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心理资本、睡眠质量关系研究*

2016-09-21 02:18黄霞妮马娟娟徐明津杨新国
重庆医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韧性资本效应

黄霞妮,马娟娟,夏 梅,徐明津,杨新国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南宁 530004)



·经验交流·

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心理资本、睡眠质量关系研究*

黄霞妮,马娟娟,夏梅,徐明津,杨新国△

(广西大学教育学院心理学系,南宁 530004)

目的了解农村中小学教师职业压力、心理资本、睡眠质量现状及三者的关系。方法运用问卷法对广西百色市德保县农村地区388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数据分析采用方差分析、相关性分析、结构方程模型等分析方法。结果性别在心理资本上的主效应显著(F=5.28,P<0.05),职称在睡眠质量上的主效应显著(F=3.53,P<0.05),性别、年龄在职业压力上的交互作用显著(F=3.66,P<0.05),性别、年龄、职称在心理资本上的交互作用显著(F=3.20,P<0.05);职业压力得分与睡眠质量得分显著正相关(r=0.41,P<0.01),心理韧性得分分别与职业压力、睡眠质量得分显著负相关(r=-0.35,P<0.01;r=-0.38,P<0.01);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98%。结论心理韧性在职业压力、睡眠质量之间起中介效应作用。

职业压力;心理资本;睡眠质量

教师职业压力一直是备受学者关注的课题,已有研究表明农村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压力已达到了中等偏上严重水平。教师由于职业的特殊性,压力过大或过于持久会严重损害其身心健康,还会影响到青少年学生的健康成长。以往研究表明,压力过大会影响到个体的睡眠质量,进而引发睡眠障碍[1],甚至导致躯体疾病,影响个体的生活和工作。心理资本是指个体在成长与发展的过程表现出来的一种积极的心理状态,主要包括自信、乐观、自我效能感、心理韧性4个方面[2]。研究表明心理资本与工作投入[3]、绩效[4]呈正相关,与工作倦怠[5]、压力[6]呈负相关。目前国内外没有对职业压力、心理资本、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故本研究选取农村中小学教师作为研究对象,探讨其职业压力、心理资本、睡眠质量之间的关系,为帮助和改善农村教师身心健康提供依据。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研究采取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根据学校地理位置分布,随机抽取具有代表性的8所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中小学的部分教师为研究对象,总共发放401份调查问卷,回收有效问卷388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97%。统计被试结构如下:男138人,占35.6%,女250人,占64.4%;初级教师92人,占23.7%,中级教师230人,占59.3%,高级及以上教师66人,占17.0%;≤35岁83人,占21.4%,36~40岁122人,占31.4%,41~45岁102人,占26.3%,≥46岁81人,占20.9%。

1.2方法调查方法主要以实地调研的形式进行,由专业的调查人员对所抽取的8所学校中的教师发放问卷,问卷内容包括了一般人口学资料、职业压力、心理资本及睡眠质量。运用以下问卷对广西壮族自治区百色市德保县农村地区388名中小学教师进行调查。(1)中学教师职业压力问卷:陶俊梅[7]编制,问卷包括学校、社会适应、个人三大因素,学校因素包含工作负荷、考试压力、工作条件、学校管理与评价、教育现实与期待因子,社会适应因素包含校园人际、师生互动、个体适应性因子,个人因素包括家庭人际、身心健康、自我发展需要因子。共61题,五点计分,得分越高职业压力越大,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此研究问卷总信度系数为0.97,各因子为0.60~0.81。(2)心理资本问卷:张阔等[8]编制,问卷包括自我效能感、希望、乐观、韧性4个因子。共26题,七点计分,得分越高心理资本越高。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的信度系数为0.87,各因子为0.74~0.83。(3)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问卷:匹兹堡大学精神科医生Buysse博士编制,问卷包括睡眠质量、入睡时间、睡眠时间、睡眠效率、睡眠障碍、药物催眠、日间功能障碍因子。共18题,每个因子按0~3等级计分,得分越高睡眠质量越差,问卷具有良好的信效度;本研究的信度系数为0.85,各因子为0.68~0.83。

