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设情境导入环节 助力物理课堂教学

2016-09-10 07:22胡世龙
中学物理·初中 2016年11期
关键词:包子环节创设

胡世龙

1 问题的提出

俗话说得好,“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每节课都有一个开端,在物理课堂教学中,导入环节尤其重要.良好的导入能抓住学生的心弦,调动起学生探究新知的强烈欲望,使学生由“看客”成为课堂教学的“主角”.记得德国一位著名的学者做过一个比喻:若让你咽下15克盐,无论如何你难以下咽.但若把15克盐放入一碗汤中,你会感觉在享用美味,不知不觉中就把它全部吸收了.这无疑告诉我们一个道理:盐需要溶入汤中,才会被乐于吸收;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之中,才能显示出活力,情境创设的重要性已越来越被更多的人所接受.

对于身处教学一线的物理学科教师来讲,课堂既是教师传授知识的舞台,也是学生接受新知的主阵地.物理课堂教学情境导入的有效创设,越来越多地被教研专家所认同,也越来越被一线的物理学科教师所重视.因此,在中学物理课堂教学环节的创设中,物理情境导入创设的地位日显重要,创设有趣的、贴近我们生活的物理情境是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重要途径.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实践,以教学实例形式谈谈情境导入环节的创设问题.

2 情境导入环节的创设原则

2.1 情境导入环节创设的目标性和针对性

所创设的情境内容一定要与课堂教学内容密切相关,能够顺理成章地为教学内容服务,绝对不能与教学内容脱节.换句话说,所创设情境内容要与学生认知结构中的经验发生联系,激活现有的经验去“同化”或“顺应”学习活动中的新知识,赋予新知识以个体意义,导致认知结构的改组或重建.同时,所创设情境内容也要符合学生的年龄阶段、认知特点,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通俗、易懂,情境创设的内容切忌不能让学生学习时产生费解.

2.2 情境导入环节创设的趣味性和功能性

情境导入环节所创设内容要富有趣味性,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能够引导和启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渴望,形成自主探究的内驱动机,这也是情境创设的主要功能之一.

2.3 情境创设的简洁性和限时性

所创设的情境内容必须简洁、明快,它所占用课堂教学时间不能过长或过短,一般要控制在2~4分钟最为合适,过长则影响整节课内容的教学进程,过短则很难将问题表达清楚.

3 问题解决的基本途径

3.1 结合生活创设导入情境,开启探究之门

“从生活走向物理,从物理走向社会”是物理新课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根据这一理念,教师应善于利用已有的生活经验、熟悉的生活事例,创设科学情境进行教学.这样可以使学生对相关物理知识的认识更加直观化、感性化.

案例1 在进行复习“物态变化”这一章的内容时,笔者结合新课程标准的STS理念,创设了学生比较熟悉的生活情境——小笼包的制作原理及装置,如图1所示.学生无需再凭空想象问题情景,只要发挥学生的观察能力,联系所学习过的物理知识.为了实现知识的活化、知识网络的自我建构,笔者还特意设计一系列问题链.如蒸包子的师傅为什么要不断向蒸炉中加热水?

在蒸包子的过程中,蒸笼的上方为什么会出现大量的白色“气团”?当蒸包子的师傅从蒸笼中取包子时,通常把手在盆中的冷水蘸一下?在蒸包子的过程中,蒸笼中的包子是上层先熟还是下层的先熟,为什么?在吃包子时,为了防止包子把嘴巴烫伤,常常先用嘴吹一吹,用到了什么物理知识?当包子刚从蒸笼中取出时,包子个头饱满,放置一段时间后,包子的形状会变瘪了,这又是为什么?给蒸笼提供燃料的液化气钢瓶中的燃气,它是以什么状态存在的?采用什么样的方式使其储存在钢瓶中的?炎热的夏天,在液化气钢瓶的表面有时却会出现一层薄薄的冰,它是怎么形成的?当液化气钢瓶停止供气后,钢瓶外表面的冰就会慢慢地消失了,只留下少许水渍,这其中又发生了什么物态变化等等.笔者一改传统的复习课教学模式,以问题链的形式帮助学生梳理知识点,完成知识的自我建构,有效提升课堂的教学效率.

