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

2016-09-05 02:24侯纪莲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围术栓塞血管

侯纪莲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 山东 淄博, 255200)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

侯纪莲

(山东省淄博市第一医院, 山东 淄博, 255200)

目的探讨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措施。方法选择80例实施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接受常规护理,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开展围术期护理,观察2组患者干预后情况。结果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0.00%, 显著低于对照组的22.50%(P<0.05); 观察组术后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取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时,实施合理的围术期护理,能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减轻患者痛苦,提高其生活质量。

颅内动脉瘤;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 围术期护理

脑动脉瘤是常见脑血管疾病,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其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案,相较于传统开颅手术具有较大优势,但依然存在较高的并发症发生率,在围术期实施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是提高手术成功率和控制并发症的关键[1]。本研究对颅内动脉瘤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的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效果良好,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本院2011年12月—2014年12月收治的8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均符合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制定的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2], 采取随机数字表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观察组中,男21例,女19例,年龄42~74岁,平均(60.8±6.2)岁, Hunt-Hess分级显示Ⅰ级11例、Ⅱ级16例、Ⅲ级8例、Ⅳ级5例;对照组中,男23例,女17例,年龄41~76岁,平均(60.4±6.5)岁, Hunt-Hess分级显示Ⅰ级12例、Ⅱ级17例、Ⅲ级7例、Ⅳ级4例。纳入标准:符合颅内动脉瘤诊断标准;具有手术指征;18~80岁;签署知情同意书。排除标准:合并严重血液疾病者;合并心、肾、肝功能严重不全者;妊娠期、哺乳期女性;精神疾病患者。2组患者年龄、Hunt-Hess分级、性别等一般资料无显著差异(P>0.05), 存在可比性。

1.2方法

对照组实施常规护理方法,入院后辅助患者进行相关检查及术前准备,术后给予并发症预防措施、监测生命体征、提醒相关注意事项等。观察组患者在此基础上开展围术期护理: ① 术前基础护理。嘱患者绝对卧床,保持室内安静、清洁及舒适,保障患者睡眠质量从而稳定情绪;根据患者病情予以流食或半流食,保持肠道畅通;密切观察患者生命体征、意志、肢体活动等的变化,若发现癫痫发作、神志障碍加重、剧烈头痛等动脉瘤破裂前兆,立即采取控制措施;将血压维持在正常或稍低水平,避免因血压波动致动脉瘤破裂[3]。此外,针对患者病情及性格、文化水平及生活背景制定后期护理方案。② 术前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患者及家属术前因病情严重、发病突然可产生不同程度的紧张及恐惧情绪,不利于病情稳定及手术开展,因此护理人员需在术前给予有效的健康宣教及心理疏导,可通过抚摸手部、拍背等肢体语言,给予患者安全感,同时告知患者疾病的发生原因、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治疗目的等,通过播放视频、观看图片、一对一宣教等方式,让患者及家属能深入了解疾病知识,从而配合治疗,并建立相互信任关系。③ 术后心理护理。及时反馈信息,患者苏醒后,护理人员立即告知患者手术成功,并给予安慰、鼓励,使患者产生信任感;以轻松语气介绍可能出现的并发症,减轻患者紧张感。④ 术后生活护理。术后并发症的诱因主要包括情绪激动、剧烈运动及用力排便等,指导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饮食以清淡、易吸收消化的流质食物为主,避免过度劳累或用力咳嗽等,术后2周内禁体力劳动,多进食粗纤维食物,保持大便畅通;定时进行血压监测,必要时可服药物控制血压。⑤ 术后并发症护理。术后动脉瘤破裂再出血:这是该手术最为严重的并发症之一,主要由术中机械刺激、颅内压波动、术后凝血机制改变等因素所引发,因此患者术后需控制血压、减少情绪波动、防止咳嗽等,并密切关注体征变化,预防再出血。脑血管痉挛:蛛网膜下腔出血后脑血管痉挛是常见并发症,也是影响患者预后的主要因素,主要发生于出血后1周左右,因此需加强术后1周左右的护理,密切监测各项指标,可使用抗血管痉挛药物预防血管痉挛。脑梗死:术后低血压、脑血管痉挛、低血容量是诱发脑梗死发生的主要因素,术后早期应密切关注患者感觉、语言及运动功能变化,一旦发现有失语、神志不清等表现,立即通知医生处理。

1.3观察指标

术后3个月对2组患者进行生活质量评估,包括身体机能、社会活动、精神心理、生活能力4项,每项总分为100分,分数越高表示生活质量越好。记录并比较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1.4统计学处理

2 结 果

2.1并发症情况

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1。

表1 2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 [n(%)]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生活质量评分

观察组术后社会活动、生活能力、身体机能、精神心理评分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见表2。

表2 2组患者术后生活质量评分对比±s) 分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3 讨 论

脑动脉瘤为颅内动脉壁异常膨出,脑动脉局部血管异常改变形成的瘤样突出,是发生率较高的脑血管疾病。颅内动脉瘤以蛛网膜下腔出血为主要表现,首次出血患者极易发生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严重并发症,是导致预后不良的主要因素。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是颅内动脉瘤常用的治疗方案,与传统开颅手术相比,其创伤小、安全性高,具有微创优势,已在临床广泛应用。但介入治疗依然存在风险,可能产生较多并发症而不利于患者的恢复,有研究[4]指出,在介入术围术期实施合理的综合护理措施,是确保手术成功和预防并发症发生的关键。

