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通业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及方式
—基于VAR模型展开

2016-09-02 03:39李国辉天津职业大学基础课部天津300410
商业经济研究 2016年15期
关键词:流通业宏观经济促进作用

■ 李国辉(天津职业大学基础课部 天津 300410)

流通业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及方式
—基于VAR模型展开

■李国辉(天津职业大学基础课部 天津 300410)

本文就供给侧需求改革背景下,流通业如何提升供给侧能力与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展开研究。采用实证分析与宏观分析相结合的形式,以我国六大区域为集聚分析对象,通过综合分析,确定了流通业与宏观经济存在关联性,而且就流通业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与促进方式进行了探讨。由此为我国六大区域宏观经济深入发展,提出了基于流通业供给改革的相关策略。

流通业 宏观经济 促进 向量自回归

背景与意义

本文是在全面推行供给侧需求改革背景下,围绕流通业如何提升供给侧能力与促进宏观经济发展展开。在研究之初,对已有的流通业与宏观经济典型成果进行研究,由此确定研究思路。在流通业典型成果中,分析了柳江等(2015)、赵霞(2015)、李晓慧(2015)的研究成果。他(她)们对我国流通业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进行了分析,确定了确定性的分析结果。但是受制于分析对象不够全面,得到的结果不具备全面性,对提出面向全国六大区域的流通业提升计划缺乏帮助。在宏观经济典型成果中,分析了章上峰等(2015)、陈享光(2015)的研究成果。他(她)们对我国宏观经济进行了分析,主要是就宏观经济的不确定性与外部冲击等问题展开研究。结合以上两类研究成果,本文最后决定以流通业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为视角,通过冲击性分析,对我国六大区域流通业对本区域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与促进方式展开研究。

我国流通业发展总体研究

本文所针对的流通业以批发业、零售业、交通运输业、仓储业、邮政业为代表,是广义上的流通业。就我国流通业发展进行分析,采用国家官方发布的数据为依据。通过查阅我国多种官方资料、公报、年鉴等,最终获取了我国流通业近年的发展数据,将其直接或者间接地以图表的形式展现,得到图1和图2。

从图1可以看出(图1是以流通业产值为依据得到的分区域发展结果图),我国流通业发展呈现出区域分化特点。整体而言,流通业发展可以分为三类:西北、西南、东北三地的流通业发展因具有较强的相似性,共属第一类,该类的特点是流通业发展由于起点较低,发展速度相对较缓,与其它地区流通业发展的差距呈现逐步扩大的趋势;华北、华南两地流通业发展具有较高的相似度,同属第二类,该类的特征是发展速度与发展增速较高;华东地区属于单独一类,即第三类,该类的特征是发展速度与增速均显著高于其它地区。

从图2可以看出(图2是以流通业产值集聚度作为依据得到的分区域发展结果图,对于该集聚度的计算方式会在下文给出),前述第一类中三个地区的流通业集聚度是逐步下降的。在第二类和第一类中,其流通业集聚度则保持相对稳定,未出现集聚度较长时间下滑的特征。这说明,我国流通业发展的分地域差异化特征可能与集聚度存在关系。但是对于这种集聚度相关性关系,仅通过如上总体分析是确定不了的。本文借助于多角度分析,同时结合统计学、流通学、宏观经济学的分析方法给予更深入的探究。

我国流通业发展特征分析

(一)分析思想

对于流通业发展的研究,以流通业的集聚度作为分析对象进行。采用该方法的一个主导思想源自区域经济发展的阶段性要求,只有在集聚条件下,伴随着产业规模的扩大,产能与利润才能得到有效放大。这种集聚特征是产业发展从小到大必然经历的一个阶段。另外,采用集聚分析方法,可以更加突出要素投入从量变到质变的特征。基于这两个想法,本文采用集聚分析方法,对产业发展特征进行分析。需要注意的是,对于集聚的量化标准是以要素投入量占比比值作为唯一的判定依据。该比值的分母是集聚体内所有单元的同一要素投入量占比之和,分子为集聚体内单一单元的同一要素投入量占比。这种集聚分析方式有两大优点:第一是将不同量纲的数量结果统一转化为无量纲的数值结果,由此带来了后续分析的便捷性;第二是将要素集中程度从不便于量化转变为可以量化,给区域经济发展测度带来了便利性。在图2中给出的集聚结果,就是基于该分析方法得到的。

(二)具体分析

对于我国流通业发展特征,主要是基于集聚度产生的特征,从四个方面展开具体分析。这四个方面依次为投资集聚度、就业集聚度、产出集聚度、(劳动)收入集聚度。投资集聚度主要是测度固定资产投资在我国流通业的集聚测度,就业集聚度则是从就业劳动力角度展开的集聚测度,产出集聚度是以流通业产值集聚进行的测度,(劳动)收入集聚度是从流通业从业人员收入角度展开的集聚测度。

