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与研究

2016-09-02 10:02李盈慧
旅游纵览·行业版 2016年8期
关键词:英语专业素质岗位

李盈慧

旅游业的迅猛发展对旅游从业人员的语言水平和专业素质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因而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的旅游英语人才将成为市场发展需求,也是高等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所以,积极探索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成为众多旅游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本文以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英语专业为例,指出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途径及实施保障,以达到提高学生核心竞争力和综合素质的目的。

一、引言

中国的旅游业在改革开放30年以来,保持了健康、持续、快速的发展态势,成为我国服务业发展的龙头产业,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发挥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根据国家旅游局测算,未来10年,旅游业新增就业机会在3000万人以上,社会对旅游人才的需求更加迫近。 随着旅游行业的外来企业日益增多,对学生英语听说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对行业从业者的职业能力、职业素养和职业精神也有着更严格的要求,因而具备较高综合素质的的旅游英语人才将成为市场发展需求,也是高等旅游教育的培养目标。

但是旅游英语专业的建设和发展还存在一些不足,旅游英语专业人才的培养目标不够明确,定位不准,与行业发展建设不适应、滞后于企业需求的问题日益突出,课程设置不合理,没有体现出旅游业发展的综合性,重视语言素质培养而忽视职业能力的培养,使语言技能和专业技能不能有效融合;教师的“双师素质”欠缺,使学生核心竞争力的培养缺乏有效保障,培养出来的人才在知识结构、能力结构等方面难以适应旅游行业相关岗位要求。所以,要实现高校旅游英语专业的发展,必须要善于洞察旅游业发展的趋势和热点,以市场为导向,及时、准确地运用超前意识,结合自己的特色优势,培养特色专业人才,实现跨越发展。

二、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索

(一)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与规格

为明确国家产业发展和山东省区域旅游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状况,确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英语专业开展了全方位的市场调研,了解毕业生的就业岗位,进行具体岗位分析,解决学生从事哪些主要岗位,具体需要什么知识、能力和素质的问题,并且明确典型工作任务,寻找本专业人才培养与市场需求的差距,科学界定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本专业面向人力资源部经理、目标岗位一线工作人员和领班、部门经理等人士,以及本专业历届毕业生,通过发放调查问卷(240份)、实地考察、访谈等形式,展开深入全面的调研,样本回收率为93%。之后将调研的结果进行数据统计和分析,得出旅游英语专业毕业学生的主要就业方向为国内外高星级酒店和涉外旅行社,主要就业岗位包括高星级酒店前厅、客房、餐饮等高级服务和基层管理人员、涉外旅行社计调、中英文导游和出境领队等初中级工作岗位的高素质技能型专门人才。最后分析得出了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规格,以及不同岗位工作的核心能力。

(二)确立人才培养模式

旅游英语专业成立了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成员包括涉外旅行社、高星级酒店总经理、高校英语教学能手、行业专家、教学督导、专业带头人和学生管理负责人等。专业建设指导委员会结合旅游岗位职业资格标准和现行行业标准,确立了旅游英语专业的人才培养模式为“能力共融、学岗交替”:以素质课、理论实践教学和第二课堂为依托,将本专业学生所需的英语语言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旅游岗位操作能力和旅游企业基层管理四大能力融合起来综合培养,互相渗透,贯穿于人才培养全过程;为培养学生的岗位工作能力和职业素养,开展“学岗交替”式学习,以校内学习与岗位实训交替进行、递次提升的形式,培养现代旅游业服务与管理岗位急需的技术技能型人才。

三、人才培养模式的实施保障

(一)构建分方向课程体系和能力融合的的实践教学体系。

旅游英语专业构建了以职业精神、职业素养、职业知识、职业技能四大能力为核心,兼顾学生个性化发展需求的“两个平台+两个模块”的课程体系。本专业实施分方向教学,按照饭店管理方向和旅游管理两个方向的就业岗位知识及能力要求,结合学生认知规律,制定具体的专业课程及分层次教学计划,培养专业能力,提升职业素养。素质课程平台旨在加强职业精神和职业素养教育;专业课程平台旨在提高学生的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旅游专业技能。按照两个方向设置专业方向模块课程,突出职业素质和岗位技能培养,增强学生就业核心竞争力。同时,本专业构建了“英语语言交际能力和旅游专业技能同时递进”的实践教学体系,包括公共实践教学环节、理实一体教学环节、专项与综合实训教学环节(企业认知、跟岗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环节)和第二课堂。

