巧设悬疑 见与不见

2016-09-20 19:55陈柠
世界文化 2016年9期
关键词:第六感鬼魂科尔

陈柠

悬疑大师阿尔弗雷德·希区柯克认为,骇人的东西不仅潜伏在阴影里,潜伏在只身独处的时候,有时,当光天化日之下,我们和正常、友好的人在一起时,也会感到十分孤独、险象环生和孤立无援。恐怖不仅仅来自人的肉眼所看到的,更源于人内心深处对于未知本能产生的恐惧感。于是,对于那些超出人的认知感情之外的事物,人们便报以恐怖的情绪。希区柯克正是通过制造心理恐惧,再加以灯光、音效的烘托,拍摄出了许多优秀的惊悚电影。将希区柯克视为精神导师的M·奈特·沙马兰在自编自导的惊悚悬疑电影《灵异第六感》中也是通过巧设悬疑来制造心理恐惧,使电影惊悚效果得到最大表现。

《灵异第六感》曾获得2000年奥斯卡最佳影片、导演、女配角、男配角、原创剧本和电影剪辑6项提名。凭借此片,导演M·奈特·沙马兰在好莱坞声名鹊起。电影讲述了一个患有心理疾病的男孩儿科尔和一个试图帮助他的心理医生麦克之间的故事,但是,随着两个人之间情感交流的增进,麦克发现原来男孩儿的内心隐藏着一个巨大的秘密。

在这部影片中,每个人都存有心结。麦克内心的心结一个是对患者文森的愧意,另一个是对妻子无法割舍的爱,这两个遗愿使他徘徊在人世间等待着救赎的到来;小男孩科尔能看见鬼魂却无法将这种恐惧诉说,说出来就意味着将会遭到其他人的嘲笑,孤立无援的他只能诉诸压抑和自虐的方式,这是他的心结;麦克的妻子安娜承受着失去丈夫的痛苦,她将思念寄托于结婚录影带上,因为只有在这里她才能寻到丈夫的音容笑貌;科尔的妈妈愿意为儿子付出一切,她信任儿子并给予了无私的爱,但是对于儿子的“病情”却百般无奈,母子之间缺少实质性的交流。

执念之下,不见已死事实

“见与不见”是影片最大的矛盾冲突点。在见与不见的冲突之下,体现的是电影情节的巨大张力。“他们彼此看不到对方,只能看到他们想看到的东西。”影片中的鬼魂游荡在人世间,迟迟不肯离开,是因为内心怀有执念,他们放不下未了的心愿。麦克作为鬼魂只看到他自己想看到的,他内心的心结便是他的执念。他对内心情感的过分执着蒙蔽了自身已经死亡的事实。同样,导演一开始也并未告知我们麦克已死去的事实,这便为影片结尾处揭开的真相设下了一个最大的疑点。

在一部惊悚片里,导演势必要通过恐怖氛围的营造时刻操控观众的恐怖感和紧张感。当然,这种紧张感也是推动观众看下去的动力。电影的开头导演便营造了三重悬疑。丈夫麦克由于在儿童心理医学方面上的贡献,获得了“费城之子”的殊荣。夫妻两个人打算庆祝一下。红酒,壁炉,低缓的音乐,夫妻间的喃喃低语,一切都是温馨、浪漫的气氛。在两人打算亲热之际,妻子发现窗户玻璃被打碎,满地狼藉。这意味着封闭空间的被闯入,顿时紧张的氛围与之前的轻松愉悦的氛围形成落差。这种情绪间的对比便是导演制造恐怖气氛的重要来源,这是第一重悬疑。接着是人影飘过,伴随妻子的尖叫。低暗的光影与打破平静的喊叫,观众的好奇心达到顶点,这是第二重悬疑。随着镜头的推进,我们看到了浴室的场景,一个裸体男子的出现。这是第三重悬疑。导演并没有交代男子是如何进来的,但是通过之前的铺垫,一切都可以解释清楚。突然出现的男子文森是麦克之前的一位患者。麦克由于失误,只是草率地处理了这位患者的病情。饱受恐惧折磨的文森把过错迁怒于麦克,愤怒驱使下的他对麦克开了枪,自己也随之自杀了。

