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化是否减少了不平等?

2016-09-02 13:31
凤凰周刊 2016年17期
关键词:诺维奇米拉图表

布兰科·米拉诺维奇写出了一本杰出的著作。《全球不平等:全球化时代的一种新方法》是一本信息量大、涉及面广、学术性强、富有想象力并且极其简洁的书。

与皮凯蒂的《21世纪资本论》不同,米拉诺维奇更关注全球不平等,而不是一个国家内部的不平等;更关注收入的不平等,而不是财富的不平等。米拉诺维奇强调了一个令人振奋的事实,虽然大多数国家内部的不平等程度——特别是高收入国家都在加剧,但全球范围内的收入不平等(尽管严重)呈持续下降趋势,自2000年以来尤为明显。不过,一旦中国的人均收入水平升至全球平均值以上,全球收入不平等下降的趋势可能也将不再持续。全球不平等能否进一步下降的前景将取决于其他大型发展中经济体,尤其是印度的发展速度。

米拉诺维奇目前是卢森堡收入研究中心纽约办公室的高级学者。他因编制过一张图表而声名大噪,该图表展示了1988年至2008年间全球收入分布的各阶层实际人均收入按比例上升的状况。在《全球不平等》一书中,这张图表的数据被更新至2011年。处于全球收入分布最底层的人群收入增幅相对较小;而全球中产阶级的收入增幅则颇为可观:1988至2011年间,位于全球第45至第65百分位数之间群体的实际收入增长了一倍。该群体中有很大一部分为中国人。但处于第80至第95百分位数之间的群体遭遇了实际收入停滞不前的困境。这部分人主要是高收入国家的中产阶级。

当前的整体情况是,全球范围内的不平等程度小幅下降,而各个国家内部的不平等程度趋于上升,这在高收入国家尤为显著。鉴于大部分政治活动都属于国内政治领域,国家内部不平等加剧的时期不可避免会产生政治影响。米拉诺维奇特别指出,“极度的不平等终将变得难以为继”。

推动二十世纪中期这轮不平等下降的不仅有良性因素——如劳动力需求的增长、教育水平的提高以及福利国家制度的建立,还有恶性因素——如战争和经济萧条。米拉诺维奇强调,这些恶性因素的出现并非偶然,而是极度不平等的后果。不平等的社会容易产生好战倾向:世界大战就是其产物。

米拉诺维奇认为,推动几乎所有经济体内部不平等加剧的各种因素在可预见的未来不太可能发生逆转。在这一点上,他对中国比对美国要略微乐观一些。随着中国劳动力增长的放缓,实际工资开始强劲上涨。此外,来自下面的政治压力以及转向消费拉动型经济的必要性或许会促使中国政府将收入分配向中层和底层民众倾斜。

如果说全球化正在使世界变得更加平等、使大多数国家内部——特别是高收入国家的不平等程度加剧,我们是否应将全球化看成一种有益的发展趋势?米拉诺维奇更偏向全球范围的评判尺度:如果全世界的中低收入阶层过得更好,那么全球化就是有益的。

与此同时,他对高收入国家内部正在发生的情况感到担忧也是可以理解的。若想避免各国内部的不平等持续加剧,对来自资本或者财富的收入进行再分配,或将成为解决办法中无法避开的一个方面。

猜你喜欢
诺维奇米拉图表
艺术空间 ·《松林的早晨》
米拉的豁口
米拉雪山
找回爱的记忆
卡罗路球场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双周图表
图表
把赞美送给米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