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老”群像·走近王月华 到孩子身边去发现问题

2016-09-21 03:42李怡霏
关爱明天 2016年8期
关键词:爷爷奶奶关工委婆婆

本刊记者 李怡霏

五老”群像·走近王月华 到孩子身边去发现问题

本刊记者 李怡霏

四川巴中南江县南江镇南磷路社区,这里地处城乡结合,虽说是社区,但其实多是拆迁楼,居住的也多是进城务工人员,“南磷路社区共有青少年1239名,其中小学生649名,中学生590名,单亲家庭青少年46名,特困青少年25名。”王月华如数家珍,她对社区情况了如指掌是因为,她每天早上起来要沿着社区走上一圈,和婆子婶子些东家长西家短地聊一会儿,了解一下社区有没新情况,有没有新的困难家庭需要帮助,“他们说我是穿街走户的王婆婆。”

王月华带领南磷路社区关工委小组到幼儿园宣传发放未成年人保护法手册

“五老”档案

五老 王月华

年龄 现年59岁,从事关爱工作16年

职务 四川巴中南江县南江镇南磷路社区关工小组组长,2015年被授予“全国三八红旗手”荣誉称号。

一切为了孩子

和王月华聊天是件愉悦的事情,她的声音温柔,一直客气地说自己很紧张,谈到社区里那些困难家庭时,语气怜悯。“我这个当婆婆的最见不得娃儿受苦喽!”今年年初,她组织人员对社区内单亲、特困、留守、病残及贫困边缘户青少年进行了调查摸底,然后召开关工委会议,专门对此项工作进行安排部署,积极开展了“老少牵小手,老少共建”活动,对4名“五失”青少年采取一对一帮扶措施,从学习、生活、健康入手,积极安排“五老”与帮扶对象结对子,开展实名制结对关爱活动。

在加强未成年人教育管理方面,积极探索创新了“聊、查、讲、调、帮”等人文管理模式,推进关心下一代工作。“聊”:以“王大姐聊天室”为载体,给未成年人“聊孝道、聊家常”;“查”:查“五类特殊未成年人”以促帮(有无不良行为或严重不良行为青少年,流浪乞讨人员,服刑在教人员未成年子女,受艾滋病影响青少年,特殊留守儿童);“讲”:以道德讲堂和流动学校为载体,针对未成年人讲文化、讲文明、讲道德、讲法律;“调”:在未成年人家庭矛盾纠纷工作中及时调解处理,让家庭纠纷化解在家;“帮”:特困的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必帮扶,考上重本的大学生必帮扶,尤其是对社区未成年矫正人员的正确引导和帮扶教育,更是有效促进和维持了社区稳定。

做孩子的“知心婆婆”

15岁的小林是王月华帮扶过的社区中的特殊孩子之一,他的特殊之处在于非婚生子的身份、母亲生下他不久后失踪、父亲在他五岁时因意外事故过世。小林从小是被爷爷奶奶带大的,随着年龄增长,孩子变得脾气急躁,开始追寻自己父母的秘密——在此之前,家里是瞒着他的。眼看着听话懂事的孙儿变得越来越暴躁,着急的奶奶带着孩子找上社区公认的“知心婆婆”王月华:“孩子越来越大了,父母的事情看来是瞒不住了,怎么办?”

怎么办?堵不如疏,王月华将孩子叫过来,一点点地透露出父母的信息,担心孩子接受不了残酷的现实,她总是耐心地、一次次地和孩子聊天,琢磨他的心情,然后慢慢讲了当年的事情。

孩子刚得知噩耗时也曾哭闹过,还要去寻找父亲意外事故的真相,王月华叹了口气:“孩子父亲是车祸去世的,那时监管制度不比现在,时间一久就查不到什么真相了。”好在小林是个懂事的孩子,经过家人和社区关工委人员的开导之后,慢慢平复了心情,放假时会主动到社区关工委办公室来,去阅览室看书,或者找王月华聊天。“我不放心,偷偷到学校去看过他,看他听课认真,老师说他成绩慢慢上升了,我才放了心。”

