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实中原大粮仓

2016-09-09 07:06中国国土资源报周怀龙刘泽贵
资源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封丘县树莓高标准

◎ 《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 周怀龙 本刊特约记者 刘泽贵

建实中原大粮仓

◎ 《中国国土资源报》记者 周怀龙 本刊特约记者 刘泽贵

得益于土地整治,新乡农业经受住了旱涝两次重大灾害考验,同时发挥多重效应起跑新型农业——

暴雨倾盆,电闪雷鸣,水流急涌……7月9日,豫北遭遇超强暴雨,短短5个小时,新乡市区最大降雨量达到456毫米,突破了历史极值。7月20日,在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原阳县项目区,说起那场暴雨,原阳县官厂乡张守仁庄村党支部书记娄文杰颇为激动:“连着下了3个多小时,雨大得可吓人了。”

“当时地里全是水,如果没有土地整治修的排水渠,地里庄稼早淹完了。”说起土地整治带来的好处,娄文杰喜不自胜,“我们这水渠能灌能排,旱了能浇,涝了能排。那天大雨一来,我们村干部冒着雨来排水,大水没多久就排走了,没啥损失。没整治过的地就不一样了,庄稼全淹了。”为了印证自己的说法,娄文杰翻出手机里的微信视频:“你看,我们挨着的小刘固村没搞土地整治,这场大雨庄稼全淹完了。”

张守仁庄村属于河南省南水北调渠首及沿线土地整治重大项目区,根据项目要求,全村耕地都被打造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

“整治后的耕地,不仅耕地增加了、耕作便捷了、粮食增产了,而且为现代农业发展打下了基础。”官厂乡负责人感叹,“实现农业的跨越发展,加强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无疑是关键环节。”

遭遇旱涝之灾,项目经受考验

汽车沿着豫北的原阳、延津、封丘等地一路行驶,新乡市土地整治中心副主任上官雨均对途经的每个项目如数家珍。

他边介绍各项目情况,边向记者“交底”:“一路看到的这些有五年前实施的重大项目,也有新实施的项目,但我们都是按照‘高起点规划、高标准建设、高质量管护、高标准推进’的工作要求,推进项目建设。目前,全市累计实施各类土地整治项目270个,总投资近50亿元,整治规模有20多万公顷,覆盖全市耕地总量一半以上。”

“得益于土地整治,新乡农业经受住了旱涝两场重大灾害的考验,确保了增产丰收。”新乡市国土资源局局长王锋接受记者采访时说,“2014年夏天,河南遭遇60多年来最严重旱情,但新乡土地整治项目给农业灌溉‘上’了多重保险,确保了大旱之年无旱情,今年的大雨同样经受住了考验。这两次重大灾害也是对全市土地整治项目实施效果的最好检验。”

7月21日,在延津县小潭乡罗庄村,记者发现不少村民开着小汽车在地里打理花生。村党支部书记赵乐涛告诉记者:“路修好了,渠修通了,村里人买小车的多了,到地里干活开着小车就来了。以前要路没路、要井没井。土地整治后,旱能浇涝能排,粮食产量提高了,原来花生一亩地天好的话能收五六百斤,现在能收800斤;小麦原来亩产也就是800斤,现在能达到一千二三百斤。同时,种地省事了,成本也降低了,原先没法用机械,光浇地就费时费力,家里没有男劳力根本浇不成。”他指着丰收在望的花生说:“现在好了,旱了到配电室一刷卡就能放水浇地,涝了水沿排水渠就流走了。节省下来的大部分时间,可以打工挣钱,务农打工两不误,可增加几份收入。”

7月9日的暴雨没有殃及新乡最东边的封丘县,但7月19日没能幸免,该县当日降雨量达140毫米。“19号晚上连续下了4个小时暴雨。得益于项目排涝系统作用的发挥,今年的玉米应该稳产在1400~1500斤。”应举镇付里庄村党支部书记王智林介绍,“项目建好3年多了,路渠井等配套设施质量都很好,发挥了很大作用,大家自然会自觉维护。”

推进农业升级,带动农民增收

土地整治为现代农业发展搭建了平台。“全市一半以上耕地成为‘田成方、路相通、渠相连、林成网、旱能浇、涝能排’的高标准农田,同时将土地整治与农业规模化、产业化经营相结合,与交通及农田水利建设等专项工程相结合,与新农村建设相结合,与生态退耕和治黄治沙相结合,为农业机械化和现代农业发展创造了条件。”王锋告诉记者。

以原阳县官厂乡为例,目前农业生产已基本实现机械化或半机械化。娄文杰介绍:“项目区的水渠全长5800米,将全村的耕地全部覆盖,每亩地的灌水量从原来的200多立方米降到60立方米左右,亩均产量可提高200斤以上,收割成本每亩降低15元,整治后的土地每亩流转费用达到1200多元,比原来多出200元。”

