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书香:一场心无旁骛的修行

2016-09-10 07:22于萍
北京教育·普教版 2016年2期
关键词:无趣王老师书香

于萍

《西游记》中,唐僧对孙悟空说,西行取经,万里行程,一心向佛,定得真经。对于唐僧师徒来说,西天取经本身就是一场修行,漫漫长路,大漠雪山,只有心中有道,才能耐住寂寞,守住繁华。

其实,对于教师来说,教书育人又何尝不是一场修行。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一批批学生来了又走了,只有教师始终站在那里,一方讲台,一支粉笔,便是几十年日月春秋。

岁月无言,每个教师都有自己的修行之道。而对于王书香老师来说,这场修行,唯有心无旁骛,才可取得真经。

一个“无趣”的人

一张书桌、一个书柜、一张床、一台老式电脑、一堆化学试卷,这便是王书香老师办公室的全貌。

在很多人看来,王老师的办公室太过简单清淡,没有精巧玩物,没有花花草草,就和她的生活一样“乏味”。

当被问到有什么兴趣爱好时,王老师一脸坦然地说:“我没有什么兴趣爱好。”这样的回答在别人看来或许很奇怪,可是我觉得这就是王老师内心最真实的告白。

因为,教书育人就是她最大的兴趣,而那一堆堆试卷便是她办公室最好的装饰。

1986年大学毕业后,王老师被分配到魏善庄中学。这是大兴区的一所农村中学,当时学校在一个村庄的边缘,四周全是庄稼地,校园里只有几排低矮的教室,操场上长满了半人深的杂草。环境荒凉,生活更是艰苦,早晚餐只有馒头和咸菜,而要想看场电影则要骑自行车到城里去看。初来乍到,很多年轻的老师难以接受这艰苦的生活条件,更深深地感受到这寂寥乡村的无趣。王老师却毫不在意,她不关心自己的生活条件,更没有兴趣去城里找点娱乐,每到周末,别人兴高采烈地进城了,她一个人默默地在房间里批改作业、做化学题、研究教材,不亦乐乎。

后来,王老师被调到区里的学校,生活便利了,养养花草、看看电影、逛逛街都不再是难事。但王老师依旧提不起兴趣,她觉得精力有限,更愿意花时间钻研教学,跟学生们待在一起。

这些年,王老师只有一个爱好——做试卷。她费心收集每个学校的化学试题,自己先亲自做一遍,从中分析教学的重点、难点,找到新的灵感和思路,三十年来,王老师做过的试卷堆起来也是蔚为壮观。原来,精力有限只不过是王老师的“借口”而已,她是个“吝啬”的人,不舍得浪费每一分钻研教学、思考教育的时间。

在家人眼中,王老师不仅“无趣”,还很“无情”。

1989年5月,王老师本该成为一名幸福的新娘,但是,那时临近中考,为了不影响即将中考的200名学生,她说服爱人把结婚日期推迟到暑假,而且在结婚的前一天,她还参加了中考阅卷。为此,王老师的爱人没少抱怨,但王老师坚持学生们的好成绩就是她最大的幸福。

有一年期末,王老师因病需要住院手术,但是想到学生马上就要考试了,她就坚持站在讲台上,边上课边进行手术前的各种检查和化验,直到放寒假才正式住进医院,开学又准时回到了课堂。其实,王老师何尝不想多休息几天,但是一想到有那么多学生在等着,她就躺不下去了,咬着牙也要坚持。

这样一个“无情”“无趣”的人,却是“任是无情也动人”,想必这楚楚动人之处就是那份对教育的热忱与专注吧。

一个有意思的人

“王老师?她太有意思了……”

“王老师太逗了……”

一提起王书香老师,学生们都捂着嘴笑。

这样的评价不免让人疑惑。无趣?有意思?到底哪个才是王老师最真实的一面?

在上王老师的课之前,很多学生印象中的化学就是繁复的化学方程式、无聊的化学反应,老师的讲解千篇一律,让人昏昏欲睡。上了王老师的课,学生们才知道,“原来这些化学反应还可以这样讲,真有趣。”

有一节化学课是讲“用排水法收集氧气”,有的老师会这样讲:“开始出来的是空气不能收集,等有连续气泡了,才可以收集。”这是一种“白描”的讲法。而王老师却说:“你看开始排出的气泡是不连续的,这时候是空气泡,嘟~嘟~嘟~,现在就不要收集,氧气出来了,就是嘟嘟嘟嘟嘟,这才是连续的气泡。”只是多了几个象声词,效果就完全不一样了,学生们每次遇到这一题,都会想起王老师“嘟嘟嘟嘟嘟”的声音。

