重[9]68.研究表明,现阶段松嫩平原的水文过程(包括地下水、土壤水和地表水)与50年前相比发生了极大的变化:地面汇流速度有所加快,低平原雨季被淹没的机会有所减少[10]349,松嫩平原地区的地下水位逐年下降[11].随之而来的是盐渍化面积的不断增加,如上世纪50年代松嫩平原的盐渍化土壤面积为2.40×104km2,80年代增加到3.0×104km2.目前,松嫩平原21%(约3.27×104km2)的土壤都呈现出不同程度的盐渍化现象,而且每年还在以1.4%~1.5%的速度扩展[10]350.可以说土壤盐渍化已经成为松嫩平原西部生态建设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限制性因子.

从区域环境健康来诊断,该地区地理要素循环的弱化、阻塞和切断是造成区域生态环境日益恶化的内在因素[9]62.要改善中西部的生态环境,遏制土壤大面积盐渍化发展,必须建立新的人-地关系.首先,需要修复该地区水盐的平衡,使地表可溶性盐流从内流状态变成通畅的外流状态,建立垂直方向上盐分的富集和淋溶稀释平衡.学者们根据这一思路提出了通过农业工程引入地表淡水进行水田开发的方法,同时合理建立排水沟渠,打破局地水分和盐分的内流特征,同时增加地表的植被和有机质的归还以抑制蒸发作用带来的盐分富集[12].另外,作物秸秆粉砂回田,增施有机肥,发展旱作耐盐植物等措施增加向该地区自然界的补偿,同时疏导当地人口往经济发达地区工作,减少人为带给自然的压力.综合这些措施,该地区盐渍化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缓解.

2.2黑土“黄化”的原因与治理

黑土的发育得益于特殊的气候条件(见表1和图3a):夏秋多雨外加母质粘重,土壤常形成上层滞水,草甸草本植物繁茂;冬季漫长,微生物活动受到抑制,有机质分解缓慢,并转化成大量腐殖质累积于土体上部,形成深厚的黑色腐殖质层(土壤的腐殖化过程).冻融季节性滞水使得土壤表层处于还原环境,使土壤中的铁锰还原成低价;在旱季滞水层消失并处于氧化条件,使得铁锰又被氧化,如此氧化-还原季节性交替变换产生,在土壤的淋溶层(B)形成铁锰结核的潴育层.自然状态下,黑土腐殖质层可厚达1 m,养分含量丰富,肥力水平高.

特殊的气候条件和地形条件又使得黑土很容易发生水土流失(见图3a).雨热同季意味着每年大量的降雨集中发生.据观测,每小时降雨量大于10 mm,或者24 h降雨量大于30 mm就能产生明显的径流,而在松嫩平原黑土地带,这样的降雨强度每年至少发生十几次[13]6288.漫长强烈的冻融过程使得土壤表层非常疏松而利于水土流失[14].母质粘重使得底土透水性差,极易遭到水力侵蚀.波状起伏的地形条件则为水土流失提供了条件[15]688.自然条件下黑土区的水土流失和腐殖质累积两方面处于对立统一的动态平衡之中.然而,自19世纪人为强烈开发以来,人为活动彻底打破了这种自然平衡(见图3b).人类强烈的开发破坏了地表的植被,化肥的使用替代了大量腐殖质回归土壤,结果导致黑土区的水土流失效应加强[16].据统计,自21世纪以来,我国东北黑土区平均每年流失0.3~1.0 cm厚的黑土表层,土壤有机质每年以1/1 000的速度递减[17].东北典型黑土区有水土流失面积4.47×104km2,约占典型黑土区总面积的27%,很多地方已露出黄土母质(即黑土“黄化”).

a 黑土区成土与侵蚀的平衡模式   b 人为影响后水土流失模式

要保持黑土资源的持续利用,必须改变不合理的人为利用方式,根据自然条件下黑土的成土与水土流失的关系进行治理.增加防护林带建设:采样岗顶种植水保林——坡中种植经济林——沟底种植薪炭林,形成多层林带防护体系.人为增加地表有机质的蓄积:在防护林间的农田耕作应推广免耕措施[13]6295,秸秆粉碎回田,采用有机肥、生物肥和化肥组合使用[18]2720.在小流域水源集中的地方建立水库,蓄水养鱼,同时减少对黑土表层的冲刷.黑龙江海伦地区和吉林榆树地区都曾经是黑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按照上述模式进行治理,现今80%以上的水土流失区的黑土退化得到有效控制,同时复合农林模式还增加了当地农民收入[1,15,18],有效地协调了人-地关系.

由此可见,人为不合理的行为往往破坏自然平衡,带来各种环境问题.在环境治理过程中,如何根据区域自然条件的平衡关系,通过人为合理补偿,协调好人-地之间的矛盾,建立自然和谐的平衡关系对于环境治理的效果起到关键的作用,同时也为我国正在进行的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参考.

3结论

人和自然界的基本矛盾是作用和反作用的对立统一,这一基本矛盾贯穿于人类社会和自然界的始终.根据人-地关系平衡理论,要求人类不仅要有节制地从自然获取资源,也需要以同等方式补偿自然界,才能保持人-地关系长期稳定和持续发展.人类对任何一部分要素的过分摄取而没有及时进行生态补偿,其结果都会直接或通过影响到其他要素的变化而间接影响到整个地表系统的稳定和发展,最终环境的变化反作用于人类,影响人类的生产与发展.