2 结  果

2.1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教师职业压力、心理资本、睡眠质量比较以性别、年龄、职称为自变量,职业压力、心理资本、睡眠质量为因变量做作方差分析,经检验,各组因变量(F=0.92,0.92,0.84,P>0.05)方差齐性齐,结果见表1。性别在心理资本上的主效应显著,女性心理资本得分显著高于男性;职称在睡眠质量上的主效应显著,初级和高级睡眠质量显著低于中级睡眠质量。性别、年龄在职业压力上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男性(F=2.66,P<0.05)、女性(F=3.66,P<0.05)职业压力在年龄段上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男性在36~40岁之间职业压力最大,35岁以下次之,其他年龄段职业压力均较小;女性在41~45岁间的职业压力最大,其他年龄段均较小。35岁以下、41~45岁职业压力在性别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35岁以下男性职业压力显著高于女性(F=7.81,P<0.01),41~45岁女性职业压力显著高于男性(F=5.79,P<0.01)。性别、年龄、职称在心理资本上的交互作用显著,简单效应分析表明女性初级教师心理资本在年龄上(F=3.00,P<0.05)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46岁以上的女性初级教师心理资本得分最高,35岁以下得分最低。

2.2职业压力、心理资本、睡眠质量关系分析结果

2.2.1职业压力、心理资本、睡眠质量与人口学变量的相关性职业压力得分与睡眠质量得分显著正相关(r=0.41,P<0.01),心理韧性得分分别与职业压力(r=-0.35,P<0.01)、睡眠质量(r=-0.38,P<0.01)得分显著负相关,而与其他因子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故心理韧性因子可作为职业压力、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效应变量,进行进一步中介效应检验。而人口学变量上只有性别(r=-0.12,P<0.05)和年龄(r=0.12,P<0.05)与心理韧性得分相关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职业压力、睡眠质量得分相关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人口学变量对研究结果不会造成显著影响,因此构建中介模型时不再考虑人口学变量的影响。见表2。

表1  人口学变量的方差分析结果

表2  职业压力、心理资本、睡眠质量及人口学变量相关性统计值(r)

续表2  职业压力、心理资本、睡眠质量及人口学变量相关性统计值(r)

a:P<0.05;b:P<0.01;-:此项不作统计分析。

2.2.2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作用以职业压力为自变量(X),睡眠质量为因变量(Y),心理韧性因子为中介变量(M),构建中介模型方程,模型方程为M=aX+e1,Y=c′X+bM+e2。对模型进行了验证,路径系数a(-0.41,P<0.01)、b(-0.39,P<0.01)、c′(0.34,P<0.0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为ab=0.16。模型拟合指数为:χ2=308.18,df=151,χ2/df=2.04,TLI=0.96,CFI=0.97,SRMR=0.04,RMSEA=0.05,达到模型拟合的优良指标,表明模型结构合理。采用Bootstrap程序检验中介效应的显著性[9],心理韧性的平均中介效应为0.16,中介效应95%CI为0.06~0.26之间,不包括0,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显著。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ab/(ab+c′)]的31.98%。

3 讨  论

3.1不同人口学特征的教师职业压力、心理资本、睡眠质量上的差异分析女性心理资本显著高于男性,这与以往的研究结果不一致。在企业员工的研究中大部分表明男性心理资本比女性高[10],而在一些教师的研究中心理资本在性别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1]。这些不同的研究结论,可能与研究对象职业特点、职业环境有很大关系。在职称上,中级教师睡眠质量高于初级和高级的教师,这可能因为初级教师和高级教师受到更多压力因素的困扰。性别、年龄在职业压力上的交互作用显著,男、女教师分别在不同的年龄段呈现出了压力的高峰,但总体特征来说农村教师职业压力高峰集中在36~45岁之间,可能因为在这个阶段大多数教师处于事业高峰期,承担学校最重要的任务,而学校、社会可能对他们的职业期待较高,事业的发展已经定型,对新形势下的教育要求适应性不如其他年龄段的教师[7]。性别、年龄、职称在心理资本上的交互作用显著,初级女教师年龄越大心理资本越高。这可能因为初级女教师到了一定年龄,跟其他大多数同龄教师相比事业得不到提升,她们需要建立更多的乐观、自信、韧性等心理资本才能适应学校的竞争。

