沟通人神的歌唱
——湘西州茶林村土家族周氏梯玛仪式中的神歌研究

2016-09-18 09:27向清全
北方音乐 2016年15期
关键词:谱例土家族仪式

向清全

(中国音乐学院,北京 100101)

沟通人神的歌唱
——湘西州茶林村土家族周氏梯玛仪式中的神歌研究

向清全

(中国音乐学院,北京 100101)

土家族梯玛神歌,是土家族巫师(土老司)在请神还愿、祭祀亡灵等宗教仪式活动时所演唱的敬神之歌。它存活于祭祀、巫法等诸多仪式空间,并有着念、唱、舞等表现形式。本文以湘西州茶林村周氏梯玛班子为考察对象,通过对周氏梯玛仪式行为、神歌的客观记录、描述与分析,力图展示梯玛神歌的音乐特点、神歌在梯玛仪式中的运用方式及神歌对梯玛仪式和土家族的功能意义。

湘西;土家族;周氏梯玛班子;梯玛神歌;功能意义

一、湘西村寨中做神的人——茶林村土家族周氏梯玛班子

茶林村位于湖南省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境内,属永顺县塔卧镇管辖。周氏梯玛班子是该村唯一一个从事梯玛行业的班子,该班子由周氏的本族宗亲组成。梯玛这份职业是由他们的老祖太公公周柳学,遵循“非我宗亲不能传”的传承原则,代代相传而来,传至梯玛周光交这一代,已有十二代。

表1 

周氏梯玛所敬奉的神灵较多,其中以元始天尊、通天教主、太上老君为最主要的神灵。梯玛“信仰”赋予他们救苦救难的使命,在这种使命的召唤下,使得他们有六种仪式行为:“解洗”(梯玛为一些见鬼以至于神经错乱的人解掉邪气的一种仪式);“渡关”(“梯玛”为小孩渡过“关煞”保佑其平安的一种仪式);“收魂”(梯玛为一些被惊吓以至魂不附体的人进行招魂的一种仪式);“送鬼”(梯玛替事主送走一些来到家中的鬼魂或是事主受到先人托梦,请梯玛帮其先人送钱的一种仪式);“还愿”(梯玛为一些向菩萨许愿,愿望实现后替事主还愿感谢菩萨的一种仪式);“超度”(梯玛为非正常死亡的人超度,使其灵魂脱离苦难的一种仪式)。

从仪式内容上看,梯玛仪式贯穿着土家族人民的生(“渡关”)、老、病(“解洗”、“、收魂”、“送鬼”)、死(“超度”),是土家族人民社会生活的一部分,直到今日这些仪式都还在做,特别是“超度”仪式,不管是在较繁荣的城镇或是偏远的农村,都是一项十分重要的仪式。当然,演唱神歌是每个仪式中必要的仪式环节。

二、结构下的行为——周氏梯玛“度职”仪式的活态展示

笔者于2014年1月12日跟随周氏梯玛班子参加、观察了他们所执行的“度职”①仪式。如下将运用“双窗口”②的方法与文字叙述的方式相结合,对“度职”仪式进行活态展示。

2014年1月7日茶林村周氏梯玛班子中的主要成员周光交的父亲周纯吉(法号周法应)去世,梯玛周光交在自己父亲的丧葬仪式上为儿子进行了度职仪式。

仪式时间:2014年1月14日中午12:00点。

仪式物件:香、蜡、纸、草、公鸡、牛角、司刀、竹告、法印、乐器、神图等。

仪式角色:操纵者 :1、传徒师:周光交(本应为其父周纯吉,但已去世)

2、引进师:周法清(法名)

3、宝镜师:陈法显(法名)

