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兵法》与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对研究

2016-09-07 03:26崔晓汉
孙子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孙子兵法孙子突发事件

崔晓汉 等

《孙子兵法》与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对研究

崔晓汉 等

本文深入阐释运用《孙子兵法》指导处置城市社会突发事件的可能性,并尝试运用《孙子兵法》的战略统筹思想、战备思想以及作战指导等,分析和指导城市社会突发事件的实际应对工作。

《孙子兵法》 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对 适用性 防范 应急处置

所谓“突发事件”,是指那些突然发生、对社会公共生活和社会稳定带来重大影响的事件,包括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以及各类社会安全事件。我国对突发事件的研究起步较晚,不过,近几年来,随着各类突发事件逐年频发,研究的高峰逐步形成,并出现了许多有价值的研究成果。本文所说“城市社会突发事件”,主要指在城市中突然发生的各类灾害性事件和社会安全事件。从目前的情况看,各类突发事件频发是当前我国城市发展面临的突出问题。这些事件往往发生突然、破坏性强、影响力大,一旦应对不当就可能对城市社会稳定形成较大的冲击,因此必须给予高度重视。

从《孙子兵法》的研究状况来看,改革开放以来,社会各界对《孙子兵法》的研究进入了历史上最为活跃的时期,除了军事学方面的研究外,对《孙子兵法》的非军事运用研究逐步成为《孙子兵法》研究中的一个重要分支。但是,从《孙子兵法》的视角切入对突发事件进行研究的成果还不多,至于针对城市社会突发事件的研究,则更是寥寥。此研究正是基于现实状况酝酿而生的。

一、我国城市社会突发事件现状及应对工作存在的问题

“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包括“灾害性突发事件”和“社会安全突发事件”。目前,我国城市中这两类突发事件均呈上升趋势。

(一)灾害性突发事件频发影响城市安全

所谓“灾害性突发事件”,主要包括自然灾害、生态环境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灾害等四种类型。目前我国这四类灾害性突发事件的形势都比较严峻。

一是自然灾害的威胁将长期存在。所谓自然灾害是指那些单纯由自然原因引发的灾害,包括气象灾害(洪水、干旱、台风、冰雹、沙尘暴等)、地质灾害(地震、火山爆发、滑坡、泥石流等)、生物灾害(森林火灾、虫灾等)。由于特有的地质构造和自然地理环境,我国是世界上遭受自然灾害最严重的国家之一。

二是生态环境灾害形势严峻。“生态环境灾害”是指自然生态系统在自然与人为因素的影响下,发生恶化或遭受破坏以后所出现的各种灾害,这是一种缓慢的累积性灾害,严重威胁全人类的生存与发展。“生态环境灾害”其表现形式虽然同自然灾害相似,但其产生原因更多是因为人类活动长期的干扰和破坏。

三是事故灾难高发态势短期内难以有效遏制。事故类型主要包括重大生产安全事故、重大交通运输事故、重大火灾、核污染,以及责任明确的重大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事故等。我国事故灾难总量大,重大特大安全事故比较多,尤其近年来呈现日趋增加的趋势。

四是公共卫生灾害影响公众健康和社会稳定。公共卫生灾害是指突然发生,造成或可能造成社会公共健康严重损害的重大传染病疫情、群体性不明原因疾病、重大食物和职业中毒、重大动物疫情以及其他严重影响公众健康的事件。目前,我国公共卫生灾害仍频繁发生。

具体到各地来看,上述四类灾害性突发事件其具体情况又有所差别。有些地区气象灾害较多,有些地区则易发生态环境灾害。以深圳市为例,易发的自然灾害主要有气象灾害(包括雷暴、台风、洪涝、雾霾等)和地质灾害(包括边坡、岩溶塌陷和海水入侵等),另外还要密切关注重大安全生产事故、核事故以及城市重大突发疫情等。

(二)突发社会安全事件增多影响社会稳定

随着社会转型和城镇化步伐的加快,我国城市中社会不稳定事件将呈复杂多发的态势,给城市的安全和谐带来危害。其主要表现为:

一是聚众上访事件高发。近年来,很多城市中的利益群体均以聚众上访为主要手段表达诉求。尽管上访群体大多采用理性、和平的诉求方式,对社会整体稳定构不成严重威胁,但它们对社会秩序的扰动和对群众心理的冲击仍不容忽视。

