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不得”与“了不起”对比研究

2016-09-05 00:48刘望冬
关键词:义项现代汉语副词

邓 雅,刘望冬

(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 430079)



“了不得”与“了不起”对比研究

邓雅,刘望冬

(华中师范大学 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湖北 武汉430079)

“了不得”和“了不起”是现代汉语中的一组近义词,无论在语义和用法上,都具有相似的性质,但也有明显的差异。我们将根据语料库检索结果,并在实际用例分析的基础上从语义、语法和词汇化过程三个方面探讨它们的异同。

了不得;了不起;语义分析;语法特征;词汇化

一 引言

“了不得”和“了不起”在现代汉语中都是已凝固化的形容词,它们都出自“V不C”这一能性述补结构,其中“了不得”出自“V不得”结构,“了不起”出自“V不起”结构。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中的释义,这两个词均有“不寻常、不平凡”和“重大、情况严重”的意义。但表面看似相同的释义,其实它们在很多情况下是不能替换的,这说明在相同的句法结构中,它们具有不相同的使用情况和不同的语义特征。因此,本文拟探讨“了不得”和“了不起”两个词在语义、语法和词汇化过程方面的异同。

二 语义分析

《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对“了不得”和“了不起”的释义分别为:

“了不得”:①大大超过寻常;很突出;②表示情况严重,没法收拾。

“了不起”:①不平凡;(优点)突出;②重大;严重。

另外,吕叔湘先生的《现代汉语八百词》中“了不得”条还有“表示程度很深,只作补语”这一义项,我们把这一语义特征列为第三点,即:③表示程度很深。

由词典中的释义我们可以看出,“了不得”和“了不起”在语义上存在着很多共同之处,都可以表示说话人对所述对象主观态度的判定,是一种主观上的感受或态度,大多情况下表示称赞或夸赞。但同时也存在一些差异,具体表现如下。

1.语义共同点。

A.[+不寻常、很突出]

例如:

(1)林,你真是有前途的、了不得的人。(杨沫《青春之歌》)

(2)此人在顷刻之间机变如此,当真是位了不起的人物。(金庸《倚天屠龙记》)

(3)可想而知,这个万贯家财是一个了不得的财富,何况十万贯。(周思源《从生辰纲下落谈〈水浒传〉》)

(4)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国家,这是维护劳动者权益的一个很了不起的举措。(《中国政府白皮书——中国人权事业的进展》)

“了不得”和“了不起”在语义上都可以表示不平凡、不寻常、很突出,可以用于形容人,如例(1)(2),也可用于形容事物,如例(3)(4)。并且可以自由互换,不影响句义。吕叔湘先生在《现代汉语八百词》中提出,“了不得”与“了不起”在表示“不寻常、很突出”的意义时是可以等同的。

B. [+情况严重、重大]

例如:

(5)对正常人来说,这并非了不得的病,可对射击运动员来说却非同小可,足以在瞄准时“差之毫厘,谬之千里”

(《人民日报》 1994年第4季度)

(6)错了也没有什么了不起,只要善于运用批评和自我批评这个方法,不断地总结经验,总是能够不断地前进的。

(《邓小平文选》)

“了不得”和“了不起”在表示“事情或情况严重、重大”这一语义时,多用于形容事件,大多也可以互相替换,不影响句义。

2.语义差异。

A.通过《现代汉语词典》中对二者各自的第一个义项的解释可以看出:对“了不起”的解释中侧重点明“优点”突出,从上面的例(2)中分析可知,此人展现出反应快、机敏的优点,超出常人,被评价“了不起”;而“了不得”虽然也可用来表示大大超过寻常、很突出,但并没有刻意强调优点,由此可见,在用来形容不平凡很突出时,“了不得”的主观性较“了不起”要弱一些,更侧重于在客观事实的基础上做出的客观评价,如上面的例(1)和例(3)。

另外,同是在这一义项下,“了不得”常常是对已经发生事情的感叹,而“了不起”既可以形容已经发生的事情,也可以形容还未发生的事情,如下例。

(7)这可了不得了,水缸里的水哗哗地往外涌,发大水了。(汪曾祺《水母》)

(8)黑娃,你真了不起,这下子白鹿原真个要刮一场风搅雪了!(陈忠实《白鹿原》)