3.2教师职业压力、心理资本、睡眠质量关系分析以往探讨职业压力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多从认知调节、情绪调节、应对方式、社会支持和人格倾向等压力应对角度进行探讨。本研究则从心理资本的角度探讨,但在相关分析中心理资本不符合中介变量条件,其心理韧性因子符合检验条件,故将其作为职业压力与睡眠质量之间的中介变量进行探讨。研究结果证实,心理韧性在职业压力、睡眠质量之间起中介作用,心理韧性的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1.98%。说明心理韧性的中介作用对于解释职业压力与睡眠质量的关系具有重要的意义。一方面职业压力可以直接影响睡眠质量,已有研究表明职业压力可以独立对睡眠质量产生影响[12];另一方面职业压力可以通过个体本身的心理韧性间接影响睡眠质量。心理韧性指心理功能未受到曾经历的或正在经历的严重压力、逆境损伤性影响,甚或愈挫弥坚的心理发展现象[13]。在长期的工作压力环境下,教师的心理功能可能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从而可能通过心理功能失调影响到睡眠质量状况。另外,心理资本及其他因子不能作为中介变量,提示心理韧性可能是个体应付困境最主要的因素。

3.3建议已有研究表明了心理资本能够提高企业员工中的工作绩效、工作投入,适应不良的工作环境。本研究更是证实了职业压力可以通过心理资本的因子心理韧性来影响教师的睡眠质量。这个结果提示提高教师群体的心理资本,特别是心理韧性,能有助于缓解职业压力给教师带来的负面影响。那么如何提高心理资本?一方面教师应从自身出发,修炼自信、乐观的心态,接受当前教育的现实和压力,提高抗压能力,铸造坚韧的品质。另一方面学校管理机构应多为教师提供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及心理健康教育的培训活动,使教师能够释放工作压力,学会如何应对逆境。

[1]Kucharczyk RR,Morgan K,Hall P.The occupational impact of sleep quality and insomnia symptoms[J].Sleep Med Rev,2012,16(6),547-559.

[2]张衡,邹茹莲,遇大道.心理资本理论在高校学生党建工作中的应用[J].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7(2):244-247.

[3]毛晋平,谢颖.中小学教师心理资本及其与工作投入关系的实证研究[J].教师教育研究,2013,25(5):23-29.

[4]朱广力.中小型民营企业员工心理资本与工作绩效的相关分析[D].武汉:华中师范大学,2013.

[5]张琰.护士心理资本、组织承诺、与工作倦怠关系研究[D].西安:第四军医大学,2013.

[6]杨涛.心理资本调节下工作压力源对工作投入的影响研究[D].重庆:西南交通大学,2014.

[7]陶俊梅.沪州市中学教师职业压力源研究[D].重庆:西南大学,2006.

[8]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8(1):58-64.

[9]Shrout PE,Bolger N.Mediation in experimental and nonexperimental studies:New procedures and recommendations[J].Psychol Methods,2002,7(4):422-445.

[10]丁成莉.企业员工的心理资本对其工作绩效和工作卷入的影响[D].开封:河南大学,2009.

[11]李力.高校教师职业心理资本的差异性研究[J].教育学术月刊,2013,30(11):60-66.

[12]Kristiansen J,Persson R,Bjoerk J,et al.Work stress,worries,and pain interact synergistically with modelled traffic noise on cross-sectional associations with self-reported sleep problems[J].Int Arch Occup Environ Health,2011,84(2):211-224.

[13]席居哲,左志宏.心理韧性者甄别诸法[J].心理科学进展,2009,17(6):1295-1301.

10.3969/j.issn.1671-8348.2016.12.029

广西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重点项目(2013A001)。 作者简介:黄霞妮(1991-),硕士在读,主要从事心理健康促进研究。△

,E-mail:yxgxinliyanjiu@163.com。

G443

B

1671-8348(2016)12-1675-03

2015-12-11

2016-01-26)

猜你喜欢
韧性资本效应
强化粮食供应链韧性
铀对大型溞的急性毒性效应
懒马效应
金茂资本 上地J SPACE
房地产市场韧性犹存
韧性,让成长更美好
资本策局变
第一资本观
应变效应及其应用
VR 资本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