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桂泰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力情况调查研究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

2016-09-03 02:15卢梦黎阳阳
科技经济市场 2016年6期
关键词:泰国跨文化留学生

卢梦 黎阳阳

摘要:改革开放至今,中国的经济飞速发展,国际地位空前提高,国际影响力日渐增强。自2013年起,由“新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建设形成的“一带一路”战略背景下,中国和东盟各国的发展日益紧密。广西壮族自治区作为中国华南地区的重要战略位置,在“中国一东盟博览会”和“一带一路”的影响,迎来了经济的快速发展,文化的多样性融合。因此,来华留学的东南亚学生日益增多。由于优良的地理位置,每年到广西区留学的东南亚学生数量庞大,而广西区内开设泰语、老挝语、柬埔寨语、缅语、印尼语等东南亚语种的高校也日益增多。由此可见,广西区内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日趋频繁深入。

关键词:留学生

1研究背景

2015年,中泰两国建交四十周年,中泰两国之间的国际教育合作成效显著,文化交流日益频繁深入。广西区内的来华留学生,泰国留学生已成为主要留学生群体,亦是在桂留学生中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对在桂泰国留学生进行跨文化适应的系统研究,既能对泰国留学生在桂学习状况、生活状况有充分的了解,又能够为广西区内高校的国际教育合作和文化交流积累丰富有益经验,促进高校国际化发展与进步。

2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2.1目的

通过对在桂泰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调查研究,了解以下问题:第一,泰国留学生存在的跨文化适应问题,跨文化适应的过程,存在的难度以及跨文化适应中出现问题的解决办法。第二,对所在的留学国度或地区的了解程度以及对其的客观评价。第三,了解留学生跨文化交流的主观意愿以及跨文化交流所持的态度。第四,当泰国留学生存在跨文化适应与交流的问题时,留学生解决方法,我们对此采取的措施以及对此类问题的应对策略与方法。

本研究旨在于通过对在桂泰国留学生的现状调查,深入了解并准确掌握在桂泰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情况,能够反映其跨文化适应与交流过程的特点与问题,确立有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高广西区内高校的国际教育水平与管理方式。

2.2意义

本研究的意义在于深入了解和掌握在桂泰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与交流的状况,为高校间的国际教育交流合作提供针对性的应对措施,提高国际教育的水平与管理方式;为中泰两国之间的国际教育提供有效性的策略,促进中泰两国之间教育合作发展,共同进步;符合“中国——东盟”“一带一路”的发展要求,携手前进,相互合作,共同发展。

3跨文化适应基础理论

跨文化是跨越了不同国家与民族界线的文化,是不同民族、国家及群体之间的文化差异,是通过越过体系以经历文化归属性的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关系。

跨文化适应:Y.Y.Kim指出,跨文化适应过程是交际者面对陌生文化环境带来的压力,不断作出自我调整,逐步适应新的生活方式,最终形成跨文化认同(interculturalidentity)的过程。

总而言之,跨文化适应是面对陌生的、不同的文化时,跨越国家、民族、政治、社会环境等等一切影响因素,所寻求的文化认同,文化融合,文化适应及求同存异的过程。

4研究方法

4.1问卷调查法

本研究采用调查问卷的方式进行调查研究,调查问卷共分为六大部分和特别部分;内容包括泰国留学生的基本信息、留学动机、社会适应、心理适应、跨文化交际适应、学习适应以及特别部分的广西风俗文化的适应。本研究论文侧重于跨文化交际适应部分的研究及讨论。跨文化交际适应分为四部分:以对在桂泰国留学生进行跨文化交际、跨文化交流的主观意愿、跨文化交流所持的态度以及对广西地区的了解和客观评价做了充分的调查,共28个单项目问题。每项问题要求每位研究对象进行自评,并填写影响度。项目影响度分别是:“非常不同意”、“基本不同意”、“不确定”、“基本同意”、“非常同意”五个项目影响度。

4.2面对面访谈法

本研究经过问卷调查法之后,为深入研究和了解调查对象对跨文化适应、交际交流之间存在的问题与困难进行了面对面的访谈。访谈内容主要是以调查对象的年龄、汉语水平、在桂时间是否对跨文化的适应、交流交际有影响为主题,从而展开一系列问题的访谈。

4.3调查实施

研究组成员将于2015年7月—8月初步完成调查问卷的设定。2015年9月对调查问卷进行进一步的审查及确认。2015年10月—11月在广西外国语学院内进行实施调查。2015年12月进行问卷的回收整理及数据的输入。2016年1月—2月进行访谈计划的提出和访谈内容的准备工作。2016年3月进行面对面访谈,4月对访谈结果进行整理。

