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共处,悠然南山

2016-09-10 07:22陈原
作文通讯·高中版 2016年1期
关键词:物质化木心节奏

“和谐”是中国人数千年来追求的生活态度,其中人与自然的和谐是很重要的一部分。为什么身处都市丛林的我们,常常会向往田园牧歌的生活,或怀念单纯朴素的旧时代,那是因为在田园与旧时代中蕴含着人与自然的和谐之感,那里没有狂飙突进式的科技发展,没有匆匆忙忙的生活轨迹。当我们走在路上,能闻到泥土的清香,看到烂漫的山花,这或许便是人与自然的和谐。提到和谐,我们总会想到陶渊明那句“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我们的“南山”或许各不相同,但相同的是那一份“悠然”。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

题目

从前慢

木心

记得早先少年时

大家诚诚恳恳

说一句是一句

清早上火车站

长街黑暗无行人

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

从前的日色变得慢

车马邮件都慢

一生只够爱一个人

从前的锁也好看

钥匙精美有样子

你锁了 人家就懂了

上面的材料,引发你怎样的感悟与联想?请就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议论文或记叙文。

要求:(1)必须符合文体要求;(2)角度自选,立意自定,标题自拟;(3)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4)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题目解析

看完这段材料,应充分了解诗歌具体内容与“从前慢”的关系。

第一节开笔点题,“少年”这个词汇即刻和题名“从前”这个词汇关联起来,表达了作者对少年情怀的一次“重温”。“诚诚恳恳”这个词和“说一句是一句”都表现了人与人之间的真诚。这一节反映的是,写诗之时的时代情境与此相反,尔虞我诈颇多,人们变得不再诚恳,因此作者更愿意驻留于自己的少年情怀中。

第二节所描述的画面中似乎隐藏着一种无法言表的孤清、寂寞。试想,清晨一个人,穿过黑暗的无人的长街,只有一个卖豆浆的小店冒着热气。空间的寂静衬托出时间之慢。

从第三节开始,“从前”被“蒸”出来了,开始切题进入第二阶段的“慢”。诗人也仿佛忽然从那张小镇的老照片,从那些流逝而“凝固”的光景中抬起头来看眼前的“日色”匆匆,两相比较,“从前”的就变“慢”了。不仅仅是“日色”,“车”“马”“邮件”也一样。请注意“邮件”这个词汇,事实上是书信的代名词。书信是什么呢?是心。对应物是“一个人”,爱人。这里就更进一步导出了“慢”的成因:因为爱,而且不是简单的、肤浅的用嘴巴说出来的爱,而是经过时间积攒的爱,是一生的时间积攒出来的。而且是只为“一个人”的,并非朝三暮四。

第四节中,“懂”字可能具有“歧义”,表现出了一种君子之风:一是“锁”的功能,说从前的社会环境太平,即锁君子;二是有着更进一步的隐情,在爱情上,一点儿暗示便了解了别人的心意,知趣地离开。

对“慢”的追忆与呼唤是诗歌的主题,也是写作的关键。

从正向思考,可以呼唤一种慢节奏的、真诚:的、和谐的、专注的、精致的生活态度的回归。应-该注重对比当下物质化社会因急功近利带来的:失信、匆忙、粗糙的生活。围绕为什么需要“慢”展:开论述。

还可从反面思考。从前慢代表现在也一定要慢吗?从前慢现在就一定能慢吗?其实“从前”与“慢”都是具有歧义的词,材料并未明确定义。“从前”究竟是怎样一个时间段?比方说,是新中国成立前,还是改革开放前,还是作者生活的某个时间节点之前。“慢”从字面上来感受,当然是生活节奏不快,但若介入一种情感思考,就是情感上的沉静酝酿。因此可从过去的生活条件不可复制,生活必然走向快速,但我们应保持心态的从容来立论。也可认为快速的生活是时代的必然,在快速中同样可以活出诗意。

标杆作文

放慢脚步

◆文/吴涵析[福州三中高三]

木心先生说从前慢,慢得诚恳,慢得有情致。因为慢,所以才懂得如何生活,如何享受生活的精致,如何享受生命里情感的真挚,这便是和谐。

和从前相比,我们的生活正在快速地发生着改变,世界匆忙的脚步推搡着我们不断前进。我们,该寻找从前慢节奏的生活吗?我想答案是肯定的。

慢节奏的生活并不意味着消磨、懒散和资源的浪费。相反,它只是用更多的时间来打磨一副更精美的生活模具,让人放慢脚步欣赏更美的沿途风景。

慢节奏的生活,实际上是为了让你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走得更加从容与满足。卡尔·桑德堡在推荐杰克·伦敦的《野性的呼唤》时说:“我们越是变得文明,就越是感到恐惧。”他于数十年前就指出了当今社会的症结。高新世界的建立、科技成果的分享真的让我们更加心满意足了吗?答案或许并不绝对。2015年中国幸福指数最高的城市合肥,指数显示也仅达43%,有一多半的人仍没有踏上幸福的列车。在我们周围,有多少人笑着却不是真的快乐。或许是因为我们拥有的是高速的生活状态、沉重的工作压力,甚至巨大的舆论压力,所以,要学会放慢脚步,要学会摆脱自己身不由己的借口。比尔·盖茨做到了,所以他在褪去一身荣宠后,得以保留心中的一方净土,享受田园之乐。

