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效课堂下的创新性教学

2016-09-13 09:59邹余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17期
关键词:数位小数点姚明

邹余

【中图分类号】G62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17-0135-02

一、研究背景

《小学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教学活动必须建立在学生的认知发展和已有的知识经验基础上,教师应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向学生充分提供从事学习数学活动的机会,通过动手实践、探索与合作交流等方式使学生更好的学习数学知识”。在教师的启发诱导下,让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活动,让学生学会学习、学会发现问题、学会探究问题、学会创新,并能在真正意义上实现独立自主地学习,成为教学活动中自主探索和自我发展的主体。在创新性的课堂教学中,我们必须确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主体观,以学生能力发展为重点的教育质量观,以完善学生人格为目标的教育价值观。教师应充分地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塑造每一位学生的创造潜能,让学生创造性地学数学。

《小数加减法》是九年义务教育课本四年级下册第六单元的起始课。在三年级的教材中,学生学过“小数的初步认识”,结合实际情境,对含有“元”、“千克”和“千米”的小数有一定认识。本课内容是在学生近期掌握了小数的意义、性质等以及前面非常熟悉的整数加减法的基础上安排学习的,是学生日常生活的需要和进一步学习、研究的需要。理解和掌握小数加减法的算理和算法是小学生基本的而且是必备的数学知识、技能与方法,为以后学习及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新课程标准指出:要从儿童的现实生活中取材,注重儿童主体性探索与发现过程的经历,使儿童在动手做的过程中理解知识、掌握方法、学会思考、懂得交流,获得情感体验。结合教科书我有一些思考:1、教材以04年雅典奥运会10米双人跳台得分引入,此时此景,能否激起学生的学习兴趣?2、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学生也有一定的学习基础,在教学中能否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通过独立思考、交流欣赏、讨论汇报等多种开放性活动,让学生成为活动的主人。3、如何设计有趣、有意、有效的课堂练习,既巩固学生的知识形成,又拓展学生的思维空间。新课标是以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为目标,旨在要求教师必须具有创造力并通过富有创造性的教育活动培养具有创造能力的新一代人才,作为一名数学教师应有效的实施创新教育,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二、教学片断:新课标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小数加减法第95页至97页

片断一:创设情境,激趣引入。

1、师:孩子们我们在一起四年了,你们长大了,也长高了。现在你们的身高是多少?说来大家听听。那你们知道我的身高?猜一猜?(161厘米)

问:可以用“米”做单位吗?(1.61米)你怎么想的?

2、(课件出示姚明)师:刚才我们谈起身高,不由得让我想起了他,认识吗?(姚明)对,这就是有小巨人之称的中国著名篮球运动员姚明。

(课件:把我和姚明放在一起)师:如果我和姚明站在一起,你想知道什么?

生:姚明比老师高多少?姚明的身高是多少?……

师:现在告诉你们我和姚明的身高相差0.65米,可以解决一个什么问题?(姚明有多高?)能列个算式吗?(生: 1.61+0.65=)问:为什么用加法?

观察:这两个数都有一个什么特点?(小数)都是几位小数?(两位)

引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小数的加减法。(课题:小数加减法)

片断二:探索新知,合作交流。

1、迁移旧知——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

(1)解决问题中引出小数加减法。

师:1.61+0.65=?请把你思考的过程,试着写在课堂作业本上。

(2)结合生活经验理解算理。

①以“米”为单位。笔算: 1.61

+ 0.65

2.26

②以“厘米”为单位。

(厘米) 161

+ 65

226

观察比较:仔细观察这两种方法,有什么不同?区别在哪?看似不同,却又有什么相同之处?(相同数位对齐)(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③结合生活实际。

问:除了整数和小数的方法,还有其他方法吗?

④问:你觉得在小数加法笔算时,应注意点什么?

生:小数点对齐,相同数位对齐,相同数位相加。

2、探究新知。

师:刚才记得有同学的身高是1.4米和1.36米,能帮这两个同学算算他们和姚明的身高相差多少吗?怎样列式?(2.26-1.4,2.26-1.36)为什么用减法?会做吗?