复习一氧化碳的知识,要讲解它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以及煤气中毒的原因。学生可能觉得“一氧化碳,气体,无色无味,难溶于水,密度与空气差不多”,一两句话就讲过去了。但是,没想到王老师讲起来绘声绘色,“一氧化碳无色无味,这是人们中毒的主要原因,假如说有色有味,你一看红的绿的气体出来了,你肯定撒丫子跑了。一氧化碳难溶于水,有的农村老太太还在炉子旁边放一盆水,别说一盆水,就是睡水窖也不管用。密度跟空气极其接近,这也是容易中毒的原因,躺多高都合适,如果气体密度比空气大,那可以挨着房顶睡,密度比空气小,就睡地铺……”这样在很多人看来难登大雅之堂的讲法,学生们却听着特别有意思,每次想起来,还要偷偷地乐一下。

在王老师看来,学习最重要的是兴趣,教师要在课堂上营造活泼的氛围,让课堂生动起来。“同样一个内容,你说得有意思学生就能听进去。”因此,每次讲课王老师都善于运用各种修辞手法,这样的语音语调跟平铺直叙就不一样,有时候王老师还自创一些词汇,学生们从来都没听过,经常会乐地前仰后合。哪怕在很多学生眼中最无趣的高三复习课,王老师都讲得津津有味。在王老师课上,几乎没有学生睡觉,周围同学笑得这么热烈,哪还有心思睡觉啊。

其实,不论“无趣”,还是有意思,这都是王老师最本真的面貌。“无趣”是因为她的心太小,只容得下学生,有意思是因为她想给学生最快乐的学习体验和终身难忘的知识。“无趣”,有意思,这样看似不相容的矛盾却是最美妙动人的和谐。

一个永远比别人多走一步的人

三十年教学生涯,王书香老师有太多的不寻常。工作五年被破格晋升为中学一级教师,工作七年被破格晋升为中学高级教师,两次成为大兴区唯一一名“北京市优秀青年知识分子”,大兴区唯一一名“首届市级学科带头人”……

可是,读懂了王老师才知道,这些不寻常实在是太正常了。

每一节课都坚持做到“三备”,是王老师工作的常态:备教材、备语言、备学生。

在备教材时,王老师注意在熟悉教材内容的基础上,研究所讲内容在教材中的位置,与前后内容的连接,准确找出所讲内容的重、难点,并准备一些通俗易懂的例子,以便使学生顺利地掌握重点,理解难点。

在备学生时,王老师注意了解每一位学生的性格特点、智力水平和知识水平,对不同的学生采取不同的方法,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水平。面对成绩好的学生,王老师尽量增大学生的活动量,让他们尽量多动口,多动手,对成绩落后的学生则采取了少讲、多练、放慢速度的方法,不同程度的学生留不同难度的习题,这样能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使学生在吸收知识的同时收获自信。

在备语言时,从开始上课的第一句话,到结束课的最后一句话,该怎么说,说什么,王老师都用心琢磨,反复推敲,通过通俗易懂、幽默风趣的语言让学生理解复杂的化学反应。很多老师都听过王老师的课,不仅仅是化学老师,语文老师、历史老师、地理老师都喜欢听王老师讲课,在他们看来,王老师的教学风格肯定是放之四海皆受欢迎的。

批改作业的时候,王老师不是简单地划一个“对”或是“错”,而是用一个专门的笔记本记录下来。每次作业和考试中,哪道题错的人多,分别错在什么地方,王老师都做详细的记录,然后将问题综合起来,对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王老师还不断地总结经验教训。第一年教初三的时候,前两章讲得速度快,造成一部分学生吃了夹生饭,给后面的学习造成很大的困难。第二年再讲的时候,王老师就有意识地放慢速度,尽力使所有的学生都学扎实。王老师还发现,要使学生牢固地掌握知识,精讲是必要的,精练更是不能少。因此,以后每讲完一章,王老师都把原来的测验一次改成先测验一次,把问题纠正过来之后再测验一次,这样教学效果明显提高了。

其实,每一件事,王老师只是比别人多走了一步,而这份坚持就像一场马拉松,每迈出一步就让王老师离完美的终点更近一点。

三十年,一万多个日日夜夜,王老师始终走在修行的路上,纵然一路风景如画,她的眼中却只有前方,那里是属于每个学生的繁花似锦……

猜你喜欢
无趣王老师书香
书香万卷,前行万里
奇妙的旅行
生活趣味
皮质褶皱
有趣的动物
一场被书香浸染的演讲
最是书香能致远
书香何来
你有趣,世界才有趣
决不做一个无趣的年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