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课设计模型建构

2016-09-03 03:24唐高辉程永山
关键词:学习者知识点微课

唐高辉,程永山

(湖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黄石 435002)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课设计模型建构

唐高辉,程永山

(湖北师范大学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湖北 黄石435002)

随着移动网络技术的发展和教育理念的不断升级,微课已成为时下教育领域研究的热点。为引导教师系统地开发微课,文章采用了文献分析法和案例研究法,梳理了微课的发展历程,论述了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课开发的必要性,对比分析了不同微课平台的资源组织形式。并以此为依据建构了一个微课设计模型。

移动互联网;微课;设计模型

0 引言

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移动终端技术的日臻成熟和普及,一种新的教育理念受到了学者们的广泛关注,即利用微课辅助教学,又称为微课程教学法[1]。目前,已有多名学者对微课的含义、资源的建设、开发模式做了详实的分析和研究,对微课的资源建设和实践应用起到了重要的引导作用。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使微课的传播变得更加快捷和方便,同时也改变了微课使用方式和学习者对知识的诉求。因此,开发微课资源需兼顾移动互联网的特征。

1 微课的含义与特点

1.1微课的含义

对于“微课”的定义,许多教育研究者都提出了自己的看法。胡铁生认为微课是“微型视频课例”的简称,是按照新课程标准及其教学实践要求,以教学视频为载体,针对教学中某一环节或某一知识点而进行的各种教学活动和教学资源的有机整合[2]。黎加厚教授从课程角度出发,将微课定义为“在10min以内,有明确的教学目标,内容短小,能够集中说明一个问题的小课程”[3]。焦建利认为微课是“以阐释某一知识点为目标,以短小精悍的在线视频为表现形式,以学习或教学应用为目的的在线教学视频”[4]。

在国外,对微课的理解同我们最相似的要追溯至2008年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所给出的解释,即微课不是指为微型教学而开发的微内容,而是运用建构主义的方法生成、以在线学习或移动学习为目的的实际教学内容[5]。

在余胜泉[6]看来,现有的微课概念的界定侧重在知识点的数量(一个知识)、内容的短小精简、表现形式以视频为主。因此,我们不难发现,这些定义只强调了微课的“微”特征,而忽略了微课的“课”属性。这与原来的“积件”、“课件”非常类似,仅把微课当成了一个完整教学活动中的小环节或子因素。然而,微课首先强调的应该是“课”属性,然后才是它的“微”特性。因此,对于微课概念的界定更应该从“课”的角度去理解和阐述。余胜泉教授认为,“课”本身不是一种学习资源或材料,而是包含了学习内容、活动、评价等要素的教学服务。“微课”也应包含这些要素。

从不同学者对“微课”概念的界定不难发现,目前多数学者都是从课堂或学校的角度,阐述微课的内涵。然而,随着移动学习、泛在学习、在线学习等新学习理念被认可,微课资源的使用不能再局限于学校课堂,而应推广至移动互联网上的任一终端。因此,我们应该用移动互联网的思维阐述微课的内涵。微课不再是一堂课的教学环节或教学要素,也不仅是指一堂简短的视频课程,它应该是集多个微视频于一体,能在不同的移动终端展示的一门课程。

1.2微课的特点

“微课”是在传统课程教学模式基础上,融合了新媒体、新技术,符合时代发展的新课程模式。它的主要特点有:

第一、主题突出,目标明确。传统的课堂教学目标复杂、教学内容较多,教学任务繁重,一次需要讲解多个知识点,而“微课”却截然不同,微课将学习的主动权完全归还给学生,一次只需讲授一个知识点,教学目标更加明确、教学内容更加精简、教学主题更加突出。

第二、短小精炼,便于使用。一般视频课程的内容长而多,不仅费流量而且费时间,推广难度大,利用率低。而微课完美地弥补了这些不足,它的内容简短精炼,占内存少,耗时短,更符合移动互联网时代的学习潮流。

第三、开放共享,交流方便。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网民们对网络资源的开放共享理念愈发认可。以在线学习为主的微课更是首当其冲,全无保留地向在线学习者开放。学习者只需连上互联网便能学习这些微课资源,同时也能跟自己的网络同学(学习同一资源的伙伴)交流学习心得和困惑。

第四、资源丰富,体验真实。微课的时长可能只有10min左右,但其涵盖的要素却非常丰富。它包括微教案(包括微学案、导学案等)、微课件(与学习主题相关的媒体素材及学习资料)、微练习(学习过程中的思考题、练习题及作业等)、微总结(微课教学的反思、使用建议及发布后同行的留言评议等)[7]。学习者会不自觉地沉浸其中,感受到真实课堂的体验。

第五、交互性强,即学即懂。一般来说微课的时长短,知识点相对单一。因此,微课设计时要强调平台和学习者之间的交互。例如,学习者提问和评论以及教师的提问与答疑。当学习者不能准确完成练习时,平台会自动返回重新学习或者跳转至相似内容单元再学习,直至完全掌握(即学即懂)。

2 微课应用的发展

微课概念诞生于一线课堂,最初被视为教学活动中的一个环节或要素,随着移动学习、在线学习以及移动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微课的含义变得更加丰富,适用场合也愈发广泛。它在实际应用中又充当着什么角色呢?

