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种护理模式在口腔门诊中应用对医患的影响*

2016-09-21 02:18孟凡利苏哲君
重庆医学 2016年12期
关键词:牙病家属口腔

刘 锐,孟凡利,苏哲君,霍 峰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河北承德 067000)



·临床护理·

3种护理模式在口腔门诊中应用对医患的影响*

刘锐,孟凡利,苏哲君,霍峰△

(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科,河北承德 067000)

以往对于在儿童牙病诊治的常规医护配合过程中,医生不断重复简单琐碎的工作,护士只能被动的执行医嘱,医生和护士不能有效和患儿沟通,影响了患儿治疗效果,使得医生身心疲惫,甚至容易造成医患矛盾。目前较先进的护理模式有四手操作和六手操作。本设计的改良六手操作是六手操作护士进行常规工作同时,将心理干预措施应用于患儿治疗全过程中,取得较满意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选用2012年6月至2012年12月就诊的龋病患儿。(1)纳入标准:首次在承德医学院附属医院口腔儿童牙病科就诊的7~12岁患儿,确诊为中龋或深龋需行龋洞充填术,获患儿及家属知情同意配合。(2)排除标准:患有浅龋;拒绝合作和不能配合的患儿及家属;除患有龋病外有其他全身性疾病、精神疾病或遗传病者。将120例患儿分为第1组(改良六手操作)、第2组(四手操作)和第3组(常规操作)各40例。女64例,男56例。3组患儿年龄(F=0.318,P=0.728),性别(χ2=0.871,P=0.647),龋病分型(χ2=0.519,P=0.772)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1.2方法(1)入组医护人员:具备熟练掌握龋洞充填术的儿童牙病科医师2名,具有护师资格的儿童牙病科护士4名,护士按照《四手操作工作手册》和《六手操作工作手册》[1]的流程进行专业培训。其中2名巡回护士要经过实施心理干预的培训。(2)护理配合模式:常规操作是在工作中1名护士配合2名医生,护士的职责仅是准备物品,调拌材料,清洗回收器械,医生的职责仅是操作。四手操作是1名护士配合1名医生均为坐位同时工作,护士不但负责为医师传递各种器械、材料及其他用品,还与患儿进行简单交流。改良六手操作是1名护士配合1名医生进行坐位工作同时,外加1名巡回护士将心理干预实施于患儿治疗全过程,来协助共同完成口腔治疗。(3)实施心理干预:患儿治疗前首先对家属实施宣教指导。近距离与患儿沟通成为朋友,认真倾听并帮助疏导患儿的想法和感受。帮助患儿熟悉环境和使用的器械。指导患儿掌握停止操作的手势,使用语言和玩具为患儿增强治疗的信心和勇气。治疗中播放儿童背景音乐,采用讲-示-做措施进行治疗。温柔抚摸患儿的手臂,用亲切语言聊其感兴趣的事转移注意力。及时给予鼓励表扬,出现不合作情绪适时休息。对于积极配合的家长可在椅旁陪伴。在治疗后及时给予患儿肯定和表扬,让家长拥抱他们并鼓励其更好地进行以后的治疗。进一步对患儿及家长作口腔健康宣教,同时告知填充牙齿如有不适及时复诊。

1.3观察指标(1)医生实际操作时间:分别记录各组医生的实际操作时间。(2)患儿配合程度:各组记录操作中医生对患儿的指令数和患儿对医生的应答数,以操作全程医生对患儿所有指令为总数,计算患儿的每次应答数。(3)医患满意程度:由不参与试验的护士采用三盲法,在治疗结束后对每位患儿、家属、医生进行满意度问卷调查。

2 结  果

2.13组医生操作时间比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间差别有统计学意义;经SNK法两两比较,第1、2组较第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组和第2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3组医生操作时间比较

2.23组患儿配合程度比较通过单因素方差分析,3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经SNK法两两比较,第1、2组较第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1组较第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3组患儿配合程度比较

表3  3组患儿满意程度比较(n)

2.33组患儿、家属、医生满意程度比较3组间患儿、家属、医生满意程度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患儿和家属第1组较第2、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第2组较第3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医生第1、2组较第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第1组较第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5。

表4  3组家属满意程度比较(n)

表5  3组医生满意程度比较(n)

3 讨  论

儿童牙病的诊治是口腔临床工作的难点,由于儿童的发育阶段特点对治疗存在一定的恐惧心理,多表现为治疗前的紧张不安,哭闹挣扎,甚至不张口,导致治疗无法进行[2]。同时家长对患儿牙病治疗的态度、情绪变化和诱导患儿配合的方法是治疗成败的关键。在传统的口腔治疗中,医生不但要独自完成大量琐碎、重复的工作,而且在整个诊疗过程中需要保持单一操作姿势极易导致疲劳[3]。由于医护比例失调,护士只能被动执行医嘱,缺乏成就感,工作量大、任务繁重,使其产生压力。这些情况既影响了医疗质量,又降低了工作效率。随着社会文明程度和人们经济水平的不断提高,使得口腔患者日益增多,且对医疗服务要求越来越高。尤其以强制手段对待牙病治疗患儿的传统模式,往往导致患儿延迟或拒绝就诊,加重病情,甚至会增加发生意外事件的危险性,加重患儿自身心理阴影[4],同时形成紧张的医患关系。目前护理工作是影响医疗质量的重要因素,做好诊疗全程护理工作,是降低医疗纠纷及护理差错发生率的首要措施[5]。要做好护理工作,需要认真对待护理工作中的每个细节,认真做好每个步骤,要做到从患者的角度思考问题,这样不仅能提高工作效率,也会建立和谐的医患关系[6]。