参与者:周耀黄

服务者:周氏本族人

观众:参加周纯吉葬礼的村民及笔者

如表1所示,此次的“度职”仪式与丧葬仪式在同一时空下进行,这样可以节约人力和减少不必要的财力的支出。前六天的丧葬仪式,徒弟跟随师傅做事,学习仪式程序和神歌,也算是“度职”仪式的一部分,而笔者参加的便是“度职”仪式中最主要颁发职业凭证的部分。当然,在“度职”仪式当中的教唱教做,只是让弟子对于音乐旋律和仪式有一点印象。最终,还是要靠弟子们跟随师父参加各种仪式,勤学苦练,才能真正的掌握神歌和仪式,以及仪式当中如上刀梯、秤杆提米等密法。

三、行为中的歌调——周氏梯玛神歌形态分析

周氏梯玛所执行的仪式,均受到了音声覆盖。仪式中的人声包括了“近音乐”的歌唱以及“近语言”的说、无节奏的念、有节奏韵律的念。“器声”又分为法器声司刀、铜铃;器乐声唢呐、锣、鼓、牛角、钹以及其他物声鞭炮声。关于梯玛神歌的歌腔,梯玛局内有自己的称谓,如七字音、高腔、三元唱等。

(一)音列、音阶与调式

三音列和五声音阶是构成周氏梯玛神歌歌腔旋律的基础。

1.三音列

谱例1:

谱例1是在还愿仪式中所使用的歌腔,为一句体,4/4拍,傩愿戏中梯玛反复演唱此歌腔,每句的歌词均不同。其中还穿插了梯玛与帮手的一问一答。这首歌腔则是很典型以“la、do、re”为基础的三音歌。

2.五声音阶

除三音歌以外,神歌大多以五声音阶为基础。如报恩唱(谱例2)就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且五声中的每个音在旋律中都占有一定的比重。

谱例2:

梯玛在做超度仪式时,有念经、拜忏两项内容。拜忏当中又有报恩唱等唱段,主要是为去世的父母而唱,报答其恩德。该歌腔为同头换尾两句体,4+7的非方整乐段。调式为五声音阶,C宫系统G徵调式。“sol、la、do、re、mi”五音在旋律中均有所强调。

除上例以外,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神歌中,还常有“la、do、mi”和“la、do、re”三音列交替出现,且占有较大比重。如“七字音”(谱例3)。

谱例3:

七字音,是周氏梯玛对神歌当中的一种歌调的称谓。在每个仪式中七字音运用十分频繁。该歌腔为两句体,每句七个字。每个字都有相应的衬词,下半句衬词拖腔较长形成衬腔,使其造成了2+3的非方整乐段。上句落“la”,下句落“sol”,调式为G宫系统的E羽调式。可明显看出,该歌腔第一小节是对“la、do、mi”的强调,后几小节转向强调“la、do、re”三音列。

3.调式

周氏梯玛在仪式中所使用主要的14首歌腔,羽调式占7首、徵调式共5首、宫调式为2首。其中羽调式7首歌腔中,包括羽、宫、商三音列的羽调式和宫、商、角、徵、羽五声音阶的羽调式两类。

(二)节拍节奏

周氏梯玛在演唱神歌时,每句之间都有锣、鼓、钹简单进行伴奏,演唱时不伴奏。但在演唱时,梯玛常敲击鼓边来稳定节奏节拍。因此,周氏梯玛神歌的节拍以周期性均分律动(2/4、3/4、4/4)和非周期性均分律动的混合拍子为主,当然非均分律动(散拍子)也占一部分。值得一提的是,在均分律动的节拍中,也有3/8、6/8拍的出现,如高腔(谱例4)。

谱例4:

高腔主要运用在仪式程序“开坛”之中,前、后常接有七字音。高腔为一句体,九字句。节拍为6/8拍,调式为F宫系统的F宫调式。在“开坛”仪式程序中,常曲调反复多次,属于一曲多用,每一次反复演唱不同的歌词。高腔所演唱的歌词主要是起到向不同师傅报告的作用。