从图3可以看出,我国流通业投资呈现多元化的趋势,对于流通业的投资并不是仅仅限定在某个区域或者是某几个区域,而是在我国大多数区域有效展开。除华东地区外,流通业投资集聚度都在逐步改善。华东地区流通业固定资产投资逆向操作,一定程度上源于其远高于其它地区的流通业现状所决定的。从图4可以看出,我国流通业就业集聚最显著的特征是华北地区的集聚度显著高于其它地区,这一点在图5反映的流通业收入集聚度中也同样显现。结合图4与图5的曲线,可以确定我国区域流通业人才的集聚是以收入作为主要引力工具产生的。同等条件下,提供的可支配收入越高,对流通业人才的吸引力就越大。同时,考虑到我国行政中心和政治中心均在华北地区,这两大因素决定的流通业人才集聚度提升也是不容忽视的。

我国流通业的上述集聚性特征,是否对我国宏观经济产生影响,如果存在影响,其具体的影响方式又如何。本文借助于宏观经济分析、计量经济分析等理论与方法,就此问题展开实证探究。

我国流通业发展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与促进方式

(一)指标确定

就流通业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与促进方式的研究,主要是基于集聚度,通过投入产出视角进行分析。考虑到投入产出的特性与基础数据的可公正获取性,在投入指标中,重点是从投资、就业、劳动收入、流通业产出四个视角展开。在这四个宏观经济投入子要素中,通过集聚度分析,可以将对应的投入要素转化为集聚度要素作为对应指标。在产出指标中,以地区生产总值作为唯一指标。考虑到投入指标是无量纲的集聚度因素,产出指标则必须也是无量纲因素。由此,纳入归一化指标—M2货币发行量。利用M2指标将有量纲的地区生产总值进行无量纲处理,由此保证投入指标与产出指标的量纲一致性。通过如上分析,最终确定了此次研究的三类指标,具体如表1所示。

年地区生产总值除以当年M2货币发行总量,即可得到无量纲的地区生产总值占比货币发行总量数据,以此作为地区生产总值的无量纲测度依据。在本文的分析中,如无特殊声明,所提到的地区生产总值均是指经过这种无量纲处理后的地区生产总值占比。

(二)因果关系分析

之前的指标分析中确定的投入指标,仅是可能与产出发生关联的指标。对于具体是否发生关联,必须要经过计量经济学意义上的检验才能够确认。由此,以四种无量纲的集聚数据与无量纲的地区生产总值进行关联性分析,来确定二者之间的关联性。需要特殊强调的是,在集聚性分析中,是以区域为单位进行集聚分析,不是以省(自治区、直辖市)为单位进行集聚性分析。具体而言,划分为六大区域,依次为华北地区、东北地区、华东地区、华南地区、西南地区、西北地区。华北地区包含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东北地区包含辽宁、吉林、黑龙江,华东地区包含上海、江苏、浙江、安徽、福建、江西、山东,华南地区包括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海南,西南地区包括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地区包括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基于上述区域划分方式,进行投入要素集聚度分析与地区产值占比计算后的结果,进行格兰杰因果关系研究,结果如表2所示。

从表2中可以发现三大特点:第一是对于单一投入因素存在多种滞后性关系,第二是并非所有的投入因素在所有地区均能起到关联性影响,第三是存在因果关系的格兰杰关系概率大于0.60。对于第一个问题,通过如下的最佳滞后期分析,即可确定唯一的滞后结果,具体如表3所示。

通过上述分析,最终并且唯一确定了引起本区域地区生产总值变化的投入因素及其对应的滞后期。本文将利用该结果,结合脉冲响应分析与方差分解给出促进方式与促进作用的深入研究。

(三)基于VAR模型的脉冲响应与方差分析

对于六大区域,通过如上确定的VAR模型滞后性唯一性关系,依次进行脉冲响应分解和方差分解分析后,首先得到华北地区的分析结果。综合这两种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两大特点:第一,华北地区流通业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作用不大,且这种影响作用呈现出逐步放大的效果;第二,从多周期角度来看,流通业要素集聚会对宏观经济起到持续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并不能在瞬时显现,需要经过一段时间后才能显现,随后逐步加强并保持相对稳定。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促进作用是在集聚度提高之后显现出正向作用,在集聚度降低之后显现出负向作用。这反映出华北地区的流通业集聚度已经逐渐逼近其地区需求的极限值,不能再通过要素集聚来实现地区经济的进一步发展。

表1 三类指标表

表2 因果关系结果表

表3 最佳滞后期结果表

其次得到东北地区的分析结果。综合这两种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两大特点:第一,地区流通业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作用极大,且这种影响作用长期稳定在高位;第二,从多周期角度来看,流通业要素集聚会对宏观经济起到持续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不仅能够在瞬时释放,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减弱。需要强调的是,这种促进作用是在集聚度提高之后显现出正向作用,在集聚度降低之后显现出负向作用。这反映出东北地区主要依赖于短期经济刺激完成,其内部自身对流通业需求不足,从而导致流通业刺激无法维持宏观经济在中长期的深入发展。