慢节奏的生活更是让情感更加丰富的智慧、拉近一切距离的法门。木心说:“往过去看,一代比一代多情;往未来看,一代比一代无情。多情可以多到没际涯,无情则有限,无情而已。”承接木心先生的两句话,我们不难发现,在时间的洪流中,我们渐渐丧失了与他人交心的能力,人与人之间的感情不再那么真挚。科技的发展使不见面的联系成为可能,但梁文道先生却怀念儿时为与同伴分享书籍影碟,花大把时间奔走相聚的快乐。毕竟,有些东西,它必须沉淀在时间里,并且无可替代,一面知己、一见倾心的概率是很小的。试想,如果我们总是用飞快闪烁、冰冷虚假的屏幕面对他人,两颗心又如何彼此温暖呢?感情是需要慢慢加温的。

我相信,大多數人到最后并不期待轰轰烈烈的大事迹,他们更需要的是一种生命的满足和精致、情感的充沛和纯真。因此,总该有放慢脚步的时候,庭前花开落,天畔云卷舒。生活里,美,是需要用时间和耐心等待的。

名师点评

文章立论有现实背景,开篇就对“慢节奏生活”的概念进行了有价值的辨析。同学们写作文时往往会忘记阐释文章核心概念的内涵,这就使文章常常存在逻辑上的漏洞。本文在第三段对“慢节奏”的内涵进行了概述。在阐明一个概念的内涵时,除了直接点明其内涵外,还可以将其与相近或相反的概念进行比较辨析。本文即采取了与相近概念比较的方式来阐述。本文议论逻辑条理清晰,两个核心论证段从“慢节奏的生活,实际上是为了让你在瞬息万变的社会发展过程中,走得更加从容与满足”与“慢节奏的生活更是让情感更加丰富的智慧、拉近一切距离的法门”两个角度展开论证,两个层次间构成一种递进关系,条理鲜明。核心论证段论证充分,能结合时代问题作文,且语言优美,是一篇不错的文章。

(陈原)

时代,你慢慢来

◆文/刘文钧[福州三中高三]

木心的《从前慢》酝酿了一种“慢”的情怀,无疑将人带回信息时代之前的世界里。然而,当工业文明的齿轮噬咬着一切时,时代的巨浪带来的是一种“快”与“慢”的交锋。“慢”似乎已显现出战败者的姿态,在时代的角落中蜷缩。

“慢”的失败体现于全球迅猛增长的经济指标,物质文明的辉煌使人类仿佛忘却了曾经灿烂的精神世界。在日益功利的文化环境中,“慢”作为一种曾经的生活态度和文化观念,其实有着不可否认的存在意义。

“慢”意味着从容,意味着不带功利色彩的生活方式,意味着长时间的积累与沉淀。

在物质文明猛烈撞击精神文明的当下,人们需要坚守这一份从容与笃定,去撑起最后一片精神家园。

物质文明泛滥的可畏之处便在于,它将人的成长与发展一并全盘地物质化、速度化了。殊不知,一个人的成长是需要时间的雕琢的,速度绝不能独当一面。而“慢”恰恰给予人充分的时间去思考和回顾,正是这样的成长赋予人以健全的人格。龙应台在《孩子,你慢慢来》中道出了一位母亲对孩子成长过程的祝福。她的心声也正是万千父母的心声——给孩子以充分体验人生乐趣的机会。而这种机会,在一个以培养神童和状元为根本目的的社会中,显得弥足珍贵。神童的成长就仿佛滥用激素的瓜果的成长,外表光鲜可人,内里却可能深藏畸形。为何许多神童的心理成熟度遭外界质疑?正是因为人格的发展靠速度是不行的,唯有“慢慢来”所涵盖的时间,才能使人获得成长的真正力量。

至此,我们仅仅看到了信息時代快节奏生活对人格发育的副作用。而此类副作用的积累与叠加,带来的是整个文化环境的改变。众所周知,所有的艺术均来源于对生活的体验和感悟,而“快”所能提供的单薄的生活背景极易抹杀文艺作品创作者的灵感。与此相反,“慢”预留下充分的时间,使人不仅仅对自我的成长进行思考,更对生活及整个世界进行观察与思索,这构成了艺术灵感的源泉。

现代社会中传统纸媒的没落暗含着一种对阅读的淡漠,而对阅读的淡漠背后,是否又隐藏着对信息的盲目接受以及对思考的抵触?思考的态度与习惯,曾在人类历史上无数次成为社会改革、进步的助推器,因此,信息时代快餐文化、垃圾文化的泛滥,不能不称为当下社会的隐忧。

要求现代人重拾“慢生活、慢思考”的确不是易事,但将“慢”的精神先植根于心间,却是人人都能做到的。坚守那一份从容与笃定,去撑起信息化背后的一片精神家园。

既然物质文明的烙印已无法磨灭,那么就从精神文明开始,慢慢改变。

时代,请你慢慢来,慢慢来,与“慢”一同成长。

名师点评

这是一篇颇具思辨性的文章。作者在呼唤一种悠然的“慢生活”,他认为我们需要靠这种“慢”的生活态度来抵御物质化的浪潮。作者从两个角度递进说明了物质化浪潮带来的弊端:“物质文明泛滥的可畏之处便在于,它将人的成长与发展一并全盘地物质化、速度化了。”“而此类副作用的积累与叠加,带来的是整个文化环境的改变。”两个层次的论证不仅材料新颖,而且能结合时代的热点引发读者的兴趣,难能可贵。

(陈原)

猜你喜欢
物质化木心节奏
节奏学习也可以变得很有趣
张岪与木心
节奏
那个写从前慢的木心,究竟是个什么样的人?
警惕精神的物质化
轻快漫舞
“文学鲁宾逊”的远去与归来
“文学鲁宾逊”的远去与归来
视唱练耳教学中节奏训练之我见
“非物质化”的激励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