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层社会治理:从“多头管理”走向“综合治理”

2016-09-04 00:59
中国建设信息化 2016年21期
关键词:宁波市信息系统网格

2015年,中共宁波市委印发《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决定》,加强全市基层社会综合服务管理信息系统的统筹规划,大力推进信息资源的融合共享,构建基层社会治理大数据支撑体系。同年,宁波启动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并逐步在乡镇街道试点推广应用。

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

基层社会治理“顶层设计”

从“社会管理”到“社会治理”,一字之差凸显了理念的升华、治国方略的转型。创新社会治理、加强基层基础建设,是关系宁波当前改革和未来发展的全局性大事。《关于创新社会治理全面加强基层基础建设的决定》是宁波版基层社会治理的“顶层设计”,从解决“点”上的问题转化为从体系建设等多维度,全面统筹地推进基层社会治理。

宁波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整体定位是以乡镇(街道)为重点的面向基层社会治理工作的信息化支撑平台,主要按照“资源节约、整合共享、业务协同、应用支撑、综合防范、安全可控、试点先行、逐步推进”的原则,通过推进信息统一采集和资源整合,实现基层治理数据的汇聚、流转、交换和共享;通过建立健全事件处理的网上网下联动体系,为各级各部门的基层社会治理工作提供信息和业务协同的支撑。重点解决四个方面问题:

实现信息资源统一采集。建立数据采集标准规则,实现前端信息采集统一平台,一数一源、集中采集、及时更新、统一管理。

实现信息资源整合共享。实现全市统一的信息资源共建共享和开发应用,为社会治理工作提供统一的数据支持,减少分散重复建设,减少基层负担。

实现基层治理的协同化。以建立全市统一的社会治理信息系统为目标,逐步推动各级业务系统在基层应用的汇聚整合,形成各级各条线协同化的信息处理机制,建立基层社会治理事件顺畅流转、协同处置、智能研判、科学决策、全新高效的管理流程。

实现应用服务资源集成。集成政府、市场和社会服务资源,实现网上网下资源联动,实现一站式、便捷化、个性化的政务服务、公共服务和生活服务,实现网格化、扁平化、协同化管理。

资源共享,横纵联动

宁波以基层社会治理需求和问题为导向,着力构建宁波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该系统实现多个部门的信息共享与交互,解决基层“数据重复采集、条块系统独立运行”的难题。依托宁波市政务云计算中心的数据架构体系平台,汇聚共享各部门的基层社会治理数据和人口库、法人库、征信库、地理信息库的基础数据,形成基层社会治理数据中心,形成“上联下通,横向到底、纵向到边、互联互通”的基层数据交互体系,实现社会治理大数据的整合共享。目前,宁波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已入库可发布的数据共923万条,其中包括户籍人口171.9万,流动人员607.9万,育龄妇女12万,重点人员0.6万,企业数据63万,重点场所0.3万,房屋数17万,党建数据43万。

通过宁波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的建设,实现了市-县(市)区-乡镇(街道)-村(社区)-网格的纵向逐级穿透,带动了横向协同体系和公共服务体系的建立。目前,宁波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已上线应用于28个试点乡镇(街道),共包括536个村(社区)和2572个网格,开通用户数6497个,移动终端用户数2428个。上线试点(乡镇)街道的基础数据自主认领工作正在开展,系统内上报问题总数18405条,下发任务数387条,日志总数34556条。

智慧健康

多网格融合:推进全域“一张网”

过去,虽具有网格化组织架构体系,但未实现多网格融合,导致多头管理、各自为政,资源浪费、职责不清,基层反映的问题得不到及时分流处理,工作效率低。“一张网”按照属地性、整体性、适度性原则,对原先的网格进行整合归并,实现地域无缝隙、空间全覆盖,形成全域统一的基层社会治理网格体系。同时,为网格人员配备的统一工作台(宁波基层通)提供了数据采集、日常走访、事件处理为主的应用服务,一个终端就可实现社会治理问题的快速处理和反馈,进一步提高了基层办事效率。

依托宁波市基层社会服务管理综合信息系统,全域推进“一张网”,整合资源,“网”罗民情,实现“一网”全覆盖,有效促进了政府职能由“管控为主”向“服务为主”的转变,成为构建和谐社会的重要推动力量。

猜你喜欢
宁波市信息系统网格
企业信息系统安全防护
追逐
重建宁波市图书馆记忆
基于区块链的通航维护信息系统研究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
重叠网格装配中的一种改进ADT搜索方法
基于曲面展开的自由曲面网格划分
基于ADC法的指挥信息系统效能评估
宁波市四眼碶中学
宁波市中城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