对这类困难家庭,王月华从社区角度出发,积极为他们解决低保,在各类节日中带领大家上门慰问,保证他们享受到该有的福利,“我们小区很多下岗职工,加上外来务工人员,家境困难的不少。邻里之间都是知根知底的,大家能帮都帮一下,我们小区互帮互助的情况不算少。”王月华很庆幸这一点,她觉得人与人之间的温暖比衣食无忧更重要。

小于的情况就是通过街坊邻居处了解到的。父亲打牌欠下高利贷之后失踪了,母亲改嫁之后不管孩子,爷爷奶奶没有工作,负担一个孩子的生活很是吃力。一次,奶奶带着孩子去找母亲要生活费,结果两个大人在街上吵起来,拉扯打架,孩子吓得在旁边直哭,听到消息后,王月华几乎是飞奔过去劝的架,一把将孩子搂在怀里安慰,“这孩子真的乖,性格好、成绩好,长得也好看,我们都喜欢他。”王月华回忆道,对于母亲的冷漠和父亲的杳无音信,她为这个孩子叹息。

小于的爷爷是党员,社区每次开党会时都会通知他,老人家就算腿脚不灵便也从不缺席,可有一次却推说家里有事没来。后来有几次在街上碰见,王月华忍不住问了家中情况,她担心是不是孩子调皮,惹老人家生气了,却发现面前的孩子红了眼睛,低声说:“王婆婆,我奶奶中风了,家里面说不能告诉你,怕你担心……”王月华心中咯噔一下,小于家什么情况她是知道的,这孩子最亲的亲人只有爷爷奶奶了,这要是有个万一……孩子没打住,继续哭着说:“是不是我惹奶奶生气了才会生病的?”王月华心疼不已,这个孩子本来乖巧,上一代的责任不该小孩来承担。她能做的,就是搂着孩子安慰,了解到他们家庭困难,协调解决低保、各种补助问题。

幸福的家庭相似,而不幸的家庭则各有各的悲哀,对这些困难家庭,王月华力所能及地结合社区解决基本温饱问题,“很多群众对政策了解太少了,他们根本就不清楚自己能享受到的福利和待遇有哪些。”这也是王月华始终坚持在社区推进法治宣讲的原因之一。在不久前,社区住进一户六口之家,21岁的儿子重度脑瘫,生活不能自理,母亲视力残疾,妹妹还在念书,爷爷奶奶仅仅只有最低额度的农村低保,全家生活开支全靠在外务工的父亲,直到了解情况的王月华找上门帮他们办理了低保和残疾人补贴之后,这户人家才知道国家这类相关政策。

王月华同五失青少年合影

“每天只是在社区走走看看,都能发现很多问题,我们要做的实在太多。”这个边缘化的社区里人员复杂,楼房老旧,经济不发达,但依然有王月华一般的老人,始终坚持在这里为服务群众而努力,如绵绵细雨般轻柔地融进每个人的心里。

抒发关爱情

每天在社区走走,花不了多长时间,但却能发现很多问题,也拉近了我和孩子们的距离,我喜欢他们过来找我聊天,我只愿尽我所能地解决他们的成长烦恼。

寄语下一代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关心他们就是关心我们的未来,他们叫我一声王婆婆,那我就是他们的亲婆婆,我要尽量为这些孙儿孙女打造一个好的成长环境,让他们快乐长大,笑容灿烂。

猜你喜欢
爷爷奶奶关工委婆婆
我的爷爷奶奶
我的爷爷奶奶
向爷爷奶奶致敬
别把婆婆当成妈
我的爷爷奶奶
关工委为我圆了老有所为梦——为纪念中国关工委成立25周年而作
献给婆婆
切实加强关工委基层建设
紧紧把握关工委基层建设的重要环节
村党支部注重发挥村关工委“五老”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