(三)曲体结构及变化

周氏梯玛神歌的歌腔主要以一句体和两句体为主,两句体中的上句和下句非对称,常常下句出现衬腔,扩充了下句的结构,如七字音、三元唱。梯玛在演唱时,有时一个主要歌腔演唱一本书卷,有时候则是一个主要歌腔在几个仪式中都有用到。谱例5与谱例3的七字音均在各仪式中“请师”仪节中运用,与谱例3的七字音不同的是,它在开头的部分强调“mi”,后边的曲调则与谱例3中的七字音相差不大。

谱例5:

所以说神歌歌腔虽为一句体和两句体,但在演唱整本书卷或是不同仪式不同书卷的时候,则会出现一曲多变(一个歌腔多种变化),如a、a1、a2...或ab、a1b1、a2b2...等多种形式,歌腔的每一次变化均是以五声音阶和三音列为基础。

(四)旋律形态特征

周氏梯玛神歌旋律的进行均在一个八度内,主要以同音重复、大小三度的小跳、二度的级进为主,当中有少量的四、五度跳进,进行方向主要有上行、下行、平行进行三种方式。如送圣的歌腔(谱例6)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谱例6:

送圣的歌腔,是梯玛在度职仪式结束后所唱。用来收“东、南、西、北、中”五方的兵马。歌腔为降A宫系统的F羽调式。反复演唱时曲调不变,只是歌词按照“东、南、西、北、中” 变化。该歌腔中反复出现上下行小三度的小跳与上下行大二度的级进,在最后一小节同时出现了上行“sol-do”、下行“mi-la”的四度、五度跳进。可见,周氏梯玛神歌的旋律进行较为平稳、起伏不大,这也造就了部分歌腔旋律接近“口语化”的风格特征。

四、浅描与深描--梯玛神歌功能意义的解读

梯玛神歌作为土家族梯玛仪式中的音乐,它的功能性要大于审美性。以下笔者将采用“主、客位”双视角解读梯玛神歌在梯玛仪式中的功能,还将梯玛神歌放置于湘西土家族的大文化背景中,去探寻其更深层的意义。

(一)浅描——“主、客位观”视角下的梯玛神歌

“认识仪式音乐功能的两种角度;一种角度是分析仪式音乐可能达到的功能;另一种角度是研究仪式行为者希望音乐达到的功能。这两种不同的认识角度也可能理解为两种不同的立场和观念:前一种是从仪式局外人立场用‘客位观’去分析仪式音乐的功能效应;后一种是从仪式局内人立场用‘主位观’去理解仪式希望者对音乐的功能去向。”③

1.局外人的客位观

梯玛神歌几乎覆盖了梯玛每个仪式的每一项程序,主要还是起到了是丰富整个仪式的功能。梯玛神歌的歌调音乐性较强,音乐本身的“美感”会使得整个仪式绘声绘色。念与唱在仪式相互交替进行,使得仪式不显枯燥,更加丰满。在笔者见到的“解洗”仪式中,事主听到梯玛唱《三十六解》书卷,面部略显喜色。因为,事主听其演唱,可能认为得到菩萨保佑,邪气被解掉,从而减轻了内心的恐惧。所以,神歌在某些仪式当中对事主还起到了心理安抚的功能作用,更加增强了仪式的可信度。还傩愿仪式中,梯玛运用歌腔演唱一些较为世俗化的内容,更是神歌娱乐功能的体现。

2.局内人的主位观

神歌在仪式中“请神”、“早、中、晚”三朝、上完刀梯后等都会有出现,而且使用频繁。可见神歌在“局内人”眼里主要起到请神、告神、送神的功能效应以及对神仙、祖先的尊敬。在“封刀”程序中,梯玛唱神歌请神护身以及为事主唱《三十六解》解除邪气,神歌在一定程度上又起到了“施法”的作用。相对而言,器乐在仪式中的功能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牛角的使用,对仪式的起始和终止具有结构性的重要功能。由于每个仪式程序的书卷较长,唢呐、锣、鼓、镲在当中的使用,主要起到了让梯玛换气休息的作用。