人类大规模的地表植被的破坏、超载放牧、大规模的农田开发和堤坝建设破坏了松嫩平原中西部草原地区的淋溶去盐和蒸发积盐的对立统一平衡,导致该区域盐渍化迅速发展和加重.通过地表工程使地表可溶性盐流从内流状态变成通畅的外流状态;建立垂直方向上盐分的富集和淋溶稀释平衡思路;增加向该地区自然界的补偿,如作物秸秆粉碎回田和增施有机肥构建地表有机质层,综合这些措施能够有效地构建新的盐分淋溶和富集的平衡,对抑制该地区盐渍化的发展行之有效.人类强烈的开发破坏了我国东北黑土地区地表腐殖质累积和水土流失的平衡,导致该区域严重的水土流失发生.通过耕作模式的改变,防护林带建设和人为增加地表有机质的补偿措施,建立了新的腐殖质累积和地表水土流失平衡,使该地区黑土退化得到有效控制,该地区人-地关系实现可持续的平衡.

面对不断出现的环境问题,我们可以运用对立统一的思想进行协调和治理.生态文明建设过程中可借鉴对立统一的平衡理论来构建和谐的人-地关系.

[1] 刘兴土.松嫩平原退化土地整治与农业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

[2] Dotterweich M.The history of human-induced soil erosion:Geomorphic legacies,early descriptions and research,and development of soil conservation-A global synopsis[J].Geomorphdogy,2013,201:1-34

[3] Sfakianakis D G,Renieri E,Kentouri M,et al.Effect of heavy metals on fish larvae deformities:A review[J].Environmental Research,2015,137:247-255

[4] 毛泽东.矛盾论统一法则[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5

[5] 孙峰华.基于易学与堪舆学的人地关系和谐论思辨[J].地理学报,2012,67(2):266-282

[6] 周大明.远古图符与《周易》溯源[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

[7] 王冰注.黄帝内经[M].北京:中医古籍出版社,2003

[8] 刘南威,郭有立,张争胜.综合自然地理[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

[9] 何岩,宋玉祥.东北区域农业综合开发研究[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1:62-68

[10] 周云轩,付哲,刘殿伟,等.吉林省西部土壤沙化、盐碱化和草原退化演变的时空过程研究[J].吉林大学学报:地球科学版,2003,33(3):348-354

[11] 章光新.洮儿河流域地下水环境演变与安全调控研究[D].长春:中国科学院东北地理与农业生态研究所,2004:50-55

[12] Luo J M,Yang F,Wang Y J,et al.Mechanism of Soil Sodification in Songnen Plain,Northeast China as Affected by Shallow Groundwater Table[J].Arid land research and management,2011,25:234-256

[13] 王恩姮,赵雨森,夏祥友,等.冻融交替后不同尺度黑土结构变化特征[J].生态学报,2014,34(21):6287-6296

[14] 谷思玉,郭爱玲,汪睿,等.中国与乌克兰黑土成土因素分析[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2,43(5):152-155

[15] 张晓平,梁爱珍,申艳,等.东北黑土水土流失特点[J].地理科学,2006,26(6):687-692

[16] 王平,孙涛.黑龙江省黑土区水土流失动态及成因分析[J].水土保持通报,2013,33(4):8-11

[17] 杨学明,张晓平,方华军,等.20年来部分黑土耕层有机质和全氮含量的变化[J].地理科学,2004,24(6):710-714

[18] 张迪,韩晓增.长期不同植被覆盖和施肥管理对黑土活性有机碳的影响[J].中国农业科学,2010,43(13):2715-2723


Application of law unity of opposites in environmental issue controlling of China

LUO Jin-ming,YAN Wei,MENG Jia,WANG Yong-jie

(School of Science,Qiqihar University,Qiqihar 161006,China)

The reflection of law unity of opposites in nature and application in the current frequent environmental issue were discussed in the present research.The balance among the natural components in environmental ecological fragile zone,mid-western Songnei plain in China,has resulted in development of meadow soil and black soil.Nevertheless,unscientific exploitations disequilibrated among the natural components of salt leaching for desalination versus salt accumulation for salinization and soil erosion versus nutrient stabling in the surface horizon of meadow soil and black soil,whereby,leading to larger area of land saliniztion and severe soil erosion.It is essential to rebuilt the balance of natural components in this region,guiding by the law unity of opposites,for the present environmental issue controlling and harmonious people-land relationship construction.

environmental issue;land salinization;people-land relationship;soil erosion

P951

A

10.3969/j.issn.1007-9831.2016.03.009

2016-01-17

黑龙江省教育厅科研项目(12541886);齐齐哈尔市科委项目(RKX-201301);齐齐哈尔大学教育研究项目(2013029);齐齐哈尔大学生创新项目(201510221066)

罗金明(1977-),男,四川成都人,副教授,博士,从事湿地生态健康研究.E-mail:luojm1000@sina.com

猜你喜欢
盐渍化黑土人类
自然资源部:加强黑土耕地保护
添加木本泥炭和膨润土对侵蚀退化黑土理化性质的影响*
蔬菜大棚土壤盐渍化成因及防治措施
基于Sentinel-2遥感影像的黑土区土壤有效磷反演
土地质量地球化学调查成果在判定土壤盐渍化、沙化中的应用
人类能否一觉到未来?
寒地黑土无公害水产品健康养殖发展思路
1989—2019 年宁夏银北灌区土壤盐渍化时空变化分析
甘肃苏干湖湿地土壤盐渍化、地下水位埋深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
人类第一杀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