小数部分位数不同的:

汇报展示:2.26—1.4=

师:请生给大家介绍下你的方法。

①问:以前做过许多的加减法,都是把末位对齐,怎么这次你没有把末位的4和6对齐呢?能对齐吗?

②问:虽然没把末位对齐,但把谁对齐了?(生:小数点对齐。)(板书)

问:那只要小数点对齐了,就保证了什么呀?(相同数位对齐。)(板书:相同数位对齐)

③问:为什么一定要相同的数位对齐呢?

师:原来在小数加减法中,小数点对齐,其实一样,都是为了确保——(相同数位对齐。)这样相同计数单位的个数才能直接相加减。

④百分位的6怎么得到的?(6-0)0哪来的?(根据小数性质)

小结:当我们做小数加减法时,小数位数不够,可以添0补足,方便计算。

(2)小数末尾有0的。

汇报:2.26-1.36=

①师:有的小朋友结果是0.90,有的是0.9,谁对?都对吗?为什么?(根据:小数的性质。)比较这两个结果,你认为谁更好?

师:当小数的末尾有0的时候,我们要对结果进行化简。横式就写最后的结果就可以了。这也体现了数学的简洁美。

②问:同学们,(指2.26—1.36=0.9)这的计算结果也有0,可以去掉吗?为什么呀?哪里的0可以去掉?(小数末尾的0可以去掉。〉

③问:现在你们想把自己的身高和姚明的身高比一比,算算相差多少吗?笔算做在课堂本上。(独立)

④问:我想采访下你和姚明相差多少?想对自己说点什么?

(3)小数部分位数少加减位数多的。

师:你们想自己当小老师给自己出一道小数加减法的题吗。请开动小脑袋,写出具有研究价值的算式,并笔算。

1) 1.7 + 2.41=

问:观察这个算式有什么特点?(一位小数加两位小数)我们也来算算吧。

1.7

+ 2.41

4.11

2) 3-2.26(纠错)

师:读一读,这道题有什么特点?能说说你是怎么算的吗?〈独立完成〉

3 3.00

—2.26 —2.26

1.26 0.74

问:同一道题,结果却不一样,谁对?

生:第二个对,因为百分位上是“0—6”,而不是0+6,所以百分位应写4。

师:怎样能一眼看出是“0—6“(3后面添上小数点,和2个0。)

师:根据什么?(小数基本性质)为什么添2个0?

师:哦,根据小数的性质就可以在整数末尾添上小数点和几个0。这样就变成了小数部分位数相同的小数加减法,方便计算.

片断三:巩固练习,拓展思维。

1、小货车——该在哪里停?

师: 3.97—0.7= 被减数已经写好了,减数放在小车上,卡车停在哪儿合适?一会儿小卡车开动起来,你觉得它该到哪停它就到哪停?

师:哎,算得真不错。第二个问题又来了(课件:12+0.63),12+0.63,竖式中的12也写好了,0.63也准备出发了,卡车司机有了疑问,12没有小数点,怎么对齐呀?谁来给他支支招。

师: 12后面也有小数点,为了方便计算,我们可以在小数点后面添几个0?(2个)那咱们现在该让这辆卡车怎么样呢?(退回来。)

2、歌唱比赛

师:这场景熟悉吗?歌唱比赛中,你能帮忙算算声乐的名次吗?请看规则。

规则:去掉每位选手所得分中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算出总分,评出谁是第一名。

问:要知道谁是第一名,应该先知道什么?

生:算出总分,谁的总分高谁是第一名。

师:好,四人小组合作,看看哪个组最先算出他们三位同学的总分,并确定出第一名。(小组合作)

汇报:1)朱: 9×3+0.5+0.6+0.6=28.7

2)潘:9×3+1.6=28.6

3)向:9×3+1.4=28.4

师:想一想,向同学的分数至少再多多少分就能争得第一名?你是怎么想的?