(二)深描——梯玛神歌“意义的意义”的解读

“在‘仪式内意义’的背后,往往隐藏着更深层的‘仪式外意义’,也就是意义的意义。在解释仪式意义和仪式音乐的意义时,区分‘仪式内意义’和‘仪式外意义’也是值得注意的一个重要视角。”④梯玛神歌“意义的意义”解读是对梯玛神歌仪式外意义的探讨,也就是梯玛神歌以及神歌的歌唱行为对土家族人们社会生活的意义。

首先,梯玛神歌以及神歌的歌唱行为树立了土家族人们生活的信心。由于古代科学并不发达,土家族人们把解释不了的自然现象归结为神灵。天灾人祸、长期战乱等是古代住在偏远山区的土家族人们无法避免和解释,因此只能把这些棘手的问题交给神灵。土家族梯玛作为人与神的中介,用演唱神歌的方式,将“神仙”请到家中,再运用神歌歌调演唱不同书卷,“解除”小孩、病者身上的“邪魔”,将死者的魂魄“带入”极乐世界。运用这种超自然的手段,对事主家人进行安慰,削弱了土家族人们对小孩的生育、抚养以及各种疾病、死亡的恐慌。可以说在“渡关”、“解洗”、“、收魂”、“送鬼”、“超度”仪式中的神歌大大减轻了土家族人们对生、病、死等问题的精神上的担忧,增强了土家族人们的生活信心。

其次,梯玛神歌的歌唱行为有利于密切土家族人们的亲属、邻里关系。每一次梯玛神歌的演唱,都寄生在每一个梯玛仪式当中。梯玛所做的仪式,事主的亲属和邻里一般都会前来参加,这样有利于加强人与人交流与联系。所以说,梯玛神歌的歌唱行为对维系土家族人们的亲属、邻里关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最后,梯玛神歌在某些方面具有弘扬社会公德,强化社会规则的意义。“渡关”、“超度”仪式中的梯玛神歌,涉及到的对小孩的关爱,对死者功德的强调,这都是对社会公德“尊老爱幼”思想的宣传,以及对儒家思想“百行孝为先”的弘扬。在笔者亲历的茶林村周氏梯玛班子的“度职”仪式中,梯玛演唱的神歌很多就涉及到了不要贪图女色、不要做邪门歪道、不要贪图不义之财等问题,以及仪式中唱的一些鬼神惩罚恶人的故事。在这些仪式中对社会规则的强调虽只是针对受仪者,但作为仪式的参加者也是无法避免接受教育的。可见,梯玛神歌在某些时候是具有道德、政治双重意义。

注释:

①“度职”,是梯玛师傅为徒弟教做仪式程序和唱神歌并颁发“职业凭证”的仪式.

②“双窗口”为董晓萍:《田野民俗志》(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年版本)中所提到的田野中的观察视角与记述方式.

③薛艺兵.神圣的娱乐: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94.

④薛艺兵.《神圣的娱乐∶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170.

[1]薛艺兵.神圣的娱乐∶中国民间祭祀仪式及其音乐的人类学研究[M].北京∶宗教文化出版社,2003.

[2]董晓萍.田野民俗志[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

[3]曹本冶.仪式音声研究的理论与实践[M].上海∶上海音乐学院出版社,2010.

附言:本文是笔者本科学士学位论文(中国音乐学院音乐学系2014届)中节选的部分内容。

向清全,中国音乐学院2014级研究生,研究方向:中国传统音乐。

猜你喜欢
谱例土家族仪式
论豫剧唱腔中调式及调式运用分类与设计逻辑
土家族情歌
十岁成长仪式
仪式感重要吗?
拯救交响危机的音乐创作
——以勃拉姆斯《c小调第一交响曲》为例
三峡地区土家族摆手舞艺术特征分析
———评《土家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研究》
土家族房屋花窗文化内涵及其艺术美——以沿河土家族自治县为例
读范乃信《曲式精要》所感
川东土家族薅草锣鼓
试析不协和音程的实际作品训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