二是个人极端行为增多。在充满竞争的城市当中,人们的工作和生存压力都在逐渐增加,每当现实生活不能达到自己的期望或受到各种挫折时,就有可能导致人们情绪失控,并出现一些攻击性行为。

三是煽动非法聚集不断。近年来,全国大中城市各类聚集事件逐渐增多,其中有些事件人数多、规模大,在国际国内均产生了较大影响。

四是社会治安不确定因素增多。当前,我国城市社会治安面临的不确定因素不断增多,侵财犯罪和经济犯罪持续高发,并出现了许多新的犯罪形式。一些特定群体,如流动人口、青少年、某些社会弱势群体等也成为影响治安的重点人群。

(三)当前城市突发事件应对存在的主要问题

2003年“非典”以来,我国突发事件应对在价值定位、意识观念、体制机制建设、信息管理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突发事件应对能力和水平也在逐步提高。但是从总体上看,突发事件应对仍然存在一系列问题。

1.预防理念普遍缺失。虽然《突发事件应对法》明确了预防与应急准备机制、监测与预警机制,《国家突发公共事件总体应急预案》也明确了“居安思危,预防为主”的工作原则,但是在实践中,社会各界往往更重视轰轰烈烈的突发事件应急、应对工作,而忽视默默无闻的预防工作。

2.制度建设存在短板。经过几年的发展,我国出台了很多突发事件应对方面的法律、法规和预案。目前,国家已有应对各种突发事件的法律、法规和部门规章200多部;形成了统一领导、综合协同、分类管理、分级负责、属地管理为主以及全社会共同参与的应急管理体制架构和工作格局。但是,与实际需求相比,相关法律还不够成熟和完善,而且,即使是已经出台的法律法规,也由于种种原因在实践操作中遇到了许多问题。

3.应对过程仍有不足。目前,针对突发事件的统一应急救援指挥中心和资源共享平台还未完全建立,实践中仍存在以部门和行业划分的离散状况;突发事件议事协调机构职权不清、权威性不足,真正的应急工作还是依靠目前高度统一和一元化的党政领导体制来完成,于是,突发事件应对过程中经常出现反应滞后、责任推诿、信息不畅、物资保障不到位等诸多问题。

二、《孙子兵法》对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对的战略指导

古往今来,战争和灾害一直都是人类社会安全发展的两个重大威胁,而这两者又具有许多相似的特征。这种相似性为《孙子兵法》在突发事件应对中的实践运用提供了可能。

(一)突发事件与军事活动存在较大的相似性

突发事件与军事活动在很多方面存在相似性特征:一是发生过程的突变性。突发事件和军事活动一样,尽管都有内在发展规律的制约,也都有一定的酝酿发酵过程,但具体何时、何地会发生则不容易被预测和预警。二是决策过程的紧迫性。由于很多事件突然发生,没有充分的思想准备、人员准备和物质准备,这就使人猝不及防,容易造成应对上的紧张和失误。三是事件后果的破坏性。大多数的突发事件和军事活动一样,都会对经济生产、社会生活秩序形成较大的冲击,造成人员伤亡、财产损失,严重时甚至会引起社会动荡、政权更迭。四是社会影响的持续性。重大突发事件和战争军事活动发生以后,往往会对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形成持续的影响力。

(二)《孙子兵法》对突发事件应对的战略指导

一要借鉴《孙子兵法》的战略认知思想,加强对重大战略问题的认识和研究。《孙子兵法》开篇谈到,“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当今世界,和平与发展已成为主流,对大多数国家而言战争已经不是主要威胁。但是,灾害频发、社会安全事件不断却是我们必须面对的严峻现实,这些突发事件已成为影响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重要方面。

二要借鉴《孙子兵法》的危机意识,警惕麻痹观念,居安而思危。在我国古代,很早就有了“安而不忘危,存而不忘亡,治而不忘乱”和“未雨绸缪”等强烈的居安思危的意识和理念。不论对战争还是对灾害而言,这些理念都是适用的。

三要借鉴《孙子兵法》积极防范的理念,预有准备,有效应对突发事件。《孙子兵法》指出,“有备无患,自保而全胜。”“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充分准备,积极防范,在应对各类突发事件的过程中同样是一个不可或缺的重要法宝。

