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初中化学教学

2016-09-07 16:29殷帮华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用语方程式化合物

殷帮华

【摘 要】 初中化学是基础教育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初级化学教学大纲》中明确指出:“初级中学的化学是化学教学的启蒙阶段。要贯彻全面发展的方针,着眼于提高全民族的素质,以化学基础知识教育学生,培养学生的基本技能和能力,为学生能加社会主义建设和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从这里也可以看出,在初中化学教学中,课堂指导意义重大,无疑对培养学生的能力和为进一步学习大有裨益。

【关键词】 初中化学;学习习惯

【中图分类号】G63.2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1.重视基本概念

初中化学学科的显著特征之一是概念多,对这些概念理解是否准确、掌握是否熟练是学好初中化学的一个重要因素。基本概念是形成正确实验技能和计算技能的依据,是分析和解决化学问题的基础。而我们初三学生对概念的学习往往不够重视,认为掌握概念就是死记硬背。比如说,在初学物质分类时,有一部分同学认为五氧化二磷是氧和磷2种具体物质的简单混合,从而把化合物当成了混合物。他们将元素等同于具体的物质,混淆了“化合物”与“混合物”这样两个基本概念。所以,学习概念一定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抓住概念的关键,沟通联系、对比异同,形成一定的概念体系。例如,元素、原子、离子这几个概念就可以形成一个概念网络,它们既有“核电荷数相同”这一共同本质,又有各自的属性。

2.掌握化学用语

化学作为自成体系的一门学科,有其专门的一些表达符号与用语,如同数学中的代数式、英语中的单词、物理中的符号和公式一样。化学用语贯穿化学学习的始终,同学们必须重点记忆掌握。其中元素符号、化学式和化学方程式等,就是用来表示物质的组成及变化的化学用语,是我们初中阶段化学学习的重要工具。在学习中,要理解化学用语的涵义,把符号、图式与物质的特征、化学反应发生的现象结合起来,丰富联想的线索,减少机械记忆,增加理解记忆,这样才能减轻记忆负担,提高记忆效率。根据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对于化学用语首先要会写,要写得合乎规范;其次,要会读;最后要会用,在会读会写的基础上反复练习、巩固,才能达到正确使用的目的。

3.熟悉元素化合物知识

元素化合物知识是化学学习内容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习化学的基础。初三化学内容中,元素化合物知识几乎贯穿始终,灵活掌握了物质之间的相互转化无异于掌握了初三化学的精髓,而熟练掌握物质间的转化关系正是以熟悉元素化合物知识为前提的。为了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习中应注重紧密联系实际,注意观察实物及老师演示的实验,以增加感性认识。在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要重视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理解相关物质间性质、制法、用途间的联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例如,根据碳的化学性质可燃性和还原性推导它的用途;根据盐酸、硫酸化学性质的学习总结出酸的通性,但对不同的酸所具有的特性也要清楚,如浓H2SO4的吸水性和脱水性,浓盐酸具有挥发性等,否则就会出现错误。

4.上课要集中精神

统计结果显示:90%以上的“差生”是上课走神造成的。“走神”的表现多种多样,有看窗外的,有打量同学,观察老师的,有打瞌睡的,有看课外书的,有说闲话的,有想其他问题或其他事情的……特别是打瞌睡,简直可以说是“严重的听课事故”,是退步的导火线,是学习进入“恶性循环”的开始。只要你走神,你就跟不上老师的思路,没法抢答,没法知道老师下一步的讲解内容。只能成为被动的听讲者,无法成为课堂教学中的主动参与者。因此,只有杜绝上课走神,你才能进步,才能提高化学成绩,做一个快乐而轻松的学生。第一步,即:保持旺盛的精力,杜绝“打瞌睡”。第二步,一定要时刻提醒自己与“三闲”做坚持不懈的斗争。所谓“三闲”是指:闲话、闲事、闲思。这是做学生的最大敌人。能控制住“三闲”的人,才有可能成为一个考试成绩优秀的学生。

