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效果分析*

2016-09-05 05:27宋代军高月敏
关键词:徒手血氧心肺

宋代军 丁 琳 高月敏

(1.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山东 日照 276800;2.日照市东港区卫生局,山东 日照 276800)



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效果分析*

宋代军1丁琳1高月敏2

(1.日照市东港区人民医院,山东 日照276800;2.日照市东港区卫生局,山东 日照276800)

目的观察与分析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急诊抢救中的临床运用价值。方法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62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随机数字表法平均分成两组,前者予以人工徒手心肺复苏,后者予以心肺复苏机;随后对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进行观察与比较。结果实验组有效率(38.7%)明显高于对照组(2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组患者的收缩压、舒张压、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明显,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心脏骤停患者予以心肺复苏机抢救治疗,效果显著,且可缩短心肺复苏与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心脏骤停;心肺复苏机;急诊抢救

在急诊科,心脏骤停是一种十分多见的危机状态,其抢救是否成功,将直接决定患者的生命健康[1]。现为了解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患者抢救中的临床价值,对我院所收治的31例心脏骤停患者予以心肺复苏机抢救治疗,具体情况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选取2014年3月至2015年3月我院所收治的62例心脏骤停患者作为研究的对象,排除院外准确死亡时间>10 min者、复苏时间低于0.5 h者,排除癌症晚期者、慢性疾病终末衰竭期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将全部患者平均分成对照组与实验组。对照组31例,男性17例,女性14例;年龄10~78岁,平均年龄为(45.1±10.2)岁;心脏骤停原因:心血管疾病10例,脑出血8例,急性中毒5例,急性呼吸衰竭4例,药物过敏4例。实验组31例,男性18例,女性13例;年龄11~76岁,平均年龄为(45.5±9.5)岁;心脏骤停原因:心血管疾病9例,脑出血6例,急性中毒6例,急性呼吸衰竭5例,药物过敏5例。两组患者在临床基础性资料(如性别、年龄以及发病原因等)的对比上,无统计学意义(P>0.05),存在可比性。

1.2方法实验组:对该组患者予以心肺复苏机治疗,具体操作为:患者取平卧位,头朝后仰,以确保呼吸道的顺畅。摆放好心肺复苏机,在患者胸背部插上心肺复苏机的底板,且保证按摩垫处于患者胸骨中下三分之一的交界处,面罩紧紧扣在病人的口鼻处[2]。随后,将主阀门、压力阀开启,依据操作要求与顺序将各个旋钮开关打开,且依据患者的实际情况调节各个参数,圆柱标记调整到0位,对压力控制旋钮加以调整,以保证压力维持在30~40 kg,胸廓按压深度维持在5~6 cm。如此即可开展胸外心脏按压,在按压过程中,医护人员需通过心电监护来观察按压的波形,若未发现按压波形,可对按压压力进行合理的调节,直到能够发现按压波形。按压的频率设定为每分钟100次。对照组患者予以人工徒手复苏治疗[3]。

1.3观察指标经心肺复苏术抢救治疗后,患者若满足以下六个条件,即肌张力增加,且挣扎;皮肤黏膜颜色变红;恢复自主呼吸;动脉收缩压在80~100 mmHg之间;能够感受到大动脉搏动;睫毛反射恢复,瞳孔缩小[4]。若无法观察到上述指标,则意味着无效。除此之外,对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二氧化碳、血压(收缩压、舒张压)、心肺复苏时间以及自主呼吸恢复时间等指标进行密切的观察与监测,且进行组间比较。

2 结 果

2.1急诊抢救效果分析实验组有效率为38.7%,明显高于对照组的25.8%(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的急诊抢救效果比较

注:*与对照组相比,χ2=0.046,P<0.05。

2.2血氧饱和度、氧分压情况分析除血氧饱和度、二氧化碳分压以及氧分压外,实验组患者的舒张压与收缩压均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氧分压等情况比较±s)

注:*与对照组相比,P<0.05。

2.3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析实验组患者的心肺复苏时间、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分别为(13.1±6.8)min、(4.5±3.3)min;对照组分别为(29.4±14.7)min、(8.5±2.7)min。组间两指标相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心脏骤停指因各种不同的因素,造成心脏射血功能突然性中断,其最为多见的心脏机制表现为:无脉性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或者是无脉电活动等。通常在心脏骤停1 min后,自主呼吸将渐渐停止,3 min后发生脑水肿,6 min后脑细胞出现不可逆性的病理变化。所以其最佳的抢救时间在事发后的4~6 min之内。对于心脏骤停的急救,心肺复苏术是其中一种十分重要的抢救手段,其是经由及时有效地胸外按压,以改善或恢复患者的循环系统与呼吸系统,进而挽救患者的生命。