四手操作通过40余年的临床推广和应用,得到了医、护、患三方的认可,目前已经成为国际通用的口腔诊疗标准化模式[7]。四手操作是一名护士配合一名医生操作,医护同时为患儿服务,治疗过程有序衔接,患儿治疗时的恐惧感减少,安全感增强。同时经过护士简单地交代治疗方法和注意事项,患儿家属心理上也得到了安慰。刘东艳等[8]指出,四手操作能够有效缩短治疗时间,提高工作效率,提升医护患满意度。但是当治疗结束后,医生需要花费较多时间交代病情和医嘱,与下一个就诊患者的沟通,在非专业性问题上浪费了较多时间,这样临床医生的工作效率会大打折扣。护士由于配合医生操作,没有更多时间对患儿和家属进行有效的健康宣教,使患儿恐惧情绪无法得到更好安抚,家属缺乏对疾病和预防相关内容的认知。在临床工作中,四手操作较常规操作具有一定的先进性,但四手操作依然不能满足患者日益广泛的诊疗需求[9]。这就需要医务工作者在诊疗过程中,以患者需求为动力,紧跟医学、科学发展的步伐,不断探索优质护理服务,以满足人们对医疗服务越来越高标准的需求[10]。

伴随时代的发展,更高效、更人性化的口腔诊疗模式——六手操作应运而生,它是在四手操作基础上增加了一名巡回护士,由两名护士一起辅助医生诊疗[11],共同为患者服务。它的特点在于医生、助理、巡回护士各尽其职,积极主动地采取个性化措施,向患者提供多层次、多样化的服务。在儿童口腔诊疗中,有效地处理患儿存在的心理问题,已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务人员的重视[12]。心理干预已经被应用于儿童牙科畏惧症的预防治疗中[13]。本研究3组比较,六手操作结合心理干预措施的实施,可以缓解患儿的恐惧感,通过语言交流建立良好的信任关系,使患儿能够积极配合治疗。通过对患儿家属进行有效沟通,使家属能够理解并支持医生工作。从而医生和护士的压力及工作量随之减轻,提升了医护患的满意度。实践还证明,良好的护患关系、健康稳定的情绪可使患儿顺利完成治疗,提高医生工作效率,减少占用椅位时间[14]。

综上所述,在口腔治疗过程中六手操作配合模式结合心理干预措施的应用,进一步降低了医护人员的劳动强度、提高工作效率。最能够提高患儿、家属及医生满意度,是和谐医患关系的体现,在临床实践中具有一定的优越性和先进性。

[1]马惠民,裴可夫,王斌,等.加强医疗质量管理提高医疗服务质量[J].卫生职业教育,2005,23(20):105-106.

[2]石荣丽.心理干预治疗儿童牙科畏惧症的体会[J].中外健康文摘,2012,9(23):187-188.

[3]钟昌萍,张芸,刘锐.国内口腔诊疗中四手操作和六手操作的应用现状及问题分析[J].中华护理杂志,2014,49(11):1405-1408.

[4]王晖,刘中林,彭澜.儿童牙科畏惧症诊治进展[J].护理研究,2014,28(5):1793-1795.

[5]宋巧华.口腔门诊患者人文关怀的体会[J].中日友好医院学报,2012,26(3):191-192.

[6]袁帅.做好口腔科门诊的护理工作体会[J].辽宁医学杂志,2014,28(6):340-341.

[7]Finkbeiner BL.Four-handed dentistry revisited[J].J Contemp Dent Prac,2000,1(4):74-86.

[8]刘东艳,张玉洁,曾宪涛,等.根管治疗中四手操作与传统操作疗效比较的系统评价[J].中国循证医学杂志,2012,12(6):656-665.

[9]应灿.浅谈六手操作技术在口腔临床中的应用现状[J].医学美学美容,2015,22(6):196-197.

[10]吴崇玲,王润斌,李晶祯,等.心理干预在口腔科门诊手术患者中的应用[J].齐鲁护理杂志,2011,17(2):17-18.

[11]张得时,康成容,吴妹娟,等.六手操作在口腔种植手术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2014,6(17):131-133.

[12]尚娟.口腔科儿童患者的行为特点及其临床分析[J].世界最新医学信息文摘,2015,15(12):90-91.

[13]宋春林.心理干预对儿童牙科畏惧症治疗的影响[J].实用预防医学,2012,19(2):227-228.

[14]沈荃,计艳,周桂芳.护理干预对牙病患儿治疗配合程度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2,18(7):807-808.

10.3969/j.issn.1671-8348.2016.12.051

承德市科学技术研究与发展计划项目(20142037)。作者简介:刘锐(1977-),硕士,副主任护师,主要从事口腔方面的研究。△

,E-mail:liurui1977001206@163.com。

R473.78 [文献标识码]C

1671-8348(2016)12-1726-02

2015-12-28

2016-02-28)

猜你喜欢
牙病家属口腔
挡风玻璃爆裂致人死亡,家属诉至法院获赔偿
三减三健全民行动——口腔健康
孕期口腔保健不可忽视
口腔健康 饮食要注意这两点
牙病竟会导致勃起功能障碍
儿童牙病治疗的心理疏导应用效果观察
南平市妇联关爱援鄂医护人员家属
河北乡村端午文艺活动慰问农民工家属
滚蛋吧,牙病君!
儿童常见的口腔问题解答