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艺与道德的分离与耦合

2016-09-10 07:22南英郭冬勇
文学教育 2016年2期
关键词:分离耦合文艺

南英 郭冬勇

内容摘要:文艺与道德的关系是千百年来长期困扰人们的一个话题。关于这一话题,人们提出过种种不同观点,彼此争论不休,从未达成过一致的意见。我们认为,文艺遵循的是美的原则,道德遵循的是善的原则,文艺不应当也没必要成道德教科书,但文艺毕竟不完全背离道德,而应该净化人类的心灵,提升人的精神境界。因此从本质上说,文艺是与道德一致的。

关键词:文艺 道德 分离 耦合

一.关于文艺与道德关系的种种争论

道德与文艺是人类生活中两个及其重要的方面,二者缺一不可。缺少了道德,人类的生活就会陷入混乱,就会到处是诈骗,争夺与杀戮,正常的社会秩序就会瓦解。我们总是希望生活在一个道德水准普遍较高的社会里,不愿意生在一个道德水准低下,甚至毫无道德可言的社会,因为生活在这样的社会里,自己财产以及生命安全将毫无保障,要时刻提防来自不道德者的伤害,不但自己财产毫无保障,生命安全也将受到极大威胁,时时刻刻都要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这样生活也就失去了乐趣。而缺少了文艺,我们生活就会单调,我们的心田就会干涸,正是古往今来,古今中外的大量文艺作品,包括诗歌,小说,散文,戏剧,绘画,音乐,舞蹈等等,在丰富着人类的生活,滋润着人类的心田,引导着人类追求更高、更真、更善、更美的生活。缺少了文艺,人类的生活将失去更多的乐趣。可见,无论是文艺还是道德,对于我们来说都是十分重要的。

但可惜的是,关于文艺与道德的关系,古往今来却一直在争论纷纷,文艺家与道德家从未取得过一致的意见。不但文艺家与道德家之间存在分歧,就是文艺家和道德家各自的内部,也始终各持己见,而且他们都坚持自己的观点是正确的,互不相让。归纳起来,古今中外关于文艺与道德的观点主要有如下几种:

1.文艺与道德是一致的

这种观点认为,文艺与道德是一致的,文艺应负担起道德教化的作用。这种观点由来已久,古今中外皆然。比如在《诗经》中,孔子主张“兴”,“观”,“群”,“怨”,而“群”就是促进人们的和谐,增强凝聚力,“怨”就是发泄对社会不公平的不满以及对统治阶级的不满,可见“群”和“怨”具有道德教化作用。而汉代学者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美,甘也,美与善同意。”又说,“善者言美,恶者言刺”,即文艺负有惩恶扬善的载道重任。汉代另一位学者,辞赋家扬雄亦云:“言,心声也;书,心画也;声画形,君子小人见矣。”即文艺负有表彰君子,鞭挞小人的责任。这种责任显然与道德有关。如果人类社会没有道德,自然也就没有君子与小人的区别了。所以有学者曾经指出:“中国艺术历来强调艺术在伦理道德上的感染作用,表现在美学上,便是高度强调善与美的统一。这成为中国美学的一个十分显著的特征。”

在西方文论史上,也有不少学者强调文艺与道德的统一。如古希腊亚里士多德在《形而上学》一书中将艺术的美与道德的善联系起来,指出:“美是一种善,其所以引起快感,正因为它是善。”法国启蒙时代的学者狄德罗认为:“真理和美德是艺术的两个朋友。”而俄国伟大的无产阶级作家高尔基则认为:“文艺是未来的伦理学。”可见,认为文艺与道德一致的观点在西方也同样是源远流长。

2.文艺与道德是矛盾对立的

这种观点又分为两种情况。一种是认为文艺与道德是对立的,所以要取消文艺;一种是认为文艺与道德的对立恰恰是文艺的价值所在。

先看第一种观点。比如古希腊的柏拉图就主张把诗人从理想国中驱逐出去,因为诗人败坏了理想国的道德,不能容许这种伤风败俗的人呆在理想国里。而我国宋代的不少理学家也认为:“文辞,艺也;道德,实也。”“圣人之道,入乎耳,存乎心,蕴之为德行,行之为事业;彼以文辞而已者,陋矣!”所以他认为杜甫的“穿花蛱蝶深深见,点水蜻蜓款款飞”是“闲言语。”这样的闲言语可以不要。法国近代哲学家卢梭甚至认为,“文艺越进步,道德越堕落,因此应当消灭文艺。”

再看第二种观点,即认为文艺与道德的矛盾对立恰恰是其价值所在的观点。比如我国晋代的葛洪就认为:“德行为有事,优劣易见;文章微妙,其体难识。”又说:“文章虽为德行之次,未可呼为余事也。”德国哲学家尼采甚至认为,道德是压抑生命的,艺术则是张扬生命,故他有一句名言:“艺术是对道德约束和道德广角镜的摆脱。”在尼采看来,一个道德上的君子往往是一个循规蹈矩,沉闷乏味的人,而一个审美的人才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人。美国作家艾伦·坡认为:“诗来自对美的渴望和观照,它既不表达真理,也不进行道德教化。”故他对进行道德教化的文艺作品极为反感。

