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文化类节目的文化意义及其创新之道
——以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为例

2016-09-18 03:19陈奇星
新闻采编 2016年4期
关键词:类节目电视节目大会

◇ 陈奇星

试析文化类节目的文化意义及其创新之道
——以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为例

◇ 陈奇星

本文基于对近年来文化类电视节目日趋升温这一现象的把握,以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节目为参照对象,立足于目前此类节目存在同质化问题的现实,从节目理念、文化视角、节目形态、节目本土化等方面,就文化类电视节目如何创新进行了有益探讨。

文化类电视节目 文化意义 创新

近年来,电视荧屏上的文化类节目越来越多,且以其创意独特、内涵丰富、寓教于乐、互动性强等特点,取得了叫好又叫座的传播效果。为此,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于2014年年初发出通知,在全国广电系统对《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汉字英雄》等节目经验进行了肯定和推广。那么,创办文化类电视节目究竟有何意义呢?在目前此类节目已经为数较多的情况下如何进行创新呢?

一、开办文化类电视节目的文化意义

与新闻节目、综艺节目和电视剧等节目相比,文化类电视节目因其有着独特的内容和节目形态,而蕴含着丰富的文化意义。

一是落实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的重要途径。2014年12月30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第十二次集体学习时强调,要以人们喜闻乐见、具有广泛参与性的方式,系统梳理传统文化资源,让收藏在禁宫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而开办电视文化类节目,正是各级电视台发挥自身特点和优势,落实习近平总书记上述重要讲话精神的具体举措。如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节目,以“书写的文明传递,民族的未雨绸缪”为主旨,唤醒了亿万国人的母语意识,激发起大众传承传统文明的普遍热情。各省级卫视推出的数十档文化类节目也都从不同方面承载着深厚的文化内涵,从不同角度为人们讲述着“中国故事”。它们共同营造了荧屏上文化类节目繁荣兴盛的局面,也把习近平总书记传承和弘扬中华传统文化的讲话精神落到了实处。

二是在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起到“成风化人”作用。由于我们今天倡导的核心价值观并不是今天才有的,而是源自五千年中华民族最基本的文化基因,所以无论是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还是河南卫视《成语英雄》等节目,在以书写汉字、画漫画猜成语、古诗词记诵、猜灯谜等不同形式生动展示传统文化魅力的同时,都把它们背后那些与当代文化相适应、与现代社会相协调的价值观也呈现在大众面前,从而使节目发挥了道德的教化作用。电视媒体由此也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积极传播者,成为大家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导者。

三是增强电视媒体吸引力感染力竞争力的创新之举。近年来,网络新媒体对电视等传统媒体形成很大冲击,致使电视观众流失较为严重。在这种情况下,电视媒体唯有依靠自身在内容生产方面的优势,策划、推出更多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电视节目,才能吸引受众再次坐回客厅,打开电视机。在荧屏上热播的央视《中国汉字听写大会》、河南卫视《汉字英雄》等原创文化节目,正是这样的一批节目。特别是央视的《中国汉字听写大会》自2013年举办以来,每一届大会都吸引全国数亿不重复观众、网民收看、参与。这样的原创文化节目在荧屏上越多,必定会大大增强电视媒体的吸引力、感染力和竞争力。

二、文化类电视节目的创新之道

在目前电视荧屏同质化问题较为严重地情况下,创新也是文化类节目所面临的紧迫而严峻的课题。具体可以尝试从下几个方面来着手:

首先,要具有用创新型思维办节目的理念。2016年2月1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中指出,随着形势发展,党的新闻舆论工作必须创新理念、内容、形式、业态等,增强针对性和实效性。这对于创办各类电视节目,同样适用。文化类电视节目由于兴起于歌唱、选秀等娱乐类电视节目火爆荧屏的情况下,更应该在节目创新上加以重视,勉力为之。央视连续举办三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就在赛制、参赛队伍阵容、特邀嘉宾、成人书写体验团规模、题库内容等方面不断调整完善,使节目一直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其做法和经验,值得其他文化类电视节目进行学习和借鉴。

其次,要具有独特的文化视角。从现有文化类节目来看,其内容已经涵盖汉语字词、传统诗词、成语、谚语、历史典故、名人故事等方面,欲求再办出一档优秀的原创文化节目,就需要电视人更加注重运用独特的文化视角,不断迸发创造智慧,对传统文化进行深入开掘,抓住其中能契合今人心灵需要的精粹内容,然后再加以精心设计、包装,才能使新节目形神兼备,以独特而崭新的面孔出现在广大观众面前。相信通过不断的探索,文化类节目的道路一定会越走越宽,量质齐增,大放异彩,更加扮靓荧屏。

再次,要具有接地气的节目形态。文化类电视节目在内容上找到了一个很好的切入点,在形式上还应遵循电视媒体的传播规律,才能取得叫好又叫座的传播效果。中央电视台台长胡占凡就表示,中央电视台把《听写大会》真正培养成一个不衰的品牌,最根本的解决之道就是创新,在形式上要丰富多彩,在内容上要拉近和受众的关系,同时要增加竞赛的竞争性和激烈程度。换言之,就是说文化类电视节目要摈弃板起面孔一味说教的传播方式,并结合广大受众的审美需求,设置一个接地气的节目形态,以时尚之形,来传递传统文化之神,才能使传统文化拉近与当代人的感情距离,焕发出新的生命力。

第四,要注重实行节目本土化。从全国范围来看,近年来,在白热化的媒体角力和急功近利的利益追逐中,现象级综艺节目的几大模块几乎全部移植于国外,文化传统和民族特质日趋淡化。这种做法与电视媒体所应有的文化担当,是相去甚远的。所幸《中国汉字听写大会》等一批文化类节目的推出,已经打破了此前节目格局,并让人们看到了立足中华传统文化创办节目的美好前景。广大电视人正好可乘势而上,在博大精深的中华文明中寻找创新的源动力,进一步加强中国电视的本土化,努力实现节目从内容到形式的“中国精神、中国形象、中国文化、中国表达”。至于城市台创办文化类节目,更要注重根植当地的历史文化,真正做到节目本土化,这样才能得到广大观众的认同和喜爱,为城市台赢得尽可能多的发展空间。□

(作者单位:太原广播电视台)

猜你喜欢
类节目电视节目大会
WAIC与WIC大会简介
声讨大会
大会选举
周五广播电视
周三广播电视
电视节目
第39届ISO大会撷英
刍议电视访谈类节目的主持技巧
电视社教类节目编辑的几点思考
电视节目的移植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