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现教学观念的“四个转变”

2016-09-09 14:25宋建党
河南教育·基教版 2016年5期
关键词:考试分数观念教学质量

宋建党

一、要树立全面育人的教学质量观念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学就是让学生掌握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所规定的知识和技能技巧,教学即是教书。这种观念不适应时代的要求。时代要求我们树立“教学即是教书育人”的思想,要在传授知识技能和教会学生学习的基础上,注意培养学生的思想品德和意志品质,发展学生的智力、体力和各种心理素质。

在评价教学质量方面,传统的教学质量观以考试分数和升学率为评价标准,其结果只能使学校围着分数转,考什么就教什么,谁升学有希望就在谁身上下工夫。虽然考试分数和升学率应是衡量教学质量的标准,但绝不是唯一的标准。正确的教学质量观,应全面地对教学质量进行评价。宏观上,要求学校一是重视每一个年级,各个年级整体推进,不能只重视高年级忽视低年级,只重视毕业年级忽视非毕业年级;二是要重视每个班,不能只重视某些班级,要面向全体学生,使每个学生都得到充分的发展。微观上,要看学生在德、智、体等诸方面是否得到全面和谐的发展,不能只看考试分数的高低。

二、要树立正确的课程观

课程结构体系是教学活动的载体,随着时代的发展,传统的课程观已不适应社会的要求。传统的课程观片面强调学科类课程,忽视活动类课程;重视必修课,忽视选修课。这种观念会导致课程艰深,加重学生课业负担,培养出来的学生知识面窄、学习能力和动手能力差,难以适应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的要求,难以适应日趋激烈的竞争的需要。因此,一定要树立有利于全面贯彻教育方针,以学科课程为主、以活动课和选修课为辅的课程结构理念。一是做到开齐学科,开足开好课程,以国家课程计划为基础,正确处理好基础学科和一般学科的关系;二是根据本地区和本校实际,开设具有本校特色的选修课和活动课课程。

三、要树立正确的教学主体观

传统的教学观认为,教师才是教学的主体。在教学中,只重视教师的“教”而忽视学生的“学”,把学生视为被动接受知识的容器。因此,教师讲得过多,设计疑问和留给学生思考的有效时间过少。教师不注意教学信息的反馈,剥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对教学活动的处理缺乏智慧,忽视学生的个体差异,导致“只教不学”“只听不懂”“举一不能反三”等现象出现。

教学是双边活动,学生是学习的主人,应是教学的主体之一。他们的精神状况如何、是否会学习,关系到教学的成败,关系到他们将来是否有终身学习、不断完善和发展自我的愿望与能力。因此,我们要树立“双主体”的教学观念,既要重视对教师“教法”的研究,也要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探讨。教师不仅要对教材和大纲有透彻的理解,还应学好学科教育心理学,掌握学生的心理特征,研究学生学习的心理活动规律,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四、要树立“合格加特长”的人才观

全面发展是指人的个性全面和谐地发展,而不是削足适履式的均衡发展。在人才观上,应立足于经济社会发展对人才的需求,立足于基础教育在人才成长过程中所起的重要作用。要以实施素质教育为内容,以培养“合格加特长”的学生为目标,鼓励和提倡发展个性,注重发现和培养有特长的学生。

猜你喜欢
考试分数观念教学质量
提高中小学音乐欣赏教学质量对策探讨
谈如何提高初中历史线上直播的教学质量
钓鱼的观念
考试分
当观念成为艺术
殷周时期“中”观念的生成演变
透过试卷分数查找知识能力缺陷
十二星座时间观念排行榜
考的不好没关系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