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有我陪你狂

2016-09-10 07:22赵彩侠
中国教师 2016年17期
关键词:陶渊明语文教师

赵彩侠

田玲

1979年生,陕西省宝鸡市高新中学语文教师,陕西省曹公奇名师工作室核心成员,宝鸡市中学语文兼职教研员。陕西省教学能手、宝鸡市学科带头人。

自画像

时尚前卫,充满正能量;

学习力强大,善于接受新生事物;

不断进行教学革新,与时俱进。

永葆对生活的好奇

穿着时尚、笑容甜美、风风火火、执行力超强,这是田玲给笔者的第一印象。深入接触后,笔者才发现田玲虽为“70后”,却有着一颗“90后”狂野的心。田玲喜欢一切新鲜事物,比如当红杂志、流行音乐、热播影视、体育赛事,甚至是网络游戏。在田玲看来,这是一个快速发展的时代,教师如果不能与时俱进,很快就OUT(被淘汰)了,尤其和初中生交流,会有各种各样的想不到的障碍。而且,田玲认为对新鲜事物的敏感看似与教学无关,其实关系很大。

周一下午是田玲批改学生周记的固定时间。前一阵子有学生写自己喜欢朱迪,但并没有交待为什么喜欢。但田玲知道,因为她刚看了《疯狂动物城》,她知道朱迪是这部电影中的兔子警官,自信乐观,为实现理想锲而不舍,善良勇敢,于是田玲给她写了评语,肯定了她的观点,并且追问她对尼克狐的看法。

有一次上作文课《我也追星》,有个男生写周杰伦,满篇都是对他奢华生活的羡慕,觉得有钱就是任性。田玲就把自己知道的关于周杰伦的奋斗史添油加醋讲给学生听,他们一片哗然:原来真的不是谁都随随便便能够成功的呀!同时,田玲也水到渠成地让同学们学习了冰心的小诗:成功的花,人们只惊羡她现时的明艳!然而当初她的芽儿,浸透了奋斗的泪泉,洒遍了牺牲的血雨。鼓励他们要想拥有,就得奋斗,理想不付诸行动,永远只是空想。就这样,田玲以无声胜有声的方式将语文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渗透进了学生的内心,她认为这比班会课的说教效果好许多。

田玲还与学生聊大白(《超能陆战队》中的健康机器人)、谈游戏,但这只是一种手段。田玲希望通过一种学生不反感的方式把他们的注意力引导到学习中,让他们明白如果真心想过游戏玩家的生活,就要瞄准高端大学的对口专业去努力,而不是像现在偷偷摸摸,跟家长“打游击”。

在田玲看来,追寻新鲜的事物也是热爱生活的表现。一名教师,成年累月和孩子们在一起,没有童心,不了解他们所喜爱的是何物,交流起来将会无比枯燥。了解新鲜的事物也让自己充满活力,不落伍,何乐而不为呢?

你们的青春有我参与

田玲一直与学生保持着亦师亦友的关系。她觉得,现在的孩子,独生子女居多,接触社会渠道更广,敏感也独立,只有尊重学生,理解学生,发自内心去爱学生,教师才会赢得尊重与敬爱。田玲说,作为教师,她不能说全面参与过孩子们的青春,但一定深度参与过,和孩子们一起疯,一起玩,甚至一起哭一起笑,这种回忆是常有的。

学校举行科技体育艺术节,走秀、唱歌、朗诵、舞蹈、武术,田玲都积极参加,她想让学生看到语文老师的各种状态。2015年,田玲带领年级组老师跳《小苹果》,她专门去买了米黄色两件套T恤配了条白蓝条纹的短裤裙和蓝白球鞋,扎两个辫子、戴猫咪的发卡,当她以这样的形象出现在学生面前时,他们都惊呆了,大叫:老师还能再萌一点儿不?!你COSPLAY(角色扮演)

的谁?

今年,田玲和年轻的音乐教师们一起跳舞蹈“茉莉花”,田玲戏谑自己是其中最老的一朵茉莉。走秀时,田玲身着黑底大红花的曳地长裙,佩戴着公主帽、墨镜、手包,孩子们立刻被点燃了,她们的尖叫声中充满了自豪。再组织活动时,形式竟开始增多了,田玲不敢说自己感染了孩子们,但至少影响到了他们。

教书这么多年,田玲几乎没有和学生发生过冲突,只有一次,让田玲刻骨铭心。十多年前,田玲在一所农村中学担任班主任。班上一个男孩特别淘,学习也不好,但男孩儿也努力在改变。可他在数学课上和老师发生冲突了,数学老师气急败坏地去找田玲告状。年轻的田玲气不打一处来,冲进教室看到他正趴在桌子上写什么。男孩儿看到田玲,一脸歉然,刚想开口解释什么,田玲直接冲他吼:“你给我出去!我再也不想见到你了!你太让我失望了!”男孩儿咬着嘴唇将写的纸揉成团,丢进垃圾桶,拎着书包走了。班长将垃圾桶里的纸团铺平递给了田玲,原来是写给田玲的信。第一句就是:“田老师,对不起,我没忍住,又让您失望了……”原来,是数学老师出言羞辱了他,才起冲突的。第二天,他父亲来给他办了退学手续,说孩子死活不愿意来学校了,也知道他不是读书的料,让他到砖厂历练去了。田玲心里隐隐后悔。没过多久,田玲在车站等车遇到他,男孩儿很热情地跟田玲打招呼,他的手上缠着绷带,原来被砖厂的传送带绞断了小拇指,笑容僵在田玲脸上。自此,田玲再也不曾冲学生吼过。他缺了小拇指的手,拷问着田玲的良心:如果……可是,这世界没有如果。因此,田玲坚信:包容、理解、感染、熏陶是处理师生关系最温情的方式,知识易忘,精神永存。

