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

2016-09-05 05:27
关键词:系统化初产妇母乳喂养

吴 靓

(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产二科,山东新泰 271200)



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

吴靓

(泰山医学院附属新泰医院产二科,山东新泰271200)

目的评价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方法选取160例初产妇为研究对象,随机分成对照组和实验组,对照组给予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结果培训前后初产妇对于新生儿的生理特点、环境护理知识、基础护理方法、母乳喂养方法及疫苗接种、体检要求等多方面护理内容较对照组评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初产妇对于新生儿的护理知识、认知分析及健康教育等方面了解甚微,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可以显著提高产妇关于母婴护理的知识水平和技能。

系统化健康教育;初产妇;母乳喂养

据报道,近10年全球纯母乳喂养率有下降趋势,2012年WHO报告全球妇女产后 6个月的纯母乳喂养率仅为37%,未达到WHO推荐的50%的标准[1]。由于各种婴幼儿奶制品的大量出现以及孕产妇孕婴知识的缺乏,纯母乳喂养率亟待提高。在孕期进行健康教育是孕妇获得孕婴保健知识的重要途径[2-4],因此产妇产后的健康教育尤为重要。它要求护士为产妇以及其家属提供产妇、新生儿的生理和心理保健、促进健康、预防疾病的相关知识和具体措施,掌握照顾新生儿的知识和技能,提高其自我保健的意识和能力。本研究对系统化健康教育对初产妇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进行分析,现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1月在我院孕期检查并分娩的初产妇160例,其中剖宫产68例,顺产92例。入选条件为:①年龄为22~32岁的初产妇;②产妇无认知障碍,无内外科疾病合并妊娠者;③母婴同室;④分娩的新生儿为足月儿,无畸形。随机将产妇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对照组给予常规的护理,实验组在常规护理的基础上给予系统化健康教育,两组资料在年龄、孕周、分娩方式等无显著差异(P>0.05),有可比性。

1.2方法(1)问卷调查:两组产妇于入院时、出院前1日采用自行设计的问卷进行调查,内容包括知识及技能两部分。知识方面有产后活动、产褥期饮食、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计划生育、预防接种6个方面的内容;而技能测试包括产后护理法、脐带护理法、母乳喂养技巧、新生儿沐浴法4项。护士在不知分组情况下与初产妇及家属交流沟通,根据实际情况如实填写。(2)健康教育:对照组给予入院后常规健康教育;实验组除常规健康教育外,入选初产妇在第33周及第36周的周六和周日进行4次培训,每次培训时间为知识1小时,技能1小时。4次培训内容分别为:①产后活动、产褥期饮食,操作:产后护理法;②新生儿护理与常见问题的对策,操作:新生儿沐浴法;③计划生育、预防接种,操作:脐带护理法;④母乳喂养方法及技巧演练,产科专科护士进行专题讲座,讲授产褥期期合理膳食、母乳喂养的技巧、重要性及孕婴相关知识。培训前后,发放根据培训相关内容设计调查问卷,并对技能操作进行考核,由培训人员评判产妇是否掌握此项技能。

1.3效果评价本次研究共发放问卷320份,收回有效问卷320份,回收率为100%。其中312份有效,有效率为97.5%。

1.4统计学方法所有经审核合格的问卷按照收集的顺序进行编号,所得数据采用双人录入,建立Excel数据库。采用SPSS17.0统计分析软件,计数资料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表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组产妇关于母婴护理知识知晓率对比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后实验组产妇在产后活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四个方面知晓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表1 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组产妇关于母婴知识知晓率[n(%)]

2.2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组产妇关于母婴护理技能合格率对比实施系统化健康教育后实验组产妇在新生儿沐浴法、脐带护理法、母乳喂养法三个方面技能合格率明显高于实施前(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见表2。

表2 实施健康教育前后实验组母婴技能合格率[n(%)]

2.3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哺乳及新生儿护理情况比较,见表3。

表3 两组初产妇母乳喂养、哺乳及新生儿护理情况比较[n(%)]

从表3看出,实验组初产妇在母乳喂养、哺乳及新生儿护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 论

母乳喂养是指用母亲的奶水喂养婴儿的方式。因为母婴的同源性,母乳是婴儿最佳的天然食品,新鲜的乳汁干净卫生、营养合理、易于婴儿消化且喂养方便,经济实惠,而且母乳中含有大量免疫物质,可以降低婴儿呼吸系统和消化系统疾病的发病率,促进婴儿健康成长[5]。在本研究中,通过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显著提高了孕妇对孕婴喂养知识的掌握程度和纯母乳喂养率,证明了孕期进行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对提高纯母乳喂养率的成效显著。同时母乳喂养可以促进孕妇子宫收缩,有助于产后出血的恢复,对孕妇体型的恢复及预防乳腺癌和卵巢癌的发生有重要意义,系统化的健康教育有利于初产妇更好、更快地适应角色转变,提高母乳喂养成功率。