二.文艺与道德的分离

从上可见,关于文艺和道德的关系,古今中外都存在着种种相互矛盾的观点。那么究竟该如何来看待文艺和道德的关系呢。我们认为,要正确认识文艺与道德的关系,首先就应当认识到两者是不同的事物,文艺是遵循美的原则,道德是遵循善的原则,如果我们承认美与善不是一回事,那么就不得不承认,文艺与道德也不是一回事。但可惜是,在历史上有人陷入“文以载道”的文艺观,认为文只能载道,凡是不载道的文艺作品,都应当取消掉。受此影响,许多文艺家在进行文艺创作时,不停地进行道德灌输,几乎把文艺变成了道德教科书。比如《三言》《二拍》本来是非常优秀的白话文小说,但它们也有一个非常明显的缺点,就是喜欢宣扬因果报应,进行道德说教。这两部小说中间的道德说教不胜枚举,使得小说的艺术成就或多或少收到了一些影响。实际上这还不是《三言》《二拍》这两部作品的独有问题,而是中国文学中一个常见的缺点。从古到今,中国的许多文艺作品,尤其是小说,戏剧都喜欢表现正与邪,忠与奸,善与恶,进步与反动,革命与反革命之间的斗争,喜欢宣传善有善报,恶有恶报或光明必将战胜黑暗,正义必将战胜邪恶之类的东西。应当说,文艺家在文艺作品中进行道德说教的出发点是好的,确实是为了提升读者们的道德水准。但问题是,过多的,不厌其烦的道德说教,会让读者厌烦,毕竟他们阅读文艺作品是为了获得美的艺术享受,而不是为了听道德说教。

更重要的是,当作家们一心沉迷于道德说教时,就会无意中忽视对人性、历史和天道的更深刻的反思,从而使得作品缺乏超越具体善恶之上的形而上意蕴。而有无形而上的意蕴,关乎作品能否经受住时间长河的检验。把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与西方当代文艺作品相比较就会发现,形而上意蕴的缺乏是中国当代文艺作品一个较为普遍的,具有致命性的缺陷。不是说中国当代所有的文艺作品都缺乏形而上意蕴,但大多数作品都缺乏它则是无可否认的。而且如果我们认为文艺的目的就是进行道德宣传的话,那么就势必会把无数与道德无关的文艺作品取消掉,那将是文艺的巨大损失。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盛开才是春啊。对于文艺来说,也是如此。

三.文艺与道德的耦合

上面说过,文艺与道德不是一回事,两者不可混淆,那么是不是文艺完全与道德无关,甚至文艺是反道德的呢?显然不是,文艺与道德虽是人类生活中两种不同的事物,但他们之间又存在一种耦合关系,这种关系表现在:

1.文艺不能违反人类起码的道德底线。

古今中外,都有不少作家在利益的驱动下,创作了一些诲淫诲盗的作品。许多作家在其作品大肆宣扬凶杀,暴力,色情,甚至有些作品如《上海宝贝》等,对自己淫荡,无耻的生活津津乐道,毫不觉得羞耻。这种作品的流传,严重毒害了青少年,败坏了社会风气。对于这类严重违反了人类起码的道德底线的作品,国家应当制定法律并采取实际行动严厉禁止,以净化我们的社会风气。

2.文艺应当提高人们的道德判断能力

在许多事情,古今中外的人们道德标准是一样,比如无故杀人是恶,见义勇为是善。淫荡是恶,贞洁是善,吝啬是恶,慷慨是善等。但问题是,人类社会的善恶并没有这样简单明了,有些事情的善恶就未必容易判断,比如法国作家雨果的《巴黎圣母院》中,冉阿让因为自己收养的一个孤儿极度饥饿,濒临死亡,于是偷了一块面包。冉阿让虽然被法院以偷窃罪判入狱,但人们却把同情给了他,认为他的偷窃行为是善的。另外,在古今中外,人们的道德标准往往不是一致。有些行为,古代人认为是善的,现代人却可能认为它是恶的。有些行为,甲民族认为是善的,乙民族可能认为它是恶的。因此文艺作品未必要如道德教科书那样灌输具体的道德准则,但应当帮助读者提高判断是非善恶的能力,从而堂堂正正做人。

3.文艺应当提升人的精神境界

人的精神境界有高有低。在我们的生活中,有的人就像动物一样,整天低头向下,只看着自己的那点物质利益,患得患失,斤斤计较,有的人却能立足大地,仰望苍穹。正如当代儒学大师冯友兰先生曾把人的境界分为四个等级:自然境界,功利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文艺就应当引导读者从自然境界,功利境界进入道德境界,最终抵达天地境界,引导人们亲近自然,亲近白云蓝天,青山绿水,亲近明月清风,鸟语花香,亲近一切美好,纯净的事物,亲近人类的精神家园。就像美学之父鲍姆加通说的那样:“文艺有助于恢复人类之真正完美性。”而一个真正完善的人,也必定是一个道德高尚的人。德国大哲学家康德有一句激动人心的名言:“世界上有两种东西我越是加以思考,就越是激发我日新又新,有增无已的景仰和敬畏:我头顶的灿烂星空和我心中的道德法则。”文艺应当提升人类的精神境界,引导人类仰望头顶的灿烂星空,而在这一过程中,心中的神圣的道德法则也就被唤起了。

参考文献

[1]李泽厚,刘纪纲,中国美学史(先秦两汉编)[M].合肥:安徽文艺出版社

[2]尼采.悲壮的诞生[M].周国平译.北京:三联书店.1986

[3]繆灵珠.美学译文集(第2卷)[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87

(作者单位:昭通学院人文学院)

猜你喜欢
分离耦合文艺
高效降解菌耦合颗粒生物活性炭处理印染废水
1942,文艺之春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新疆人口与经济耦合关系研究
瑞萨电子推出光电耦合器适用于工业自动化和太阳能逆变器
基于INTESIM睪ISCI的流固耦合仿真软件技术及应用
转型背景下的民办高校管理理念创新
融合与分离:作为一种再现的巫术、文字与影像世界的构成
气体分离提纯应用变压吸附技术的分析
The Great Charlie Brown The 1980s generation has to grow up sometime 现代都市里文艺青年们的 困惑、挣扎和追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