画面渐渐黑下去,等再亮起来的时候,时间已是第二年秋天。面对和文森有着相似症状的小男孩科尔,麦克决心帮助他,以减轻内心的愧意。在麦克眼里,科尔是一个孤僻且缺乏安全感的孩子。麦克通过做游戏、变魔术等方式,让科尔放下包袱,一步步接近科尔真实的内心。作为专业的儿童心理医生,麦克极其准确地把握了科尔的心理,比如,科尔会随地乱丢东西是为了引起别人注意;他在本子上写下无意识的话语正是对内心压抑的发泄等等。种种迹象让麦克认为科尔的怪异行为与父亲的离开有关,是家庭的破碎给科尔带来的阴影和困扰使他内心自我封闭。然而,麦克只是看到表面,却没有发现科尔心理上最根本的症候所在。

执念是一种坚持,然而过分的执着却演变成了一种痛苦。麦克认为他对工作的投入造成他对家庭的失职。忙于工作的他与妻子的关系开始疏远起来。结婚纪念日时迟到,妻子的冷漠使他倍感焦虑。他偶然看见妻子服用抗抑郁的药物,这让他觉得妻子仿佛在隐瞒着什么。更严重的是,他还发现有陌生人追求妻子,气愤的他在打破妻子店铺的玻璃后落荒而逃。夫妻两人之间的隔阂越来越大,这使得麦克痛苦不已,内心原有的爱变成一种折磨。在影片的结尾处,当麦克打算与妻子在梦中交谈时,跌落的戒指让他意识到了蹊跷。原来,早在一年前就已被射杀的事实在麦克头脑中被抹去,停留在了原地的他认为自己依旧过着正常人的生活。

见鬼男孩的成长之路

科尔能看“见”死去的人,拥有“灵异第六感”。 他深蓝色的眼睛里有着无限的忧伤,幼小的年纪里隐藏着无法抹去的阴影。他不相信任何人,包括前来帮助他的心理医生。因为能看见常人无法看见的事物,所以科尔生活在一个极度自我封闭世界之中。他性格孤僻,以致让旁人认为他是一个怪胎,独来独往的他,在每次受到惊吓之后,他只能从教堂偷拿的雕像之中获取安慰。痛苦是无法复制的,就算与科尔最亲密的妈妈也无法体会他的苦恼。“有时你会有种感觉,好像坠入万丈深渊,但你其实根本没动。”科尔将这种恐惧感描述出来。对于一个孩子来说,这一定是一种噩梦般的体验。

科尔选择逃避恐惧,通过遮住眼睛以“不见”来摆脱恐惧,却不能阻挡恐惧给他心理上造成的伤害。一次生日会上,缓缓升起的红色气球吸引了科尔的眼光,随着科尔逐渐走进阁楼,一个不知名的声音突然咆哮起来,未知引发了科尔的惊恐。导演用仰拍镜头将红色气球置于镜头中间位置营造一种显眼却压抑的氛围,螺旋式的楼梯扩展了空间立体感。随着气球的爆裂,科尔的尖叫响起,前来搭救的母亲却因为门被锁而无能为力,科尔撕心裂肺的尖叫仿佛在经受痛苦的煎熬。虽然导演并没有给我们展示阁楼里到底有什么,科尔看见了什么,这种有意遮蔽便是导演留给我们的悬念。

科尔的戒备心理是源于自我安全感的缺乏。同学的恶作剧使关在阁楼里面的科尔受到了严重的惊吓,急于寻求安全感的科尔向麦克坦露他自己的秘密,他能看见死人。麦克感到极度的震惊,并认为科尔患有幻想症和精神分裂症。原来科尔孤僻、不爱与人交流的性格形成一方面是因为他一直受到能看见死人的困扰,另一方面来自同学的误解。被认为是怪胎的他与身边的人群格格不入造成并加剧了他的痛苦,误解和疏远才是最大的根源。

整部影片中,科尔对麦克的情感经历了一个隐性的转变,从最开始的排斥过渡到信任直至最后的依赖,最后形成了跨越生死的信任。科尔向麦克吐露出秘密便是选择“依赖”的开始。当麦克通过一盘磁带印证了科尔所说的事实后,他尝试鼓励并帮助科尔去正视鬼魂。麦克出现给了科尔信心,帮他战胜恐惧。当鬼魂再一次出现时,科尔战胜了恐惧,他走出帐篷去面对前来的鬼魂并帮助了死去的女孩儿找到凶手,揭露了真相。在最后,科尔能和正常的儿童一样拥有欢乐时,他们之间的关系又经历了一次身份转换。科尔告诉麦克与妻子交流的方法,其实是在解开麦克的心结。