“目前,村里正招商引资,准备建一个蔬菜配送中心,发展绿色有机蔬菜。”娄文杰说,将来村里的蔬菜将直接对接郑州超市,分类供应,同时这个配送中心还将覆盖周边6个乡镇。

在原阳县土地整治项目区,记者看到,当地的水稻生产逐步走上品牌化有机生产的路子。“拿我们生产的生态大米来说,从种植到加工,整个过程都按无污染、无公害的标准执行,每斤售价比普通大米高很多倍。不仅提高了产品附加值,而且让生产原阳黄河稻米的农民获得更多收益。”当地一位农业合作社的负责人告诉记者。

作为国家扶贫工作重点县,封丘的土地整治项目也让贫困群众获得了实惠。封丘县国土资源局副局长杨景亭介绍,在土地整治项目覆盖区,封丘县有3万公顷耕地从原来的中低产田转变为高产稳产田。全县成立了820多家合作社,仅金银花种植面积就达870公顷,年均销售10亿元以上。对于土地整治项目,封丘县将其总结为十大成效:有效保障耕地数量,大幅提高耕地质量,实现粮食增产增收,促进现代高效农业发展,加快田间道路建设,改善农村生态环境,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拓展城镇建设发展空间,加大农业科技支撑,民生得到极大改善。

“以前,每到浇地的时候,村里外出打工的男劳力必须赶回来,全家人背着被子连夜排队,全村的地浇一遍要一个月。现在条件好了,浇水只要提起闸门,老人、妇女都能干。全村的地浇一遍,只用两三天。”在封丘县应举镇土地整治重大工程项目区,王智林介绍。耕地质量的提升促进了流转租金大幅提升,对于村里63位建档立卡贫困户而言,每年土地流转就能获得一笔稳定收入。

延伸产业链条,起跑新型农业

“您想体验农耕文化吗?想吃最新鲜的生态农产品吗?那么,请您来村里认种‘一亩三分地’。”走进原阳县太平镇水牛赵村新原种植专业合作社,新型的体验农业在这里兴起,不少市民带着家人在稻田边休憩玩耍。

合作社负责人告诉记者,2012年当地实施了土地整治和高标准农田建设,让环境和农田基础设施有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村民们自发成立合作社,在发展优质大米的同时,打造集水稻、小麦种植加工及稻田蟹养殖、餐饮、休闲为一体的生态农业种植基地。目前,基地面积达到1000公顷,入社农户200户,带动农户500多户,年创收2000多万元。

类似的模式,也在封丘县鲁岗镇周罗文村“开花结果”,逐步兴起的树莓产业让村民的腰包鼓了起来。村党支部书记周天社介绍,该村种植树莓一亩地一年可收入上万元,超过以往种十年玉米的总和,同时当地形成了树莓采摘、加工、销售一条龙产业链条。

“村里每年6月举办一次‘树莓节’,吸引数千客商下地采摘或购买鲜树莓。今年树莓节那几天,村里村外的汽车都停满了, 四五天时间,全村卖树莓就卖了20多万元。”周天社高兴地说。同时,他告诉记者,树莓种植虽然效益高,但对光热水土的要求也很苛刻。“土地整治项目平整了土地、建好了路渠,为种植打好了基础。而有了高标准的田间道路以后,采摘树莓的汽车方便进出,村里的树莓节才能有效宣传出去。项目建设的时候,国土资源部门的人几乎天天跑村里,保障了项目高质量建设。”

新型农业的起跑和产业链的延伸有多种多样的方式,封丘县旅游部门依托土地整治项目区的田间道路,配套建起了200多公里的田间自行车道。“目前,全县已连续组织了两年乡村旅游自行车骑行比赛,充分带动了当地集观光、体验、健身运动、采摘于一体的乡村旅游产业链,起到了很好的效果。”应举镇政府负责人介绍。

王锋表示:“土地整治功在当代、利在千秋,只有搞好土地整治项目建设,才能发挥好它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实现‘农业增产、农民增收、耕地增加、耕作便捷、生态完善、环境优美’的总体目标,更好地守住中原大粮仓。”(题图:项目区内长势喜人的花生。摄影:张永强)

猜你喜欢
封丘县树莓高标准
山西省2020年建成高标准农田16.89万公顷(253.34万亩)
坚持高标准严要求 确保按时保质完工
农田“高标准”带来农业高效益
我爱家乡的田野
基于树莓派的骑行智能头盔设计
“两委”换届发动攻坚——确保啃掉“硬骨头”、实现“高标准”
全域旅游视角下封丘县乡村旅游发展研究
基于树莓派的远程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
封丘县卫计委认真贯彻落实新《河南省人口与计划生育条例》
响应面法优化红树莓酒发酵工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