5.争取在课堂上多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讲给老师听

现在的教学模式主要是“集体授课”。其最大弊端是不能很好地进行“因材施教”。这对成绩不很理想的学生来说是很不利的。面对四五十人,甚至七八十人,教师不可能针对每一个人的理解进行分析和解答。成绩差的同学往往还没有听明白,老师就往下讲了。课堂上讲的内容,有很多时候又是环环相扣的,前面的没有完全理解,就有可能导致下面的更加难以理解,最终导致听课失败,如果课后又没有进行及时的补救,逐渐就会跟不上趟,听不懂课了。

在很多情况下,老师不一定知道学生哪里不懂,下面该着重讲解哪一部分,是否该“再讲一遍”,这时,老师会进行提问、设问,要求学生举手回答或集体回答。在这种情况下,你一定要积极地表现自己,把自己的理解大声说出来,让老师听到,尽可能使老师下一步的讲解是针对你的理解而进行的。如果你时刻在准备着进行抢答,你的注意力,一定会很集中,听课的效率也一定会很高,学习就会逐渐变得轻松、有趣了。

6.记住化学方程式,你会马上感到化学容易多了

化学方程式是每一次考试的重中之重。你可以去分析你所经历的所有考试,你会发现,在你不会做的题目中,有60%以上是因为化学方程式不会写造成的。特别是化学的计算题,更是与化学方程式息息相关。因此可以断言:只会写化学方程式,可能得不到高分,但是不能准确书写方程式,肯定不会及格。在某中意义上可以说:差生与优秀生的本质区别可能就是几个化学方程式。

7.加强课前预习的指导,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

从观察对化学有兴趣,学得好的学生来看,他们在课前都自觉地预习好有关知识,做好书籍用品等物质准备,带着愉悦地心情盼望化学老师快来上课,学到更多更有用的化学知识、技能,上课时就全神贯注。这种自我集中注意,是在学习过程中逐步养成的,而初中学生由于年龄小,心里不够成熟,学习的动机不够强等特点,没有老师的适当指导,是很难象上述那样做好充分准备的。因此第一堂化学课,我并没有象他们所以为的那样:一上来就讲新课,而是将化学课的要求,课前所要做的准备等作充分说明,教给他们预习的方法。鉴于初中化学的基础性,最基本的学习是从课本开始的。一开始,每次新课前,所要做的预习作业是详细的阅读下节要讲的课本内容2遍。由于这项工作每个学生都能完成,并以之适时对成绩差的学生进行表扬,使他们体会到“我也能独立保质保量完成老师任务”的乐趣,从而对学好化学信心百倍。

随着难度的加深,预习也由基本的看书转变为通过带有质疑栏的提纲或问题式提纲的自学。由于培养了前一阶段看书的习惯,许多学生能继续保持这一良好的习惯。有潜力和能力的学生,通过看书,基本掌握提纲,找出问题的答案,并能在质疑栏中提出问题。即使稍微落后一点的学生,有了提纲或问题作拐杖,原来流水式地看书形式,也稍高了一个层次。如在讲<<原子结构>>这一内容,我先印发了下列问题,供学生自学时用:(1)电子是谁发现的?(2)原子是由哪两部分组成?这两个组成部分所占体积有什么不同?(3)原子核和核外电子带电情况怎样?为什么整个原子不显电性?(4)原子核由哪些微粒构成?这些微粒有何异同?(5)不同类原子的内部构成有什么不同?通过课前预习,大部分学生都能找出上述问题的答案,并且有一种成功的意识,趋使他们更愉快地投入到课堂中去。

猜你喜欢
用语方程式化合物
深度思考之常用逻辑用语
常用逻辑用语的八个易错点
挑战一级方程式
教养方程式
例析高考中的铁及其化合物
新型三氮烯类化合物的合成与表征
网络用语“控”的流行及其修辞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