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美丽的“错误”在数学课堂号闪光

2016-09-10 09:04陈敏
基础教育参考 2016年2期
关键词:画角刻度错误

陈敏

美国心理学家桑代克说过:“学习的过程,是一种渐进的尝试错误的过程。”可以说,没有错误就没有真正意义上的学习。笔者认为,学生的错误往往是课堂上最好的生成点。如果教师巧妙处理之,往往会转化为很多亮点,变“错”为宝,使课堂教学真正获得有意义的预设外生成。下面笔者就谈谈自己在这方面的一些想法和做法。

一、善待错误:引发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每位学生都有自己独特的生活背景,对事物有各自不同的理解方式。而且不同的人对同一事情的思考角度也不尽相同,更何况课堂学习过程本身就是探索的过程,故难免出错。授课时,如学生在练习中出现错误,教师就应巧妙利用这一生成性资源,面向全体学生,因势利导,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发现错误,并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案例】教学“画角”片断(苏教版四年级上册)

学生掌握基本的画角方法,然后开始尝试画角。在巡视过程中,笔者发现有个别学生把120°角画成了60°。于是,笔者便请了其中一位学生在实物投影仪上演示画角的过程。

师:看了这位同学的画角过程,你发现了什么?

生:他画错了,错误原因是:看刻度时,把内外圈的刻度看反了。

师:他的错误对大家有什么启发?怎样改就对了?

生1:我觉得只要看角的一条边,如果和右边的零刻度线重合的话,那么,就看内圈的刻度;反之,如果角的一条边和左边的零刻度线重合的话,就看外圈的刻度。

生2:是的,我觉得在画角之前,还应先估计一下所画的角是锐角还是钝角,待画完后自行检验,减少出错的可能性。

生3:……生4:……

生5:我想,生1看刻度的方法,可以用口诀来记忆:右看内,左看外。

此教学片断中,笔者抓住了看似学生粗心而引起的画角错误,让学生寻找出错的原因,并讨论这种错误给大家的启发。不但让学生对角有了进一步的认识,突破了本课的教学难点,而且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拓宽了学生的思维,激发了学生的探究欲望。

二、正视错误:培养学生的批判意识和质疑能力

日常教学中,我们常见到有些教师对反应较慢、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采取责怪的态度,试图通过加压来改变他们的学习状态,但大多数情况下却是收效甚微,甚至失败。

针对这个问题,笔者在教学中以“换位法”进行了有效尝试:即(设身处地)站在学生的角度理解问题、思考问题、批判问题,这种做法的特点是引导而不是强制;是体验而不是灌输;体现了教师有“容错”的气度,以学生的眼光来看待错误。这样,学生在课堂上就没有了精神压力,而是心情舒畅、情绪饱满地投入学习中,此时也就能最大限度地释放其正能量了。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正视学生的错误,让学生在自由争辩、批判中找到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自己修正自己的错误,从而培养自己的批判意识和质疑能力。

【案例】教学“二三步计算的应用题”片断

出示题目:“学校图书馆运进两种课外读物,其中文艺书428本.比科技书的2倍还多12本,两种读物共有多少本?”

笔者先让学生说说解题思路。

一个学生说:“文艺书加上科技书,就是两种书的总和。”

另一个学生马上站起来补充说:“你说得不够具体、思路不够清晰,觉得应该先求出科技书的本数,再加上文艺书的本数。”

对于求科技书的本数又引发了一场争论。

生1:428x2+12。

生2:(428-12)÷2。

师:到底哪种方法正确呢?谁来发表你的高见?

生3:我觉得第二种方法正确,我把两种方法的结果代入原题中,通过检验发现第一种不合题意,第二种才符合题意。

……(教室里顿时掌声一片)

上述案例中,学生在批判、自由争辩中,互相补充,互相尊重,既讨论得热烈,又说得很到位。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大胆质疑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三、妙用错误: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有人说“创新就是捏一个你,捏一个我,合在一起打碎再捏一个你,再捏一个我。”创新思维是一种用灵活、新颖的思维方式来解决问题、探索求知的思维活动。因此,课堂中,对于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过错,教师不能仅仅满足于澄清错误,让学生找到正确的答案就算了事,而要利用课堂生成的错误,挖掘错误中蕴涵的创新因素,适时、适度地加以点拨引导、鼓励,帮助学生突破眼前的障碍,渐入新境界,从而体验维的价值,享受思维的快乐。

【案例】有这样一道题:3名工人2小时加工120个零件,某车间12名工人8小时加工多少个零件?

大多数学生都根据归一应用题的解题思路来列式解答。算式为120÷3÷2×12x8=1920,但有一位学生却列式为:120÷3×8×(12÷3)=1260。笔者发现该学生的解法有创意,于是就把算式板书在黑板上,此时其他学生异口同声地说:“不对。”笔者不露声色,请该学生站起来大胆地说出他的想法。

他说:“这个车间的人数是条件中人数的(12÷3)倍,前两步表示3名工人8小时加工的零件”说到这里,该同学急忙纠正,说:“120÷3”不正确,应改为:120÷2×8×(12÷3)。学生们点了点头,教室里掌声响起……

笔者表扬了这个学生善于思考、敢于创新的解法。接着,在该同学的启发和影响下,其他同学也不再局限于“常规思路”,而是分别从不同的角度进行重新思考,列出了120÷3×12×(8÷2),120×(12÷3)×(8÷2)等不同的解法。课堂气氛一下子活跃起来了。

可见,在数学教学活动中,学生是活动的主体,而学生犯错的过程就是一种尝试和创新的过程。故教师要具备“主动应对错误”的新理念,变学习错误为培养学生创新思维的契机,让其发挥出应有的价值,折射出灿烂的光芒。数学学习的过程是一个再创造的过程,上述案例中,教师没有急于否认学生的错误,而是给学生充分“讲理”的机会,顺应了学生的思维,挖掘出了错误背后的创新因素,细心呵护着学生创新的幼芽,使其茁壮成长,为课堂教学增添了生命的活力,让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也得到了很好的培养。

总之,学习本身就是一个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生正是在不断地发生错误、纠正错误的过程中获得丰富的知识,提高了学习的能力,增进了情感的体验。事实上,教师在教学中不是缺乏教育资源,而是缺乏善于发现的眼睛。因此,只要教师能够发现和有效利用好“错误”这一教学活资源,那么,学生的错误就一定会变得更加美丽!

(编辑 刘泽刚)

猜你喜欢
画角刻度错误
在错误中成长
顺学而教,让学习真发生
剪彩带
试谈小学数学基本活动经验的形成
谈学生作图经验的积累
“思考”是一粒种子
谁大谁小
谁大谁小
测量三字歌
“怒”与“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