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2016-09-05 02:23尚东梅沈玉杰
实用临床医药杂志 2016年10期
关键词:造影剂螺旋心率

梁 萍, 尚东梅, 沈玉杰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1. 放射线科; 2. 门诊部, 吉林 长春, 130033)



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检查中的应用

梁萍1, 尚东梅2, 沈玉杰2

(吉林大学中日联谊医院, 1. 放射线科; 2. 门诊部, 吉林 长春, 130033)

多排螺旋CT; 冠状动脉; 血管造影; 护理干预

随着医学影像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多排螺旋CT的时间和空间分辨率提高,血管造影检查(CTA)的成功率及图像质量提升,呼吸运动伪影减少,薄层扫描及多种形式的二维和三维重建,进一步提高了解剖结构和病灶显示的清晰度,使得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成像在冠状动脉疾患的诊断中得到广泛应用[1-2]。但在实际操作中,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成像质量受检查时刻患者心率、心律波动及呼吸运动伪影的影响[3],因此检查前及检查中的护理工作尤为重要。本研究探讨了护理干预在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效果,现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取2014年1月—2014年10月在本院放射线科行冠状动脉CTA检查的患者718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59例。观察组中,男183例,女176例,年龄32~87岁,平均(65.27±10.28)岁;对照组中,男180例,女179例;年龄33~88岁,平均(67.14±9.78)岁。行CTA检查的原因包括:体检;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复查;有不同程度心前区疼痛、心悸等症状而拟行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冠心病)筛查;心电图异常。所有患者均无造影剂过敏史。2组性别、年龄等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方 法

1.2.1检查方法:采用GE Healthcure 64排螺旋CT进行扫描,扫描范围为气管隆嵴下至心脏膈面。肘正中静脉穿刺置入18~20 G的留置针,注射器选用美国E-Z-EM公司双筒高压注射器,非离子型对比剂采用碘普罗胺(370 mgI/mL)。首先以5~6 mL/s的速度注入约20 mL生理盐水,以确认静脉通道通畅无渗漏。CT扫描中以5~6 mL/s的速度注入对比剂50~70 mL,注射完再以5~6 mL/s的速度注入40 mL生理盐水[4]。扫描结束后进行后期图像处理工作。

1.2.2护理措施: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措施。护士对患者进行健康宣教,讲解检查目的、准备事项、检查中注意事项,使患者对检查有一定了解,消除紧张心理。检查当日适当进食,避免空腹或过饱状态。到达检查室后静息30 min,对基础心率超过70次/min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美托洛尔。检查结束后休息20 min方可离开,嘱患者多饮水。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强护理干预。

1.3护理干预

1.3.1检查前护理: ① 健康宣教。患者入院时,护理人员即向患者及家属介绍CTA检查的流程、注意事项、造影剂注射方法、使用禁忌证及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等。详细询问患者造影剂过敏史,有无支气管哮喘、甲状腺疾病、心肺功能严重受损、肝肾功能严重受损、糖尿病患者近1周内是否用过双胍类药物等冠状动脉CTA检查禁忌证,全面评价患者身体状况[5]。讲解过程中注意语言通俗易懂、详细全面,并指导患者或家属签署知情同意书。② 心理护理。护理人员及时掌握患者的心理状况,将患者安置于安静的休息室等候。期间对患者讲解检查设备、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如全身发热、会阴部瘙痒、有尿意等,告知患者出现这些情况都属于正常现象,消除患者紧张情绪。对情绪高度紧张的患者给予低流量吸氧或口服地西泮5~10 mg[6]。③ 检查前物品准备。创造舒适、温馨、整洁的检查室环境。在检查室中备齐抢救药品和设备,如肾上腺素、地塞米松、升血压药品、吸痰器及吸氧设备。将造影剂置于恒温箱中,保持37 ℃。④ 检查前患者准备。检查前夜患者保证充分睡眠,扫描前常规禁食1~2 h,重视对合并糖尿病患者的饮食干预。嘱患者提前至检查科室休息一段时间,保持轻松状态。对患者进行屏气呼吸训练,使患者平卧,左右手分别置于胸腹部,告知患者听到指令后立即屏住呼吸15~20 s,再次听到指令后再呼气,注意控制吸气幅度,如未达到要求,护理人员应及时纠正,直至患者完全掌握。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者,术前需口服抗血小板凝集药物。