5跨文化适应问题分析

5.1基本信息

以广西外国语学院为例,对广西外国语学院的泰国留学生进行问卷调查,总共发放调查问卷300份,收回有效问卷275份,有效率91.67%,其中男性77人,占总比28%;女性198人,占总比72%。年龄分别为18岁、19岁、20岁、21岁和22岁五个年龄段。18岁有19人,占总比6.91%,19岁占总比24%,20岁占总比32%,21岁占总比33.09%,22岁占总比的4%。由此可见,年龄在19岁至21岁的泰国留学生中占有很大比例,相对于国内大学生而言其年龄偏小。

汉语水平(HSK)等级分为:HSK1、HSK2、HSK3、HSK4、HSK5、HSK6共六个等级。而在调查研究的泰国留学生中,汉语水平在HSK1-HSK2的人数为83人,占总比30.18%;汉语水平在HSK3-HSK4的人数为178人,占总比64.73%;汉语水平在HSK5-HSK6的人数为14人,占总比5.09%。由此可见,汉语水平在HSK3-HSK4人数最多。调查对象的汉语水平绝大多数处于中等水平。

泰国留学生的在桂留学时间分为四个时间段:1-6个月、6个月以上至12个月、12个月以上至24个月、24个月以上至36个月。泰国留学生在桂时间1-6个月的人数为118人,占总比42.91%;泰国留学生在桂时间6个月以上至12个月的人数为96人,占总比34.91%;泰国留学生在桂时间12个月以上至24个月的人数为50人,占总比18.18%;泰国留学生在桂时间24个月以上至36个月的人数为11人,占总比4%。由此说明,调查对象在桂的时间并不长,大比例人数在桂时间均在12个月以内(包括12个月)。这将充分说明,本研究调查对象的跨文化适应为短期跨文化适应经历,即留学生短期境外学习的跨文化适应经历。

5.2对广西地区的了解问题分析

本部分共有7个单项目,其内容为调查研究在桂泰国留学生对广西地区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社会规则、宗教礼仪、文学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的了解程度。

由回收的有效调查问卷进行数据研究而知,调查对象中52.71%以上的人数对广西的历史、地理、社会规则、宗教礼仪、文学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基本不了解。其中超过50%的人数对广西的政治经济和风俗习惯基本不了解。这表明这部分人数中对广西地区的没有了解,不能够理解广西地区内形成和发生的事物,其跨文化适应难度较大,对于广西地区内的事物接受和理解的难度较大,不能够很好的融入及适应。31.71%的人数对广西地区的概况不确定,表明这部分人中对广西地区存在着模糊的概念及不确定的因素,对广西地区的了解不充分,不全面;这部分人数的跨文化适应难度也较大,主要是由于自己不确定因素,且没有主动积极的心态去了解广西地区的概况。只有不到12.57%的人数对广西地区的所有方面基本了解或非常了解,调查对象能够完全了解广西地区内所发生的任何事件,能够理解广西地区的文化,也充分说明这部分人数在广西地区内的跨文化适应难度不大甚至没有难度,能轻松的融入广西地区人民的生活当中。3.01%的调查对象对广西地区非常不了解,充分表明这部分人数的跨文化适应难度极大,对广西地区没有任何了解,难以融入广西地区的生活。

根据调查的数据及相关资料研究的结果、影响因素:

(1)留学生获取的信息渠道及学习途径单一。在调查的泰国留学生大部分对广西地区不了解及不确定。信息获取方式多为课堂学习,媒体网络;课堂内容广泛而不精、不细、不深入;媒体网络经过信息加工处理,带有较强的价值判断及价值取向,官方色彩浓重,因此泰国留学生学习方式及了解途径单一,笼统。调查对象在桂的跨文化适应能力差,难度系数也较大。从访谈的结果而知,极为少数汉语水平能力较高,在桂时间较长,多为12个月以上或是为华侨子女的调查对象对广西有充分的了解且能够在跨文化适应及交流方面问题较小,文化融合轻松。

(2)高校方面缺乏宣传及教育的针对性。从访谈结果而知,调查对象对高校的宣传并没有得到一个全面的了解,甚至高校的宣传并没有对泰国留学生起到一个了解广西,了解中国的作用。从而使得留学生对广西的历史、地理、政治、经济、风俗习惯、社会规则、宗教礼仪、文学文化、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没有的到一定的了解;而学校的教育过于广泛,没有针对性,导致留学生并不能够对所学习的课程或是知识有一个概念;学而不精,不细,不统一是一个问题;并且对于泰国留学生在广西地区的跨文化适应与交流没有明显的帮助与作用。从这一方面而言,对泰国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交流的过程中产生巨大困难与障碍。

