落实新高考方案高中课程如何架构?

2016-09-18 20:13
云南教育·视界(综合) 2016年7期
关键词:艺体生涯架构

目前,全国已有25省(区、市)公布了新高考方案。在新一轮高考改革中,增加考试科目选择性,高考科目“3+3”成为众多省份的新模式。当选课走读、分层教学等成为高中教育不容回避的现实挑战,学校课程架构便成为高中学校落实新高考方案的首要选择。

最好的教育是适合的教育。从高中教育现状看,目前,各高中的课程体系不适应学生个性发展需要,不适应国家对多样化人才的需要,这就要求学校根据办学定位、培养目标和办学特色完善学校课程体系,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和学校特色发展。笔者认为,围绕“国家课程校本化”这一基本要求,实施“横向分类、纵向分层、大小学时并行”的课程架构是落实新高考方案的有效之策。

“横向分类”,即根据育人为本、五育并举的原则,将学校课程分为德育课程、智育课程(文化课程)和艺体课程三类,把高中生的所有活动纳入课程规划之中,提高课程育人效益。育人质量的提高关键在于给学生提供丰富多彩的课程和提高其选择课程的能力,因而,开设生涯规划课程,加强学生生涯规划教育,让学生在选择中学会选择,在选择中对自己的人生负责,是高中课程架构必不可少的一环。

学校德育课程可以以生涯规划课程为核心,分年级开设生涯认知、生涯定向、生涯笃行三类德育课程。生涯认知课程重在明德,引导学生了解生涯发展需求和个人志趣特长;生涯定向课程重在志远,引导学生明确人生发展目标和方向;生涯笃行课程重在行动,引导学生从自我认知和生涯定向转向行动自觉,坚定自信心,增强意志力。

这样,生涯规划教育回归学生的生活,增强了德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促使学生认识自我,不断发展和完善自我,坚定人生信念,明确人生目标,为其适应选考和终生幸福奠定了良好基础。同时,德育课程与智育课程及艺体课程相对独立而相辅相成,适应了新高考科目设置和分类考试的要求,体现了全面开设课程、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素质教育精神。

“纵向分层”,即根据学生个性差异和学业水平不同的特点,将国家课程(主要是智育课程和艺体课程)分为基础性课程、拓展性课程和研究性课程三类:基础性课程面向全体学生,拓展性课程面向学生的个性特长,研究性课程面向具有研究能力的学生。在教学策略上,采取选课走班和分层教学的教学方式,既让全体学生达到学业水平的基本要求,更让每一个学生的个性特长得到发展,还让学有专长的优秀生发挥其个性潜能。“纵向分层”实现了分层教学和因材施教,从而更有利于落实新高考要求,大幅提高教学效益。

“大小学时并行”,即:按照“基础性、适用性、选择性”的原则,打破现行45分钟的课时结构限制,采取课时40分钟、课堂连排、长短学制等灵活多样的课时结构,既不会额外增加课时,加重学生的课业负担,又能高质量地完成课程与教学任务,促进学生全面而个性的成长。北京十一学校的课程改革实践证明,“大小学时并行”策略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非常有效的,有条件的学校也可以采取这样的措施。

有什么样的课程就有什么样的人才。“横向分类、纵向分层、大小学时并行”的课程架构从关注“分”的教育转向关注“人”的教育,必然成为高中学校落实新高考方案、推进人才培养模式变革的有效之策。

猜你喜欢
艺体生涯架构
我的教书生涯
基于云控平台雾计算架构的网联汽车路径控制
16 Years in the Mines
高中艺体特长生单独编班和插班管理模式利弊分析
展一体两翼 圆成长之梦
手残党的厨艺生涯
深化学校课程研发 走艺体特色教育之路
普通高中创建艺体特色教育实践摭谈
VIE:从何而来,去向何方
奥巴马:总统生涯使我成为更好的父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