1.3.2检查中护理: ① 控制心率。检查开始前安排患者在候检室休息30 min,测血压和心率,对严重心律不齐者主动与医生沟通,暂停检查。对基础心率超过70次/min的患者,遵医嘱给予美托洛尔12.5~50 mg,温开水送服,30 min后再测心率,降至70次/min以下的患者可安排检查[7]。② 检查护理。患者入室后,协助其上检查床,患者取仰卧位,身体稍右移,使心脏位于扫描的中心。肘正中静脉穿刺完成后连接好高压注射器,控制输注压力和速度。双臂上举置于头架上,连接心电图导联,于两侧锁骨下、左上腹放置电极,调整心电监护仪的导联及波幅。无低血压的患者扫描前2 min内舌下含服硝酸甘油5 mg。嘱患者听从呼吸指令进行呼吸动作。③ 造影剂过敏或外渗护理。全程关注检查状况,如有造影剂外渗或过敏反应,立即停止注射,并采取相应措施。造影剂过敏时,患者如出现轻微头痛、恶心、荨麻疹、皮肤瘙痒等反应,则立即停药,服用温开水,平卧休息。如出现面色苍白、胸闷气短、呕吐等反应,则立即停药,静脉注射地塞米松10 mg,同时给予低流量吸氧。造影剂外渗时,以30%~50%硫酸镁局部湿敷,24 h内冷敷,24 h后改热敷,并抬高患肢[8]。④ 心理护理。在检查过程中实施有效的心理护理,使用亲切的语言向患者耐心说明检查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适感,告知其为正常情况,以免情绪紧张导致的呼吸和心率加快。

1.3.3检查后护理:检查后保留静脉通道,嘱患者留观30 min,观察患者无不适后拔除留置针,按压5 min后可离开,并嘱患者24 h饮水量大于1 500 mL。门诊患者离开时留有科室联系电话,嘱患者有不适时及时联系。

1.4观察指标

观察2组患者CTA检查情况,包括心率控制情况、检查用时等,并对比2组图像质量分级和护理满意度。图像质量分级评价:本研究中全部冠状动脉由2位放射科医师对图像进行评估,出现不同意见时,由2位医师商议后决定,按图像质量将其影像质量分为3级并进行评分。Ⅰ级,血管轮廓清晰,冠状动脉无伪影;Ⅱ级,局部血管轮廓模糊,冠状动脉局部有伪影;Ⅲ级,血管轮廓模糊或血管显示中断,冠状动脉大部分或全部有伪影。Ⅲ级图像不可用于诊断和评价病情[9-11]。护理满意度的评价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问卷,共20个条目,总分100分,分值越高,满意度越好,其中85~100分为非常满意,60~84分为满意,低于60分为不满意。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总例数×100%。

1.5统计学方法

2 结 果

2.12组检查情况比较

观察组检查中平均心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检查时用时≤5 min的比例高于对照组,图像质量Ⅰ级、Ⅱ级比例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2组冠状动脉CTA检查情况比较

与对照组比较, *P<0.05。

2.22组护理满意度比较

观察组中,非常满意265例(73.82%)、满意61例(16.99%)、不满意33例(9.19%),护理满意度为90.81%(326/359)。对照组中,非常满意247例(68.80%)、满意58例(16.16%)、不满意54例(15.04%),护理满意度为84.96%(305/359)。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 论

冠心病的发病率及病死率呈逐年增高趋势,已成为危害人类健康的重要因素,及早诊断和治疗是降低病死率的关键。有研究[4]显示,1/3以上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在无胸痛病史的患者中,绝大多数冠状动脉事件发生于中度狭窄病变部位,而约1/6的冠状动脉事件发生于狭窄程度≥70%的病变部位。因此,对冠状动脉狭窄程度的准确评估对于早期治疗具有重要参考价值。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能够基本满足冠心病的初步诊断需要,对冠状动脉的中、重度狭窄具有很高的阳性预测值,能够避免一部分冠状动脉正常或不需要行介入治疗的冠状动脉狭窄患者行有创性的造影检查[12]。

