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医治留学生的“文化休克”?

2016-09-09 09:25乔丽娟编辑彭杏月供图视觉中国设计胡婷
留学 2016年16期
关键词:蜜月休克跨文化

记者_乔丽娟 编辑_彭杏月 供图_视觉中国 设计_胡婷

如何医治留学生的“文化休克”?

留学是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能否积极适应和融入异国生活,实现成功留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留学生是否拥有跨文化意识。

记者_乔丽娟 编辑_彭杏月 供图_视觉中国 设计_胡婷

“压力”成留学主要消极情感。

留学是人生的一次重大选择,留学生满怀憧憬地开始这段异国之旅,是否最终能够积极适应当地环境,从而成功融入异国生活,最大化地实现留学价值。这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留学生是否具有一种跨文化意 识。

留学之旅变噩梦挥不去的“抑郁症”阴影

樊季敏(化名)是上海理工大学的一名研究生,研二期间她前往澳大利亚悉尼大学学习,可是不到一年,原本开朗活泼的她居然患上了抑郁症。

“刚到澳大利亚时,我看到满机场的外国人,听到周围的外国话,觉得心里空空的。”由于自己的语言不过关,樊季敏没能和同学们一起出发,只能自己孤身前往澳大利亚读语言。“后来到了语言学校,班里也没有中国人,我自己做饭、洗衣服,应付考不完的小测验和写不完的小论文,没有朋友也没有太多交流,我心里想:也许我根本坚持不到毕业,那种孤独太难捱了。”小樊感慨道。后来,她开始有些自暴自弃,把自己关在屋子里,玩游戏、看电影,从中得到一些安慰,可成绩却一落千丈,连续挂红灯,这让小樊彻底崩溃了。”

原本就深感孤独的小樊,失去了自己仅有的骄傲资本,她开始焦虑,失眠头疼,直到被诊断为抑郁症。满心期待的澳大利亚留学之旅居然演变为一场“抑郁症”的噩梦,这让小樊无法接受,面对未来,她表示自己很迷茫,希望自己可以先恢复健康,再考虑是否要继续留学。

“压力”成留学主要消极情感

樊季敏的经历在留学生中并不罕见,因抑郁引发心理疾病,使得学业中断,甚至了结生命的例子越来越多。在马德里理工大学读研的“90后”中国留学生李儒陵,曾因抑郁服毒自杀;在美国约翰霍普斯金大学的中国留学生李扬凯,因抑郁症跳楼自杀;在加州州立大学的林旭因抑郁跳楼身亡……这些留学生在国外患了抑郁症,并最终选择用极端的方式告别了世界。

这些案例和数据揭露了一个事实:留学生因抑郁产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威胁到其生命安全,应该引起足够的重视。当留学生们满心欢喜地开始一段异国之旅时,因为欠缺对心理健康的关注和预防,导致留学之路并不成功。

在留学生活中,“跨文化”意识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遗憾的是,这个角色经常被忽视。2015年10月11日,启德教育集团在北京发布《中国留学生跨文化适应调查报告》,邀请了美、加、英、澳、欧、亚六个地区在读的1221位中国留学生参与了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在社会文化适应各维度上,中国留学生得分最高的是日常生活方面,最低的是人际交往方面。数据显示,留学生体验最多的消极情感是“压力”,以5分为满分,调查样本的“压力值”达到了3.9 分。

留学要避免:“蜜月期”在先、“文化休克”在后

针对以上现象,中国跨文化中心主任庄恩平教授在接受《留学》采访时指出:留学生在留学过程中会面临四个阶段,分别是蜜月期,抑郁期(休克期),适应期和平稳期。留学生初到异国他乡,周围的生活习惯、建筑风格、人际关系以及价值取向等都与本国不同,这种文化差异会使留学生在感官上受到刺激,从而对新的生活产生兴奋感、好奇感和极大热情。这一阶段往往被称为“蜜月期”。

留学生在“蜜月期”阶段,心理适应程度较高。但这种文化刺激时间不会持续很久,往往是数天到数个月不等,最长的不会超过6个月。随着留学时间的延长,当与周围的同学、朋友和教师建立了深层人际关系时,便会出现因各种原因导致的焦虑感,从而造成心理上的震动,随后即跌入“文化失衡”的低谷。