(9)1986年,我在那篇《别了,铅排》的文中写道:“总有一天……这将是一个了不起的革命。”(《1994年报刊精选》)

*1986年,我在那篇《别了,铅排》的文中写道:“总有一天……这将是一个了不得的革命。”

B.二者在表示“情况严重、重大”意义时,例如:

(10)“没什么了不起,就那么一回事”,这常常是一些失败者最初说的话。(《人民日报》2000年)

(11)只要像对待普通国外的对手那样去分析她们的长处与弱点,摆正位置,全力以赴去拼,这些对手便不会成为什么了不起的威胁。(《人民日报》1994年第4季度)

(12)他这病休息几天就好了,没什么了不起的大病。

(13)冬天还算好一点,无非手冷而已。夏天却是了不得,即令打开驾驶室的门打开,都如同坐在火炉里。(方方

《定数》)

(14)有什么了不得的呀!不就是脂肪瘤么?明天再来看死不了人!梁晓声《表弟》)

通过分析语料库中数据,用“了不起”的情况较少,并且几乎只用在“(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句式中,所形容的对象多为具有消极色彩的事物,如“威胁”“病”等;而采用“了不得”时,可直接用作普通形容词表示时态情况的严重、重大,如例(13),也可用在“(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句式中,如例(14)。与“了不起”相比,“了不得”可以形容的对象更广泛,句中位置也更灵活。

C.上文提到,根据《现代汉语八百词》的释义,“了不得”条还有“表示程度很深,只作补语”这一义项;同时,在CCL现代汉语语料库中,“了不得”作补语的条例一共有128条,均表示“程度深”,且无褒贬义之分;而“了不起”作补语的条例只有5条,也均没有表示“程度深”这一意思语义特征,如下例。

(15)曼倩知道天健来了,窘得了不得。(钱钟书《纪念》)

*曼倩知道天健来了,窘得了不起。

(16)我看见她托着头倚在桌子上的样子,憔悴得了不得,一下子好像老了许多似的。(白先勇《玉卿嫂》)

*我看见她托着头倚在桌子上的样子,憔悴得了不起,一下子好像老了许多似的。

上面例句中“了不得”不能被替换为“了不起”,因为此时“了不得”表示“程度很深”,而“了不起”不具有这一语义特征,因此二者不能互换。

三 语法特征

“了不得”和“了不起”都出自“V不C”这一能性述补结构,其中“了不得”出自“V不得”结构,“了不起”出自“V不起”结构。对于现代汉语中这两个结构,我们都可以分为非凝固形式、半凝固形式和凝固形式加以研究,而“了不得”和“了不起”如今都是凝固化了的形容词,下面就其肯定形式与语法性质上加以分析。

1.肯定形式。

大多数学者认为否定形式“V不起”和肯定形式“V得起”、否定形式“V不得”和肯定形式“V得”是相对应的。同样“了不得”和“了不起”也一样,石毓智先生(1990)在其《“V得C”和“V不C”使用频率差别的解释》一文中就将“了得起”和“了不起”相对待。袁文在(2014)《能性述补结构“V不起”和“V不得”探析》一文中提到,“V不起”的肯定形式可以是“V得起”也可以是“V得”,同样,“V不得”的肯定形式可以是“V得”也可以是“V得起”。只是在两种肯定形式的转化上存在明显的不平衡性。我们同意这种看法。

他认为,“了不得”和“了不起”的肯定形式都是“了得”。我们对“了不得”的肯定形式是“了得”这一事实毋庸置疑。但对于“了不起”的肯定形式是“了得”,作者并没有作过多详细的解释。我们认为,一方面,与“V不/得起”和“V(不)得”结构本身的意义有关。前者大多数更强调“动作发出者在主观上是否具备实现(或承受)某种动作的能力或条件”,(杨万兵,2006)而后者则侧重于强调主观上本来意愿和感受,与客观能力、条件和判定无关。从意义的角度来看,“了不起”却偏重于后者表示主观上的态度:夸赞,因此其肯定形式应该是“了得”,而不是“了得起”。另一方面,本就没有“了得起”这一说法,并且“了不得”和“了不起”在现代汉语中的基本义项近乎一致,且它们的词汇化过程也很相似。既然“了不得”的肯定形式是“了得”,那么“了不起”的肯定形式也可相应地服从“了不得”的肯定形式“了得”。