3.2 借助媒体创设导入情境,促进感性体验

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各种先进的教学媒体走进了课堂.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借助投影仪、计算机等教学手段,创设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物理情境,生动、形象、直观地将物理实验所不能实现的或不容易实现的物理过程呈现在学生面前,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案例2 笔者在设计苏科版教材八下“第8.3节 重力”一节教学环节时,为了帮助学生认识重力对我们生活的影响,特意为学生播放我国第一位女宇航员王亚平空中授课的一段精彩视频.当同学们看到指令长聂海胜在太空飞船里非常容易为我们演示了“悬空打坐”的情景时,如图2所示,很多学生都惊呆了;王亚平打开开口向下饮水袋的止水夹,水却不会自己流出来,如图3所示.

同学们惊叹在没有重力的情况下生活的奇妙变化.精彩的科学视频既激发学生探究科学的欲望,也培养学生将来献身探索太空奥秘的情怀,为本节内容的学习做好了铺垫.

案例3 笔者在进行苏科版教材九上“第12.1节 动能 势能和机械能”一节内容教学时,为了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活跃课堂的气氛,利用教室多媒体为学生播放了一段惊险视频片段——央视的一档科普节目叫“是真的吗?”之“悬挂的铁球摇摆的距离能控制是真的吗”.首先,表演者在舞台上方用长细绳悬挂一个质量较大的实心金属球,在壁板恰当位置固定了一块玻璃板.然后,将金属球拉至特定位置“放手”,摆过的金属球将固定在壁板上的玻璃板击得粉碎.如图4所示.第二次实验时,实验者请另一位实验者把自己头放在原来固定玻璃的位置,当实验者再一次把金属球拉至同一固定位置时,大多数的学生都为表演者捏了一把汗,甚至还有不少胆小的女生用手遮住了自己眼睛,好像无法面对即将发生的“惨剧”,如图5所示.

实验的结果当然是有惊无险,但学生探究科学的兴趣也被激发出来了,学生学习情绪也会随之高涨,思维也就会敏捷起来,也就会有效地促进学生主动的探究意识,对于本节比较抽象、枯燥的物理概念的建构搭建一个合适的台阶.

3.3 巧借活动创设导入情境,激发探究动机

根据心理学规律和中学生的心理认知特点:有意注意持续时间短,学生容易出现注意力不集中.大多数的学生却喜欢做小活动、小游戏,因为这符合他们爱玩好动的天性,能吸引学生积极主动、愉悦地投入到学习中去,使教学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案例4 在讲授“第4.1节 光的折射现象”的内容时,事先制作了模拟“叉”鱼的实验装置:在一个透明的长方形透明玻璃水槽里放一些水,在水槽的底壁放上一条橡皮泥做成的小鱼,用一条细铁丝当鱼叉,比一比谁能一下叉中鱼,请叉中鱼的同学给大家介绍成功的经验.通过小游戏,同学们对光的折射概念有了初步的认识,将学生的思维在不知不觉中引入到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中来,这也深深体现了将知识需要融入情境中的妙处.

案例5 在进行苏科版物理教材八年级下册“第10章 第一节压强”一节内容教学时,笔者提前制作密度相差很大的钉板,课堂上用两个充满气体的气球分别平放在密度很大和密度较小的两个钉板上,再在上面放一相同物块,如图6所示,结果放在密度大钉板上的气球安然无恙,而放在密度较小钉板上的气球却爆裂了,在同样的压力作用下,为什么产生了不同的结果呢?那么压力的作用效果与哪些因素有关呢?学生的兴趣一下被激发出来了,为下面教学活动中科学探究的猜想提供了重要的依据.

总而言之,让物理与生活结伴同行,是物理课堂教学的有效途径.只要我们在创设情境导入环节时,有机地与生活情景结合起来,达到生活材料物理化,物理教学生活化.让学生在生活化的情境中有自由探究的空间、自由摸索的时间、自由发挥的舞台、自由展示的天地,使他们的潜能得到开发、个性得到张扬、创新意识得到培养.只有善于在课堂教学中创设生活化的情境,才能使教学再现生机与活力,才能使课堂充满个性与灵气,才能使物理教学更加丰富多彩,才能让物理因生活更精彩.

猜你喜欢
包子环节创设
创设未来
依托过渡环节 构建游戏化微课程——解决幼儿园过渡环节“消极等待”的策略
“教、学、评”一体化视域下问题串创设的实践
“简约数学”创设简约课堂
谚语趣画
五环节助学教学设计案例
包子有毒
“惹祸”的包子
包子有毒
卖包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