再其次得到华东地区的分析结果。综合这两种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两大特点:第一,地区流通业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作用极大,但是这种影响作用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才能完全释放出来;第二,从多周期角度来看,流通业要素集聚会对宏观经济起到持续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波动特性,波动规律与正弦函数类似。这反映出华东地区虽然基础建设较为完善,但是其流通业发展与宏观经济对基础建设需求依然存在一定差距,通过适度加大对流通业的投资,可以更进一步推动该地区宏观经济发展。

图1 流通业产值发展变化图

图2 流通业产值集聚变化图

图3 流通业投资集聚变化图

图4 流通业就业集聚变化图

图5 流通业收入集聚变化图

再次得到华南地区的分析结果。综合这两种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两大特点:第一,地区流通业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作用极大,但是这种影响作用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才能完全释放出来;第二,从多周期角度来看,流通业要素集聚会对宏观经济起到持续的促进作用。这种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波动特性,波动规律呈现先扬后抑的效果,扬起周期短于抑制周期。华南地区与华东地区存在类似之处,该地区也可通过加大流通业投资,推动该地区宏观经济发展。需要明确的是,对流通业投资的加大幅度,华南地区可以显著高于华东地区。

最后得到西北地区的分析结果。综合这两种分析结果,可以发现两大特点:第一,地区流通业发展对宏观经济的影响作用极大,但是这种影响作用需要一定的缓冲时间才能完全释放出来;第二,从多周期角度来看,流通业要素集聚会对宏观经济起到持续影响作用。这种影响作用呈现出剧烈的波动性,波动幅度随着滞后期的延长而逐渐减弱。这反映出,伴随着西北流通业投资集聚度的提高,其对地区产值的影响较强。造成这种剧烈波动的原因来源于多个方面:第一是西北地区在全国未形成具有规模优势的工业与农业,因此对流通业的需求并不充分;第二是西北作为我国经济发展的大后方,原有流通业已经完成了对原材料的输出以及对生活用品的输入。由此在有限的经费中划分出一定比例进行流通业投资,势必会造成其他渠道资金的短缺,从而削弱了宏观经济的发展质量。

通过如上的定量分析,不仅对我国六大区域流通业发展对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与促进方式有了清晰的认识,而且对如何实现区域更进一步发展有了具体的指导建议。建议主要是结合VAR分析结果,对流通业应采用与宏观经济相适合的方式来展开,绝不能采用适得其反的对策。

结论

本文是在全面推行供给侧需求改革背景下,围绕流通业如何提升供给侧能力与促进宏观经济发展而展开。在研究的最初阶段,对流通业典型研究成果与宏观经济典型研究成果进行研究,确定了研究思路—以流通业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为视角,通过冲击性分析,对我国六大区域流通业对本区域宏观经济的促进作用与促进方式展开深入研究。在此基础上,通过对我国分区域流通业发展状况进行调研,获取了对应的基础数据。由此展开六大区域流通业集聚性分析,这些集聚性分析结果主要来自就业集聚、(劳动)收入集聚、产出集聚与投资集聚。利用这些集聚结果,全面认识六大区域的流通业发展状况。在此基础上,主要借鉴VAR分析理论与方法进行深入分析,对六大区域中的流通业集聚要素与宏观经济的关联性与促进性给予了确定。最后,给予确定的关联性与促进性分析结果,为六大区域流通业发展提出相关对策与建议。

1.柳江,程锐.欠发达地区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社会发展的效应分析—以甘肃省为例[J].西北人口,2015(6)

2.赵霞.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流通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2005-2013[J].广东财经大学学报,2015(4)

3.李晓慧.我国流通业与制造业的产业关联分析[J].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3)

4.章上峰,李荣丽,王玉颖.中国宏观经济不确定性的统计测度研究[J].统计与信息论坛,2015(6)

5.黄叶金.宏观经济波动对我国金融安全的冲击效应研究[J].统计与决策,2015 (21)

6.陈享光.2014年我国宏观经济研究的最新进展[J].当代经济管理,2015(11)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可重图、赋权图和随机图中的拓扑指标”(11001196);天津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规划项目“天津市高职院校不同生源学生的学习差异与行为的多维比较研究”(TJJXWT11-040);天津职业大学科研基金项目“前向型神经网络权值和结构的确定方法研究”(20122108)

◆F724

A

猜你喜欢
流通业宏观经济促进作用
即时经济:一场实时革命将颠覆宏观经济实践 精读
2021—2022年中国宏观经济更新预测——提高中等收入群体收入增速的宏观经济效应分析
从G20视角看国际宏观经济政策协调
论工商管理对经济的促进作用
工程财务管理中会计审计的促进作用探讨
第三方支付平台对我国金融业的促进作用
扩大需求:当前宏观经济政策最重要的选择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中Cyslt2r的促进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