文化冲突也叫做“文化休克(Cu ltu re sho ck)”,当一个人初次进入异文化时,文化刺激所带来的兴奋感随时间延长而逐渐减弱,文化差异对心理的负面影响便会显现出来。内在的文化积累与外在的文化移入所引起的急剧变迁往往会对人们的心理产生冲击与震动,使人在生理上和心理上产生不适。在这一阶段,留学生由于文化休克、不适应新文化所引起的心理反应往往表现为内心深处的失望感、孤独感、寂寞感、思乡感、挫败感、无能感、无安全感、缺乏自我价值感,以及外部的焦虑、易发怒、精神抑郁、自我封闭等情绪和行为,如不知所措、惶恐不安、畏惧、反感、恐慌、抗拒、抵触、逃避等。

这一阶段是留学适应最关键的时期,如果积极调整可以进入到平稳期,就能重拾“蜜月期”的激情;反之,如果任其发展,则会出现许多不必要的悲剧。

“非中国朋友的支持”更能助力留学生适应当地文化

调研数据显示,留学生最常接触的四大社会支持来源中,获得的主要支持来自“家人”,其次为“中国朋友”“教学教务人员”,而与“非中国朋友”的人际互动较少。大部分留学生还是停滞于“分离模式”阶段,学习和生活乃至日常娱乐各个圈子里全是和自己具有一样背景的中国同胞,没有融入当地的主流文化圈子,即使面对国外文化体系里的一些优秀部分也是不屑一顾,丧失甚至拒绝了本可以学习、发现和吸收国外优秀文化精华的机会。从海外留学的自身价值来看,也就失去了远离父母亲人、不远万里、花费昂贵地来到国外留学深造的根本初衷。

庄恩平认为:相较于“中国朋友的支持”,“非中国朋友的支持”更能够正面影响留学生的社会文化适应。当地朋友对于东道国的主流文化价值、行为规范和道德标准更熟知,他们能够为留学生提供即时、有效的跨文化知识和信息,并具备提供实际帮助的基本能力,因此对于中国留学生学习和提高自身的跨文化沟通技能和适应策略具有不可忽略的重要影响。

李雨涵是一名就读于美国东北大学的研究生,她在美国的生活非常精彩。采访中,对于怎么样避免文化休克,她提出了自己的建议。“打工是一个不错的减压方式。刚到美国时,我在课堂上一知半解,课后也不愿意和同学一起去购物,经常独自一人去学校旁边的咖啡馆学习和看书。就在我觉得自己已经快到抑郁症边缘的时候,偶然听到咖啡馆缺人的消息,于是毛遂自荐。后来,我和其他店员成为了好友,也和许多来买咖啡的中国学生熟识了起来。美国的留学生活因此变得丰富多彩。”

这种调节方式得到了庄恩平的认可,他也对留学生们提出了宝贵的建议:“多参与当地的体育活动,多与当地朋友结伴出游旅行,多去品尝当地的美食,这样就会与当地人有更多的共同话题和谈资。学习期间还应积极寻找实习工作机会,参与社工组织活动。如此,即可形成更广泛的人际网络,又能深入了解海外的主流文化价值、法律规范、道德标准、生活习俗,毕业后无论是回国就业还是在当地找工作,这些收获都会很有帮助。”

国际学校

Interna tional School

近年来,国际学校随着明星亲子真人秀节目而越发火爆,人们不禁好奇,吸引森碟、石头等“星二代”纷纷就读的国际学校究竟什么样?

猜你喜欢
蜜月休克跨文化
休克指数指导在外伤性肝脾破裂大出血患者救护中的应用
去甲肾上腺素联合山莨菪碱治疗感染性休克的疗效观察
分析妇产科治疗失血性休克治疗的相关手段
跨文化的儿童服饰课程初探
Chapter 22 The last happiness 第22章 最后的幸福时光
休克的紧急处理方法有哪些?
石黑一雄:跨文化的写作
The Significance of Achieving Effective Cross—cultureCommunication in Foreign Trade Business
蜜月到访
论词汇的跨文化碰撞与融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