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子文化的强大民族融合力

2016-09-07 03:26张丕泽
孙子研究 2016年3期
关键词:民族融合兵学孙子兵法

张丕泽

孙子文化的强大民族融合力

张丕泽

从管子开始,华夏兵学文化不断认真总结、推陈出新,直至《孙子兵法》的出现,达到了顶峰。《孙子兵法》集前人兵法之大成,取精华、去糟粕,站在科学客观的角度上将军事及其延伸的政治问题浓缩于仅仅十三篇6000余字中。《孙子兵法》之后的战争、军事著作,甚至我们的思维方式无不受他的影响。孙子兵学文化的特征,那就是:兵者,不得已而为之,是对抗不仁不义而战。《孙子兵法》虽然是一本军事著作,但它同样受到华夏文化的影响,同样提出慎战、仁政等思想,是与儒家为主的华夏文化一脉相承的,并且融入华夏民族的DNA:“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我们对仁者、义者的加入热情欢迎;而对于行不仁不义者,我们一般会在退让中以仁义说服对方,但当我们的退让与说服无效时,早已融入我们血液的兵学文化就会被怒火激活。而我们内心的兵学文化一旦被激活,就将是全民族的、无比强大的、无法战胜的。因为以《孙子兵法》为脉络的华夏兵学文化的内涵不仅仅是血战到底的决心和力量,更是蕴含着战无不胜的智慧。这样,孙子兵学文化成为保护民族文化的一道强大底线而不能被任何力量所击破,从而温文尔雅的华夏文化才能得以长久存在。

纵览中华历史上的战争、民族融合与领土的变迁,无不显示出华夏这种鲜明文化的特征。无论是强汉、盛唐时周边各民族怀着真诚、崇敬之心融入中华大家园,还是宋明之末衰落时期北方民族入主中原之时。曾经横扫欧亚的蒙古铁骑入主中原后不愿接受华夏文化,实施残酷的统治,所以他们的统治一直风雨飘摇;而当他们被推翻时,他们却发现自己已经悄悄被融入了犹如大海一样的华夏民族,即使被驱逐,也已改变了自己的文化底蕴,最终融入了中华民族。而三百多年后的满清入关后,吸取了元的教训,全盘实施华夏的治国文化体系,以至于几代君王后,皇帝自己几乎都不会说曾经的母语了。从一方面说,以儒家为脉络的文化体系在治国方面有利于建立稳定的社会,是他们的所爱;而从另一方面说,华夏子孙血液深处的孙子兵学文化之中蕴含着强大的力量是他们所怕。儒家为主的治国文化体系和孙子兵法为主的兵学体系将华夏文明绘制成了一条连绵不绝的正弦曲线(见“儒学—兵学示意图1”),

儒学—兵学示意图1

即使多次跌入波底,依然能够涅槃而起,这让任何人都无法颠覆我们的文化体系。凡是进入我们的文化体系者很快就能感受到我们的文化不能颠覆,只能遵从,我们强大的民族融合力即由此而持久。

工业革命以来,自然科学的迅速发展将人类带进新纪元。由于当时中国处于闭关锁国时期,落后于世界的脚步,沦为西方列强的猎物。但经历鸦片战争后,中华民族又到了低谷时期,强大的兵学思想又到了苏醒期,洋务运动、保定军校、黄埔军校……这些名词为我们熟知,也是历史的里程碑。从屡败屡战的晚清,到抗日的持久战,再到打出国威军威的抗美援朝战争,所谓“不打不相识”,列强强加给我们的战争却让中华民族重新苏醒;他们也只好“江湖一笑泯恩仇”,重新和我们做平等的朋友。而在战后,我们提倡的带有明显儒家思想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又得到了世界上多数国家的认可。

新的科学时代到来了,世界格局也发生了巨大变化。但我们所处的世界并不安宁,西方分裂、削弱我们的势力依然强大,日本军国主义在极力争取复活,恐怖分子活动也不断来到我们身边。科学的发展让武器的威力变得越来越强大,投放速度也日新月异。不仅仅是以国家为单元可以实现“一小时打遍全球”;恐怖分子亦可乘坐交通工具在几天内到达世界的大部分区域,并用非常易于获取的材料制造大威力武器。在新的环境下,我们的思想体系必须跟随世界的发展相应调整:现代军事的发展和准备已经不是简单的兵农合一时代,从科学技术上来说,它是时刻的,是不能间断的,稍一松懈都可能置于危亡之地。回到我们上面的分析可知,我们倡导和平、维护和平的美好意愿的保证必然是我们军事上的强大。

我曾经在今年的“第三届孙子兵法国际网络论坛”投过一篇稿《〈孙子兵法〉与全民国防意识》,其中分析了战争为什么会发生的两个因素:一是战争发动者准备好了;二是战争承受者没有准备好(至少在发动者看来,承受者没有准备好)。所以,在新的科学时代的背景下,如果我们要保证国家的长久安宁,维护世界的长久和平,我们的孙子兵学文化必须和儒家思想同时彰显出来,并同现代科学技术紧密结合,也就是让这条正弦曲线的波峰和波谷的距离大幅缩小(见“儒学—兵学示意图2”)。

儒学—兵学示意图2

前不久,习近平主席提出全面实施改革强军战略。这次军事改革是顺应时代、革除旧弊的革新,将让中国军事体制发生自建国以来最大的变化,也是对维护和平与积极备战两端的思想统一。未来中国不但要继续融入世界,更要让世界向往中国、融入中国,我们神奇与辉煌的孙子兵学文化仍然是保持这份强大融合力的持久保证。

(此文为作者在2016年3月2日山东孙子研究会举办的“中华文化与孙子兵学学术论坛”上发表的论文)

(责任编辑:周传立)

The Powerful National Power of Fusion of Sun Zi’s Culture

Zhang Pize

2015-11-30

张丕泽,北京市朝阳区自由撰稿人。

猜你喜欢
民族融合兵学孙子兵法
兵学商用人物
——刘家文
兵学商用人物
——徐小林
《孙子兵法》组歌
近四十年来国内辽金民族融合问题研究综述
民族融合视域下的元代民族诗人题画诗刍议
“ 孙子兵学与建军之路征文”启事
普通话是我国民族融合的产物
谈对《孙子兵法》原文的理解
涌入日本的《孙子兵法》
《孙子兵法大全》开始编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