尽管“了不起”最初可能是由“了”和“起”中间插入一个“不”字形成的,但就现代汉语而言,“了不起”已经凝固化为具有特定意义形容词,“了不起”表达的并非否定意义,否定副词“不”的意义已经弱化,否定功能已经丧失,“了不起”的整体意义与否定词“不”无关。所以,“了不起”的肯定形式可以分析为“了得”,而不是“了得起”。

2.语法性质。

从语法性质上看,“了不得”和“了不起”都是熟语形容词,因此在句中均可充当定语和谓语。例如:

(17)华为的妈妈是个了不起的老同志,坚强而且富有斗争经验。(罗广斌《红岩》)

(18)她是我见过的最了不得的地下工作者,没有谁可以跟她比!(麦家《风声》)

(19)你们很了不起,你们的舞蹈能让战马死亡,你们的音乐能让伤口结痂!(迟子建《额尔古纳河右岸》)

(20)老百姓惊呼:这共产党可真了不得啦!(张正隆《雪白血红》)

“了不得”可以作补语,表示程度深,“了不起”却不行。这一点我们在分析语义差异部分已经提到,这里再举两个例子:

(21)他觉得自己心里乱得了不得,他也想呕吐。(巴金《春》)

(22)整个新生社塞得寸步难移,男男女女,大半是年轻人,大家嘻嘻哈哈的,热闹得了不得。(白先勇《一把青》)

可用在“(没有)什么……(的)”语句格式中,且出现在这个格式中的“了不起”和“了不得”一般都是情况严重、重大义。但使用“了不起”的频率远远高于“了不得”,根据CCL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结果显示,前者共560条,而后者仅53条。

“(没有)什么……(的)”格式单独使用后面带中心语合计了不起50654560了不得94453

(单位:条)

由此可知,一般情况下,在“(没有)什么……(的)”格式中,“(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常常单独使用,有时后面也带中心语,但频率偏低;“(没有)什么了不得(的)”后面常常带中心语一起使用,而单独出现的情况很少。例如:

(23)姑娘家出个丑,没什么了不起,没准她自己还乐意呢。(老舍《鼓书艺人》)

(24)二十七岁发愤著书,科学哲学无所懂,故写小说,博大家一笑,没什么了不得。(《人民日报》1994年第1季度)

(25)反动派的样子是可怕的,但是实际上并没有什么了不起的力量。

(26)我即使不写信,也并不做着什么了不得的事。(鲁迅《两地书》)

二者在单独使用上的频率差异,是由于在“(没有)什么……(的)”的框架下,实质上是对“了不起”的否定,而“了不起”用在“(没有)什么……(的)”句式中,所形容的对象多为具有消极色彩的事物,如上文中提到的“威胁”、“病”,以及例(23)中的“出丑”,对具有消极色彩的事物进行否定,符合说话人想要达到的主观目的。

“了不起”有时在句中作状语,表示“至多也不过”,后面带谓宾,或者放在主语之前作状语。但是这种用法很少,在CCL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结果中,只有17条。但“了不得”却没有这类用法。例如:

(27)不怕政府管理多么紧,套汇的办法多的很,了不起多贴点水不就行了。(周而复《上海的早晨》)

(28)不通电了不起无光无热,触电却有生命危险!(琼瑶《月朦胧鸟朦胧》)

(29)那你就别给自己太大压力,了不起我们跳槽就是了。(李可《杜拉拉升职记》)

以上三例中,“了不起”都表示“至多也不过”,不可替换为“了不得”。

用于无主句时,“了不得”一般表示情况严重、重大,具有更强的口语色彩,如果前面有副词修饰,常用副词“可”,当然有时也出现在句中。而“了不起”用于无主句时,仍然是“不平凡、很突出”的意思,且多用来表示赞叹。

(30)了不得啦!妞子掉在沟里啦! (老舍《龙须沟》)

(31)可了不得啦,小赵晕过去了! (《现代汉语八百词》)

(32)亩产八千斤!了不起!新中国的农民创造了伟大奇迹!(严歌苓《第九个寡妇》)