5.3对中国人的评价问题分析

本部分的研究主要从泰国留学生的主观印象中对中国人产生主观评价,从而了解到在跨文化适应交流中,中国人的行为举止,语言谈吐,人际交往对泰国留学生所造成的影响是否对其跨文化适应交流产生问题及影响。

从调查的数据而言,29%的调查对象基本同意或非常同意中国人相比于其他外国人更热情,26%的调查对象基本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中国人相比于其他外国人更热情,而45%的调查对象对此看法不确定。33%的调查对象基本同意或非常同意中国人对留学生缺乏关心、理解和同情;19%基本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此看法,48%的调查对象对此看法不确定。59%的调查对象基本不同意或非常不同意始终觉得自己是外国人,无法融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及人群;15%的调查对象基本同意或非常同意此看法,而26%的调查对象对此看法不确定。

根据调查的数据及相关资料研究的结果、影响因素:

(1)存在交际圈狭窄问题。从“不确定”选项的选值最高而言,调查对象交际圈的狭隘,交友圈单一,中国朋友极少或是没有中国朋友,导致调查对象对中国人的认识及了解过少,从而使得调查对象选择“不确定”的意愿过高,且认为中国人对留学生缺少必要的关心、理解和同情。

(2)存在“线内线外”问题。中国人在人际关系方面讲究“亲疏远近、内外有别”的关系,因此对待不同的人方式也不一样。因此调查对象普遍认为中国人与人相处之间存在着一条“线”,对于“线内人”态度诚恳,热情大方;而对于“线外人”态度冷漠,距离感较强,不友善或存在敌意。对于多数调查对象而言,他们在中国人心中并未真正的成为“线内人”,因此认为中国人缺乏关心、理解以及不友善不热情,并且始终觉得自己是外国人,无法融入中国的生活及社会。只有少数调查对象在“线内”,并且是作为华侨子女、汉语水平高、在桂时间较长或是在跨文化适应与交流中难度系数较低的泰国留学生认为中国人热情大方,友善待人,不认为自己是外国人,并且愿意将广西作为自己的第二故乡。但是从调查数据而言,由于同为亚洲人且受中国文化的影响,大多数调查对象在跨文化适应是并不觉得自己是外国人,无法融入中国的社会、生活及人群。

5.4跨文化交流的主观意愿问题分析

本部分的研究基于对泰国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的主观意愿进行的。共有4个单项目问题:“是否愿意了解不同文化的差异”、“是否愿意和来自不同文化的人进行交流”、“是否愿意培养欣赏、理解不同文化产品的兴趣”、“是否愿意和不同国家的人交朋友”。

根据调查的数据及相关资料研究的结果:从调查的数据整理研究而言,在“基本愿意”、“非常愿意”“不确定”、“基本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这五个选项中,“基本愿意”和“非常愿意”这两个选项的选择意愿较高;而““不确定”、‘基本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三个选项的选择意愿较低。

在国际背景和环境的影响下调查对象多部分人数能够接受和愿意了解不同的文化,增长异域文化知识,拓展自己的视野,丰富人生阅历,结交更多的国际朋友。这也充分说明调查对象能够接受并解决克服跨文化适应过程中存在的困难及问题,并且说明调查对象对跨文化适应的主观意愿是积极进取、努力向上的。

5.5跨文化交流所持态度问题分析

本部分的研究基于泰国留学生的跨文化交流中所持态度的问题分析,共12个单项目。内容为:在跨文化交流中,“是否担心自己听不懂”、“是否经常感到紧张和害怕”、“是否担心自己说错被对方笑话”、“是否经常用身体和表情等非语言方式表达”、“是否在交流时总能面带笑容”、“是否会尽量避免偏见和成见”、“是否能容忍文化差异并尽量避免文化冲突”、“是否会避免有关隐私和敏感的话题,避免冒犯对方”、“是否会克服文化差异运用合适的交际策略实现交际目的”、“是否会获取跨文化交际方面的信息”、“是否会自己学汉语,跟读汉语电影台词”、“是否经常与中国朋友用汉语交流”。

根据调查的数据及相关资料研究的结果、影响因素:调查研究结果:在“基本愿意”、“非常愿意”“不确定”、“基本不愿意”和“非常不愿意”这五个选项中,除了“是否会避免有关隐私和敏感的话题,避免冒犯对方”这一个单项目的“基本愿意”和“非常愿意”的选择意愿较高之外,每个选项的意愿都比较均等。这表明在跨文化的交流中,泰国留学生大部分人数能够以积极地心态和态度面对跨文化适应与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障碍,能够较好的尊重中国人的隐私,且能够在交流中面带微笑,使用合适的交际策略实现交际目的。但从其他方面而言,泰国学生与中国学生的跨文化交流还存在着一定的困难和障碍。

