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荷竹影锁乡愁

2016-09-09 07:06孙利芳
资源导刊 2016年8期
关键词:古色古香荷塘民居

清荷竹影锁乡愁

◎ 孙利芳

仿佛做了一场梦,等我醒来,我已置身于碧波荡漾美丽如画的荷塘之中。

这里不是水乡江南,却有水墨叠掩青山环绕的烟雨诗情;这里不是西子湖畔,却有碧荷连天菡萏芬芳的淡雅诗意;这里不是江南古镇,却有灰墙黛瓦青石小路的古韵悠然。古老的磨盘、水车,古朴的房舍,青翠雅致的小竹林,绿树成荫的参天古树,垂柳依依的小桥流水,一望无际的荷田风光……

这儿就是被人们称为“画家画出来的美丽山村”“全国第一批美丽宜居示范村庄”的河南省信阳市郝堂村。

轻渺的薄雾缭绕,凝望着荷花亭亭玉立的倩影,轻轻抚摸着方塘中形态各异的青枝碧叶。一阵微风徐徐而来,薄雾袅袅升腾,粉红色的荷花、碧绿的荷叶随风摇曳,几分含笑,几分调皮,几分超然,几分娇羞,让我不由吟诵起徐志摩的诗句:“最是那一低头的温柔,恰似一朵水莲花不胜凉风的娇羞。”

行走在狭长蜿蜒的荷路中,满眼的碧叶簇拥着粉朵荷剑,叶与花紧紧簇拥着,她们仿佛被清风吹醉了,开始举袂起舞,有的玉腕托珠,有的娇羞掩面,有的顾盼生辉,有的袅袅婷婷,有的玉树临风,我这才真正体会到“莲叶何田田”“芙蓉向脸两边开”的诗情画意。

对于荷花,我一直情有独钟一往情深,对荷花的敬仰,不仅仅在于她“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的洁身自好,更在于她温柔中散发出坚忍刚毅,淡淡的柔香中有一股不可侵犯的凛然正气。柔中有刚,刚中有韧,刚柔相济,不忧不惧,积极向上地展示着阳光灿烂蓬勃向上的意志,毫不抱怨那厚重的淤泥,保持着不屈不挠自立自强的超然本色。让人不忍心去触碰、去采摘、去玷污,真可谓“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清幽的山,清澈的水,清雅的荷,清秀的竹,构成一幅清新自然的绝美画卷,让我久久沉醉在“竹色溪下绿,荷花镜中香”的荷韵之中。

一阵欢声笑语打断了我的思绪,扭头一看,一群儿童正欢笑着、奔跑着、嬉戏着。他们在古老的水车上踩水,在荷塘中抓鱼,在夏风中歌唱;他们用莲藕般嫩白的小胳膊小手撩起水花打起了水仗,碧波上荡漾起一圈圈小小的涟漪,让我的心也仿佛穿越了暗淡,忘却了世俗纷争凌乱烦躁,一下子坠入了娴静沉香的荷田之中,坠入了超凡脱俗的梦里水乡……

不知何时,天空中飘起了雨丝,斜风细雨中的荷塘“细雨新妆,风飘香袂”。撑一把小花伞,行走在随弯就弯、自然生态、蜿蜒曲折的青石铺就的乡间小路上,到处都是古色古香精巧自然的徽派民居,灰墙黛瓦,红柱木窗,我好似走进了戴望舒笔下诗意绵绵曼妙缠绵的《雨巷》。就连民居的名字也渗透着浓浓的文化气息,瞧!曹家的小院起名叫“荷塘月色”,图书馆的名字叫“岸芷轩”,一户人家门户上的对联更是禅意深深:“睡莲听佛声,醒竹伴禅影”。

步入一家古色古香的农家茶馆,和当地的村民攀谈,探寻美丽郝堂的秘密。淳朴的郝堂人侃侃而谈,5年前,这里还是交通闭塞、经济落后的村庄,村民民居大多是没有抗震能力的土坯房和清一色的火柴盒式的房屋,村里小河遭垃圾污染,人居环境要多难受有多难受。2011年4 月,美丽乡村建设的春风吹到了中原大地,郝堂村被批复为“河南省可持续发展实验区”。淳厚坚忍的郝堂人甩开膀子开始共建美丽家园,他们将生态文明建设、美丽乡村建设融入经济发展、文化涵养、景色建设之中,从此吹响了郝堂村巨变的号角。

开发中,郝堂人依托现有的山水脉络,拒绝大拆大建,将村庄融入大自然中,尊重自然、顺应自然,形成天人合一的和谐理念。规划时,他们保留村落的原始面貌,不挖山、不填塘,开山育林,治理污水,种植紫云英改良土壤,在污水处理湿地旁边建茶社、书吧,变废为宝;特别是在房屋改造上,不再审批新的宅基地,充分利用老宅基地建房,向高空发展,节约集约利用土地,连老房拆下的旧砖旧瓦旧木头都得到充分利用,创造出意想不到的效果,建成的民居街道古色古香、朴素自然,充满古韵和诗情画意……

倚窗而坐,取一只小巧透明的茶杯,采青山碧水山光水色的光影入茶,采满塘荷香满目绿色入茶,采淳朴民风悠悠乡韵入茶,捻一缕荷香,轻轻地、静静地品啜,唇齿间仿佛有山光水色、自然清新的醇香萦绕,满口流淌着清澈、古朴、娴雅、古色古香。试问人生能有几次机会这样真正与大自然融为一体,能屏气凝神去品味一场山水花影与心灵的和谐碰撞?

天地有大美,常在乡村间。乡村的山,清秀俊朗;乡村的水,柔美醉人;乡村的荷,清新如画;乡村的茶,清香鲜醇;乡村的人,热情好客;乡村的文化,豫风楚韵。

乡村之美,美在郝堂;郝堂之美,美在自然,美在节约,美在和谐,美在文化, 美在民风,美在乡愁。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建我们的家园,让我们的家永远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作者单位:汝州市地矿局)

猜你喜欢
古色古香荷塘民居
小荷塘
民居摄影
民居书画
热闹的荷塘
民居智库
民居摄影
荷塘
红叶题诗
格林尼治村真的“古色古香”吗
荷塘三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