初产妇相对缺少生育的经验,对于新生儿的家庭保健护理相关知识信息了解及母乳喂养的方法等认识有一定的不足,这直接影响了新生儿的成长[6]。从表1可以发现,通过在培训之前对于初产妇的调查问卷:初产妇对产后活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预防接种等方面知之甚少,尤其是对于新生儿的特殊生理知识并不了解,绝大部分初产妇都不清楚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生理性体重下降、女婴阴道少量出血等情况基本不了解,对于新生儿出生后的环境要求也非常模糊。通过系统化的健康教育,实验组初产妇在母乳喂养、新生儿护理等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母乳喂养是一种脆弱的易变行为,产后最初几天是母乳喂养成功的关键时刻。很多产妇分娩后因虚弱、伤口疼痛等生理原因导致情绪不佳,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有利于产妇及时调整心理状态,做到早吸奶、勤吸奶,使泌乳量不断增加,满足了新生儿营养需求,提高母乳喂养率。

本研究结果显示,实验组初产妇母乳喂养率、哺乳及新生儿护理方面明显高于对照组初产妇(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表明通过系统化健康教育,观察组家属与孕妇共同参与教育训练,对新生儿护理有了一定的了解,对迎接新生命做好了必要的准备,与此同时,有效的系统化健康教育,使孕产妇提高了分娩前后的保健知识水平、新生儿护理的认知水平,减少了并发症的发生率;通过加强母乳喂养知识的宣教,为母乳喂养的成功提供了保证。同时,加强了护患之间的沟通与信任,提高产妇的孕产期的知识水平,显著提高了产妇关于母婴护理的知识水平和技能,激发了产妇参与的热情,充分感受自身价值,提高了适应角色的能力和自我保健能力[7]。

随着社会的发展,母乳喂养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国内外政府和学者都在探求提高母乳喂养率的措施。系统化健康教育是妇产科护理工作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健康教育不仅可增强护士的责任意识,同时密切了医患、护患关系,变被动护理为主动护理,提高了产科质量。今后的研究要着重孕产妇的母乳喂养宣传教育和爱婴医院精神的提倡,住院期间给予孕产妇详细的母乳喂养知识和相关技巧指导,从而提高母乳喂养率和延长母乳喂养时间。

[1]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orld Breastfeeding Week 1-7 August 2012.[2014-01-10].http://www.who.int/maternal_child_adolescent/news_events/news/2012/30_07_2012/en/.

[2]王翠兰,闫树叶,任玲芳.降低剖宫产率的护理对策[J].家庭护士,2010,8(9):41-42.

[3]付俊明.剖腹产术中出血临床治疗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0,11 (1): 92-93.

[4]赵荣,杨昕蕾,杨秀芬.产前健康教育对分娩方式的影响[J].中国生育健康杂志,2010,5 (2): 116-117.

[5]成卫军.护理干预对产妇心理状态及分娩结局的影响[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 (31):31-32.

[6]李云波,杨彦香.新生儿护理知识认知分析与健康教育在初产妇中的应用效果评价[J].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13,34(12):1860-1861.

[7]曾倩.家属参与孕期训练对初产妇分娩、母乳喂养及新生儿护理能力的影响[J].护理管理杂志,2013,13(4):290-291.

吴靓(1970—),女,山东新泰人,主管护师,本科,从事临床护理工作。

R473.71

B

1004-7115(2016)05-0570-03

10.3969/j.issn.1004-7115.2016.05.039

2016-02-25)

猜你喜欢
系统化初产妇母乳喂养
坚持系统化思维 构建大安全格局
无保护助产在促进初产妇自然分娩中的应用效果分析
助产师对初产妇分娩疼痛的认识分析
妊娠期连续细致化护理对高危妊娠初产妇不良情绪及对剖宫产率的作用
系统化推进回迁提速
我用了20天追成全母乳喂养
母乳喂养 好处多多
林姗:母乳喂养是幸福的
系统化护理干预在预防脑卒中患者便秘的效果观察
电视栏目系统化包装与宣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