影响多排螺旋CT冠状动脉CTA检查成功率和图像质量的关键因素除成像和重建技术外,患者检查过程中的呼吸、心率、心律等也是直接影响因素,强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减少或控制干扰因素。林义秋等[13]总结726例患者CTA检查中的护理体会认为,检查前的心理护理配合娴熟的血管穿刺技术,并进行充分的呼吸训练与用药护理,可维持检查过程中患者心率平稳,是保证检查成功的重要前提,且有助于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李随丽等[11]研究表明,强化健康指导和心理护理,并对不同患者采取不同的屏气训练方式,可有效提高图像质量的优良率,缩短评鉴耗时。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检查中平均心率低于对照组,一次检查成功率高于对照组,检查时用时≤5 min的患者比例及图像质量Ⅰ级、Ⅱ级比例高于对照组,与上述报道基本一致。此外,观察组护理满意度高于对照组,提示强化护理干预措施能够提高图像质量,缩减检查时间,改善患者满意度。

综上所述,冠状动脉CTA检查过程中患者的呼吸、心率、心律等因素是影响图像成像质量的重要因素,护理人员强化对患者的心理护理、健康宣教、呼吸训练、心率控制等措施,能够缩短检查时间,提高图像质量,并提高护理满意度。

[1]Kwan A C, Cater G, Vargas J, et al. Beyond coronary stenosis: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for the assessment of atherosclerotic plaque burden[J]. Curr Cardiovasc Imag Rep, 2013, 6(2): 89-101.

[2]Ollendorf D A, Kuba M, Pearson S D. The diagnostic performance of multi-slice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a systematic review[J]. J Gen Intern Med, 2011, 26(3): 307-316.

[3]赵坤. 64排螺旋CT头颈CTA成像质量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D]. 山东大学, 2012.

[4]周薇. 多层螺旋CT冠状动脉血管造影术检查的护理配合[J].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病杂志: 电子版, 2015, 3(11): 158-158.

[5]张先林, 王岳松, 章萍, 等. 64排螺旋CT血管造影在冠心病诊断中的临床应用[J]. 蚌埠医学院学报, 2012, 37(4): 402-403.

[6]胡永超, 杨君, 钟惠玲. 护理干预对64排CT冠状动脉造影图像质量的影响[J]. 全科护理, 2015, 13(25): 2488-2490.

[7]赵云, 付传明, 陈伦刚, 等. 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A检查中的应用价值[J]. CT理论与应用研究, 2012, 21(3): 485-491.

[8]陈石桂, 易冰琰. 造影剂过敏反应患者的护理干预研究[J]. 医学理论与实践, 2013, 26(6): 735-736.

[9]吕滨, 戴汝平, 杜湘珂. 心脏冠状动脉多排CT临床应用专家共识[J]. 中华放射学杂志, 2011, 45(1): 9-17.

[10]Mark D B, Berman D S, Budoff M J, et al. ACCF/ACR/AHA/NASCI/SAIP/SCAI/SCCT 2010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 on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ic angiography: a report of the American College of Cardiology Foundation Task Force on Expert Consensus Documents[J]. Circulation, 2010, 121(22): 2509-2543.

[11]李随丽, 王忠睿, 刘军. 护理干预在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检查中的临床应用[J]. 检验医学与临床, 2015, 12(15): 2259-2261.

[12]Pelliccia F, Pasceri V, Evangelista A, et al. RETRACTED ARTICLE: Diagnostic accuracy of 320-row computed tomography as compared with invasive coronary angiography in unselected, consecutive patients with suspected coronary artery disease[J]. Int J Cardiovasc Imaging, 2013, 29(2): 443-452.

[13]林义秋, 焦水平. 冠状动脉CTA质量控制中的护理干预(附726例病例分析)[J]. 川北医学院学报, 2013, 28(2): 159-161.

2016-01-06

中国高校医学期刊临床专项资金(11524386)

尚东梅, E-mail: 797236@qq. com

R 473.5

A

1672-2353(2016)10-189-03

10.7619/jcmp.201610066

猜你喜欢
造影剂螺旋心率
心率多少才健康
循证护理在增强CT检查中减少造影剂外漏发生的作用
16排螺旋CT在腰椎间盘突出症诊断中的应用观察
造影剂肾病的研究进展
离心率
离心率相关问题
旋风“螺旋丸”
探索圆锥曲线离心率的求解
“造影剂肾病”你了解吗
奇妙的螺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