传统护理主要以护理操作为主,往往忽略患者的心理需求,但紧张、恐惧情绪可能会加速病情发展,导致再出血、脑血管痉挛等并发症率升高,不利于术后恢复[5]。本研究对接受血管内介入栓塞术的颅内动脉瘤患者实施围术期护理,即术前予以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使患者减轻恐惧,并建立起治疗信心,积极配合相关治疗[6-7], 同时术前根据患者实际情况制定个体化护理方案,完善每项护理操作,提高护理工作效率,确保工作质量。术后在患者清醒第一时间以喜悦的口吻告知手术成功,并尽量以轻松语气介绍疾病情况,减轻患者心理压力[8]。此外,针对动脉瘤介入治疗后常见并发症进行针对性预防,遵医嘱指导患者服药,并密切关注患者瞳孔、呼吸、意识、运动、感觉等变化,发现异常立即通知医生,将危害降至最低[9-10]。

在整个护理过程中贯穿心理疏导及健康宣教,并根据不同阶段患者的心理状况,循序渐进介绍病情、恢复状况以及需要注意的相关事项等,可加深患者对疾病相关知识的了解[11]。护理人员需注重患者的心理需求,特别是对于危重症患者,因其发病急、病情严重,更需要关注其心理变化。有研究[12]显示,危重症患者96%存在不同程度的心理障碍, 76%的患者可通过缓解不良情绪而获得更好的恢复效果。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 提示围术期护理能通过心理干预及健康宣教,提高患者治疗依从性及积极性,从而降低并发症发生风险。

研究[13-14]表明,颅内动脉瘤患者经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后,有35%存在不同程度的生活能力障碍,导致患者生活质量受到影响。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生活质量显著较对照组好(P<0.05), 提示围术期护理通过强化护理操作,注重心理护理,密切观察病情,预防并发症发生,为患者术后恢复打下了良好基础。研究[15-16]证实,术后并发症主要为饮食不当、过度劳累、情绪激动等因素诱发,因此,术后应加强健康教育,控制诱发因素,从而改善患者预后。

综上所述,在颅内动脉瘤患者的血管内介入栓塞术围术期实施合理的综合护理,可促进手术顺利开展,降低并发症发生率,利于患者术后恢复,有效提高其生存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1]侯小艳, 周聪慧, 李莉华, 等. 微弹簧圈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J]. 中国实用医药, 2013, 8(24): 221-222.

[2]郭立新. 血管内栓塞治疗颅内动脉瘤的围术期护理分析[J]. 国际护理学杂志, 2014, 33(3): 562-564.

[3]张红梅. 弹簧圈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全麻护理[J].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2013, 29(30): 21-22.

[4]李晓霞.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39例围手术期护理干预[J]. 山西医药杂志, 2012, 41(2): 200-202.

[5]李欣蓉, 叶爱红. 显微镜下颅内动脉瘤夹闭术的围术期护理策略[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22): 142-143.

[6]张学君, 于春利. 介入栓塞治疗术在颅内微小动脉瘤中的应用[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5, 19(7): 80-82.

[7]荣向霞, 黄冠敏, 黄艳, 等. 血管内介入栓塞术治疗颅内动脉瘤的护理[J]. 安徽医学, 2013, 34(9): 1408-1410.

[8]梁鹏, 刘桂杰, 于文文. 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技术分析[J]. 黑龙江医药科学, 2013, 36(4): 31-31.

[9]张小清. 颅内动脉瘤患者的围术期护理[J].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3, 17(16): 158-160.

[10]黄静, 闫秀琴. 颅内动脉瘤介入栓塞治疗的护理[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3, 38(8): 1065-1067.

[11]王艳兰, 慕海芹, 冯照新, 等. 弹簧圈介入栓塞治疗颅内破裂动脉瘤22例护理体会[J]. 河南外科学杂志, 2014, 20(1): 138-139.

[12]张岭岭. 40例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栓塞术的康复护理[J]. 贵阳中医学院学报, 2013, 35(6): 278-279.

[13]丁亚男, 刘芳, 马静, 等. Angio-Seal血管封堵器应用于颅内动脉瘤介入治疗的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 2012, 27(20): 1918-1920.

[14]朱焕春. 显微外科手术治疗急性期的颅内动脉瘤疗效及其对炎症因子水平的影响[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 19(12): 1719-1722.

[15]黄小红. 优质护理干预在颅内动脉瘤患者介入术中的应用[J]. 齐鲁护理杂志, 2013, 19(16): 7-9.

[16]伍琼珍, 杨慧茹, 王小霞. 护理干预对颅内动脉瘤夹闭术患者的效果评价[J]. 海南医学院学报, 2013, 19(9): 1320-1322.

Perioperative nursing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patients with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HOU Jilian

(ZiboFirstHospital,Zibo,Shandong, 255200)

ObjectiveTo explore the perioperative nursing measures for intracranial aneurysm patients with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MethodsA total of 80 intracranial aneurysm patients with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were randomly divided into two groups, 40 cases in each group. The control group was given routine nursing, while the observation group was given perioperative nursing on the basis of the control group. Efficacy after intervention was compared between two groups. Results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was 10.00%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which was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22.5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In the observation group, the score of postoperative quality of life was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at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 ConclusionApplication of perioperative nursing in treatment of intracranial aneurysm patients with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can reduce the incidence rate of postoperative complications, relieve patient′s suffering and improve the quality of life.

intracranial aneurysm; intravascular interventional embolization; perioperative nursing

2016-01-05

R 473.73

A

1672-2353(2016)10-017-03

10.7619/jcmp.201610006

猜你喜欢
围术栓塞血管
围术期舒适干预应用于口腔颌外科的效果
水蛭破血逐瘀,帮你清理血管栓塞
内镜下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术的围术期处理
血管里的河流
最伤血管的六件事
围术期血液管理新进展
介入栓塞治疗肾上腺转移癌供血动脉的初步探讨
体外膜肺氧合在肺动脉栓塞中的应用
β受体阻滞剂在围术期高血压中的应用
血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