在教育信息化改革的指引下,微课顺势而生,开启了教育发展的新视窗。历经无数学者和一线教师的研究和实践,微课应用变得更加成熟和清晰。通过梳理文献可以看出,微课在促进教学改革主要“扮演”过教学要素、教学环节、一门完整课程的角色。

作为一个教学要素。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LeRoy A.McGrew在化学教育中提出60秒课程的设计思想,他将概念、讲解和举例的时间缩短,用于普及化学知识[8]。1995年,英国纳皮尔大学的T.P.Kee在化学教学中倡导一分钟演讲,让学生将演讲精炼到一分钟,同时兼顾逻辑和一定数量的例子,以便快速掌握知识的核心概念[9]。2008年,美国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戴维·彭罗斯综合了以往短课程设计的思想,明确提出了微课的概念,并阐述微课建设的五步骤[10]。在此期间微课充当的是教学要素的角色。

作为一个教学环节。我国早期开发的“课堂实录”和“精品课程”等教学资源耗时长、内容冗余,不利于在教学中推广和使用。然而,微课却突破了这一瓶颈。随着“翻转课堂教学”理念的走红,微课开始作为教学系统的一个环节辅助教学。当下,这种教学模式正在我国大面积使用,如杜郎口中学、洋思中学。

作为一门完整的课程。随着移动互联网技术的成熟和移动终端的普及,网络教育(又称“在线教育”)成为了教育研究新热点。许多企业和教育部门建立的自己的网络学习平台,如百度传课、慕课网、后盾网、凤凰微课等。稍加分析不难发现,这些平台上的资源建设都继承了“微课”理念,同时又拓宽“微课”的内涵。自此,微课不再以单一视频形式存在,而是囊括一门课程的所有知识。

3 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课设计模型

从全球技术发展周期来看,我们已进入移动互联网时代。我们手中的任何移动设备都可随时随地通过无线Wifi或移动网络与互联网相连,网络资源的获取变得更加方便和快捷。我们的学习方式和学习资源的形式也随之发生了改变。在此背景下,我们该如何设计学习资源呢?

3.1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课开发的必要性

移动互联网是一种通过智能移动终端,采用移动无线通信方式获取业务和服务的新兴业务,包含终端、软件和应用三个层面[11]。它具有携带方便、应用轻便、永久在线、碎片化占有用户时间等特点。

移动互联网时代崇尚的学习方式是移动学习、碎片化学习和在线学习,这与基于微课资源的学习方式不谋而合。微课是针对某一知识点(教学难点、疑点、重点)而设计的时长短、内容完整、以视频为呈现形式的网络化学习资源,是进行移动学习、在线学习和碎片化学习最佳的选择。因此,为满足移动互联网时代学习者的学习需要,开发微课资源是最佳选择。

3.2典型微课平台的资源分析

移动互联网时代到来标志着“远程教育的发展进入一个新的起点”。搭载于移动互联网上的“微课”为远程教育的发展创造了新动力。为分析移动互联网时代微课资源的设计情况,我们选定了两个运行于移动端的知名微课平台——慕课网和凤凰微课,作为研究对象,针对平台的布局结构和“微课”内容呈现形式等进行分析。 慕课网由北京慕课科技中心于2013年运营,以提供免费学习互联网IT技能为目标。课程内容涵盖前端开发、PHP、HTML5、Android、IOS、Swift等IT前沿技术语言。通过分析发现,慕课网的课程架构及实例如图1所示:

图1 慕课网的微课学习架构图

从图1可以看出:慕课网的微课程组织结构共分四层:第一层是课程名称,如“HTML5”;第二层是每门课程包含的知识点,如HTML5存储、HTML5之元素标签与结构等;第三层是“学习说明书”,用于指导学习者学习;第四层是针对每个知识点学习的微课,它包括微视频、微讲义、微练习、微笔记、相关课程推荐、提问和评论。在一门微课中,主要有四类活动组成:观看微视频(阅读讲义)、记录笔记、练习、发布问题及评论。

由图可知,慕课网上的每门课程都包含多个“子微课”(共同组成微课群),子微课之间是松散耦合的,能共同讲解同一门课程,也能独立讲解某个知识点。这种组织形式类似于教材的编排结构,便于学习者自学或快速查阅内容。在学者须知层,对学习本课程应具备知识做了说明,便于学习者选择适合的课程。

凤凰微课:由凤凰卫视和华南师范大学联合开发,目前已推出基于Android系统和IOS系统的手机APP,内容涵盖基础教育、文化教育、家庭教育、医疗保健、商科法律、科普知识、生活艺术、中华文化、宗教信仰、自然科学、工程技术、哲学人文、农业科技、林业科技等各个领域[12]。通过分析发现,凤凰微课平台的课程架构如图2所示:

图2 凤凰微课的微课学习架构图

从图2可以看出,凤凰微课的组织结构共分四层。第一层是课程的类别,如教师培训、心理学等;第二层是每门课程的微课群;第三层是学者须知,包括课程简介和课程提纲(方便学习者选择知识);第四层是微内容,包含微视频、微讲义、微互动。由于平台课程偏文科性质,所以其在辅助资源设计上未附带微练习。

3.3微课设计模型建构

从以上的案例分析,可以看出微课之间并不是孤立的存在,通常情况多个微内容组成一个微课,多个微课组成一个微课群,多个微课群组成学科类。具体到某微课应附带学者须知(包含课程介绍、学者必备知识、讲师介绍等)。微内容的设计应当包含微视频、微讲义、微互动、微练习、学者提问与评论等要素,具体的要素还需根据课程性质决定。基于以上的分析和移动互联网的特征,我们构建了如图3所示的微课设计模型,试图说明微课设计时的内涵与外延,以及如何服务于移动学习和在线学习。

图3 微课设计模型

图3中,微课设计模型可分为四步:第一确定课程名称,第二分析学习者需求,形成需求类;第三根据不同的需求开发微课,最终形成微课群;第四将微课群发布至移动平台,供用户学习。在实际设计过程中,我们需要注意几点:微课程主题的选择、分析学习者特征、采用何种方法录制微课、辅助资源的设计。

微课主题对吸引学习者至关重要,选好了主题意味着微课程设计成功了一半。因此,教师在确定主题时要对所属知识点有系统的了解,将最核心的内容提炼成主题。

只有了解了学生,才能因材施教。因此,在设计微课时需先分析学习者特征,了解他们的认知能力和知识水平。在正式录制微课时要以此为参考依据,内容的设计不能太深奥也不能太简单,应以多数人的认知水平为准。

目前,微课录制方式多种多样,具体选择哪种方式根据实际主题决定。如,操作演示类的微课应选择视频展台录制法,教师可以将自己的操作细节完全展示在大屏幕上供学习观看。对于讲授型的微课,教师可以采用最简单实用的PPT录制法。

微课更多时候是用于学习者自主学习,为了让学习者有更好的学习效果和学习体验,配备必要的辅助学习资源至关重要。如,微讲义、学习清单、课程简介等。

4 总结

移动互联网能被称为一个时代,并不是因为它创造了更多的信息,而是因为它改变了人与信息的关系,让人成为信息的一部分,由此引发了人类社会的各种关系和结构的变化。在此背景下,学习者、教师和学习资源的关系必会发生变化,教师的教学方式和学习者学习方式也会发生改变。

[1]黎加厚.教与学意义下的教学方式重构——从微课程教学法说起[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9):12~14.

[2]胡铁生.微课区域教育信息资源发展的新趋势[J].电化教育研究,2011,(10):61~65.

[3]黎加厚.微课的含义与发展[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0~12.

[4]焦建利.微课及其应用与影响[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3,(4):13~14.

[5]关中客.微课程[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1,(17):14~14.

[6]余胜泉,陈敏.基于学习元平台的微课设计[J].开放教育研究,2014,(1):100~110.

[7]胡铁生.微课程的属性认识与开发建议[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14,(10):13~15.

[8]孟祥增,刘瑞梅.微课设计与制作的理论与实践[J].远程教育杂志,2014,(6):24~32.

[9]Kee T P.The One Minute Lecture[J].Education in Chemistry,1995,32:100~101.

[10]Shieh 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 [J].Chronicle ofHigher Education, 2009,26:1~13.

[11]移动互联网[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WVaa2xcbvh_u9_WK_hMPSNhUqT14aPhkSTjdbCD7E-74wYCrnGkmxWnd3Gj385KcpZ5K40r0mxX3PkOtUEcnva.

[12]凤凰微课[EB/OL].http://baike.baidu.com/link?url=VtJjpzZdkSDGs-hhw6QMCaUYaqg6NaM4Zyzjakl_s8Z4pFoJkWtYbyWRvCJBkCnMgTJGHkxkv2yE7QU1mDIwsK.

The construction of micro lesson design model in mobile Internet Era

TANG Gao-hui,CHEN Yong-shan

(College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Hubei Normal University,Huangshi435002,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mobile network technology and the continuous upgrading of education concept, micro class has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in the field of education. In order to guide teachers to systematically develop micro class,the paper using the method of literature analysis and case study analyzes the development course and the necessity of the micro lesson. Based on the comparative analysis of the resource organization forms of different micro lesson platform constructed a micro lesson design model.

mobile Internet;micro lesson;design model

2015—12—23

唐高辉(1990—),男,湖南永州人,硕士研究生,主要研究方向为计算机辅助教学.

G423.02

A

1009-2714(2016)02- 0071- 05

10.3969/j.issn.1009-2714.2016.02.016

猜你喜欢
学习者知识点微课
一张图知识点
一张图知识点
第四页 知识点 歼轰-7A
你是哪种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幼儿教育中的应用
微课在高中生物教学中的应用
十二星座是什么类型的学习者
微课在初中历史教学中的应用
汉语学习自主学习者特征初探
关于G20 的知识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