“了不起”和“了不得”在形式上都可程度副词修饰,但“了不起”可受程度副词修饰的范围更大。根据CCL现代汉语语料库检索结果,我们将“了不得”和“了不起”可受程度副词修饰的使用频率统计如下。

很最真非常太十分相当更更加多么那么了不得14615413218491了不起448902801454926193059715可挺特特别多这么了不得73210000了不起96463712

(单位:条)

根据上面结果显示,一般情况下,在可修饰“了不得”和“了不起”的程度副词中,用来修饰“了不起”的数量多于“了不得”,只是在个别程度副词譬如“挺”和“可”的情况下,修饰“了不起”少于“了不得”。而且,几乎所有程度副词都可用来修饰“了不起”,但在修饰“了不得”时,却有少数程度副词不可用,如“特”和“特别”“多”和“多么”。

四 词汇化过程

1.“了不得”的词汇化。

吕叔湘先生(1982)对“V不C”的来源做过很好的解释:“语其由来,未必为‘得’字之省略,盖旧来自有此种句法,如‘呼之不来,挥之不去’,唯本用以表实际之结果者,今用以表悬想之可能而已。”蒋绍愚先生(1995)对这一推断作了具体说明:(1)“V不C”原来是“V得C”的否定形式;(2)“V不C”原来表实际之结果,后来才表悬想之可能。从历史上看,“V不C”比“V得C”产生得早。

相比较“了不起”而言,“了不得”的词汇化更容易考证,它经历从描述客观事实逐渐转变为表达主观态度的过程。王鹿玲在《论元结构变化与词汇化的发生——以“了得”、“了不得”的词汇化为例》一文中从论元结构变化的角度出发,她认为,“了不得”的词汇化经历了如下过程:

本义:不能解决、不能办理→事情棘手难办→情况严重、事情重大→(人)品性险恶(范围扩大,由事到人)→能力突出、不同寻常,即“了不起”义(语义色彩转变,由消极到积极)

但是她并没有详细提到“程度深”这一义项是如何产生的。而董玲玲《“V不得”的词汇化及其例证》中综合从认知的重新分析、句法位置和“主观化”机制三个角度,对“了不得”的词汇化提出了略微不同的看法:

本义:不能了结(动补词组)→义项一:情况十分严重(形容词)→(抽象化)义项二:程度深(形容词)→义项三:超出平常、不寻常(形容词)

她把“程度深”这一义项作为“情况十分严重”和“超出平常、不寻常”直接的过渡义项。这里我们更认可第二种观点,因为在现代汉语中,“了不得”具有表示“程度深”的意思,理应在其词汇化中分析推理出这一义项的产生过程。但对于“了不起”的词汇化,我们却认可第一种观点。

2.“了不起”的词汇化。

很多人都把“了不起”归入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一个具体形式“V不起”中,但关于“了不起”的词汇化过程却鲜有人探讨。关于“V不起”的结构意义,《现代汉语八百词》提到“表示没有某种能力或不能经受住,有时也表示不够标准”。(吕叔湘,2004)但“了不起”这一词我们很难从字面上看出为什么它可以形容“能力突出”或“情况严重”,因为到目前为止,它已凝固化为一个熟语词,人们理解它的意义不再通过这个结构来理解,而是直接当成一个整体,它用来表示特定的稳固的词汇含义。

“了不起”作为整体使用的情况产生较晚,就现有语料来看,未出现于近代之前的书面作品中,至于口语中是否使用但未记录在册的情况我们不得而知。可以追溯到最早的用法是在民国时期:

(33)海川一想,里边出来的主人一定了不起,我得赶忙离开这儿。(《雍正剑侠图(上)》)

我们认为,“了不得”和“了不起”的词汇化过程是相似的,但我们采用王鹿玲在《论元结构变化与词汇化的发生——以“了得”“了不得”的词汇化为例》一文中提到的“了不得”的词汇化过程来推理“了不起”的词汇化。“了不起”最初也可表示“不能解决、不能办理”,虽然在目前可查的文献中我们还未找到这一意义最初的用例,但我们可以初步推断它的语义也类似经历了如下发展过程:

或许我们也可以采用另一种方式,姑且认为“了不起”中“了”的初始意义有两种:一是“不能解决、办理”,二是“无法领悟、理解”,由“不同寻常、能力突出”到“别人无法理解”,由“情况严重、重大”到“不能解决”,都可以是一个回溯推理①的结果,其推理过程如下:

(1)大前提:如果别人无法理解,那么你往往不平凡、能力突出,常人无法理解

小前提:你不平凡、能力突出

结论:别人无法理解

(2)大前提:如果事情不能解决,那么事情的情况往往很严重、重大

小前提:事情的情况很严重

结论:事情不能解决

因此,从回溯推理的角度,“了不起”的语义变化可以分成两个部分,即其在现代汉语中两种不同释义分别产生的过程:

(1)不能理解→不平凡、突出。

(2)不能解决→事情严重、重大。

(“了”有“领悟、理解”和“解决、办理”的意思,故“了不起”最初也有“不能理解”和“不能解决”两种意思。)

随着语义的演变,“了不起”的语义融合度和语法的凝固性也逐渐加强,其词汇化的程度也逐渐加深。

五 结语

我们从语义、语法和词汇化三个方面对“了不得”和“了不起”进行了对比分析,深入探讨了它们的异同,但其中还有很多问题本文没有解决,比如在可以修饰“了不得”和“了不起”的副词中存在着使用频率不对称问题,是什么原因导致了这样的不对称,还有关于“了不起”的肯定形式和词汇化,是否有更加科学严谨的解释,这些问题也是值得我们继续研究和探讨的。

注释

①回溯推理,是指由充分条件的假言推理引申出的,通过肯定后件,再根据一般事理,得出肯定前件的一种或然性推理。

[1]吕叔湘.现代汉语八百词[M].北京:商务印书馆,2004.

[2]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词典编辑室.现代汉语词典(第6版)[M].商务印书馆,2004.

[3]盛丽春.“不得了”和“了不得”[J].长春师范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6).

[4]杨万兵.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起”的历时演变[J].语言教学与研究,2006(5).

[5]孙放.V得/不C结构研究[D].吉林:吉林大学,2006.

[6]孙婷婷.外国留学生“V得/不起”的偏误分析及教学建议——基于HSK动态作文语料库.扬州大学[D].江苏:扬州大学,2014.

[7]袁文.能性述补结构“V不起”和“V不得”探析[J].沧州师范学院学报,2014(4).

[8]吕叔湘.汉语语法论文集[M].商务印书馆,1982.

[9]吴福祥. 能性述补结构“V得/不C”的语法化[J].中国语文,2002(1).

[10]王鹿玲.论元结构变化与词汇化的发生——以“了得”“了不得”的词汇化为例[J].汉语史研究集刊,2011.

[11]石毓智.“V得C”和“V不C”使用频率差别的解释[J].语言研究,1990(2).

[12]邢福义.词类辩难[M].甘肃人民出版社,1998.

[13]蒋绍愚.内部构拟法在近代汉语语法研究中的运用[J].中国语文,1995(3).

Class No.:H13Document Mark:A

(责任编辑:蔡雪岚)

Comparative Stud of Chinese Phrase了不得and了不起

Deng Ya,Liu Wangdong

(Research Center for Language and Language Education,Central China Normal University, Wuhan, Hubei 430079,China)

“了不得”and“了不起” in modern Chinese are synonyms, which have similar properties reviewed both in semantics and usage. However, there are some differences between them. Based on corpus base retrieval and actual use-case, this paper discusses similarities and differences of the two Chinese phrases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semantic, grammar and lexicalization.

Chinese phrase了不得and 了不起;semantic analysis;grammatical features;lexicalization

邓雅,硕士,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语言学及应用语言学专业。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1672-6758(2016)06-0144-5

H13

A

刘望冬,硕士,华中师范大学语言与语言教育研究中心汉语言文字学专业。研究方向:现代汉语语法。

猜你喜欢
义项现代汉语副词
现代汉语位移终点标记“往”
副词“好容易”及其词汇化成因
韩国语副词“더”与汉语副词“更”“再”的对应
“楞”“愣”关系及“楞”在现代汉语中的地位
山西省2019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山西省2018年专升本选拔考试 现代汉语
两用成语中的冷义项
副词和副词词组
Enhanced Preci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