四要借鉴《孙子兵法》趋利避害的思想,以患为利,巧妙利用危机。城市当中的各类突发事件一旦处理不当,会使社会不稳定因素大大增加,甚至会被一些别有用心的国家或组织利用,制造或加重危机。《孙子·九地篇》写道:“投之亡地而后存,陷之死地而后生。夫众陷于害,然后能为胜败。”这种策略在突发事件的应对中同样值得借鉴。每当在灾难和危机来临时,群体的凝聚力就会被激发出来,此时如果加以科学引导,趋利避害,则平时的误解、分歧均会缓解、甚至消融,从长远看反倒有助于社会的安全和稳定。

三、孙子战备思想与城市社会突发事件防范

在城市突发事件的防范方面,我们应当借鉴孙子的“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努力加强平时的工作,建立健全城市突发事件应对机制,注重加强城市处突力量建设,及时准确预测、处置可能发生的各类突发事件。

(一)借鉴和运用孙子先胜思想,建立健全突发事件应对机制

孙子“先胜而后求战”的思想就是要坚持谋划在前,分析各种致胜因素,尽量变不利为有利,达到“致人而不致于人”。在城市突发事件应对机制的建设上,要突出把握好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形成应对城市安全威胁的领导核心。在应对城市安全威胁方面,要坚持以地方党委政府为领导核心的原则,公安、武警、财政、外事等的行动都要以地方党委政府为中心展开。二是建立跨部门警地联动指挥机构。这种具有跨部门指挥协调能力和相应权威效能的联动机构,能够全权处理本地区或跨地区的安全问题。三是形成有效的协同机制。现在的城市突发事件力量的协同主要是进行任务性临时协同,事过人散,这种跨部门的协同关系缺乏法律法规保障。为此,有关部门应当共同制定城市处突的计划和预案,明确各方在预防、准备、反应和恢复行动中的职责和方法,使社会各方在协调筹划和组织行动中形成互动共振。

(二)借鉴和运用孙子“富国强兵”思想,加强突发事件处置力量建设

《孙子·作战篇》云:“凡用兵之法,驰车千驷,革车千乘,带甲十万,千里馈粮,则内外之费,宾客之用,胶漆之材,车甲之奉,日费千金,然后十万之师举矣。”可见,没有以装备物资为基础的作战准备,就难以形成作战力量和实施作战行为。

在城市突发事件的应对方面,不会是“取用于国,因粮于敌”的作战保障样式,要借鉴和运用孙子富国强兵的思想,立足于自我保障。这样才能在城市突发事件来临之时,高效应对突如其来的困难,化解城市处突行动带来的各类风险和危机。因此,在城市突发事件处置力量建设上,要做到宁可备而不战、不能战而无备。要搞好顶层设计,加大资金和技术方面的投入,充分发挥城市地区处突力量多元的优势,优化整合公安、武警、安全、治保组织等专业力量,形成城市处突力量的体系运作、整体联动,有效维护城市社会安全稳定。

(三)借鉴和运用孙子“常备不懈”思想,搞好突发事件应对训练

《孙子·九变篇》中谈到:“用兵之法,无恃其不来,恃吾有以待也;无恃其不攻,恃吾有所不可攻也。”意思是说:用兵打仗的一般法则,就是不要侥幸指望敌人不来袭我,而要依靠自己随时应付敌来的充分准备。“无恃其不来”强调有备无患、常备不懈的战备思想。在应对城市社会突发事件方面,我们应当牢固树立居安思危的忧患意识,努力加强突发事件应对训练。

首先,要合理确定训练内容,突出基本理论训练、心理素质训练、装备器材训练、情况处置训练、技术训练和方案演练等内容。要依据担负的职能任务加强针对性训练,如基层一线力量的训练要突出情报侦察、指挥通信、快策机动,处置方法和后勤保障等方面的训练。

其次,要加强联合训练和演练。城市处突行动联合特征突出,参战力量多元,协同难度较大。各参与力量除搞好本单位内部协同外,还应当加强与其他参与力量的协同配合。为此,必须以预案为基础,充分利用战例作业、战术作业、网上演习等有效形式,做到落实制度定期练、结合训练步骤练、分级合成综合练。围绕提高部队快速反应能力和处置能力,同时还要加强合成演练,明确各单位、各部门在处置不同类型突发事件中的职责定位和任务分工,进行模拟仿真和实战处突演习,提高各参战力量的协同作战能力。

