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7例临床观察

2016-09-02 06:50陈洪海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6年14期
关键词:腰椎间盘实验组疼痛

陈洪海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医院,河北 张家口 076250



微创手术结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7例临床观察

陈洪海

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区医院,河北张家口076250

目的:观察中西医结合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4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作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7例。对照组采取单纯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和临床指标情况进行分析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西医手术联合中医的方案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腰椎间盘突出症;中西医结合;临床观察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临床较为常见的疾病,主要是由于退变及外力损伤等原因,导致机体的腰椎间盘纤维环部分发生破裂,进而造成纤维环缺损部分髓核膨出,对临近神经产生压迫,最终引发以腰痛为主、神经根症状为表现特征的一种病症。笔者对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中西医结合的方案进行治疗,临床效果良好,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对象选自我院2014年6月至2015年9月期间收治的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14例,所有患者均符合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诊断标准[1],并经临床症状、影像学检查确诊。随机分作对照组和实验组各57例,其中对照组男性患者31例,女性患者26例,年龄22~61岁,平均(42.5±6.2)岁,偏左型突出24例,偏右型突出22例,中央型突出11例。实验组男性患者32例,女性患者25例,年龄23~62岁,平均(43.6±6.1)岁,偏左型突出23例,偏右型突出23例,中央型突出11例。两组患者在一般资料方面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治疗方法对照组57例患者采取单纯手术进行治疗,实验组57例患者在此基础上联合中医治疗。手术方法:对患者采取微创手术治疗,取其健侧侧卧位,垫高患者下腹部约15cm。采用X线进行透视定位,从患侧后正中线旁开8~10cm范围进行导针穿刺。进针点给予0.5%利多卡因行局麻操作。对脊柱正侧位透视位置进行确认,然后依次沿着导针将套管旋入。待套管被固定之后,将环锯置入进去。然后在纤维环上开孔,采用髓核钳对髓核进行夹取,接着采用电动切吸器对其进行切吸,直到将髓核碎片完全取出,最后将套管拔出,关闭切口。术后行常规抗生素治疗。中医方法:给予中药方剂内服治疗,具体组方为黑芝麻20g,香附10g,法半夏10g,熟地黄15g,黄芪15g,杜仲15g,核桃仁20g,木瓜15g,茯苓12g,菟丝子12g,延胡索10g,熟地黄12g,当归12g,三七粉6g。临证加减:对于腰痛者加桑寄生15g;对于下肢疼痛患者加牛膝15g;对于舌苔黄腻者加黄柏8g。以水煎服,1剂/d,分早晚两次服用。

1.3评价指标对两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进行记录并比较,并且对两组患者的住院时间进行记录分析,并且采用VAS疼痛评分[2]对两组患者术后的疼痛情况进行评估,VAS评分法分值为0~10分,分数越高表明疼痛越剧烈。

1.4疗效判定标准根据《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3]判定治疗效果:①痊愈:经治疗之后患者临床症状消失,并且活动恢复正常,不会影响日常工作及生活;②显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基本消失或显著改善,直腿抬高实验可达到60°~70°,稍微影响日常活动;③有效:经治疗后患者临床症状有所好转,直腿抬高实验>40°;④无效:经治疗后临床症状及直腿抬高实验未改善甚至加重。

2 结果

2.1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实验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1。

表1 两组临床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两组术后临床指标比较实验组患者的住院时间少于对照组(t=3.245,P=0.02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术后VAS评分优于对照组术后(t=2.242,P=0.04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具体见表2。

表2 两组临床指标比较 ±s)

3 讨论

腰椎间盘突出症是当前临床上较为常见的一种疾病,对患者的日常工作与生活会产生较大的影响,对患者的身心造成较大的痛苦,严重者会致残,导致患者丧失劳动能力。近些年来,随着临床医疗技术的快速发展,微创手术因恢复快、手术时间短、创伤小以及并发症少等多方面的优势,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方面发挥重要的作用。一般而言,对于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如果病情较为严重,往往需要采取手术治疗,具体指征包括:①在常规保守治疗效果不佳的情况下,患者间歇性或持续性疼痛难以改善;②由于受到严重的神经压迫,从而导致下肢神经功能发生病变,甚至伴有肌无力、间歇性跛行等[4];③合并有腰椎侧凸或滑脱现象,或患有马尾神经综合征,对患者的日常生活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在微创治疗的基础上,联合中药治疗能够使临床疗效得到进一步巩固,从而最大程度改善患者的病情。

在中医学中,腰椎间盘突出症属于“腰痛”“痹症”等范畴[5]。该病为湿、寒、风三邪综合作用,进而发展成痹。主要发病机制是机体受到湿、寒、风侵袭,闭阻脉络,进而致使气血运行不畅,不通则痛[6]。肾虚为本、外邪为标,治疗当以扶正驱邪为主。本组中药组方中,杜仲可强筋壮骨、滋补肝肾;黄芪可补气行滞,扶助正气[7];法半夏则可以驱寒散热;三七具有消肿止痛、化瘀定痛的效果。诸药合用可达到祛风除湿、补肾强骨、活血化瘀之功效。

本次研究中,实验组临床治疗总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实验组术后住院时间、VAS评分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由此可见,对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采取西医手术联合中医的方案进行治疗,能取得良好的临床疗效,可有效缓解患者术后的疼痛症状,缩短治疗时间,值得临床推广。

[1]刘润田.脊柱外科学[M] .天津: 天津科学技术出版社, 1981:188-214.

[2]赵英.疼痛的测量和评估方法[J].中国临床康复,2003,16(6):2347-2349.

[3]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病证疗效诊断标准[S] .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1994: 17.

[4]郭斌,张丽华.中医骨伤手法联合独活寄生汤加减对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J].内蒙古中医药,2015,02:79-80.

[5]汤明,魏会东,巩守辽,等.椎间盘镜手术联合中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效果评价[J].社区医学杂志,2014,01:43-44.

[6]吴学霞,王泽林,李博慧,等.中医联合肌氨肽苷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57例[J].河南中医,2014,09:1728-1729.

[7]吴彦红.腰椎间盘突出症非手术治疗的中医护理体会[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4,04:604-605.

陈洪海(1973-),男,本科,主治医师,研究方向为中西医结合外科。E-mail:383750767.com

R269

A

1007-8517(2016)14-0064-02

2016.05.10)

猜你喜欢
腰椎间盘实验组疼痛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疼痛不简单
阿托伐他汀联合曲美他嗪治疗冠心病的效果
被慢性疼痛折磨的你,还要“忍”多久
SHR主动脉结构重构的microRNA—195和BCL2、Bax作用机制
疼在疼痛之外
疼痛也是病 有痛不能忍
趣味 “课课练”对城镇小学四年级肥胖男生的体重和BMI的影响
CT引导下靶位注射胶原酶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6例
腰背部肌肉锻炼联合TDP照射腰痹痛贴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37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