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小学语文课堂教学设疑切入点的思考

2016-09-07 16:50杨石松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8期
关键词:设疑小学语文

杨石松

【摘 要】 设疑提问是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最常用的教学方法,科学的设疑提问、创设情景,把矛盾引入教学过程,让学生带着问题阅读课文,从而活跃学生思维,促使学生积极思考、主动学习,有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在探索中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关键词】 小学语文;设疑;启发示教学

【中图分类号】G62.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8-0-01

古人日:“学起思,思源于疑”。这句话揭示了学生的求知规律,也启示了我们教师要把“疑运用到课堂教学中去。让学生在疑中思,思中学,但我们教师又应如何运用设疑呢?我个人粗浅地认为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切入设疑。

一、围绕课题设疑

我们大家知道,一篇文章的题目就好像文章的眼睛,它起着统帅全篇的作用。我们小学语文中很多题目新颖独特,我们教师要善于通过这些眼睛引导学生去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这样,既可以引起学生的好奇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的审题能力。比如在教学《小猫种鱼》一课时,老师就可以根据课题提问:“同学们,你们看了这个题目有什么想法飞”学生就会说:“庄稼可以种,鱼怎么可以种呢?菜可以种,鱼怎么种呀?”教师就可以接着说:“你们想知道这是怎么回事吗?那就好好读读这篇课文吧”。短短的几句话,就像磁铁一样,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了学生的兴趣。

每个题目都会有题眼,也就是课题中的关键词,我们教师可以根据这些关键词语设疑。比如在教授《将相和》一课时,老师就可以根据“和”设计疑问,“把‘和放在‘将‘相之间行不行”?‘和是什么意思?”这样就可以帮助学生了解课文内容。

二、抓住矛盾设疑

课文本身的矛盾往往是作者有意而为的精妙之笔,教学中,教师如果能抓住这些矛盾设疑,可以加深学生对课容的理解。

又如在《十里长街》一文中有一段“一位满头银发的老奶奶……,焦急而又耐心地等着”。很显然,“焦急”与“耐心”是一对矛盾词语,作者为什么要用这一对矛盾词语呢?学生通过讨论认识到,“焦急”是急切希望早点见到周总理的灵车,向总理致哀,“耐心”是下了决心,不管天多冷,不管要等多久,一定要见到总理的灵车,这样就使学生对课文有了更深的理解。

三、创造情景的设疑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与亲”。可见“境”的重要,所以我们教师要注意创设情景,并在情景中设疑引导学生进入境界,体味情感。

比如,教学《董存瑞舍身炸暗堡》一课时,教师可以计这样的疑问:“如果董存瑞不舍身能炸掉暗堡吗?”学生们纷纷献计:“可以用一根长棍顶住炸药包”,“可以把炸药包放在梯子上”、“可以用绳子先系住炸包再拴一个地方……”教师接着再问学生:“有这么多办法可以使董存瑞不舍身就能炸毁暗堡,那他为什么还‘舍身呢?”经过认真体味思考,同学们认识到,在当时千钧一发时刻,董存瑞只有“舍身”才能快速炸掉暗堡,从而体会到董存瑞勇于献身的精神。

四、讲读课文的设疑:

1、巧破迷宫:按文章的逻辑顺序,故设疑难,老师不直接把事情的经过、结果,以及问题的为什么告诉学生,让他们在学习迷宫中不断启发自己的思维,带领学生走出迷宫。例如《蛇与庄稼》一文,“蛇是一种动物,庄稼是植物,前者靠食物生存,后者靠养料生存,这两者是不是风马牛不相及的呢?它们之间为什么有着密切的关系呢?”一节课里,学生在迷宫中饶有法趣地,边学边解谜,其乐无穷。

2、打破常规:故意违背事理,在“逆反”情境下带学生品味课文,也会达到出乎意料的效果。《太阳》这篇课文,如果他把最后一个太阳也射下来,那么会发生什么?从而引导学生自己去看课文,从中找答案,并且充分发挥想象力。

3、故错迷惑:这种错并非真错,而是在特定的场合下故意运用错的语言技巧,是随机应变、因势利导的教学艺术。《只有一个地球》是一篇知识性文章,“我把人类的好朋友地球带来了,(指着被污染的地球)同学们都发现今天地球不高兴了,是的,他病了。大家想不想为他治病啊?显然,“带到教室”、“治病”这一连串“错”言“误”语不仅给人以新鲜感,而且形象生动地强调地球和人一样都是有生命的,同样需要关心和保护,突出要加强环境保护这一中心。

4、险象横生:可以试用与情节比较紧张复杂的课文,例如:《将相和》中完璧归赵的故事,可以抓住蔺相如与秦王一个个紧张的斗争设疑,让学生为蔺相如的危险处境提心吊胆,也为他的机智勇敢拍手叫绝。

5、借词达意:有时文章本身的艺术吸引力不大,例如说明文、介绍语法知识,学习起来较枯燥。教此内容可以巧借他人之手,即利用讲故事、说典故等方法,引起重视。例如讲标点符号的使用和重要性时,我举了《阿凡提智斗巴依》的故事,“一天,地主巴依和老婆要与阿凡提打赌,要是阿凡提能猜对他们下棋的结果,巴依就认输。阿凡提灵机一动,立刻写下‘你赢她输四个大字。结果,三局分别是巴依赢一次,他的老婆赢一次,和棋一次。只见阿凡提拿起笔随意点了标点,不得不让地主巴依认输。原来,标点分别是‘你赢,她输。、‘你赢她?输。、‘你赢?她输?。”顿时设疑起了效果,学生喜欢上标点,也意识到它的重要性。

五、围绕延伸点设疑

在小学语文教材中,常常会遇到一些课文的结尾言止而意未尽,给读者留下了许多思考想象的空间,这时,教师可以抓住延伸点设疑。

比如一位教师在《爱莲说》教学之后曾这样来设疑:“作者非常喜欢莲,因为莲‘出污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生活中大家会对一些花草树木非常偏爱,也同样有一定的原因,同学们可以畅所欲言,谈自己的感想和认识。”于是学生在思考后纷纷发言:有人喜欢野草,因为它有“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的顽强生命力;有人喜欢松,因为它有傲然挺立、不屈不挠的坚强品格;有人钟情于腊梅,因为它有顶风雪耐严寒的凛然之气……课堂气氛异常活跃,学生个个兴味盎然。这样设疑,既延伸了学生的知识领域,也使学生的表达能力得到提高,思想修养受到熏陶。

总之,设疑是我们教师必须掌握的一种教学手段,在启发式教学中,它是沟通教师、教材和学生:者之间的桥梁和媒介,通过设疑可以激发兴趣,启发思维一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知识,最终达到提高教学质量,让学生正确迅速掌握知识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张小娇.小学语文教学的设疑激趣[J].师道,2014(05)

[2]庞仁洪.浅谈小学语文教学设疑教学[J].课程教育研究,2015(12)

猜你喜欢
设疑小学语文
浅析发散学生思维的方法
初中语文课堂教学导入方法浅探
于“平常”处设问,在“无疑”中生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