(二)坚持国际化专业特色,走国际化旅游人才培养之路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一直坚持国际化办学理念,学院的目标是建设人文化、生态化、数字化、国际化的国内一流、世界知名的旅游高等院校,培养世界性公民。学院自2006年起与美国、澳门、香港、新加坡、阿联酋等英语国家和地区的企业建立了稳定的学生实习研修合作关系,是全国所有旅游院校中海外实习研修渠道最多、数量最大的院校。旅游英语专业在学院国际化理念背景下,在国内外高星级酒店和国际旅行社及旅游景区开辟、巩固并拓展了近30个实习基地(包括美国、新加坡、阿联酋、澳门等国家和地区),让更多的学生走出国门、开阔眼界、增长知识、锻炼能力,在国际平台上培养具备国际视野的高素质国际化旅游人才,其中饭店管理方向学生出国实习率高达60%。经过一到两年的海外实习,很多学生毕业后直接得到海外实习单位的就业机会,并获得升职,从事领班、主管等管理工作,为今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优质的平台,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三)加强师资建设,打造国际化师资。

旅游英语专业依托学院作为“中国旅游教育五星联盟”成员的优越条件,深化与国内一流旅游院校在专业建设和教学改革方面的交流,取长补短,加强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双师”素质教师和兼职教师等组成的教学团队建设,加大高层次人才和留学海外人员的引进,聘请高水平外教,完成旅游英语团队建设及结构优化。山旅旅游英语专业有多名教师在美国、英国、澳大利亚等国家完成学业,获得了旅游管理专业硕士学位;学校每年派教师赴国内外进行专业访问学习;定期派专业教师赴高星级酒店、国际旅行社进行顶岗实习;积极参加省内外专业建设和英语教学论坛会议研讨,通过多种方式提升教师专业素养和双师素质,使双师教师比例大幅度提高到90%以上,为本专业国际化人才的培养提供了有力保障。

(四)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和方法,提高学生核心能力

山东旅游职业学院旅游英语专业根据学生的英语基础、个性差异和学习意愿在教学任务和学习目标方面实行分方向和分层次教学,强化英语交际能力培养;在听说课程中推行CSD教学,提高学生英语语言交际和应用能力;在专业核心课程中实施项目教学,以学生的就业岗位职业标准为依据设计能力目标,分解岗位任务,将就业岗位的真实工作任务细化分解为若干教学项目,设置课程模块,采用“教、学、做一体化”的方式,推动项目引领、任务驱动的专业课程教学;进行情境教学,采用“双语教学、双师授课”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灵活运用多媒体设备和实训设备和条件,让学生获得实境模拟体验。丰富学生的第二课堂,学校组织多种形式的英语课外活动,如:英语演讲比赛,英文歌曲大赛,英语写作大赛,英语情景剧比赛,每星期的“英语角”等,大大提高了学生学习语言的兴趣。

四、结语

旅游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确立,首先要通过调研,确定人才培养目标与规格,确立岗位核心能力,从而进行客观、合理、科学的专业定位,通过加强校企合作以及与行业联系,优化完善本专业的课程体系和实践体系,同时,要开拓专业特色,走特色化人才培养之路,还要加强高水平的师资建设,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并通过多元化的教学手段,培养学生核心竞争力。

(作者单位:山东旅游职业学院)

猜你喜欢
英语专业素质岗位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在保洁岗位上兢兢业业
走进“90后”岗位能手
“产出导向法”在英语专业写作教学中的应用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新时代下高职高专非英语专业写作教学改革之探索
张晓东:倒在岗位上
英语专业研究式学习的探索与思考
英语专业口译教学改革初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