影响因素:

(1)语言障碍。在跨文化交流中,最大的障碍就是语言障碍。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和文化的写照,不同的语言反映的是不同的文化,反映着不同的思维模式和交际模式。而对于多数的调查对象而言,克服语言障碍进行跨文化的交流并非是件容易的事。且调查对象的汉语水平整体偏低,汉语言表达能力不足,这对泰国留学生在进行跨文化交流时产生严重的困难与障碍问题。而只有极少数的调查对象处于较高的汉语水平并且在桂时间较长,或者身为华侨子女在进行跨文化适应、交流交际时能够轻松应对,并且遇到的困难与障碍不大。

(2)价值观差异。一个人的价值观与其所在的社会环境、生活环境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国家、社会及周围的生活环境、人与事物都对自己的价值观有着一定的影响。从调查问卷与访谈结果而言,调查对象所在国籍为泰国,生长的环境也是在泰国这一国家的社会环境中形成特定的价值观。而泰国是一个注重礼仪、宗教、等级观念等国家。所形成的尊重长辈、尊重宗教僧侣、对人始终以微笑的观念与中国的集体主义、社会主义、男子气质和重情义、重家庭、的观念有所差别。因此在两国人民的跨文化适应与交流中出现的问题与困难障碍不可避免,并且难以克服。

从调查问卷和访谈结果而言,泰国留学生即使与中国人存在着语言障碍、价值观的差异,生活方式不同,社会行为规范的差异以及人际交往的差异等问题,但是依旧以一颗积极的心态与态度与中国人进行着跨文化的适应交流与交际,愿意结交不同国家的朋友,接受不同的文化,并且在跨文化的适应过程中求同存异,相互促进,相互成长。

6跨文化适应相关建议

6.1开展入学前宣传及教育。主要是向泰国学生宣传广西地区的人文地理环境,对广西的政治、社会、生活、人文、地理、历史、生活环境、生活方式、价值观念和广西民情有一个系统的了解。增加其对广西的印象,也达到宣传介绍广西传统文化的效果。除此之外,作为留学生最关心的也是广西地区的教育水平及留学政策,因此需要着重宣传教育广西的教育水平的发展,留学政策。这对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与交流中能够提前或尽早的适应不同地区、文化、环境所带来的差异,以做好心理准备。

6.2组建跨文化交流小组群。据学校方面而言,在泰国留学生进入校园学习时,会与学习汉语言文学的中国学生“结对子”,进行“一对一”的交流与学习。但就此而言,这对泰国学生的跨文化适应与交流作用不大。因此,建议学校不仅仅只是让泰国留学生与中国学生“结对子”,应该帮助其拓宽交友圈,组建跨文化交流小组群,不局限于汉语言专业,增加多种专业组合交流,尤其可以与在校学习的泰语言专业的学生相互帮助,促进学习。组建跨文化交流小组群可以使泰国留学生多方面接触不同人群,学习不同的专业文化,了解不同的中国思维模式,拓展自己的交际圈,求同存异。

6.3学校需重视留学生的师资水平及教学内容。对于留学生而言,学校的师资水平是对其重视程度的体现。因此在对于留学生的学习的上,师资水平应该多多注重教授级、副教授级的授课及学术研究上的探讨和参与;加强留学生的跨文化适应的能力、跨文化交流能力及文化相互融合的程度。教学水平上,可以增加趣味性课堂,如:体验中国传统文化、国学教育;参观当地的博物馆、孔庙等等。由此增加留学生在桂期间的见闻,深入了解不同国家文化,以此求同存异,促进文化融合。

6.4人际交往方面,建议中国学生应多主动、多积极地与泰国留学生进行交流。积极带领泰国留学生参与学校举办的各项活动和社团活动等。中国学生应使泰国留学生在跨文化适应交流中遇到问题与困难障碍时,主动帮助,相互解决,努力克服;使泰国留学生不会感到孤立无援。两国学生不应该只局限于自己的交友圈内,应该相互融合,相互交际,拓展朋友圈,增长见识见闻,努力做到文化的认同与融合。

猜你喜欢
泰国跨文化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第一章 天上掉下个留学生
超越文明冲突论:跨文化视野的理论意义
留学生的“捡”生活
泰国的中秋节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金日泰国欢乐之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