当前临床上常用的心肺复苏手段为人工徒手胸外按压,其具体操作为:对患者予以标准徒手胸外心脏按压,其频率为每分钟100次,按压的深度控制在5 cm;安排2~5名专业人员轮流对患者进行按压,每2 min轮换一次,以保证按压的效果。与此同时,需对患者予以呼吸机容量控制通气手段,以进行人工通气,其中氧气浓度为100%,潮气量为8 ml/kg,呼吸频率为每分钟10次,呼吸比例设定为1∶1.5。除此之外,还需对患者予以相应的复苏药物,例如胺碘酮、利多卡因、肾上腺素以及多巴胺等,且在适当的时机予以双向波除颤,心肺复苏时间为1~45 min。虽然该心肺复苏法在心脏骤停急诊抢救中获得了一定的效果,但其成功率还是比较低的,如本研究中的对照组即采取该种心肺复苏方式,结果其有效率仅为19.2%。正是因为如此,进一步对心肺复苏术进行研究与探索,是十分有必要的。

近些年来,临床上采取心肺复苏机对心脏骤停患者进行抢救,效果显著,将其与人工心肺复苏术相比较,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如(1)操作简单、方便、迅速,其中分别设定了成人与儿童模式,仅需依照指示将复苏机开启即可对患者实施抢救,极大的提升了治疗的效率。有报道指出:对心脏骤停患者予以心肺复苏机抢救治疗,能保证患者的氧分压、血氧饱和度,且确保其氧化谢,从而提升心肺复苏的效果;(2)可解决人工按压时按压频率不均、心脏按压节律和呼吸机不同步等问题;(3)可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的心肺复苏,且可避免胸外按压和通气对抗行为的发生。因而,心肺复苏机是一种不错的心脏骤停抢救工具。

本次研究发现,实施心肺复苏机治疗的患者,其抢救治疗后的有效率显著高于实施人工徒手复苏的对照组,另外,在其他指标的对比上,如收缩压与舒张压、自主呼吸恢复时间、心肺复苏时间等,实验组均优于对照组。由此可见,对心脏骤停患者予以心肺复苏机抢救治疗,效果显著,且可缩短心肺复苏与自主呼吸恢复的时间,值得在临床上大力推行。

[1]许洪军.心肺复苏机与徒手心肺复苏抢救心脏骤停的临床效果比较[J].中国基层医药,2014,12(20):3095-3097.

[2]刘荆.探讨自动心肺复苏仪在急诊心跳骤停患者CPR抢救中的复苏效果[J].中国保健营养(中旬刊),2013,14(11):543-544.

[3]王丽梅.运用心肺复苏机进行心肺复苏的临床观察[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2012,10(16):30-31.

[4]刘汉立.萨勃心肺复苏机在心脏骤停治疗中的效果分析[J].华夏医学,2015,28(3):5-8.

Effect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SONG Dai-jun1DING Lin1GAO Yue-min2

(1.Donggang District People’s Hospital of Rizhao City;2.Donggang District Health Bureau of Rizhao City,Rizhao 276800,China)

Objective: To observe and analyze the clinical application valu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in emergency treatment of cardiac arrest patients.Methods: Sixty-two cases of cardiac arrest patients from March 2015 to March 2014 chosen as the subjects of the study were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according to the random number table method,with the one being the artificial heart lung resuscitation and the other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and then the emergency rescue effect of 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were observed and compared.Results: The efficiency of the experimental group (38.7%)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of the control group (25.8%),the difference was statistically significant (P<0.05); the systolic blood pressure,diastolic blood pressure,heart and lung recovery time and the recovery time of spontaneous breathing in the experimental group were better than those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sion: The effect on the treatment of cardiac arrest in patients with cardiac arrest is significant,and can shorten the time of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and spontaneous breathing recovery,which is worth to be vigorously implemented in the clinical.

cardiac arrest; cardiopulmonary resuscitation; emergency rescue

宋代军(1973—),男,山东日照人,本科,主治医师,主要从事急诊重症工作。

R541.7+8

A

1004-7115(2016)05-0534-02

10.3969/j.issn.1004-7115.2016.05.021

2016-02-24)

猜你喜欢
徒手血氧心肺
心肺康复“试金石”——心肺运动试验
中医急诊医学对心肺复苏术的贡献
《心肺血管病杂志》
徒手攀岩
智能血氧饱和度监测系统设计与实现
徒手抓飞弹 一点不奇怪
徒手“撕开”原子弹
“心肺之患”标本兼治
徒手深蹲,练练你的臀部
基于STM32血氧心率检测仪的研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