(四)借鉴和运用孙子“先知”思想,搞好突发事件预警预测

孙子兵法关于“先知”的思想在《用间篇》《始计篇》《谋攻篇》等篇章中都有相关的论述,强调“先知”是战争胜利的前提。《谋攻篇》中谈到的 “知彼知已,百战不贻;不知彼而知己,一胜一负;不知彼,不知己,每战必贻”是对孙子“先知”思想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在城市突发事件应对方面,借鉴和运用孙子“先知”思想,就是各级党委政府的一切决策、决定都要坚持“知”在先,只有“先知”才有决策权、决定权。

具体来看,各级党委政府应当在情报信息的预测方面积极作为,时刻关注城市环境的变化及其发展趋势,努力做好前瞻性研究。可通过广播电台、电视台和互联网等获取公开发布的各类信息,分析研判出所需要的情报信息。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培养“线人”“耳目”的方法超前获取预警性情报信息,并通过分析其他地区发生的突发事件,预测本城市地区可能发生的突发事件等等。

四、《孙子兵法》作战思想与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

《孙子兵法》蕴含的“道义”“知胜”“称胜”“速胜”“奇正”“全胜”等作战思想,对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行动具有很强的应用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高举“旗帜”——孙子“道义”作战思想在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指导思想中的运用

孙子曰:“道者,令民与上同意。”孙子把“道”视为决定战争胜负的最重要因素,同时,孙子把“仁”作为五德之一,要求为将爱卒爱民,惟国是保。在谈及用间时,孙子还不忘提醒人们:“非圣智不能用间,非仁义不能使间”。这些都体现了孙子注重从道德、政治的高度来思考和谋划军事活动,把一切军事活动始终置于道德自觉和政治自律的基础之上。

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是实现国家意志并以执法者身份实施的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保障人民安居乐业的政府职能活动,同样也必须遵循孙子所提出的“道义”原则。在处置突发事件中,以“维护法制、维护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维护社会稳定”为指导思想,正是遵循“道义”原则的具体体现。

(二)情报先行——孙子“知胜”作战思想在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情报侦察中的运用

孙子曰:“明君、贤将,所以动而胜人,成功出于众者,先知也。先知者,不可取于鬼神、不可象于事,不可验于度,必取于人,知敌之情者也”。这反映了孙子的“知胜”作战思想,即通过侦察掌握敌人情报信息,这是决定战争胜利的重要先决条件。

情报先行是古今作战都必须遵循的一条基本原则,也是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的重要法则。要认真做好敌、社、灾(险)、疫情的分析研究和预测工作,及时收集整理情报资料,科学预测社会动态及发展趋势;要进行必要的兵要地志调查和有关应急行动资料的准备;要及时修订侦察情报保障预案;要快速组织先期侦察行动,熟悉事发现场环境,为应急决策提供可靠依据。

(三)足量用兵——孙子“称胜”作战思想在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力量使用中的运用

孙子曰:“胜兵若以镒称铢,败兵若以铢称镒。”孙子认为,胜利属于在实力上占据“以镒称铢”绝对优势的一方,失败则归于实力上处于“以铢称镒”绝对劣势的一方。孙子强调要准确把握“众寡之用”的规律——“十则围之,五则攻之,倍则分之,敌则能战之,少则能逃之,不若则能避之”;要坚决反对“以少合众,以弱击强”。“以众击寡”“以十攻其一”。这些都是孙子“称胜”作战思想的集中体现。

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行动同样需要遵循“称胜”原则,如果兵力不足,就有可能出现处置乏力、一筹莫展,甚至陷入重围、束手无策的被动局面。处置中必须要在事前对事件形势有充足估计,根据事件规模和事态发展确定处置力量,在确有取胜把握的前提下,形成力量优势和高压态势。要注意根据事态发展,在事发初期首次就集中投入足够兵力,力争将事态控制在初始阶段。要将优势兵力用在主要方向、主要部位、关键时节,保证构成相对优势,形成强大的威慑力、防护力和突击力。

(四)以快制胜——孙子“速胜”作战思想在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行动效率中的运用

孙子曰:“兵贵胜,不贵久。”这就是迅速达成作战目的的速胜原则。孙子认为,用兵打仗贵在速胜,旷日持久就会导致军队疲惫、意志锐气挫伤、财力物力枯竭,对国计民生将产生严重影响,甚至会带来灾难性后果。