三、课后反思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教学要关注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不同的学习需求,爱护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充分激发学生的主动意识和进取精神。教学过程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使生活材料数学化,创设生动的教学情境,师生通过对问题情境的观察、分析,发现问题,提出问题,通过自主探索、交流共享、比较反思,使每个学生在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的过程中获得成功体验。

1、创设问题情境,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

教材以04年雅典奥运会10米双人跳台得分引入,第一、奥运会时间离我们较远,难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第二、此时以“10米双人跳台”情境引入,与学生生活现实不贴近,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新课标指出:“数学教学应从学生实际出发,创设有助与学生自主学习的问题情境”。 数学来之于生活,又用之于生活。教学中,我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将抽象的数学知识寓于现实的、有意义的学习活动中,并有效地在数学与生活之间架起了一座无形的桥梁。我选择了大家熟悉并感兴趣的有“亚洲小巨人”之称的姚明引入,学生在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把数学教学和生活紧密联系起来,体现了数学源于生活,又应用于生活的真谛,有效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激起学生的求知欲、创造欲,实现自我价值。

2、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发展学生创新思维。

“数学教学是数学活动的教学,是师生之间、学生之间交往互助与共同发展的过程。”弗赖登塔尔曾经说:“学一个活动最好的方法是做。”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尽可能地开展主体性学习活动,把学习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发现和探索的主动权交给学生,把课堂真正还给学生。所以我力图设计出富有趣味性、探索性、适应性和开放性的情境性问题,通过老师与姚明、学生与姚明比身高,激发学生的观察兴趣,面对“列竖式为什么要对齐小数点”这个重点和难点,教师组织学生交流讨论,从而提炼出“小数加减法”的计算方法,让学生自己通过观察得出属于自己的知识。“学习数学唯一的方法是实行‘再创造,也就是由学生本人把学习的东西自己去发现或创造出来。”这就要求教学中多让学生动手,让学生在亲身实践中去体验,去感悟,教师也需要适时点拔。所以我设计了学生自己当小老师给自己出题,并自己订正等开放性教学形式,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认识小数加减法并渗透计算方法,使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对数学思想、方法、算理有初步感悟。在教学时我及时引导学生在走向结论的过程中发现问题,探索规律,习得方法;教师应引导学生主动地从事观察、实验、猜测、验证、推理与合作交流等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让学生在数学学习中得到发展。

3、有趣、开放的教学练习,提高学生创新思维

在练习时,我尽量避免枯燥无味的练习形式,所以我选用了开小货车,通过一句“货车司机有疑问呢,12没有小数点,怎么对齐呀?”让学生充分理解算理和算法。数学在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方面有其得天独厚的条件,而开放题的教学,又可充分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所以在拓展中,我请每一位学生当评委算成绩。从问题的提出,就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探索和交流的数学活动中来,在探索的过程中,尊重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征,允许不同的学生尽可能地从不同角度认识问题,采用不同的方式表达自己的想法,用不同的知识与方法解决问题。让学生主动获取知识、重组应用,从综合的角度培养学生创新思维,通过方法的提炼,体现数学的灵活,多样性。再问“向同学的分数至少再多加多少分就能争得第一名?”让学生展开讨论、各执己见,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让学生在活动中创新,形成数学能力,积累生活经验。

创新性数学教学是特殊而漫长的认识过程,教学应适合学生主动发展、有利于学生创新精神、实践能力、合作品质培养。我在教学工作中,应不断在教学内容,教学方式,教学情感等方面进行创新,创设富有探索性、挑战性的问题,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不但能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进而在数学课堂中真正落实素质教育。

猜你喜欢
数位小数点姚明
小数点添在哪儿
相同数位相加减
分清数位 照“位”读写
你了解“数位”吗
对齐数位 看前顾后
姚明的两笔账
跟着姚明,为爱奔跑!
小数点移到哪去了
姚明受伤让08奥运蒙上阴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