坚持在守正中创新

生活中的田玲活泼可爱,与学生没有任何距离,但提及工作,田玲却也毫不含糊。田玲非常欣赏著名学者温儒敏先生的主张:“语文课改要守正创新”。守正,就是要守住语文教学的底线,坚持以“学习语言文字运用”为核心的语文教学方向;创新,就是在守正的前提下,在教学方式上灵活多样,追求语文教学的本真灵动。田玲觉得,任何偏离“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所谓“创新”,只能叫“非语文”现象。比如,在文本解读上一味求“新”求“奇”,往往陷入脱离文本实际的虚无的泥淖,偏离了语文教学的方向;只过分关注课文所蕴含的人文思想,挖掘其深刻内涵,往往把语文课上成思想品德课;只以理解课文所说明的科学内容为核心的教学,往往把语文课上成了自然科学课;只追求课堂教学形式的华丽和热闹,往往是为课改“贴标签”式的教学……

田玲很赞同王荣生教授的观点,语文教学首先要确定好“教什么”,这是最重要的问题。所以,田玲的语文课堂首先是基于学生学习语言文字运用,在学习语言文字运用的灵动教学中,自然渗透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使学生受到浓郁的人文思想熏陶。她的语文课堂不拘泥于课前预设,而是在和学生的对话交流中,尊重课堂产生的思维碰撞,形成许多有意义的新的生成,并且顺势积极引导,适时点拨,激励评价,引导学生进行探究,全面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

学习《五柳先生传》时,有个学生站起来说:“老师,您说陶渊明是历代文人的精神家园,可我觉得陶渊明就是一个没有责任感的男人。”全班哗然。田玲饶有兴趣地问:“何以见得?哪些文字让你看到了他缺失责任感?”看到老师的反应与同学们不同,他立刻信心倍增:“陶渊明作为一个男人,家里‘环堵萧然,不蔽风日’,这哪里还像个家?他自己‘短褐穿结’,整天‘箪瓢屡空’,怎么还好意思‘晏如也’?”这下,全班同学都双眼放光等着田玲解答。田玲想,他能提出这样的问题,首先是他读懂了文本,其次是他有自己的思考。于是田玲先肯定他,随后又抛出一连串问题给他:“看来你读得很深入,了解了他的生活状况,才提出了这样的质疑。可为什么这么简单的道理,一千多年来文人墨客都回避了呢?东晋到底是一个怎样的时代?士族文人追求精神自由的风气对陶渊明产生了怎样的影响?陶渊明作为田园诗的创始人,他的诗歌到底是田园生活的真实写照还是人生理想的寄托?”当天田玲就给学生布置了作业:《我眼中的陶渊明》。这是完全脱离了预设的课堂,田玲将问题归拢到语文层面,重新抛给学生,激发他们探究的欲望,那位课堂发问的学生妈妈给田玲打电话说儿子那天回家上网查阅了大量关于陶渊明的资料才动笔写作业。田玲认为,这就是语文熏陶与感染的力量吧!

发现研究的力量

10年前的田玲只知道埋头教书,觉得学生成绩好,自己就是好老师。后来才发现自己是方向不明干劲大,带着学生走了许多弯路,因为自己只教书不研究。2011年成为陕西省教学能手后,田玲的教学研究才算正式启动。当《背影》教学设计发表在《语文教学通讯》时,田玲激动极了,这激发了田玲教研写作的热情,直到现在,有增无减,每年都有作品发表。2014年,田玲第一次在全国“名师之路”研讨会上观摩课,和刘飞耀、程翔这两位“大咖”一起上课,让田玲获益匪浅。2015年,“语文报杯”全国中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赛在成都举行,田玲代表陕西参赛,荣获一等奖并受邀与教师交流。后来,她坦陈,不搞教学研究,哪敢上这样的场合?紧接着,这年12月田玲受邀到首届全国新生代语文名师教学研讨会上公开课。田玲充满斗志,因为她一直带大家在做“初中散文教学内容选定策略研究”课题,她的一个徒弟尚宁芳对田玲说:“师父啊,以前我很不喜欢这个单元的文章,觉得没意思,我们这样一研究,我发现我爱上这些文章了,越教越有味道。”

田玲的导师曹公奇先生经常说,优秀教师的知识结构应当包括精深的专业知识、开阔的人文视野和深厚的教育理论功底。教师要使自己专业得到发展与成长,不做教学研究肯定是不行的,这样的老师职业倦怠感往往很强烈,各种抱怨。田玲听进了导师的话,并切实践行着。这些年来,田玲在教学研究的过程中,逐渐发现了教师研究的力量。她从研究中发现了教学的趣味,提升了教学热情,激发了自己的斗志。

在学校里,田玲被校长称为“田汉”,姓田的女汉子,因为学校派的活,田玲从来没有推辞过。同事们都亲切地称田玲为田姐,大家都将她当作知心姐姐,她能准确无误叫出学校110多位教师的名字。田玲班里的女生却都叫她田妈妈,她们说她温柔得不忍心上课做其他事,弄得田玲哭笑不得,男生们叫田玲女神老师。她就这样被人喜欢着、崇拜着,她自己也热烈地绽放着,充分释放着自己的全部能量,越来越幸福,越来越热爱教育。

责任编辑:江丽莉

jiangll@zgjszz.cn

猜你喜欢
陶渊明语文教师
陶渊明失败了
未来教师的当下使命
贫而无谄的陶渊明
秋天在哪里
美育教师
不为五斗米折腰
陶渊明论“持之以恒”
我的语文书
语文知识连连看
语文妙脆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