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行动牵扯力量众多,倘若不能在最短时间完成处置任务,一方面随着事态的不断发展,国家和人民的利益损失将不断加大,另一方面,众多处置力量的应急投入和自身保障也将增加消耗,自身安全稳定也面临挑战。因此,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必须力求速战速决、以快制胜,最大限度降低损失、减少消耗,实现处置行动的最佳效益。具体表现在:一要对事件处置快速做出决策;二是要快速组织开展应急处置;三是要抓住有利时机加快速胜进程。这些都是以快制胜的关键所在。

(五)活用战法——孙子“奇正”作战思想在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战法手段中的运用

孙子曰:“凡战者,以正合,以奇胜。战势不过奇正,奇正之变不可胜穷。”正,指的是按原则、程序正规地行兵布阵;奇,则是因势因形,突破原则,巧妙用兵。孙子指出:“兵者,诡道也”“兵无常势,水无常形,能因敌变化而取胜者,谓之神。”这就是说,作战中要审时度势,灵活地使用和变换战术,才能取得胜利。

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必须根据不同任务、不同处置对象、不同社会形势、不同地理环境特点等具体情况,见机行事,随机应变,灵活运用战法手段。一是处置群体性事件时,应当慎用警力、慎用强制措施、慎用警械和武器,坚持可散不可聚、可解不可结、可疏不可激的原则,正确区分两类不同性质的矛盾。对由人民内部矛盾引发的群体性事件,要坚持说服教育为主;对公开与政府对抗甚至严重触犯法律规定的行为,要果断依法打击。二是处置暴乱、骚乱、恐怖袭击事件时,应当采取武装震慑、政治攻势与依法打击相结合的方法,施谋用计、灵活机动,因情制敌、因敌用法,力求以小的代价获取最大的胜利。三是处置突发自然灾害、事故灾难、公共卫生事件时,必须根据地形、天候等自然条件,科学选择作业手段和行动顺序,坚持快速出动、快速到位、快速救援“三快”原则,力争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较大的抢险效益,圆满完成救灾任务。

(六)赢得舆论——孙子“全胜”作战思想在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舆论导向中的运用

孙子曰:“百战百胜,非善之善者也;不战而屈人之兵,善之善者也。”孙子认为,最佳的战争指导法则,是以“全”为上,以“破”次之,所以“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高明的战争指导者“必以全胜争天下”,做到“兵不顿而利可全”,这就是以谋略取胜、“不战而屈人之兵”的“全胜”思想。

城市社会突发事件应急处置,通常受到国际国内社会各界的密切关注,媒体舆论导向对于处置行动具有重大影响。因此,应当坚持利用媒体和控制媒体相结合,形成对应急处置行动有利的舆论态势,实现“不战而屈人之兵”的效果。如充分发挥媒体的正面效应作用,大力宣传群众心理稳定、情绪稳定、斗志昂扬、百折不挠的强大战斗力,彰显党和政府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的坚强决心和强大力量。另外要防止媒体舆论出现负面社会效应,凡是有意或无意地散布不利于社会稳定等信息的媒体,要坚决予以禁止,严重者要据情予以法律惩罚。

(责任编辑:公露露)

Research on The Art of War and Coping with the Urban Public Emergencies

Cui Xiaohan,etc

This article reviews the possibility of coping with the urban public emergencies under the direction of The Art of War and tries to apply the strategic coordination thinking, readiness thinking and war direction of The Art of War to analyze and direct the work concerning responding to the urban public emergencies.

The Art of War ; Coping with the Urban Public Emergencies; Applicability; Precaution; Responding to Emergencies

E8

A

2095-9176(2016)03-0078-07

2016-2-23

此文系深圳市哲学社会科学“十二五”规划课题。课题组成员有:崔晓汉,深圳市孙子兵法研究会会长;李文庆,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战略教研室教授;翟丽宏,女,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维稳环境教研室副教授;阎大虎,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安全发展研究室副教授;黄丽萍,女,深圳市孙子兵法研究会秘书长;姜全文,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抢险救援教研室讲师;吴士军,中国人民武装警察部队指挥学院勤务教研室讲师。

猜你喜欢
孙子兵法孙子突发事件
《孙子兵法》组歌
孙子壵
孙子垚
孙子垚
突发事件的舆论引导
清朝三起突发事件的处置
孙子
突发事件
你会如何应对突发事件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