科尔的扮演者海利·乔·奥斯蒙被誉为“天才童星”,凭借此片,他被提名奥斯卡最佳男配角。他承担了影片的重要角色之一,无论是眼神流露还是与其他演员的对话交流都体现了作为演员的高超演技。《灵异第六感》中的科尔特别厌恶那个拍广告的同学,然而,海利·乔·奥斯蒙特进入人们的视线就是在他4岁的时候拍的一条广告。海利·乔·奥斯蒙仿佛天生就具备演技才能,透过他清澈且略带困惑的眼神,观众窥见了科尔复杂的内心世界:既有压抑克制的痛苦与烦恼,又有拒人于千里之外的冷淡。此外他还出演过 《阿甘正传》《人工智能》等影片。

不见不能阻隔跨越生死的爱

麦克的妻子安娜和科尔的妈妈看“不见”到处飘荡的鬼魂,“不见”造成了交流的障碍,致使亲情疏远。大众视域里,未知的存在与她们现有的认知结构构成冲突,真相被认知的局限所掩盖。比如,面对打开的柜子、抽屉,科尔的妈妈认为这是儿子的恶作剧。科尔与妈妈之间的隔阂说明一个问题,我们看到的并不一定就是事实真相,误解往往是由于我们的主观臆断而产生的。我们不能把成人的经验世界同孩子的体验世界等同起来。科尔能看见鬼的事实在大人看来,是不可接受甚至是荒谬的。成年人只有放下成见,以同等姿态来倾听孩子的语言,并以正确的方式加以引导,才能通往孩子的内心。

面对丢失的项链,科尔的妈妈认为是儿子藏起来了。科尔却说:“有时人们以为失去了什么,其实没有,其实只是换了个地方。”事物是这样,有时候,人也是这样。对于死的理解,博尔赫斯在《另一次死亡》里写道:“后来他‘死了,他那淡淡的形象也就消失,仿佛水消失在水中。”死去的人看似永远的离开,其实不过是换了一个栖息地而已。当科尔将去世外婆的话转告给母亲时,母亲的疑问终于得到答案并流下了幸福的眼泪。当妻子安娜生活在丧夫之痛中,殊不知丈夫麦克一直“活”在她周围,陪伴着她。生与死虽将人与人相隔开来,但爱却不能被中断,科尔的存在,成为阴阳两界沟通的媒介,帮死去的人传达爱意,让活着的人获得心灵慰藉。

影片结尾的反转让人出乎意料,却又因之前铺垫叙述而在情理之中。原来麦克已经在一年前死去,现在的他只是一个游魂而已。整部影片都在为结尾的突发式悬念服务,导演通过向观众隐瞒真相达到让人大吃一惊却又回味无穷的效果。可能细心的观众也会察觉到导演之前的多次铺垫,例如:每当麦克靠近妻子时,妻子便会感觉冷,呵出一团白气。这一切都是在为结尾的真相——麦克已经中枪死去的事实提供最鲜明的注脚。导演在电影中一次次地设置悬念,答案直到最后才获得解答。这种叙事效果也可以看出导演的一番用心。

作为一个恐怖惊悚电影,《灵异第六感》不同于其他经典恐怖电影的是,在这部影片里导演并没有设置很多令人毛骨悚然的妖魔鬼怪,有的也只是徘徊在人间并未带有恶意的冤魂。在人们的观念里,鬼魂作为未知的存在就一定是恐怖的,可怕的,而导演正是利用人们的这种心理定式,又逆其道而行,鬼魂的出现也有可能是需要寻求帮助的。整部影片中,导演通过设置悬疑来冲淡影片给人带来的恐怖感。几个零星的恐怖片段确实刺激了观众的惊悚感,但观众最大的观影快感的获得还是依靠影片中的悬疑。并且,《灵异第六感》对人的内心世界与精神之路的探讨必定丰富恐怖类型片的主题表现。

《灵异第六感》这部电影里有着希区柯克式的悬疑,有着随处飘荡的冤魂,也有着“见与不见”阻隔之下人与人或近或远的情感。作为一部温情悬疑惊悚片,导演在营造恐怖氛围的同时,抛出了耐人寻味的主题,观众在尖叫和惊吓中,也被其中的温情感动。

猜你喜欢
第六感鬼魂科尔
鬼魂的作用:评《唱啊,曝尸鬼,唱》
鬼魂岭的秘密
想你所想 不止于车
科尔摩根伺服在数控钻铆机床中的应用
科尔森·怀特黑德的《地下铁道》
寻找第六感
科尔:“走出去”带动纺织业升级
你的第六感可靠吗
测测你的第六感
鬼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